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想了想。“令尹对度田如何看?”
“臣自然是支持的,只是……不宜仓促。”
“长安论讲在即,争鸣的文章发了不少,却多是在野之人,州郡大吏尚无人发声。令尹在河东四年,治绩常为天下冠,是不是也该发表一点感想,说一说对度田的看法?”
第八百零六章 荀彧论治
荀彧沉默了片刻,微微欠身。
“陛下有诏,臣自当奉行。只是臣于度田的态度未必与陛下相同,是以一直未敢发声。”
“你什么态度?”刘协语气从容,却不容拒绝。
荀彧缓缓说道:“兼并是动乱之源,臣深恶之。臣之祖父淑在世时,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不使财富积于一人之手,使子孙耽于安逸,又引人觊觎,徒招祸殃。”
刘协心中一动。“你家现在有多少土地?超额吗?”
“按照朝廷的标准,自然是超的。如果推行度田,大概要交出一半左右。”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些超额土地的产出大致相当于臣一年的俸禄收入。”
刘协笑了。
他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荀家的确多占了一些土地,但这些土地并不是他反对度田的原因,他随时可以交出来。
既然如此,他反对度田就不是出于私利,而是另有原因。
这些原因,他也清楚,无非是两种:一是不赞成急功近利,强行推进度田,以免生变;二是度田虽然是应该的,但直接剥夺多占的土地形同抢劫,与王道背道而驰。
毕竟不是所有人的土地都是强占来的,甚至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土地是合法所得。
朝廷说没收就没收了,还谈什么王道?
长安论讲时,就有人提过这样的观点。如果朝廷这么干,等于鼓励懒人,打压勤俭。会有很多人不再耕作,没钱就卖地,反正过一段时间朝廷又要度田,到时候土地又回来了。
这个道理看似有理,实则荒唐。
但执行时,却有可能变成真的荒唐。
刘协前世也读过一些书,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层层加码,级级歪楼,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成形式主义还是轻的,变成祸民手段更是家常便饭。
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强行度田的原因之一。
但他没想到荀彧也会这么想。
他从来没有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以运动的方式推行度田。
讨论,发酵,配合着教化普及层层推进,发动民众的力量,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推行度田,才是他的指导原则。
身为当世智者,又有荀文倩时时为他传递消息,不时还直接联络,荀彧应该最能理解朝廷用意的人,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误解。
是我的步子太大了,还是他赖在原地不肯向前走?
刘协沉吟着,气息有些重。
荀彧看在眼里,心中明镜也似,却不说破,继续说道:“陛下,臣赞成度田,但臣不赞成满足于度田。治国当治本,如果不能解决兼并产生的原因,就算现在均贫富,不出三十年,兼并又将成为痼疾。”
刘协收回思绪,打量着荀彧。“如何才能治本?”
“轻徭薄赋,以工商富民。”
刘协来了兴趣,向前挪了挪,示意荀彧说得详细一些。
荀彧给刘协算了一笔账。
轻徭薄赋是老生常谈,很多人都说过,不能说没用,但用处有限。
毕竟宫里宫外、朝堂地方有那么多官吏要养活,必要的开支难以减免。更可怕的是战争的消耗巨大,一旦遇到规模大一些的战争,正常的赋税无法满足消耗,就只能加徭增税。
本朝年景最好的时候,一年的总赋税是八十亿。刨去地方开支,上交朝廷的四十亿。发完相关官员的俸禄,最后还能剩二十亿结余。
二十亿看起来不少,但开支也大,比如赈灾,比如战争。
而这两者又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风调雨顺的时候,日子还过得不错。一旦出现灾情,而朝廷又赈济不及时,就有可能形成叛乱。有叛乱就要出兵平叛,战争接踵而来。战争打乱了秩序,导致赋税降低,又会激起更多的民变。
所以这是一个死结,基本是无解的。
这时候,就必须加上第二条:以工商富民。
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创造机会,让百姓有更多的机会致富,就算遇到灾情,也不至于一下子赤贫,不得不卖田卖房,直至铤而走险,朝廷的压力就会大减。从另一方面来说,百姓富了,朝廷的赋税也增加,赈灾的能力也会提高。
压力小了,能力大了,社会自然更稳定。
所以,度田只能治标,富民才能治本。
“陛下减省宫室,是节流,鼓励工商,是开源。两者并举,王道必兴。至于度田,反倒不必急于一时。多则二十年,少则十年,工商兴,则田不度自平。”荀彧躬身再拜,言语恳切。“臣愿陛下多些耐心,垂拱以待王道。若陛下以为臣言可采,臣愿书于简帛,公布天下。”
刘协反复考虑了一阵,点了点头。
虽然他不完全赞同荀彧的意见,但他对荀彧的态度很满意。荀彧的想法也许和他不一致,但荀彧在努力地向前走。
这正是他对荀彧的期望。
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只要他能主动地向前走,总有成功的机会。
“既是论讲,自然是各抒己见,本不必与朝廷意见一致。”刘协缓和了语气。“论讲之初,我就说过,这次不由朝廷定正误,而是由天下人论是非,由后来者评高下。纵使朝廷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强人所难,而是公平论争。”
荀彧笑道:“陛下胸怀广阔,臣自然是敬佩的。只是臣身受重任,不得不慎言慎行。”
刘协也笑了,淡淡说道:“令尹为朝廷着想当然是好事,但该发声的时候还是要发声。要不然,会有人以为令尹恋栈,明哲保身,有所腹诽而不宣诸于口。”
荀彧神情一变,有点尴尬。“陛下所言甚是,倒是臣失误了。”
刘协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又重新拉回了主题。“对朝廷将取冀州,令尹可有高见教我?”
“不敢。”荀彧说道:“陛下用兵如神,自有章法,不必臣置喙。臣但尽力为陛下筹措粮草,不负陛下所托。”
“一点意见也没有?”
“要说意见,臣倒是有八个字,敢请陛下斟酌。”
“哪八个字?”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荀彧解释道:“田丰刚正,审配专权,都是宁折不弯之辈。这是冀州人的可贵之处,亦是冀州人的难治之处。陛下若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则冀州将为陛下肱股。若陛下一意以力服之,如秦之灭赵,则冀州将为陛下心腹之患。”
第八百零七章 所见略同
荀彧为刘协详细解说了韩馥、袁绍对待冀州人的得失。
韩馥是颍川舞阳人,颍川四长之一的韩韶族子,故太仆韩融就是他的族兄。袁绍是汝南汝阳人,四世三公的袁氏后人。他们对待冀州人的态度几乎就是汝颍人对待冀州人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中原人对待冀州人的态度的典型。
他们的态度看似不同,实则相似,只是因为两人的实力悬殊,心态上有所不同。
韩馥是典型的名士,对冀州人充满偏见,也谈不上信任。他最后将冀州让给袁绍,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只是他没想到,他不信任的冀州人没把他怎么样,他信任的袁绍却要了他的命。
袁绍实力更强,也更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冀州。所以他入主冀州之后大量起用冀州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冀州人的拥护。
但袁绍本质上和韩馥一样,并不信任冀州人。
他信任的还是汝颍人,如郭图、许攸等。
而且他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低估了冀州人的自尊心。
当他企图剥夺冀州人的兵权,交给汝颍人时,双方的分歧就暴露出来,最后演变成汝颍人支持袁谭,冀州人支持袁熙的局面。
袁绍想用帝王术进行平衡,但是很显然,他的手段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明,最后冀州人夺取了控制权,而汝颍人也拥立袁谭,软禁了袁绍。
这里面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汝颍人空有智谋,却没有足够的兵力。
袁谭麾下的将士大多来自于汝颍人的部曲,再加上一些慕名而来的游侠,不足以与审配等人拥有的冀州兵抗衡,所以落了下风。
帝王术的前提是双方实力相近,没有一方可以独大,才有平衡的空间。如果实力过于悬殊,这平衡是无法施展的。
但这个问题对天子并不存在。
天子手握并凉精锐,还可以调集山东州郡的精锐参战,实力远在冀州之上,并且对冀州形成了合围之势。以田丰、审配的见识,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他们能做的只是据城而守,拼消耗,比耐心,绝不敢正面迎战。
十几万大军顿兵坚城之下,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天下刚刚太平,山东虚弱,一旦战事胶着,人心必然浮动。
到了那时候,田丰、审配就有了讨价还价的机会。
比如说,要求朝廷推延甚至取消度田。
这不仅是为冀州谋利,更是为天下士大夫谋利,很可能得到山东州郡的支持。就算没人敢直接支持,暗地里消极怠战也是有可能的。
真到了那一步,天子可用的兵力就有限了,说不定还要防着山东州郡兵临阵倒戈。
要想避免走到这一步,天子应该改变战法,化解田丰、审配的希望,让他们无力可借。
比如下诏明示,不会强行度田,又或者引冀州人入朝,增强冀州人在朝堂上的声音,以示朝廷善意。
天子不仅有这样的基础,而且已经这么做。
孝灵帝出于河间,灵思皇后出于赵国,天子身上流着冀州的血。
赵云、夏侯兰等入仕,成为天子近臣,更是明例。
如果能从冀州选几个世家女子入宫,还有谁会相信朝廷排斥冀州人,谁会觉得天子所率大军与秦军一样?
到时候,只怕田丰、审配也会主动请降。
荀彧最后做出总结。“所以,城要围,但不必急攻,以当攻心为先。”
刘协没说话。
荀彧的方法不能说不好,但……太软弱。
这未必是荀彧有意为之,而是一种集体潜意识。
读书人嘛,习惯地想要以德服人,习惯地想避免武力,也习惯地鄙视所谓的雄主。
因为雄主往往意味着君权强而臣权弱,与儒家的理想背道而辞。
但是他却认为,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是不行的,该强硬的时候一定要强硬。
没能借机清洗一下山东州郡已经留了隐患,不能再让冀州人心想事成,以为谁都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
但荀彧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攻城、攻心都要有,恩威并施,不可偏废。
之前甄宓也提过类似的意见。
示威,他有充足的准备。施恩,他准备不足,有必要予以重视,并加以补充。
两人谈了很久,有的意见一致,也有分歧,但总体而言,气氛融洽,双方都很满意。
刘协最后问了荀彧一个问题:如何处置袁绍?
荀彧想了想,反问了刘协一个问题。“陛下以为,袁绍该杀吗?”
刘协也不答反问。“令尹以为呢?”
“臣以为该杀,但时机已过。如果他和李傕一样,与陛下两军对垒,一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