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穿着贴身的窄袖武士服,腰间佩着长刀,英气十足。
  在这个极度重视颜值的时候,这样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如果再有一些才华,很容易获得上位者的欣赏,出人头地也就容易得多。
  刘协问了一些河内的情况。
  董访作答,司马懿补充,既不抢董访的风头,又完美地解释了董访的不足,让刘协非常满意。
  董昭在河内的治绩不如荀彧在河东那么显著,但总体来说也是可圈可点,达到了刘协的的预期。作为与冀州毗邻的前线,河内的任务本来就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稳定,挡住冀州方向可能的进攻。
  若非如此,河东又岂能安心生产。
  如今形势有变,袁绍已经称臣,审配收缩防线,退守邺城。河内作为前线的作用已经消失,重心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了。
  “董府君对度田如何看?”刘协例行问道。
  这算于政务问题,董访没有回答,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不慌不忙,拱手说道:“董府君以为度田利国利民,乃大势所趋。而朝廷不急于求成,因地制宜,进行试行,更是老成之举。董府君已奉诏书,与诸县令长商议,择林虑、荡阴、朝歌三县试行度田。”
  刘协瞥了一眼地图,忍不住笑了一声。
  董昭还真是会挑地方。
  林虑、荡阴、朝歌三县都是偏远之地,这几年又一直是前线,想必百姓都逃得差不多了。
  在这三个县推行度田,摆明了就是糊弄。
  再说了,朝廷之前的诏书一直是以郡为单位试行度田,什么时候说一郡之内选几个县进行度田的?
  敷衍都敷衍得这么理直气壮,果然是高手。
  董昭派司马懿来怕不是为了配合校阅,而是回应朝廷对度田的要求。
  “为何挑这三个县试行,而不是全郡试行?”
  司马懿拱手道:“回陛下,选三县度田,而不是全郡试行,有理由二:河内地狭人众,土地有限,唯此三县略为宽广。在此三县度田,扰动最少,见效最快。此其一也。三县多山,又有黄巾旧部盘踞。若能引黄巾占籍,既能屯田,又能平叛,一举两得。此其二也。”
  “你说的黄巾旧部,是黑山军吗?”刘协皱起了眉头。
  “是黑山军的一部分。”司马懿解释道:“自钟府君奉诏在上党屯田后,黑山军主力已经移驻上党,但还有一些人不愿屯田,滞留隆虑山一带。这些人都是百战之卒,熟悉地形,大兵至则逃窜山中,大兵退则卷土重来,难以清除。唯有度田,能使其安居。”
  刘协眨了眨眼睛,示意司马懿说得具体一点。
  他一直以为黑山军都去了上党屯田,没想到还有人在河内。听司马懿这意思,好像还有人是从上党回来的。
  钟繇可从来没提过这事。
  地方官员对朝廷有所保留,不会事事汇报,这很正常。可是屯田不仅关系到上党郡的安危,还关系到整个对冀州防线的稳固,黑山军更是对冀州作战的主力。这样的事,钟繇隐瞒不报,不能不让人怀疑。
  如果考虑到最近汝颍人集体跳槽,明里暗里的与朝廷讨价还价,刘协不得不考虑周全一点,以防不测。


第八百一十章 主动请缨
  董访率部驻守林虑,司马懿作为主簿随行。在得知有部分黑山军返回时,他就尝试着与他们接触,对相关的情况还算了解。
  据那些黑山军将士说,张燕与钟繇相处并不愉快。
  具体原因,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张燕几次准备出兵攻击邺城,都被钟繇拦住了。去年袁绍主力围攻彭城时,张燕又一次要求出击,甚至已经将将士拉出了大营,最后还是被钟繇以断粮相威胁,不得不退回驻地。
  那一次之后,两人的矛盾激化,就变成人人皆知的秘密。
  部分黑山军返回林虑一带的旧寨就是这个时候。其中有个叫于毒的将领态度最为激烈,甚至放出话说,汝颍人都是伪君子,他与汝颍人势不两立。
  听到这里时,司马懿特意评价了一句。
  “臣以为,此乃于毒一面之辞,不足取信。据臣所知,钟府君虽是汝颍人,驻守上党之间,恪勤职守,与邺城内并无往来。”
  刘协笑笑。
  司马懿这句话就是句废话。
  据你所知?你在河内,能知道上党的事?
  “于毒其人如何?你们见过面吗?”
  司马懿摇摇头,看向董访。
  董访连忙说道:“陛下有所不知,黑山军本是蚁贼出身,受朝廷招安之后,军纪略好,但还是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遵号令。这于毒就是其中典型。当初就是他率部袭击邺城,抓了袁绍及其麾下文武的家属。后来家兄守魏郡,与他曾有交锋。家兄奉诏守河内后,于毒又多次袭扰河内,与我军交战。亏得主簿熟悉地形,臣才力保不失。战场上遥遥相见过几次,此外再无交往。”
  “他曾攻入过邺城?”刘协一惊。
  董访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却不能收回,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是的。”
  刘协想了想。“朕想见他,你可有办法找到他?”
  董访还有犹豫,司马懿便说道:“陛下,臣愿走一遭,召他来见驾。”
  刘协打量了司马懿两眼,点头答应,随即写了手诏,命司马懿去召于毒见驾。
  ——
  小平津关。
  袁绍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
  袁夫人站在床前,打量了他一眼,一声叹息。
  “党锢时,你躲到汝阳服丧。董卓入京,你躲到渤海。如今到了这步田地,你还想躲,又能躲到哪儿去?”
  袁绍缓缓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话只有一句。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哪怕是硬着头皮,你也要迎上去。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又何必如此,为天下笑?”
  袁绍脸上泛起潮红,随即又变得苍白。
  “我已然如此,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就不能让我安静地死去吗?”
  袁夫人点点头,转身向外走。站在门口,她停住脚步,却没有回头,脸被斜照进来的阳光照亮,眸子中露出异样的神采。
  “我一直觉得公路不如你,现在看来,你不如公路。先父不看好你,不给你母亲名分,实乃明智之举。”
  说完,袁夫人出了门,头也不回的走了。
  袁绍胸口发闷,嗓子发甜,又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被袁夫人直言不如袁术,是他这辈子受过的最大羞辱。连累生母,更让他无地自容。
  当初选他继承袁成的血脉,是叔父袁隗一力坚持,生父袁逢其实是不赞成的。袁逢一向不看好他,迟迟不肯给他的生母应有的名分,以至于他被袁术鄙视了一辈子。
  但凡袁逢愿意让他的生母做平妻,何至于此。
  且袁夫人虽说为人强横,但毕竟是世家女,不对他失望之极,绝不会说出这么绝情的话来。
  如果袁夫人都不肯帮他了,还有谁能帮他?
  袁绍心乱如麻,又一连吐了几口血。等到袁谭觉得声音不对,冲了进来,他已经伏在血污中,奄奄一息。
  袁谭大惊,连呼医匠。
  郭图、荀谌等人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也乱了方寸。
  得知是袁夫人来之后发生的事,荀谌顾不得脸面,匆匆来见袁夫人,询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袁绍又吐血吐得人事不省,袁夫人也有些后悔。她也不对荀谌说明,只好含糊了几句,最后说道:
  “既然本初病重,你们就不要耽搁了,还是尽快见驾吧。万一本初不讳,显思奉梓归故里,想见天子就难了。”
  荀谌也有类似的担心,顺势说道:“能否请夫人代为引荐?”
  “你为何不直接去见天子?却让我一个妇人去求见?”袁夫人反问道。
  荀谌苦笑道:“夫人有所不知,我上次去长安,曾想见驾,却被天子拒了,还连累了贵人。夫人虽是妇人,豪迈不让须眉,以天子对女子的敬重,就算没有尊夫杨公和令郎德祖的面子,天子见你的可能也比见我更大一些。”
  袁夫人被荀谌吹捧了几句,倒不好拒绝。
  但她没有官职,贸然求见天子肯定不合适,左思右想,只好派人求见马云禄,托马云禄进言。
  马云禄本不是喜欢多事的人,但她当初奉诏护送袁权东行,与袁权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返回长安后,两人联络不断,袁权隔三岔五的给她送东西、写信。如今袁权的姑母求上门来,她也不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找了个机会,她把袁绍的情况对刘协说了。
  得知袁绍病得只剩一下口气,无法见驾,刘协倒不意外。
  毕竟袁绍被袁谭软禁之后就病了,一直没好过。
  以现在的形势,袁绍更没好起来的理由。他没直接气死,刘协已经很意外了。
  在他看来,袁绍完全没有苟活的理由啊,一了百了不好吗?
  或许真如荀彧所说,怕疼?
  略作考虑之后,刘协决定见一见袁夫人,听她说说其中原因。
  别的不说,作为杨彪的夫人、杨修的生母,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收到马云禄的消息,袁夫人第一时间赶到平乐观。
  刘协与杨彪、杨修父子见过无数次,却是第一次见袁夫人。第一眼,他就从袁夫人的身上看到了袁权的影子。两人不仅相貌有几分相似,气质更像,一看就知道出身高贵,为人精明而强势。
  难怪杨彪父子被拿捏得死死的。


第八百一十一章 顺水推舟
  见天子打量自己,神情轻松而自然,甚至有些随意,袁夫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快。
  身为杨彪之妻,兼有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的荣耀,从小接受礼仪教导,她对天子这种态度并不满意。
  即使是来求人的,她的脸上依然露出了一丝不愠。
  刘协敏锐地捕捉到了袁夫人的情绪,不禁一笑。
  这位袁夫人毕竟和袁权不一样,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至死是少女。
  她以为朕是她的小辈么?
  “夫人求见,不知所为何事?”刘协没有赐座,语气淡淡地说道,右手拿着笔,在砚上不紧不慢的舔着笔,左手按着案上的文书,一脸“朕很忙,有事赶紧说,说完赶紧走”的模样。
  袁夫人一看刘协这神情,立刻反应过来,躬身说道:“妾冒昧求见,是为渤海太守,守冀州牧袁绍事。”
  “他在哪?”刘协的目光落在公文上,漫不经心的问道。
  “在驿舍养病。”
  刘协皱了皱眉,在文书上批了几个字,叫过一旁的诸葛亮,让他传达下去,然后放下笔,十指交叉,置于案上,沉吟片刻。
  “病了?什么病?”
  袁夫人等得心焦,却无可奈何,只得忍着怒气,点头道:“陛下明鉴,他日夜追思前过,悔不当初,是以形容俱废,不能见驾,还请陛下见谅。”
  “追思前过……”刘协抬起眼皮,嘴角轻挑。“当真?”
  袁夫人神情肃穆,正色道:“陛下面前,妾岂敢妄言。”
  刘协点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就让他好好反思吧,不必急于见驾。”
  袁夫人长出一口气。天子虽显轻佻,态度却还算不错,没有揪着袁绍不放的意思。
  “谢陛下宽恕。”
  “还有事吗?”刘协重新拿起了笔。
  见刘协有送客之意,袁夫人连忙说道:“陛下,袁绍虽病,不能见驾,其子袁谭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