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表吸了口冷气。
  他虽然没去过刘备的大营,但他知道刘备麾下的亲卫骑绝非等闲之辈。那些骑士大多出自幽州,有汉人,也有胡人,而且征战多年,百战余生,是刘备麾下最精锐的力量。
  一群女子,能有这样的战力,着实令人意外。
  如果女骑都有这样的战斗力,那羽林骑和北军骑兵又当如何?
  散骑和甲骑呢?
  还有吕布指挥的狼骑。
  刘表越想越心惊。
  仅就骑兵而言,天子手中的力量已经没有对手了,难怪鲜卑人、匈奴人都被他杀得落花流水。
  城墙上的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情绪越来越高涨。
  刘表目力不佳,看不太清楚,只能由刘琦在一旁解说。女骑演练只是开胃菜,引起大家的兴趣,真正的演习是从各地赶来的步骑开始的。
  最先上阵的雁门太守臧洪。
  臧洪亲自披甲执戟,指挥三千步骑演练了步骑对抗。
  虽然只是演示,不是实战,但臧洪还是拿出了真本事。刘琦为刘表解说的时候,声音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
  “步兵以弓弩迎敌,他们伏于盾牌,一动不动。阿翁,这是当初麹义破公孙瓒的战法吧?这些步卒真是勇敢……”
  刘表心中一动。
  他知道麹义去了荀攸处,成了荀攸麾下的大将。臧洪与荀攸关系密切,荀攸让麹义来训练雁门兵也情有可原。
  当然,这里面有荀攸让臧洪在大阅上露脸,以示山东人也能为将的可能。
  不得不说,臧洪不愧是将门之子,没有辜负荀攸的期望。据说他麾下的步骑的确堪称精锐,实力不在士孙瑞所领的北军之下。渡河之后,他一路急行军到平乐观,用时比士孙瑞还短。
  一想起士孙瑞的急行军,刘表的大腿还是麻的。
  比士孙瑞的北军还精锐,刘表想不出是什么模样。
  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厚着脸皮,请求随驾,站在高台上观看演习的。
  除了看各部的精采表现之外,他更想看看蒯越的狼狈。
  蒯越的部下是什么水平,他还是清楚的。就算蒯越到达平乐观之后加强了训练,也提高不到哪儿去,弄不好会有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马中垫底。
  如果还有不如他的,也许只有代表扬州来的豫章太守太史慈了。
  太史慈带来的是两千丹阳兵。


第八百四十一章 共荐太史慈
  太史慈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
  他带来的两千丹阳兵人数不够多,衣甲也不够鲜亮。没有骑兵,步卒也大多黑瘦,既不威武,也称不上雄壮。
  严格来说,他的战术演练也不错,进步有序,攻守转换流畅自如。可惜对手太强劲了。他有的,别人都有。他没有的,别人还有。
  就连他那一手绝妙的箭术都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光芒。
  善射的人很多,赵云、黄忠的射艺都不逊色于他。
  他很沮丧,熟悉他的刘备、关羽也为他感到惋惜。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演习,他是表现最差的那一个。蒯越指挥的荆州兵的能力和他差不多,但蒯越有钱,荆州的军容整齐,看起来更威武。
  其实看到女骑的表现之后,他就有了心理准备。
  如果连女骑的实力都这么强,其他各部就算逊色一些,也不会弱到哪儿去。亏得作为州郡兵,他的出场次序靠前。要是等各部演习之后再上场,他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勇气行动。
  演习结束之后,他就坐在马背上,站在阵前,观看其他各部依次演习,下意识地的分析长短得失,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对手,又该如何应付。
  虽然结果很伤自尊——除非是在他熟悉的山地作战,否则全无取胜的机会——但他还是看得很认真。
  这是大汉中兴以来,朝廷掌握的武力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值得一看。
  抛开可能垫底的尴尬不谈,太史慈觉得受益匪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看出的东西远比普通人多。
  给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将士们的积极性不同。
  不仅是禁军,抚军大将军韩遂、徐州牧刘备的部下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衣甲、武器,甚至不是队列或者战术动作,而是他们全力以赴的态度。
  他们不像是在演习,更像是在战斗,眼中是与对手不死不休的决绝。
  这不是训练能训练得出来的。
  太史慈不熟悉韩遂,但他熟悉刘备。
  这不是他印象中的刘备能有的水平,却能解释为什么刘备能够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守住彭城。
  如果他的部下有一半是这样的精锐,别说袁绍有十万大军,就算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攻破彭城。
  除非袁绍的那十万大军也是如此骁勇善战。
  或许原因是……度田?
  能够让这么多将士不惜生死的,只有土地了。
  说来也巧,这次表现最差的几部人马恰好都是没有推行度田的荆州、扬州,豫州干脆就没派人来。表现最好的则是事实上已经推行度田的凉州,其次就是河东、关中所在的司隶。
  恍惚之间,太史慈明白了一点什么。
  ——
  大阅很成功。
  百姓看得很过瘾,刘协也很满意。
  虽说水平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参与大阅的诸将战斗意志还是很旺盛的,都拿出了应有的水平。
  就连不可能加入禁军的刘备、蒯越比之刚到时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他们这段时间真的花了心思训练。
  大阅结束之后的庆功宴上,刘协正式宣布,现在的北军五校将进行增兵扩建,除了兵力将增加到四万以上外,还将从各地挑选优秀的将担任校尉、假校尉及长史等官职。
  除去现有的步兵营、射声营,总共需要各级将领近二十人。
  挑选的办法由推荐和考核并举,也可以自荐。
  原则上不限于参加大阅的将领,但在场的诸位显然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不妨踊跃报名。
  话音未落,席上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不少人交头接耳,更多的人则将目光转向了北军中候士孙瑞。
  除了北军八校依然由北军中候指挥之外,不少人都听说了,不出意外的话,士孙瑞将是下一任太尉的人选。这次进攻冀州就是士孙瑞立功的机会。
  很显然,士孙瑞的态度有相当的份量。
  感受到众人热烈的目光,士孙瑞有些尴尬。
  他知道这些人为什么看他,但他更清楚,谁能入选八校,最后还要由天子来决定,他的影响力其实非常有限。
  如果不自量力强出头,结果很可能就像是对臧洪的任命一样。
  他反对,但天子坚持,最后还是要听天子的。
  韩遂的心情不太好。
  在这样的场合,他的官职明明比士孙瑞高,却被众人无视了。
  太史慈的心情也不太好。
  他来得最晚,与在座的人也几乎没什么瓜葛,能推荐他的只有刘备。但刘备显然还有更想推荐的人:关羽。
  他似乎只有毛遂自荐了。
  就在太史慈考虑要不要搏一搏时,刘备起身离席,拱手道:“陛下,臣备冒昧,想举荐一个人才。”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目光投向刘备,看他要推荐谁。
  关羽抚着胡须,微眯凤目,心情有些激动。
  刘协微微颌首,笑道:“卿想举荐的是谁?”
  刘备转身来到太史慈的面前,示意太史慈起身出列。
  太史慈措手不及,有些手忙脚乱,险些打翻了案几。他迅速镇静下来,感激地看了刘备一眼,起身离席,向天子行礼,又不安地看向关羽。
  关羽眼中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又笑了。见太史慈看过去,挑起大拇指,轻轻晃了晃。
  太史慈松了一口气。
  席中有人笑了起来,显然觉得刘备这个推荐不太靠谱。虽然没有排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史慈演习的表现就算不是最差的那一个,也是垫底的两三人之一。
  刘备充耳不闻,大声说道:“东莱太史慈,年三十有四。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少仕州郡,长而随扬州刺史刘繇渡江,颇有战功。臣以为,豫章太守非其所长,可任一校之尉,随陛下征战。”
  刘协入酒杯,微微一笑。“卿言是否过当?太史慈虽射艺绝伦,但其部丹阳兵表现却算不得上佳。”
  不少人点头赞同。
  刘备不紧不慢,拱手道:“陛下,丹阳兵的表现的确不够优异,但这不是太史慈的能力不足,而是形势使然。人人都以为丹阳兵是天下精锐,臣初到中原时,也曾有如此看法,现在却以为不然。丹阳兵虽悍勇,但军纪极差,不足以称精锐。”
  他环顾四周,微微一笑。“备敢言,使诸君易地而处,未必能胜过太史慈。而使太史慈领朝廷之兵,则其表现当在三甲以内。”
  话音未落,关羽起身拱手。
  “陛下,臣附议。臣曾与太史慈共事,深知其能,愿荐其为一校之尉,供陛下斟酌。”


第八百四十二章 扩军备战
  刘备推荐太史慈,怀疑的人不少。
  但关羽发声,支持刘备的意见,说服力明显强多了。
  原因也很简单,关羽的实力有目共睹。
  他不仅在校阅中有上佳表现,更有阵斩袁绍大将文丑的传奇战绩在手。
  临阵斩将绝非易事,关羽以少量骑兵突袭冀州,逼得袁绍不得不撤兵,解徐州之围,已经成了经典战例之一。
  很多人都不喜欢关羽的傲气,但不得不承认关羽的实力。
  更何况,以关羽的傲气,不太可能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推荐太史慈,只能是太史慈实力过人,强大到能让关羽欣赏。
  这时候再怀疑太史慈的实力,就是怀疑关羽的眼光,就要有迎接关羽挑战的心理准备。
  对这些将领来说,官职高低固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但实力才是根本。没有实力,只想凭着官职压人,是很难让人心服口服的。
  刘协看看四周,确认无人反对,便将太史慈纳入候选名单。
  刘备的推荐成功,其他也不甘落后,纷纷发表意见。
  一会儿功夫,候选名单上就有了四十几个名字。
  在座的将领中,除了几个肯定不会入选的人,几乎都在名单上。
  蒯越也得到了推荐。知道天子已经许了他魏郡太守的人并不多。再说了,现在只是推荐,并非最终任命,有人推荐也是面子。
  他又不是韩遂、士孙瑞,肯定不会入职八校。
  推荐人选之外,刘协又提出了改造北军的计划。
  之前的北军不管是八校还是五校,其实只有三个兵种:骑兵、步卒,弓弩手。
  除了扩充兵力外,他还想对兵种进行一些调整,增加车兵和楼船兵。
  车兵并不是指驾着战车冲杀——当然也可以包括这些——而是指以车为主要战斗手段的兵种,包括以战车结阵、扎营,甚至是铺路搭桥这样的技术兵种。
  简单点说,就是后世所谓的工兵。
  工兵一直都有,便不够专业化。
  除了因循守例之外,技术提升有限,不足以单列一个兵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任务谁都能做,谁做都差不多,自然没必要单独设置,其任务一般由辎重营承担。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技术提升速度加快,铺路架桥也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工具和技能,也就需要更专业的人。
  设战车营,就是将这些专业人才和工具集中起来,以期提高效率,增强战斗力。
  至于楼船兵,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