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打量着辛毗,无声地笑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的勇气。”
  “谢陛下。”
  刘协放下手里的文书,想了想。“你抓了张郃的家人,是希望张郃向审配施加影响,让他不要杀你们在邺城里的家人吗?”
  “是的。”
  “我有一事不解,还望你能直言相告。”
  “请陛下指教。”
  “袁熙也有数千人马,又有主君之名,他都保不住你们的家人?”
  辛毗一声叹息。“袁熙虽是袁绍之子,但为人平庸。既不如其兄袁谭沉稳,也不如其弟袁尚聪慧。之所以成为主君,一是袁绍忌我汝颍人,二是袁尚年幼,难当重任。袁熙这才勉为其难,得到冀州人的拥护。实际上,他的德才都不足以和审配、田丰抗衡,不过是冀州人的傀儡罢了。”
  “审配、田丰敢弑主吗?”
  “那……倒不至于。”
  “既然如此,袁熙为何坐视审配囚禁你们的家人,一言不发?”
  “这……”辛毗语塞,心里也对袁熙大感失望。
  按理说,就算袁熙的实力不如审配、田丰,站出来说几句话总是可以的。面对审配、田丰囚禁汝颍人的恶行,他一句话也不说,未免过于软弱。
  “是不是因为没人出谋划策?”刘协露出一丝笑意。
  辛毗心里一紧,大感不安。“陛下的意思是……”
  “我在想,如果你进城为袁熙谋划,与审配、田丰当面较量,或许会比在这里坐而论道好一些。纵使袁熙的力量不足以击败审配,保住你们的家人性命,总是有机会的。”
  辛毗垂下眼皮,思索片刻,拱手施礼。
  “陛下所言甚是,臣愿往。”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甚好。你准备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你也不必急着进城。秋收将至,大军即将围城,届时再进去,你的底气更足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与邺城共存亡,尤其是那些奉袁熙为主的将士……”
  看着侃侃而谈的天子,辛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入城辅佐袁熙,调动袁熙的力量与审配对峙,保护家人,的确是一个很有诱惑的办法。只是对他而言,这个办法的风险太大了,无异于自投虎口。
  要说天子借刀杀人,他都信。
  可是天子偏偏表现得非常坦然,一点也没有借刀杀人的惭愧,处处为他着想,分析进城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
  此人若非大勇,便是大伪。
  两人正说着,有尚书进来,递过一份文书。
  刘协接过,看了一遍,眉心微微蹙起,眼神也变得玩味起来。他沉默了片刻,轻轻将文书放在一旁。
  “你知道苑康其人吗?”
  辛毗连忙说道:“当然知道,前辈名士,知名能臣,行政威猛,道德高尚,号为八及。”
  “他和刘表有什么关系?”
  “刘表也是八及之一。”
  “是吗?”刘协微怔。“刘表不是八俊么?怎么又成了八及?”
  辛毗忍不住笑了一声。“刘表出身高贵,又师从名门,学问道德皆有可观之外,为人称颂。岂止是八俊、八及,他还是八顾、八友之一,算是交游满天下。”
  刘协也笑了。
  原来刘表这么有名,个个想和他做朋友。
  “这个苑康除了是名士能臣,还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是党人,而且是与李元礼、范孟博比肩的党人。”
  “他有汝颍做过县令,还为荀氏故里题过名?”
  辛毗顿时警惕起来。“是,不过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刘协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唯。”辛毗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荀氏所住里原名西豪,苑仲真为汝颍令时,见荀氏八子皆有道德学问,有如高阳氏之八子,故改其里名为西豪,便亲笔题额。”
  “还有吗?”
  辛毗沉吟片刻。“荀昱荀伯修、荀昙荀元智兄弟与苑仲真交往过密,荀伯修与李元礼、范孟博一起死于党事,荀元智和苑仲真一样,被禁锢终身。”
  刘协点了点头。
  他明白袁术为什么上书推荐苑珪了。
  苑珪是苑康之子,既与刘表父子是故交,又与颍川荀氏有这么大的交情,袁术惹不起。不把苑珪赶出洛阳,他以后做事难免缩手缩脚。推荐苑珪出仕,既是示好,又是调虎离山。
  这悍鬼果然干正事不成,做打手最适合不过。他看似粗猛,其实精得跟鬼似的。能惹的可劲儿欺负,不能惹的就往我这儿送。
  既然如此,就把苑珪召来行在看看。
  “苑康的儿子苑珪从益州回到了洛阳,袁术推荐他出仕。”刘协看了一眼辛毗,主动揭露了谜底。“你熟悉这人吗?”
  辛毗松了一口气,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臣见识浅薄,很少去洛阳,也没有与苑珪见过面。”
  刘协倒也不在乎。“无妨,等他来了,引你们相见。”


第九百零九章 以牙还牙
  辛毗出了帐,长出一口气。
  虽然天子从头至尾没有说一句重话,但他却自始至终不敢有丝毫大意。
  天子觉得很平常的事,对他来说,却有可能影响甚大。
  就像刚才袁术推荐苑珪出仕这件事,绝不是袁术仰慕苑康,想卖苑珪一个人情这么简单。
  天子问及苑康与荀氏的关系,必然是因为袁术提及。
  在推荐苑珪出仕的上表中,提及苑康与荀氏的关系,意味着袁术要卖人情的对象不是苑珪,而是荀氏。
  或者更直接的说,是荀攸。
  与苑康一样是党人,而且被禁锢终身的荀昙荀元智就是荀攸的祖父。
  荀攸少孤,抚养他成人的就是荀昙。荀攸对荀昙的感情极深,超过任何一个人。相应的,他与苑康之子苑珪也有一份不得不尽的义务,不可能坐视袁术欺负苑珪而不问。
  考虑到袁术的为人,与其说这是卖人情,不如说背后捅刀。
  这无异于告诉天子,荀氏的实力很强,就连混不吝的袁术也要忌惮三分。
  天子接受袁术的推荐,不妨看作是给袁术面子,同时帮袁术解决麻烦,将苑珪调离洛阳。
  这袁公路,别的本事没有,背后捅刀却是一把好手。
  辛毗也有点理解荀攸的难处了。
  身为手握重兵的大将,他不得不考虑天子的猜忌,不能有丝毫让天子生疑的举动。天子坚决要度田,荀攸就算不赞成,也只能硬着头皮表示支持,而且要表现得比天子更坚决。
  可若是将来天子要在汝颍推行度田,荀攸又该怎么办?
  荀氏的田也不少。
  与陈寔因名致富不同,荀淑是因富致名。当初荀淑能成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大量的产业,能够赡养、接济宗族、亲友,留下了博善好施的美名。
  如果天子要在颍川度田,荀氏的产业将损失惨重。
  到了那时候,荀攸还能俯首认命吗?
  辛毗很怀疑。
  不过那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眼下辛毗要操心的是进城与袁熙会合,想办法动员袁熙的力量,保住汝颍人性命的事。
  他离开袁熙多时,袁熙麾下的那些人是否还在,是否还忠于袁熙,他都不清楚。要想发动这些人的力量来抗衡审配,防止审配铤而走险,拉着他们玉石俱焚,绝非易事。
  天子让他小心筹划,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让他进城这件事看起来没什么道理。
  辛毗打听了一下,越发头大。他在这里没什么熟人,能帮他出主意的人一个也没有。想来想去,他只想到了卑湛。
  卑湛虽然与他素未谋面,却是张郃的乡党。要想和张郃搭上关系,由卑湛引见几乎是唯一的办法。
  他倒是认识张郃。可是他抓了张郃的族人,这么直接去见张郃,无异于羊入虎口。
  得知卑湛在冀州印坊做祭酒,辛毗向天子请诏,来到了冀州印坊。
  得知是幽燕都护荀攸的使者,又是奉诏书而来,印坊外的卫士不敢大意,立刻进去通报,又将辛毗请进门,在前庭小坐。
  辛毗坐下不久,便有人送来了茶和点心。辛毗便坐在廊下,一边喝着茶,吃着点心,一边观察印坊里的情况。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不是送来纸、墨等材料,就是运走印好的书籍。这些人大多行色匆匆,偶尔看一眼辛毗,也没人过来打听。
  辛毗很快注意到一个问题。
  他看到的人中,有大半是女子。既有中年女子,也有年轻女子。既有大声大气,身体壮实的农家女子,也有言谈儒雅,动静有礼的大族女子,而且为数不少。
  辛毗正疑惑,一个中年书生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四下一张望,便来到辛毗面前。
  “颍川辛君佐治?”
  辛毗连忙起身。“河间卑君文休?”
  卑湛点点头,脸色却不太好。他也不落泪,盯着辛毗看了两眼。“听说幽燕都护攻陷河间,囚禁了啵卣攀先澹俊
  辛毗不卑不亢地点点头。“的确如此,而且是我建议,并且一手操办的。”
  卑湛被辛毗的直接搞得愣住了,半晌才道:“辛君倒是坦然。”
  “以直报怨而已,有什么好隐瞒的。”辛毗淡淡地说道:“我囚禁他们,非为好杀,只是想警告审配、田丰。如果他们敢杀我汝颍人,我也不会忍气吞声,会让他冀州付出十倍的代价。”
  卑湛眼神微缩,心生怯意。
  眼前的这个人不像是说笑,他是真干得出来血债血偿这种事的。
  “既是警告审配、田丰,何不进城去?你来找我有什么用?”
  “我是要进城的,只是进城之前,我想见一见张郃,想和他做个交易,希望卑君能为我引荐。”
  “你还需要我引荐?”卑湛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你手里有人质,还怕他不见你?”
  “他会见我,但我未必会信我。不信我,自然不会考虑投降之事。”
  “投降?”卑湛愣了一下。“你想劝他投降?”
  “是的。”辛毗也重新坐了下来,面带微笑。“你觉得就眼前的形势而言,他还有比更好的选择吗?天子不仅要平定天下,更要开疆拓边,张郃这样的将才大有用武之地,何必陪着审配、田丰玉石俱焚?只要他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我可以向天子进言,保他不死,将来还能统兵作战,建功封侯。”
  卑湛听了,不禁怦然心动。
  他虽然不谙军事,却也知道邺城支撑不了多久。张郃就算再击败刘备或者其他人十次,也挽救不了覆亡的命运。投降朝廷,倒不为一个选择。
  辛毗既是奉诏书而来,又是幽燕都护荀攸的使者,想必在天子面前有一定的影响力。张郃如果能帮他救出家人,不仅可以保住族人的性命,还能换取进身之阶。
  以张郃的用兵能力,为朝廷效劳,岂不比陪着审配一起死更好。
  有了张郃这个名将乡党,他以后面子上也有光彩。
  卑湛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答应了辛毗的请求,斟字酌句的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张郃大营,表示辛毗想见他,化干戈为玉帛。他在信中介绍了一些了解的情况,力证朝廷必胜,张郃再不投降,只会玉石俱焚,不如接受辛毗的建议,助辛毗救出邺城里的汝颍人质。
  书信送出三天后,卑湛接到了张郃的回信。
  张郃表示了对卑湛的感谢,同时又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他几次作战,杀伤甚多,不觉得朝廷能轻易放过自己。就算荀攸、辛毗身份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