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5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任事,怕是不能传承家风,只能放归故里,耕读自娱了。”
苑珪倒不担心放归故里,他本来也没想接受征召。可是刘协说他的父亲行事粗疏,他不能无动于衷。
“陛下评鉴人伦倒是自有机杼,令人耳目一新。”苑珪冷笑道:“难怪路中悍鬼袁术能为陛下心腹,委以重任。”
刘协忍不住笑了。“袁术不是君子,但他有心补过,委任他修复洛阳有何不可?人无完人,用人用其长即可,不必求全责备。如果只能用完人,天下还有人可用吗?”
刘协打量着苑珪,又不紧不慢地说道:“没有袁术收复庐江,擒获袁绍,你何时才能返乡?苑君批评袁术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又做了些干什么。”
苑珪的脸顿时胀红了。
他一向瞧不起袁术,被袁术逼着来行在,他更是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听天子这么一说,好像他能返乡还要感激袁术的丰功伟绩,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臣以为益州甚好,至少不会有什么人以明主能臣自居,妄生是非。”
刘协笑了,摆摆手。“你若想回益州去,我可以资助你一点盘缠。不过我要劝你一句,平定冀州之后,我会移师益州,你我不免又要碰面。为足下计,你还是回渤海吧,至少那里已经平定了,不会再有战事。”
“感激不尽。”苑珪拱拱手,起身就要走。
“等等。”刘协叫住了苑珪,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举你为孝廉的人是谁?”
苑珪一愣。“陛下意欲何为?”
“他所举非人,朝廷要追究他的责任。”
苑珪的脸顿时胀得通红。“敢问陛下,臣有何不孝之举,不合乎孝廉之名?”
“这与你孝不孝无关。”刘协平静地说道:“孝廉是为国抡才,不是你们互相标榜的名号。你不满朝廷所为,也不想为朝廷效力,助朝廷做出改变,又何必接受举荐,侵占名额?渤海一年才六个名额,不应该浪费在你这样的人身上。”
第九百一十二章 出乎自然
苑珪无言以对。
刘协并不在乎他孝与不孝,只想收回孝廉之名,并追究他的举主。
但刘协说得没错,举孝廉是为国抡才。成为孝廉的人理论上都应该接受朝廷的任命,或者为郎,或者外放为官吏,否则就是浪费。
郡国举孝廉,二十万口举一人,这个名额是非常珍贵的。
他当初接受举荐,成为孝廉,也是想做官,为国效力。只是不凑巧,刚刚到洛阳,就遇到董卓入京,朝政大乱,他根本没有为官的机会,就成了逃难的一员。
他现在不想为官,纯属是看不上袁术,连带着看不上重用袁术的天子。
如果天子只是剥夺他孝廉的名号,那也就罢了。但天子要因此追究他的举主责任,这就有点欺人太盛了。
举主就是故君,与他有君臣之义。他不能报答举主,却因此连累了举主,有失君臣之义。
见苑珪僵住,刘协又问了一句。
“你被举为孝廉,是因为孝,还是因为廉?”
苑珪的嘴角抽了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有些后悔,自己就不该来。又觉得自己不能再和天子说话了,要不然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打击。
他很想起身告辞,却又不敢。
天子虽然和风细雨,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却自有一股慑人气度,让他不敢放肆。
如果说张牙舞爪的袁术只是一头恶犬,那天子就是一头猛虎,不怒自威。
苑珪能做的,就是不说话。
刘协也不着急。“若说孝,我看不出你有哪一点像你的父亲。若说廉,虽说没有你收受贿赂的证据,可是看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衣着光鲜,从益州逃难回来还不忘带几匹蜀锦,想必也不是能居陋巷,箪食瓢饮之人。这孝廉之名,你不觉得亏心吗?”
苑珪忍无可忍。“陛下对臣父子知之甚悉,想必也知道臣父为国尽忠,却不得善终。是朝廷负他,他却不负朝廷。”
刘协笑了,身子后仰,靠在凭几上,看向苑珪的眼神多了几分嘲讽。
他知道苑珪说的是什么。
苑康为人刚猛,是个能做事的人。他被划为党人,多少有些冤枉。他虽然有些党人习气,又名列八及之类的榜单,但他受党锢之祸却是因为侯览的诬陷。
他当时在泰山做太守。山阳张俭杀了侯览的母亲,又追杀侯览的家人。侯览的家人有一些逃入泰山境内,被苑康抓住,全杀了。侯览因此将他列入党人,一并予以打击。
当然,论及根本,他也不冤。
这种只问身份,不问是非,滥杀无辜的行为,就是党人典型的做派。
李膺如此,张俭如此,后来的袁绍同样如此。
朝廷档案上说他打击郡内豪右不法,政令威严,可是从他在颍阴令任上的表现,以及后来泰山大族羊陟为他求情来看,他打击的不法豪右只怕也是有选择的。
关键在于不法的定义。
此刻刘协无意与苑珪争论不法的定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来看,他和苑康的举措是一定的共通性的。
既然已经决定取消宦官的编制,就算有些宦官受了委屈,那也只能这样了。
至少在反对宦官干政这一点上,他与党人有共同语言。
“朝廷负不负令尊,将来再论。你既不继承令尊的遗志,又不能固穷,这孝廉之名是留不住的。”刘协扬了扬手。“你可以走了。”
说着,他又转头对执笔记录的袁衡说道:“去请令史来。”
袁衡放下笔,起身出去了。
出帐之后,她叫过一个卫士,低声说道:“待会儿觐见的苑珪出来,让他不要走,且稍等片刻。”
卫士虽然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却还是点了点头。
袁衡很讨人喜欢,将来大概率还要入宫,天子身边的人都愿意帮她一点小忙。
袁衡加快脚步,来到蔡琰的大帐。
蔡琰看书累了,正在帐中踱步,同时用拳头轻轻敲打着酸痛的腰臀。见袁衡匆匆回来,她有些意外。
“怎么了?”
“天子召见。”袁衡迅速将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姊姊认识苑仲真其人吗?”
蔡琰摇摇头。“不认识,但仔细说起来,也有点渊源。家父流浪江湖时,曾在泰山羊氏小住。既然羊嗣祖(羊陟)曾为他求情,我就不能坐视不理。”
蔡琰说完,回头瞅了袁衡一眼。“你想让我出面?”
袁衡笑了。“不是我想让姊姊出面,是天子想让姊姊出面,否则他何必这么急着召你入见?”
蔡琰不解的皱起了眉头。“天子这是做什么?”
“也没什么,分而化之罢了。不管怎么说,治天下还是离不开士大夫,愿意合作者则留,不愿意合作者则放归。但朝廷有求贤之意,不能不有所表示。”
蔡琰略作思索,瞥了袁衡一眼,忍俊笑道:“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子弟,朝廷权谋出自天然。你姊姊如此,你也如此,将来或许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袁衡笑道:“姊姊,你这话说得既对也不对。我虽然出自袁氏,但从小跟着家父东奔西走,可没什么家学可承。我这点粗浅见识,更多的是来自姊姊你和天子。”
“我?”蔡琰连连摇头。“不敢当,不敢当。”
“姊姊虽然不好权谋,但你以新视角检读史书,不求权谋而权谋自现。所谓权谋,本来也不仅是指阴谋。权者,权衡也。谋者,筹划也。通晓了这个道理,用阳谋更能无往而是不利。”
“啧啧。”蔡琰连连咂舌。“怪不得你们姊妹一个取名为权,一个取名为衡,原来用意在此。你兄长的名字是谁取的?可不怎么样呢。明明一个隐忍自守之人,偏偏取名为耀,取字伯阳。”
袁衡红了脸,推着蔡琰就往外走。
两人一边说笑,一边来到御帐。
到了门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一旁发呆的苑珪。
苑珪带着视富贵如浮云的高傲姿态而来,本以为可以在天子面前表现一下隐士的高洁,没想到天子不仅没打算委任他为官,还要剥夺他的孝廉之名,有点懵。
出帐之外,有卫士让他在这里等一下,他也没多想,就失魂落魄的站在这里。
蔡琰、袁衡并肩走来,他也没反应过来。
按理说,虽然他不认识蔡琰,看到袁衡,也应该知道这就是天子刚才要见的令史。可是他心态已经崩了,神不守舍,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相反,看到两个年轻女子并肩而来,有说有笑,他还露出了一丝鄙夷之色。
蔡琰看得真切,不由得面色一冷。
第九百一十三章 滴水穿石
蔡琰进了帐,向刘协行礼。
刘协示意她入座,随即说明来意,想让她查一查谁是苑珪的举主。
蔡琰问清苑珪为孝廉的时候,随即说道:“按时间来算,可能是会稽杨璇杨机平。他在中平末为渤海太守,有机会举苑珪为孝廉。”
紧接着,她又说道:“陛下处罚苑珪即可,为此追究杨机平,既不合适,也不能。”
“为何?”
“杨机平是先帝也曾感到惋惜的能臣,而且他已经死了。”
刘协来了兴趣,让蔡琰说说。
蔡琰讲起了杨璇的故事。
当年她随蔡邕在江东寄寓的时候,就听说过杨璇及其家族的故事。
杨璇是会稽乌伤人,原籍何东。在光武中兴时,他的高祖杨茂随光武征伐,因功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三世后,因罪国除,杨氏子弟就在乌伤安家。
杨氏以功封侯,多出能臣。杨璇的父亲杨扶曾任交阯刺史,是知名的能臣。杨璇的兄长杨乔为尚书,也多次上书言事,给孝桓帝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孝桓帝见杨乔不仅有干,而且相貌出众,就想让公主下嫁。杨乔不肯,却无法改变孝桓帝的主意,最后竟绝食而死。
孝桓帝既生气,又怜惜,也因此对杨璇格外关照。
杨璇德才兼备,仕途通畅,很快就迁为零陵太守。
在零陵太守任上,杨璇展现出了他的家学,以少胜多,大破入境劫掠的苍梧、桂阳群盗,枭其渠帅。但荆州刺史赵凯嫉妒他,诬陷他谎报军功。两人互相检举,赵凯在朝中有人,杨璇被槛车征廷尉,上书无门,几乎是死路一条。
但杨璇毕竟是个狠人。他咬破手臂,撕破衣服,写下血衣,想办法交给家属,上书辩冤。
看到血书,孝灵帝非常震惊,随即一打听,又知道了杨璇兄长杨乔的事,觉得这样的家风不可能出现谎报军功这样的事,便下令重审。
杨璇因此昭雪,赵凯则受反诬之罪。
杨璇一举成名,先拜为议郎,后来三迁为渤海太守,在任上政绩也非常出色。
他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举苑珪为孝廉的,具体时间当在中平元年以后。
苑康虽死,但他是被党人,子弟也被禁锢。只有在中平元年解除党禁之后,苑珪才有可能被举为孝廉。
刘协将信将疑。
蔡琰手头没有朝廷档案,她了解的这些都是在江东游历时听来的传奇故事,时间点未必准确。
换句话说,苑珪的举主还有另外一个可能:袁绍。
中平年间的事,他不太清楚。初平以后的事,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袁绍出逃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渤海,很快又被任命为渤海太守。苑康是与李膺齐名的党人,以李膺继承者自居的袁绍举苑康之子为孝廉,再正常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