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还没有人出现,是因为汝颍人大多被审配关起来了,无法自由活动。能自由活动的几个人比如袁熙又实在没用,根本不敢出头。
  城里就像一堆积薪,只等一个火把。
  他就是那个火把。
  只要他进了城,说明城外的形势,会有无数的人响应他,审配反倒成了孤家寡人。别说救出族人,砍下审配的首级,立个大功,都是有可能的事。
  “多谢士元,感谢不尽。”


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下求索
  被庞统一言点破迷津,辛毗浑身轻松的同时,又有些沉重。
  他想起了荀攸。
  荀攸送他来行在,除了救人的想法,更多的是觉得他杀伐不够果断。或者说,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照搬张昭在渤海的度田方式。
  当时他理解不了,现在他有点反应过来了。
  天子和天子身边的人有着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仅年轻,而且思路活跃,更少迂回,而是直指本原。
  与他们相比,自己虽然刚到而立之年,却暮气沉沉,很多想法还停留在以前。
  比他年长的荀攸却已经跨过了这个阶段,紧跟天子的步伐。
  “士元今天没在御前当值?”辛毗和庞统攀谈起来。
  庞统今天不当值,遇到辛毗纯属意外。见辛毗有意结交,他也不反对。
  他在天子身边,清楚天子对汝颍人的态度。在不刻意笼络的同时,也不会拒绝,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辛毗比荀彧、荀攸还年轻些,只要他能调整思路,将来还是有前途可言的。
  两人聊了起来,辛毗顺势还向庞统咨询了入城为间的方案。
  按照庞统的建议,他进城之后的目标不应该是审配、田丰,甚至不应该是袁熙,而是审配身边的人。这些人是审配的爪牙,但他们又不想跟着审配送死,有被策反的可能。
  只要能说动这些人,就算审配下令杀人,执行起来也没那么顺利。
  这样一来,袁熙及其麾下的将领才有救人的可能。
  仅凭辛毗一人,是做不到这些的。
  说到具体的问题,辛毗思路很清楚,毕竟他对城里有哪些人,那些人又是什么心态掌握得比较清楚。庞统只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并在有可能的时候,将这些方案传到天子耳中。
  庞统的态度,本身也能为辛毗提供一种参照。
  某种程度来说,庞统的态度有可能就是天子的态度,他们的思路是一致的。
  两人说得很投机,半天才拱手告别。
  ——
  辛毗没有立刻进城,他先来到冀州印坊,找到了卑湛。
  在表达了对卑湛的谢意,又转达了张郃的问候后,辛毗再次请卑湛帮忙。
  写几篇关于朝廷对冀州的政策,以及将来冀州人出路的文章,并印制上千份。他准备将这些文章带进城里,广为分发,说服城里的冀州人投降,不要陪着审配一起发疯。
  朝廷没有对冀州赶尽杀绝的意思,他们大可不必玉石俱焚。
  卑湛对这个方案非常赞同。
  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如何实施。辛毗有意,他求之不得。
  卑湛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了甄宓。
  他可以写文章,但印制需要甄宓的同意。
  甄宓也对这个方案表示了支持,并且提了一些建议。
  除了卑湛可以写文章,还可以选一些邸报上发表的文章带进去。那些作者的名气比卑湛更大,文章也写得好,说服力很强。
  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城里人看到天下人——尤其是中原士大夫——的态度,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想以身为饵,等待中原士大夫的响应,实是在愚蠢之极。
  辛毗深以为然,对甄宓刮目相看。
  天子让甄宓主持冀州印坊果然有道理,这个年轻的女子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见识和手段。当初田丰还想让袁熙迎娶她,现在看来,袁熙根本配不上她。
  由甄宓之口,辛毗又了解到一些唐夫人的事情。
  知道唐夫人陷落西凉军营,为贾诩所救,后来又随天子东奔,在河东组建印坊的经历,辛毗心里很不是滋味。
  颍川唐氏因是阉竖,向为士大夫不齿。如今唐夫人组建印坊,印出天下最好的书籍,士大夫们都以河东印坊的文集自夸,多少有点讽刺。
  时代变了。
  ——
  辛毗一连几天都在印坊,除了与卑湛商量文章之外,也对印坊多了一些了解。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由卑湛编制的那些启蒙字书。
  卑湛放弃了《仓颉篇》这样的成熟字书,选用最为常见的两千字,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诗句,供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学习。就篇幅而言,不到《仓颉篇》的三分之一。就选字而言,几乎去除了所有的生僻字,只留下常用字。
  辛毗开始有些不理解,后来与卑湛闲聊时请教了一下,才知道其中区别。
  《仓颉篇》虽是字书,但那是为有心入仕的人准备的启蒙教材,所以需要知道大量的书面用语。而他编写的字书是为普通百姓准备的,这些人大概率没有机会入仕。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能阅读朝廷、郡县的公文,顺便再会读写一些常用的文书如地契、买卖合同之类。
  所以,常用字就够用了。
  相应的,现在对诏书、公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要简洁易懂,要让人经过基础教训的人都能读懂、听懂,尽可能减少因看不懂而被人欺骗的可能性。
  为此,卑湛还拿出一些印好的公文给辛毗看。
  如今朝廷印发郡县的公文都由冀州印坊印制,然后送到各郡县,印坊是第一道关口。凡是印坊里的校书觉得不够平易的,都要打回去修改。
  看了那些如同白话的公文,辛毗却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当天子的诏书能够直达闾里的普通百姓,当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朝廷额定征收的赋税,郡县从中做手脚的机会显然会大大降低,太守、国相、县令长的权力无形中就被限制了大半,上瞒下压的难度也将大大增加。
  卑湛是个纯粹的书生,没做过官吏,不知道他做的这些事对士大夫是何等威胁。
  天子这是要绕过士大夫,直接与百姓对话啊。
  怪不得他那么自信,根本不在乎汝颍人的死活。
  他岂止是不在乎汝颍人的死活,他是要剥夺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将士大夫变成普通的民。
  四民皆士,四士皆民,唯有皇权高高在上。
  辛毗为此忧心忡忡。
  他很想去问问天子,但他又没有这样的胆气。
  他能说些什么呢?是劝天子放弃这样的做法,还是要求天子也和士大夫一样,成为普通人?
  好像都不行。
  辛毗越想越头疼,最后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讲述了最近的见闻,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乡党之中,他最敬佩的就是荀彧,而以目前的形势而言,不出意外的话,荀彧也将成为汝颍人,甚至是关东士大夫的领袖,有疑惑,问荀彧,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收到荀彧的回复之前,卑湛已经准备好了辛毗需要的东西。眼看着秋收将至,天子已经开始移营,准备进逼邺城,辛毗匆匆起程,借助张郃的帮助,悄悄地潜入邺城。


第九百一十八章 郭氏女王
  漆黑的堂上,袁熙看着被月光照亮的庭院出神。
  他最近经常这样发呆。
  虽说他还是名义上的主将,但所有人都知道,审配才是邺城的主人,他只是一个傀儡。有什么大事,他很可能是最后知道的那个人,在审配指定的地方签个名、画个押就行了。
  他就像一只困兽,明知大祸临头,却无处可逃。
  就算他想找人商量,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能够相信的人近不了身,能近身的人却不知道能否相信。谁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接受了审配的命令,就近监视他。
  即使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他也不敢相信他们。
  他知道自己没有父亲的威信,代表不了袁氏。
  甚至连兄长袁谭都不如。
  至少汝颍人会支持袁谭,不少游侠更是将袁谭当成何颙的继承人。在有袁绍作为后盾时,他们还愿意听从他的命令。袁绍被袁术俘虏后,这些游侠儿看他的眼神就变了。
  “夫君。”郭女王从后面走了过来,手里提着灯。
  袁熙看了她一眼,心里忍不住一声叹息。
  作为他退守邺城的奖赏,审配、田丰实践了诺言,让他迎娶了安平郭永的女儿郭女王。不过郭女王不仅不是真正的女王,还是一个婢女。
  郭家在战乱中流离失所,郭永夫妻病故,郭女王失落在铜鞮侯家,成了婢女。
  对袁熙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羞辱。
  但他不敢拒绝,只能俯首听命。
  人为刀俎,我是鱼肉。一家人的性命都捏在审配手中,他不敢有丝毫违逆。别说是一个婢女,就算是一个倡优,他也只能接受。
  至于将来如何见人,他已经考虑不到那么多了。
  甚至连还有没有将来,他都不知道。
  “夫君,时辰不早了,早点休息吧。”郭女王在袁熙身边坐下,拿起蒲扇,轻轻地扇着。
  夏夜在蚊虫,在耳边嗡嗡地叫着,袁熙也懒得管,脸上已经被咬了几个包。
  “睡不着。”袁熙又叹了一口气。“你先休息吧。”
  “担心阿母和弟妹们的安危?”
  袁熙诧异地看看郭女王,犹豫了片放,又点了点头。
  “秋收将至,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将在秋收之前围城。”袁熙叹息道:“一旦合围,就算想投降也晚了。城中的人不论老少,都有可能会死,不仅仅是我的阿母和弟妹。”
  “吉人自有天相,夫君不必多虑。”
  “我算什么吉人,我就是个……”袁熙忽然想到了郭女王的身份,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夫君姓袁氏,袁者,上吉下衣,姓袁的都是吉人。”郭女王笑道:“当初邵公卧雪洛阳,情况比今天更为凶险,都能化险为吉,成就袁氏四姓三公的荣耀,正是吉人天相的写照。眼前的这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袁熙愣了片刻,苦笑道:“话虽如此,只怕袁氏的运气到此为止了。”
  “不然。”郭女王招了招手,便婢女取来一些酒,给袁熙倒了一杯。“我倒是觉得,袁氏天命未绝,只是看你能不能有抓住了。”
  “怎么说?”袁熙端起酒杯,斜睨着郭女王,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明知郭女王只是在安慰他,可是此时此刻,还能听到这样的话,他就已经很欣慰了。
  “夫君,依你看来,阿舅是善终,还是恶终?”
  袁熙没吭声,仔细想了很久,有点明白郭女王的意思了。
  以袁绍的所作所为,没被枭首示众,悬于北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还能活着回到汝阳,甚至重归宗籍,葬在列代祖先之侧,实在不能算是恶终。
  再想想袁术居然还能得到天子的信任,袁衡还有机会入宫,袁氏将来再起的希望并没有断绝,这个结果远远谈不上绝路。
  说是吉人天上,也不算离谱。
  “可惜,这些都与我无关。”袁熙叹息道:“我只与能邺城共存亡。”
  “应该说是共存,而不是共亡。”
  “为何如此说?”袁熙谨慎地说道。
  郭女王是审配、田丰做主才嫁给他的,他不知道郭女王是不是审配、田丰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一直不敢轻易相信他。
  即使她表现得很正常,孝顺他的母亲刘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