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为帝?几百年来,皇帝因士大夫而立,就算天子英武,又岂能弃士大夫而独存?四民为士,看似分而治之,其实不过是一时缓兵之计罢了。”
  他一声冷笑。“这天下,最终还是士大夫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


第九百三十六章 善战者也
  审配在反复权衡了一夜后,决定接受天子的最后通谍,献城投降。
  天子的十几万大军围城,就算不进攻,困也能困死他。
  胜负没有悬念,坚持也就没了意义。负隅顽抗,只会使杀戮更重,损失更大。
  写好降表后,审配伏剑自杀。
  收到消息后,田丰也自杀了。
  袁熙早就等着这一刻,收到消息后,立刻接管了邺城的防务,命人树起白旗。为审配、田丰举哀的同时,割下他们的首级,连同降表,一起送出了城。
  在辛毗的建议下,袁熙向北军中侯士孙瑞投降。
  士孙瑞收到消息,一面派人急报天子,一面受降。
  看到田丰的首级,沮授泪如雨下。
  他知道审配死有余辜,田丰却是被审配拖累的。他已经致仕隐居,却被审配逼着出山,搅进了浑水,最后丢了性命。
  以田丰的才智,本可以有一番作为。
  士孙瑞最开心。
  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得以避免,成千上万的将士不用白白牺牲。至于他个人的荣誉,与这些相比微不足道。
  更何况他觉得自己虽然年过半百,却还能再战十年,有的是立功的机会。
  半日后,天子有诏书回复,接受袁熙的请降,所有人按照既定的方针处理。
  审配、田丰已死,就不再追究。族人没为官奴婢,家产抄没。城中文武,二百石以上一律流放海外,具体地点待定。其他人等就地整编。
  收到诏书之后,最开心的是辛毗。
  汝颍人一直被审配囚禁,是审配的人质,与反叛无关,是以不在流放之列。
  只有袁熙不能幸免。
  但袁熙也不亏。他为了救母,犯险入城,又与辛毗联手,最终说服审配放弃了玉石俱焚的选择,也算是活人无数。虽然难逃流放之刑,却也赢得了美誉。
  流放的诏书还没下达,已经有不少袁氏故吏表示愿意陪他一起流放。
  士孙瑞入城,接管了邺城的城防,然后造好名册,赶到行在见驾。
  ——
  刘协放下手中的名册,抬起手,看了士孙瑞一眼。
  “士孙公辛苦了。”
  士孙瑞含笑施礼。“能随陛下征伐,臣受益匪浅,就算些许辛苦也是值的。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陛下是谓也。”
  刘协嘴角挑起一抹浅笑。“你不必奉承我。我既然接受了投降,就不会再变卦。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能不战而胜,我求之不得。”
  士孙瑞如释重负,躬身再拜。“陛下仁厚,天下之福。愿陛下威名远播,益州俯首,天下太平矣。”
  刘协一声叹息。“益州与冀州不同,不能报太高的希望。士孙公,你还不能解甲归田。益州的事,要拜托你。”
  士孙瑞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天子将平定益州的事交给他,是对他的信任,也是让他位至太尉的诚意。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益州很难像冀州一样不战而降,一场激烈甚至旷日持久的大战在所难免。
  虽然不期望如此,但他也却清楚,天子说得有理,益州不战而降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也很简单,益州有地利可用,不像冀州一马平川,朝廷的大军可以直至城下。
  “谢陛下。”
  刘协随即与士孙瑞商量了对投降人员的安排,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将领的流放,一是士卒的整编。
  对前者,刘协的态度很坚决,不管是张郃、高览这样的重要将领,还是曲军侯之类的低级军官,一律流放,没有例外。
  不仅要流放,而且要打破编制,分散到不同地方,让他们没有重新集结的可能。
  士孙瑞委婉的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流放到海外,本来就不仅仅是惩罚,还有让他们开疆拓土、戴罪立功的意思。那些人之所以愿意降,就是觉得还有希望。审配之所以愿意投降,也是因为朝廷没有赶尽杀绝,还给冀州人留下了一线生机。
  如果将他们打散了,那就只剩下惩罚的作用,没有戴罪立功的可能。
  再善战的将领,如果没有一定的兵力可用,面对陌生的环境,也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陛下只是想惩罚他们,不如将他们送去守边,或者没为官奴婢,随军征战。
  只是如此一来,一则有失信的嫌疑,二来也是浪费。
  冀州多名将,让已经称臣的名将当作普通士卒用,太可惜了。
  对于后者,士孙瑞倒是没什么意见。
  从袁绍入冀州开始,冀州已经有十年时间处于战争状态。如今好容易太平了,的确应该削减兵员,让更多的士卒回家务农,恢复生产。
  最后,士孙瑞又提醒了一句。
  攻城易,攻心难。
  不管审配是否投降,有一两年时间,邺城必破。可是想要收复冀州人心,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冀州是否稳定,关系到大河以北的幽州、并州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资源,也对北疆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陛下既然想接下来平定辽东,驱逐胡虏,饮马北海,就不能不重视对冀州的人心得失。
  而只有稳定了边疆,陛下才能腾出手来,从容推进中原度田,实现王道。
  听完士孙瑞这句话,刘协心中一动,无声而笑。
  他听懂了士孙瑞的意思。
  冀州人的威胁容易解决,中原士大夫的利益却还没有真正触及。尽快解决冀州人心的问题,将冀州度田进行到底,才能将度田的主战场转移到中原。
  “我再考虑考虑。”
  “唯。”士孙瑞躬身而退。
  出了中军大营,士孙瑞上了马,看着中军御帐的方向,长出一口气,说不出的欣慰。
  对他来说,此行堪称完美。既得到了移师益州的机会,又说服天子调整了思路,以便尽快完成对冀州的消化。
  天子虽年轻,却聪明睿智,非先帝所能及。
  或许这一次能成功,真正改变大汉的命运。
  “回营。”士孙瑞心情大好,一扬马鞭,就准备策马奔驰。
  “中侯,那是……”亲卫忽然一声惊呼,指向远处。
  士孙瑞顺着他的手一看,也不禁吃了一惊。“荀文若兄弟,他们怎么来行在了?”
  片刻功夫,荀彧、荀谌策马来到面前,看到士孙瑞,两人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士孙瑞的马前,拱手施礼。
  “见过士孙公。”
  士孙瑞也下了马,一手挽着一个,笑道:“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荀彧、荀谌互相看了一眼,低声说道:“不瞒士孙公,我们是来救人的。”
  士孙瑞恍然,不禁哈哈大笑。“不用那么费劲了,审配、田丰已死,邺城已经投降,你们的家人也无性命之虞。”
  荀彧兄弟又惊又喜,不禁抚额而叹。
  “幸甚,幸甚。”
  士孙瑞笑容一收,随即又道:“性命虽然保住了,却不能不有所转变。友若,文若,你们都是少壮有为之士,要助天子一臂之力,共兴王道才行啊。”


第九百三十七章 千里而来
  荀彧、荀谌目送士孙瑞上马离开,转过头,面面相觑。
  审配不战而降,这是好事,他们的家人安全了。
  但不妙的是,最为顽固的审配都落得了这个下场,甚至没敢一战,天子的兵威可见一斑。在这种形势下,和天子讨论党锢问题,真是合适吗?
  “士孙君荣一战成功,可喜可贺。”荀谌咂着嘴,幽幽地说道。
  荀彧没吭声。
  他还在回想士孙瑞的那句话。
  他曾与士孙瑞共事,知道士孙瑞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人,借着刚立功的劲头教训他。这时候对他说这样的话,应该是觉得他侍君不够至诚,有待改进。
  之前唐姬这么说,如今士孙瑞也这么说,足以说明他的确有问题。
  是我落伍了吗?
  荀彧有些沮丧。他还没到四十岁,正当壮年,怎么就未老先衰了呢?
  荀彧心头有些神不守舍,连让人上前请见都忘了。正当荀谌准备提醒他时,刘琮从一旁走了过来。
  “荀君?”刘琮歪着头,看了荀彧兄弟两眼,有些不太敢确定。
  “你是?”荀彧看着刘琮,觉得脸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刘琮纵身下马,两步赶到荀彧面前,拱手施礼,哈哈大笑。“原来真是荀君,久仰久仰。小子刘琮,家父讳表,字景升。”
  荀彧又惊又喜。“原来是刘景升之子啊。噫,几年不见,你已经长这么大了,身手又是如此之好,我竟是不敢认了。”
  刘琮大喜,笑得更加开心,嘴上却谦虚道:“荀君过奖了。我这一点本事,算不得什么,营里随便一个人都比我强。荀君这是刚来,还是准备走?”
  “刚来,还没见驾。”
  “通报了吗?”
  “还没,刚好碰到士孙公,说了几句话。”
  “哦哦哦。”刘琮连连点头。“那你们稍等一下,我这就入营,顺便为荀君通报。”
  荀彧拱手致谢。
  刘琮去了,荀彧看着他那挺拔的身姿,忽然想起了荀恽,心中泛起一丝牵挂。
  也不知道荀恽在西域是生是死。
  荀谌扯了扯他。“文若,直接见天子吗?不先打听打听。”
  荀彧叹了一口气。“兄长,天子待我至诚,我也不必顾虑太多。就算有什么分歧,当面说就是了,何必走门路,揣摩心意,反倒让人笑话。”
  荀谌嚅了嚅嘴,没有再说什么。
  他和荀彧见面之后,本想按照荀文倩的建议,去洛阳见袁术,却被荀彧拒绝了。
  我们去见天子,还要袁术那货从中引见,这脸还要不要了?
  为此,荀谌搞得很没面子。
  过了一会儿,营中传出口谕,天子请荀彧入营。
  荀彧整理了一下衣服,带着荀谌进了营。
  两边是挺立的士卒。即使秋阳似火,这些将士还是站得像手中的长矛一样笔直,身上还披着甲胄。汗水沿着脸颊往下流,战袍早就湿了,他们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荀谌看得仔细,不由得心中暗自感慨。
  能有这样的精锐,审配自杀献城也算是明智之举。真的开打,邺城肯定守不住。
  他在袁绍麾下多年,知道审配的能力,也知道冀州兵的实力。河北强弩兵的确战力很强,可是和天子麾下的精锐相比,还是差得太远。
  “天子治兵,堪称名将。”荀谌说道。
  荀彧回头看了他一眼。“兄长,你这引喻不当。”
  “是么?”荀谌笑了一声。他觉得荀彧有些太紧张了,对天子也有些不切实际的推崇。在军营之中,将天子比作名将,有何不妥?
  “名将治兵,治的是身。天子治兵,治的是心。”
  “如何治心?”
  “御营将士,既有西凉羌胡,又有黄巾旧部,还有不少是刚刚入籍的胡虏。”荀彧扬扬下巴。“你能看得出区别么?”
  荀谌四处看了看,有些头疼。
  这些将士衣着都一样,精气神也差不多,一时之间,根本分辨不出。
  天子能将这些人捏成一团,并且练成精锐,的确不容易。
  两人来到御帐前,再次报名请入。话音未落,帐内便响起了天子的笑声。
  “荀府尹不远千里而来,可是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