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很可惜,郭图、淳于琼的表现太差,导致第一次南征大战,淳于琼更是中了刘备的诡计,被临阵斩杀。
汝颍人第一次掌控兵权,就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以至于袁绍第二次南征时,不得不倚重审配作为偏师,驻扎在睢阳。
沮授刚才没有明说,但话里显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
口舌之争没意义,拿点实际成绩出来。
对眼前的局势而言,自然是在渤海做出成绩,证明毋须度田,依照儒术施行德政,一样能实现王道。
一刹那间,荀谌只恨是在渤海推行德政,而不是在沮授的本郡巨鹿。
要不然他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沮授的家族,让他知道什么是德刑相辅。
荀彧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公与的意思是增科,然后用考试的方法录取官吏?”
沮授点点头。
“那准备增几科,又如何考试?”
沮授没有回答,却看向杨彪。
杨彪和声说道:“我与公与商量之后,初步计划是按太学的规模,在各郡设郡学,增养子弟,然后设立科目,为郡县录取人才。具体操作还没确定,正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荀彧微微颌首。“我觉得可行。”
荀谌转头看向荀彧,刚要说话,却被荀彧用眼神制止,只好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杨彪很满意。“既然文若也觉得可行,那我们不妨找个时间,仔细商量一个章程,再与太尉府、司空府一起议一议,听听长安公卿的意见。”
荀彧想了想。“可以。我考虑一下,两天以内给你答复。”他笑了笑,说道:“天子让我参阅杨季才(杨俊)治魏郡的方略,我正看到紧要处,一直想和他面谈。今天刚约好时间,晚上一起用餐。”
杨彪眼神微闪,点头答应。
他本想现在就谈,但荀彧这么说,显然是不想立刻就谈,他也不能勉强。
说了几句闲话,特别是将自己与钟繇见面的经过转告荀彧兄弟之后,杨彪就与沮授一起告辞了。
荀谌看着杨彪、沮授的背影,眉头微皱。
“杨公怎么和冀州人走得这么近?这可不是好兆头。”
荀彧一声叹息。“兄长,君子和而不同。虽说你我与他们有些分歧,但杨公的德行还是有目共睹的,你不必怀疑。至于沮公与,这是冀州人杰,田元皓当初劝他西行,可谓有先见之明。”
荀谌吃了一惊。“田元皓劝他西行?”
“你不知道?”荀彧诧异地说道。
荀谌愣了片刻,幽幽地说道:“田元皓思虑之远,令人叹服。”他想了想,随即又道:“文若,你说,今天之局面,会不会也在田元皓的预料之中?”
荀彧思索良久。“不好说,但眼下之局势,显然对冀州有利。天子亲自坐镇冀州,三五年之后,冀州必将为十三州之首。”
荀谌冷笑一声:“文若,你这可是未战先怯啊。”
荀彧一声叹息,转头看看荀谌。“兄长,你在长安待了那么久,还看不出端倪么?时至今日,你还相信纯任德政可以治国?这不过是天子的又一次围三阙一而已。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天子用兵高明,施政更高明,他将再一次不战而胜。而你们,只会比审配输得更惨。”
他顿了顿,又道:“审配输掉的只是邺城,你们输掉的却是人心。”
荀谌的嘴角抽了抽,半晌才道:“果真如此,我为田元皓,你为沮公与。五百年大变局之际,我颍川荀氏不能没有人为牺牲。”
荀彧再次长叹。“你自己去吧,仲茂(荀闳)就不要跟着去了,让他先去长安,跟着文倩读几年书。”
荀谌打量了荀彧片刻,微微一笑。“好。”
——
过了两天,荀彧主动找到杨彪,讨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案。
综合左雄与黄琼当年的提议,他提出设立经学、工学、农学、商学、兵学诸科,并按照要求不同,区别考试的难度。
县道的官吏要求最低,经学只要考《论语》《孝经》《孟子》一科即可,重点放在工农商兵诸科的实操。
郡国的官吏则加强经学的要求,需通一经。原则上,郡国的官吏要从县道中选举,不能直接从考生中提拔。
而公卿大臣则只能从郡国的官吏中选拔,没有地方郡国任职经验的,不得选为公卿。
为此,他又建议正式取消州牧的设立,全面恢复刺史的监察职能,并加强郡国、县道的监察官员职能,由司空府直接负责。
荀彧的建议很庞杂,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远远超出了选举制度的范围,也超出了杨彪的职权范围。
杨彪不得不将这个方案提交给刘协。
刘协粗略的看完方案后,也大感意外。
荀彧的表现有些激进。如果不是杨彪拿来的,他甚至不会相信这是荀彧的建议。
仔细看完之后,刘协问杨彪的意见。
杨彪笑道:“陛下,恕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或许是荀文若知道势不可挡,索性顺势而为。”
刘协也笑了。“何解?”
杨彪嘴角的胡须颤了颤。“陛下以为,按照这个方案,有多少汝颍人会成考官?”
刘协想了想,也反应过来了。“杨公的意思是说,太学诸堂都有汝颍子弟?”
杨彪微微颌首。“汝颍多才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以前以经学入仕时如此,将来以实学入仕时依然如此。三五年后,教化初见成效,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现在汝颍依然是人才最多的地方。陛下欲兴太平,可以教化之,却不能排斥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奄有天下,当有包容天下之胸怀。”
刘协瞥了杨彪一眼。“我对汝颍人有偏见吗?”
“陛下心里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人觉得陛下有。”
第九百五十九章 老臣出手
刘协挠了挠头。
他的确对汝颍人有警惕,特别是收复邺城之后。
审配最后怂了,没拉着城里的汝颍人陪葬,随后汝颍人就凭借着雄厚的人脉纷纷入仕,他想阻止都来不及。要说心里没点想法,那肯定不是实情。
但他自问还是很克制的,怎么就被人看出来了呢?
这话从杨彪嘴里说出来,自然不是一句玩笑,更不能当作耳边风,不当回事。
“杨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臣以为大体可行,不妨先在冀州推行。”
刘协立刻听出杨彪的言外之意。“只是冀州?”
冀州刚开始普及教育,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刘协更在乎的其实是并州、凉州以及关中这些已经推广教育几年,积累了一些可用人才的地方。
“冀州强制推行,其他州郡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施行。”杨彪耐心地劝说道:“冀州百废待业,未必有多少百姓愿意让子弟读书。有了这选官制度,他们更愿意接受朝廷教化。其他州郡见行之有效,必然跟进,不然则百姓生怨,过在太守、县令。若是朝廷强制推行,若有不便,则怨在朝廷。”
刘协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这个选官制度会伤害官员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抵制,就算是执行,也必然会遭到层层变形,最后产生各种问题。如果由朝廷强制推行,则怨言都积在朝廷身上,形成对新制度的冲击。
与其如此,不如将强制推行局限在阻力最小的冀州,其他州郡则缓一部,将主动权交给郡县。这里面肯定有执行的,有不肯执行的,但不管如此,这些怨言都不会针对朝廷。
等朝廷在冀州推行收获成效,其他州郡的百姓自然会对现有的选举制度产生疑问,要求效仿冀州,推行考试制度,那时候压力就会转到那些官员身上,而朝廷也更有底气。
看似缓了三五年,其实走得更稳。
刘协再一次确信,杨彪是来帮自己的。
有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臣主持选官制度的改革,比自己亲自动手要好得多。除了在执行过程中节奏把握得更好之外,万一出了问题,有杨彪在前面挡着,也比自己直面争议要好得多。
“就依杨公。”
——
得到了刘协的正式授权,杨彪随即展开工作。
第一步,就是和荀彧商讨具体的操作。
比如考经学,怎么考,是背诵内容,还是发挥意理?又考哪些内容,儒家经典那么多,有争议的地方怎么办?
这些都是争议点。
经过反复讨论,包括在刘协面前争论,最后决定以二十多年前确定的《熹平石经》作为考试内容,按照不同章节,每次挑选一定的内容,分成默写内容和发挥义理两部分。
《熹平石经》是孝灵帝在位时完成的一项大工程。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儒门对儒家经义的歧义而采取的手段,应该说是顺应时代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准,既能避免各家经文不同带来的争议,还能彰显孝灵帝的功绩。
不管孝灵帝在位的时候做了多少荒唐的事,如今大汉中兴,天子做为先帝之子,从孝道出发,也有必要为孝灵帝正名。
《熹平石经》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
就算是再偏激的儒生,也不能否认,孝灵帝在位时完成的《熹平石经》对儒门是一项壮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熹平石经》初立于太学时,就在天下读书人中引发了轰动效应。为了能一睹其面目,甚至拓一份碑文,太学几乎被挤得水泄不通。
如今有了印坊,正是将《熹平石经》刻成书,印行天下,当作标准教材的好机会。
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蔡琰和甄宓。
蔡琰负责校正文稿,甄宓负责印刷,然后率先在冀州发行。
第二步,则是将荀彧提出的方案印行天下,供人讨论的同时,由各郡县自行决定是否试行,又如何试行。
不管有多少太守、县令愿意执行,首先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即将改革选官制度,要将仕途的大门对更多的普通人敞开,让他们知道,朝廷正在尝试解决“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类问题。
就和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在正式推行之前,要先造舆论,让百姓知道朝廷有改革的决心。
当然,这么一做,也把荀彧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个建议是荀彧提的,不是天子一意孤行。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操作,司徒府完成了这项重大改革的准备工作,即将在冀州试行。
冀州闻风而动,那些想入仕,却又担心朝廷另眼相看的人摩拳擦掌,纷纷埋头苦读,准备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确定,而且又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论语》《孟子》等书的内容,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来说,难度并不大。现在参加考试,合格就可以入仕,不用看谁的脸色,也比将来教育推广之后相对容易一些。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随着朝廷在冀州推广教化,能够通晓《论语》《孟子》之类儒家学说的人会越来越多,考试也会越来越难。
现在是他们不多的机会。
消息发布之后,对朝廷不满的声音立刻消失了,再也没有人为审配、田丰等人打抱不平。
原本销量平平的识字课本一下子变得畅销起来。
杨彪顺势下达命令,要求郡县乡都要设立学校,教普通百姓的子弟读书。
在杨彪的操作下,一直进展缓慢的改革进程陡然加速,就像磨坊里巨大的水轮,渐渐旋转起来。
刘协松了一口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