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太后死于何进主政期间,后来归葬河间。因为当时孝灵帝已死,没人把她当回事,葬得很潦草。眼前的坟墓一看就知道新修过,应该是地方官知道天子北巡,大概率要来祭奠,这才匆匆赶工,草草修缮了一下。
  皇陵不可轻动,地方官能做的有限,最多也就是除除草、修修路之类的。
  刘协也没说什么。
  平心而论,“他”和董太后的感情只是私人感情。
  董太后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后,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没有负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孝灵帝被宦官曹节等人忽悠,与董太后的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
  作为一个穿越者,又是手握重兵的英主,他看得相对客观一些,毋须顾忌太多。
  比起他,右将军董承情绪明显更加激动,都被人叫起来了,还抽抽噎噎的。
  但刘协心里明镜也似,董承不是真动情,只是想提醒他,他才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至亲,应该对他的女儿董宛更好一些。
  这事真有些冤枉。
  不是他不想关照董宛,是董宛在长安玩得太开心,不想来行在。
  董宛曾经梦想成为一个女将军,后来遇到马云禄、吕小环,她意识到自己天资有限,成不了真正的女将军,也就放弃了,满足于和宋都一起开书坊、做生意。
  练武是很辛苦的,她吃不了那个苦,更愿意躺着数钱。
  “左将军,帮我劝劝右将军。”刘协说着,冲着马云禄使了个眼色。“我们到其他地方看看,拜拜其他祖宗。”
  马云禄含笑点头,乖巧的跟着刘协向前。
  杨奉走到董承身边,笑眯眯地打量着董承。“哭够了没有?”
  董承甩了甩袖子。“少管闲事。”
  “这怎么是闲事呢?”杨奉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我说啊,这事真怨不得天子,是令爱董贵人不愿意来行在啊。别说是现在了,我听说当初天子还在长安时,董贵人就不怎么愿意回宫,经常在书读待着。”
  董承吸了吸牙,有些无奈。
  这些事,他其实都是知道的,还曾写信给董宛,让董宛多和天子亲近,不要总待在书坊里。
  但董宛不听。
  想到这些,他多少有些怨姑母董太后。
  就是董太后太好钱了,董宛受她影响,对钱过于上心。堂堂贵人,不想着为天子生皇子,只想着做生意赚钱,完全搞错了方向。
  哪像马云禄,天天跟着天子,寸步不离。
  马腾也跟着沾光,成了光禄勋。
  要是马云禄生了皇子,马腾不会是做太尉吧?
  “我说,老董,你准备什么时候致仕啊?”
  “致仕?”董承一愣,狠狠地瞪了杨奉一眼。“我还不到五十,为什么要致仕?”
  “你现在虽然还没到五十,可是等天子西征,你可就超过五十了。到时候你这身体还能撑得住军旅之苦吗?与其到时候被年轻人笑话嫌弃,还不如早点请求致仕,说不定天子还能赏你一个闲职,让你做个富家翁。”
  董承眼珠转了转,觉得有点道理。
  天子还年轻,又雄心万丈,不愿意在都城待着,将来西征的可能性很大。他却老了,吃不了那个苦,与其勉强跟着天子,不如早点换一个闲职,做个富家翁。
  现在跟着天子巡狩冀州,他都觉得累。
  不过他也不必着急。
  冀州刚刚平定,益州还没正式向进行称臣,西征至少是五年以后的事,甚至可能是十年。
  “你准备什么时候致仕,我们一起啊。”董承反唇相讥。“你也比我年轻不了几岁。”
  “我还想跟着天子西征,再增几百户食邑,顺便再从西域掳几个绝色胡姬呢。”杨奉嘿嘿笑道:“我们虽然差不了几岁,可是我这几年没闲着,天天习武。你看看我的身体,再看看你这肚子,能是一回事吗?你要是不服,我们上马比试一下,看你能坚持几合。”
  董承看看自己鼓鼓的肚子,恼羞成怒之余,又有些不安。
  前后左右四将军中,段煨、杨定是凉州人,天生好战,又有一副好体格。看他们那精气神,再战十年、二十年应该不成问题。杨奉最年轻,又有一身好武艺,跟着天子西征应该也不成问题。只有自己,年纪又大了,武艺又不行,真要跟着天子西征,也是拖后腿。
  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请求致仕,为子侄们换取入仕的机会。
  从兄董重被何进诛杀,子嗣一直没有入仕。他早就想请天子开恩,只是一直没有立功,没脸开口。如果以致仕为条件,或许能求得天子同意。


第九百六十四章 志在高远
  刘协登上一旁的土坡。
  马云禄紧随其后,步履矫健,静静地站在刘协身边。
  刘协看着远处起伏如线的燕山,出神了片刻,转头对马云禄说道:“你看,那就是燕山。”
  马云禄眨眨眼睛,看着刘协不说话。
  “过了燕山,就是草原。东西万里,一马平川。此时此刻,荀攸向东,蒋干向西,而周瑜正在大漠之北,寻找那条大河。一旦成功,我大汉水师就可以溯水而上,直抵草原深处。”
  马云禄瞬间明白了刘协的意思,脸上泛起了微红。
  她低下头,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
  “陛下,赵毋恤登常山而瞰中山,人以为高远。可是他与陛下一比,简直是鱼目拟珠,不值一提。”甄宓跟了上来,喘着气。“你似乎知道周瑜一定能成功?”
  刘协转头打量着甄宓那张千娇百媚的脸,忍不住笑了。
  夫子说过,近之则不逊,可谓至理名言。
  甄宓这次随驾,经常与他见面,相互之间的熟悉渐渐加深,她的态度也变得有些张扬,不再那么拘谨。
  或者换个词,恃宠而骄。
  不过不得不说,她的手段高明。大贾出身,又在书坊历练了几年,如今的她可谓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他身边的人对她印象都不错,马云禄这个直肠子更是隔三岔五的夸她,把她带在身边,当作闺蜜,全然不知她的心思有多大。
  或许马云禄知道,但她不在乎。
  毕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身为天子,尤其是他这样的少年英主,身边只有她们几个人是显然不可能的,多一个甄宓也没关系。
  但他却清楚甄宓在想什么。
  他也不排斥甄宓——谁会拒绝一个又漂亮又机灵的少女呢,否则他也不会让甄宓掌控冀州印坊,但他不想被甄宓看透,要尽可能的保持一份神秘。
  在甄宓这样的人精面前,被她看透,也就意谓着没有了价值。
  她只会仰视强者,不会平视弱者。
  “应用之妙,在乎一心,不在乎目。”刘协抬起手,伸出双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甄宓那双神采奕奕的妙目。“山川入目,会于心,方能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赵毋恤与我只是远近不同,不存在境界的高低。再者,我今日能站在这里,畅想大漠之北,也是站在赵毋恤以及诸位前贤的肩上。”
  他顿了顿,又道:“你觉得赵毋恤是鱼目,是你低估了他,不是他境界不够。”
  甄宓有些尴尬。
  刘协这句话,等于说她是鱼目,自己不懂,还妄议古人。
  相处这么久,这还是刘协第一次说这么重的话。
  虽然他是带着笑说的,看起来并不严厉。
  “臣愚钝,让陛下见笑了。”
  “无妨。”刘协转过头,不再看甄宓。“印坊事务繁杂,你很忙。可是再忙,也要抽出点时间三省吾身,不要乱了阵脚,为眼前所蔽。”
  “唯。”甄宓讪讪地说道。
  “大漠之北苦寒,不利农耕,只宜渔牧。渔牧能生人,不能养人。一旦这些部落壮大,南下就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如果不能于漠北制之,只能于漠南设防筑塞,疲于应付。用兵之道,当致人而不致于人,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建功,就在于主动出击,深入漠北,斩草除根。”
  马云禄眼中神采更盛。“陛下说得对,胡虏来去如风,被动应战难以建功,不如主动出击。”
  甄宓也恢复了平静。“可是卫将军渡漠,需要大量辎重,虚耗中国。霍将军轻骑出击,又损失巨大,皆非上策。陛下以水师运粮,在漠北驻精兵,方才治其本而消耗不多。”
  刘协点点头。“比起筑塞千里,这也许更合算些。否则纵有卫霍,也只能争一时之胜,不能长治久安。”
  他想了想,又道:“将来天地转暖,苦寒之地也能耕种,那就更好了。”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
  虽说眼下还是农耕时代,但工业化的种子已经播下,用不了百年,工业化将首先出现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那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着工业时代所需的血液,岂能拱手让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既然身为穿越者,立世要为华夏开篇章,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要将目光看得更远。
  与其让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内斗,不如让他们睁眼看世界,做开拓者、先锋官。
  甄宓被刘协描述的远景打动,眼中露出崇拜的光芒。
  东西万里的草原都变成可以耕种的良田,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要想走到那一步,眼下的冀州新政至关重要,而自己主持的印坊更担负着启蒙百姓、提升民智的重任,不能有一点闪失。将来会有无数后来者,因为读了印坊编撰的书籍,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虽然不能像马贵人一样,陪着天子征战天下,却可以用自己的本事,助天子一臂之力,也算是不枉此生。
  甄宓不知不觉地走到刘协身边,看向远处。
  不远处,正负责记录的袁衡停下了笔,咬着笔头,仰头看着刘协的背影,眼神闪烁。
  她刚才只顾记录,没时间思考。此刻停了下来,她回味着刘协三人的对话,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就在十几年前,大汉还是病入膏肓,民变四起,冀州更是黄巾之乱的中心,死伤数十万。十年前,天子被董卓裹胁着西迁长安,生死尚不能自主。五年前,华阴一战,尚未弱冠的天子掌握了权力,从此形势逆转,垂死的大汉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向复兴。
  短短五年之后,天子就可以站在这里,遥望大漠之北,畅想着汉家铁骑横行万里。
  这是何等伟业?
  将来的史书,将如何记载这五年光阴?
  当然,更让她好奇的是这样的奇迹为什么能发生。
  难道只是天意吗?
  不,天子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才能出奇制胜,扭转乾坤。
  一个思路突然浮现在袁衡的脑海里。
  她记得,杨修曾经说过,天子要他思考一个问题。若能杨修能解答这个问题,他就能像跃龙门的鱼一样化龙,成为这五百年之变中的先行者。
  杨修有没有解开这个问题,她不清楚。可是从天子这几年的举措,她倒是有点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四民皆士。
  士乃国本,天子从来不是想消灭士。相反,他是要将所有人都变成士,让国本更加浑厚坚固,而不是某些人以士大夫自居,满嘴的仁义道德,为民请命,实际上党同伐异,为权利不择手段。


第九百六十五章 世家新秀
  一通百通。
  袁衡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思路瞬间开朗,对天子的诸般举措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坚持绘制洛阳图卷,深挖党人遗事,强行度田,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