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到拓本后,刘协命尚书进行了补充。
  一是补人。
  南阳太守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少有人能连任两届的,通常都是一任四年,甚至有很多人只是在南阳太守任上走一下过场,根本待不满四年。
  像杜诗那样因为得民心,在任七年的屈指可数,三五人而已。
  从光武中兴,任刘顺为太守始,到现任的黄射,曾任南阳太守的超过五十人。
  画像中仅有二十一,四成而已。
  那些做过南阳太守,却没有留下画像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因,都要补齐。
  这件事虽然有些繁琐,却不难做到。
  一是南阳太守府就有存档资料,二是朝廷也有相关的档案,两相对照,很容易补齐。
  二是补事。
  画赞中虽然有文字记录,毕竟过于简略,不足以表现其人其政。将这些都补全了,才能做全面评价。
  这件事有些麻烦。毕竟不是所有的南阳太守都有值得称道的政绩,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留下传记。
  尽管资料不全,刘协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或者说是变化趋势。
  比如初期的南阳太守大多出身一般,而后期的南阳太守则大多出身世家、豪门。
  比如大部分南阳太守的品德中都有清廉、俭朴,而且为强刚猛,对权贵、豪强下手极狠,甚至是有些极端。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畅。
  王畅任南阳太守时,抓了不少犯法的权贵豪右,结果遇到朝廷大赦,这些人侥幸逃脱。是不是真侥幸,不好说,反正王畅白忙了。结果还没等这些人庆贺,王畅又找理由把他们抓了起来,而且更狠。
  贪污二千万以上者,如果不自首,抄没家产。
  如果有人想逃跑隐匿,等着下次大赦,就灭家,连灶和井都给你平了。
  这已经不是为政刚猛了,简直是酷吏做派。
  刘协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还能得到儒生们的称赞,后来也想明白了。
  南阳的封君太多,多到挤压了普通士大夫的生存空间,所以有意打压他们的不仅是朝廷,士大夫对他们同样深恶痛绝,自然拥护王畅这样的做法。
  某种程度上,就像士大夫反对外戚一样,手段不仅狠辣,而且极端,最后演变成党人习气。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南阳封君渐渐没落,士大夫阶层在南阳渐渐崛起,王畅那样的狠人渐渐少了,变得到更注重德行。
  比如王畅的继任羊续,对待豪门的态度就要温和得多,更多的是以道德感化为主,很少来硬的。
  下属送他一条鱼,他不拒绝,也不吃,把鱼挂在门上。等第二年,下属又来送鱼,他指着已经风干的鱼说,去年的还在,今年就不用送了,让下属惭愧而退,从此落下了悬鱼太守的好名声。
  当然,有没有人被他感化,那就两说了。
  可是若以为羊续是个温润君子,那你就想错了。
  羊续对付起百姓来,手段却是坚决得很。中平三年,江夏人赵慈造反,入南阳郡,杀太守秦颉,动摇六县,刚刚到任的羊续就和荆州刺史王敏一起,发兵平定赵慈,仅斩首就有五千级。
  刘协越看,越觉得有文章可做,不应该轻易放过。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闺房私语
  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一时难以查证。
  但杨彪却在眼前。
  杨彪名列画像的二十一人之列,赞语写得很动听,却很虚。
  简而言之,没什么真正提得上嘴的政绩。
  刘协打算找杨彪问问。在此之前,为了避免唐突,他决定先打荀文倩打听一下杨彪任颍川太守时的政绩。
  出任南阳太守之前,杨彪是颍川太守,时间在光和年间。
  那时候荀文倩刚出生,但荀彧、荀攸都已经成年,在郡中为吏,多少有所耳闻。荀文倩是个有心人,想必听说过一些轶闻。
  趁着一次欢好之后,两人躺在床上闲聊,刘协便问了一句。
  荀文倩还沉浸在余韵中,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片刻,才取过一件衣服,掩住胸口,诧异地打量着刘协。
  “陛下……为何突然问起此事?”
  刘协也有点尴尬。说实在的,这个场合并不是非常合适。只是他最近很忙,荀文倩也忙,他很难专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
  “还不是因为南阳郡学的事?”刘协稍微解释了几句。“我从不打无准备之战,总要事先了解一些情况。”
  听了刘协的解释,荀文倩忍不住笑出声来。“人人都说陛下是天生名将,战无不胜。现在才知道,原来陛下如此勤奋。”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刘协双手抱在脑后,一声叹息。“说真的,这比和鲜卑人作战难多了。和鲜卑人作战,就算杀错了,那就杀错了,战场上从来不缺冤魂。可是和这些士大夫斗心眼,却不能不小心,生怕哪一句话说错了,误伤了真君子。”
  荀文倩白了刘协一眼,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靠在刘协身边,轻轻一声叹息。
  “陛下,后世之君若能有陛下一半谨慎,大汉便可再兴五百年。”
  刘协放下手臂,搂住荀文倩的胳膊,轻轻晃了晃。“我虽然还没找到办法,但你要相信我,我一定能找到办法。这世上有很多困难,可是只要你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荀文倩嗯了一声,轻轻点点头。
  过了片刻,她说道:“杨公任颍川太守时,我刚出生,并不清楚。后来偶尔听说,也是只言片语。陛下若是想问得仔细,不妨问问我父亲和从兄,或者……问问弘农王夫人。她比我年长几岁,或许听得多些。”
  “嫂嫂啊。”刘协咂了咂嘴,有点头疼。
  他能感觉得到,最近唐夫人一直在躲着他。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荀彧将他的话转给了她,而她并不是很赞同,只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
  关系到皇兄,她就干练果决不起来了。
  这原本就是他敢于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之一。
  “陛下可能还不清楚,弘农王夫人的从叔也做过南阳太守。”
  刘协一惊。“你是说……唐枢?”
  南阳太守名录里有一个唐枢,但没有注明籍贯,只有一个名字。据刘协所知,唐夫人的父辈名字大多以玉为部,比如唐珍、唐瑁、唐玹,唐衡之衡虽然不是玉部,却也与玉有关。枢却是木部,所以他也没往那方面想。
  “南阳、颍川皆是要津,能在这两个郡做太守的,有几个没有背景。”荀文倩却很淡定,大致讲了一下唐枢的事略,随即又回到了杨彪身上。
  “如果我猜得不错,杨公在南阳任上时间应该不长。他在颍川任上时,前后不到一年。他的前任就是故大将军何进。光和三年十二月,灵思皇后立为贵人,何进离任,杨公才转为颍川太守。”
  刘协暗自算了一下,杨公任南阳太守的时间的确有限。
  因为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三月时,黄巾起义,当时的南阳太守已经是褚贡了。
  换句话说,杨彪在颍川、南阳任上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年,只会少,不会多。平均下来,南阳太守也就是一年左右。
  这哪是做官,这是刷履历啊。
  大概就在同一时间,孙坚正从盱眙丞转为下邳丞,这是他在县丞这个层级上的第十年。
  如果不是黄巾起事,朱俊拉了他一把,或许他还会继续做下去。
  刘协轻轻叹了一口气,不想再说了。
  杨彪已经是他最信得过的老臣,依然逃不脱世家子弟的既定规律。他能如此超脱,离不开家族带来的光环。
  荀文倩仰起脸,看了刘协一眼,无声而笑。“是不是又勾起了陛下对世家的厌恶?”
  “厌恶倒不至于,杨公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只是……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陛下能自省,殊为难得。臣妾就做不到。”
  “你?”
  “嗯,陛下能想到我荀氏为了能成名,受过多少委屈?我虽是女子,而且荀氏如今也算是心愿得偿,听到当年那些事,还是意难平。”
  刘协讶然,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他没想过荀文倩会说这样的话,也没想过荀氏子弟会有这样的心结。
  不过仔细想想,他又能理解荀文倩的意难平。
  毕竟她差点嫁给陈群,某种程度上就是荀氏在讨好陈氏。在此之前,荀氏的声望还远远不如陈氏,还需要借助陈氏的影响力。
  且不问陈群是不是青年才俊,仅是这种事实存在的不平等关系就让人不爽。
  “如果人人都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出名、入仕,不需要考虑家族的影响,那该多好。”荀文倩的手指轻轻滑过刘协的胸口。“但这只是一个梦想,而且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为何?”刘协不解的问道。“为何永远不可能实现?”
  “谁能脱离家族,独行于世?”荀文倩坐了起来,用手捏着衣襟。“身为父母,又有谁能看着孩子艰难求生,而不出手相助?若产业只能止于一身,不能传给子女,又有谁愿意那么辛苦?”
  刘协想了很久,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又不全对。”
  荀文倩扬扬眉,笑道:“愿闻陛下高见。”
  刘协瞅了她一眼,将她拉了过来,揽入怀中,轻声笑道:“好啦,我又何必试探我?身为荀氏子弟,你会不懂克己复礼的意义所在?”
  荀文倩像只小猫一样伏在刘协胸口,摇了摇头,有些蓬乱的发梢掠过刘协的鼻端。
  “陛下高看臣妾了。臣妾虽是荀氏子弟,终究是个女子,做不到那么公正无私。臣有此问,是真的觉得矛盾,找不到答案。想要都像陛下这么自省,臣妾自问做不到,也不觉得其他人就能做到。弘农杨氏以道德传家,不是一样为子弟享受的便利欣然接受,视为理所当然?”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寻根问底
  刘协同意荀文倩的看法,也对荀文倩有了新的认识。
  两年不见,荀文倩成熟了不少。
  这成熟除了表现在对朝政的认识上,也表现在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上。
  她更从容了,能对他敞开心扉,说一些心里的真实想法。
  哪怕这些想法听起来不是那么伟光正。
  这让他觉得很轻松。
  每天与大臣们勾心斗角已经很累了,他不想回到后宫还要说一句猜三句。他也不是道德洁癖者,容不得一点自私。
  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有几个?
  他接受人的自私——只要不过分——甚于虚伪。
  “所以,这就是现实。”刘协说到,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个办法,尽可能地从整体的利益出发,满足更多人的合理要求。”
  荀文倩眼神微闪。“就像度田?”
  “就像度田。”
  “就像废除世卿世禄?”
  刘协思索片刻,再次点头表示认可。“就像废除世卿世禄。”
  “那……”荀文倩有些紧张地打量刘协。“皇帝呢?”
  “皇帝?”刘协眉梢一扬,随即明白了荀文倩的意思。
  君权是最后的世袭特权,也是最大的世袭特权。和世卿世禄比起来,君权由天下共主变成了皇权,不仅没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天然欠缺合法性。
  天下共主是天下封国拥护你为共主,皇权又凭什么?
  在两千年的帝制时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最聪明的那群人。他们建立了各种理论,来解释皇权的合理性,最后都避免不了两面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