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眉心微蹙,心里有些不快。
  荀攸平定辽东,军功簿上有数百人,他不可能一个个的看。陈群竟然混在里面,得到了赦免,自然是有人在混水摸鱼。
  陈群说是随刘备出征,但背后是荀攸还是刘备,却说不准。
  应该说,都有可能。
  刘协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便结束了与陈群的对话。
  陈群走了,背影匆匆,有如逃离。
  杨彪站在堂上,看着刘协与陈群说话,等陈群离开,才迈步上了台阶,来到刘协面前,拱手施礼。
  “陛下还记得他?”
  “你说我记不记得?”刘协反问道。
  “抛除颍川陈氏的名声,他只是一个普通士子而已。”杨彪笑道:“陛下记得也好,记不得也罢,都没什么关系。”
  “他怎么成了渤海上计吏?”
  “因为没人愿意来。”
  刘协哑然失笑。“渤海今年的政绩又不好?”
  “不好。不仅不好,还出了点事。”
  “出了什么事?”
  “七月份时,有海贼入境劫掠。张昭派郡兵征讨,先胜而后败,被海贼诱入海边的滩涂地,损失了一百多人。”
  “七月份的事?”刘协仔细想了想,他应该没收到相关的报告,连听都没听过。
  “七月份出兵,九月份中伏,十月初被救出来,伤亡是十月底才统计出来的。”
  刘协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时间拖得这么长,想必输得很难看,而且输得很不甘心。
  算算时间,七月份应该是孙策率领的江东水师离开渤海之后不久。海贼们之前被水师压制,不敢轻举妄动。水师一走,他们就在渤海占了大便宜,张昭得有多废?
  不过张昭虽然废,荀谌、钟繇可都是狠人,怎么会这么狼狈?
  刘协上了堂,与杨彪一起入座,多问了几句。
  杨彪也有些无语。
  在他看来,张昭本不该这么狼狈。如果击退了海贼,见好就收,未尝不是一件功劳。偏偏张昭想一网打尽,永劫后患,强令郡兵追击,结果中了海盗的伏击,一败涂地。
  太可惜了。
  说到底,还是书生意气,不知战场凶险。
  以前都是他们出主意,由别人冲锋陷阵,觉得胜利来得很容易。现在由他们自己上阵,才知道战场是会死人的,不是出出主意就行。
  杨彪略微解释了几句,没有深入说。
  陈群也没细说,具体细节都是他自己分析的。在刘协面前,他想给张昭留点面子。
  张昭在渤海行德政,不是张昭一个人的得失荣辱。
  刘协听了,没有再问。
  既然决定了让张昭去试,就让他试到底,直到他碰得头破血流为止。
  “见到广汉上计吏秦宓了?”
  杨彪诧异地看了刘协一眼。“陛下是为他而来?”
  “嗯。”
  杨彪抚着胡须笑了。“我还以为陛下是因为刘表。”
  “刘表?”刘协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又怎么了?”
  见此情景,杨彪有些后悔。看刘协这副表情,王粲可能并没有提及刘表的事。但话已至此,他也不能说一半留一半。
  “刘表是气死的。”
  “谁气的?”刘协有些担心。
  刘表死了,他当然高兴,但刘表如果是被气死的,他不想担此罪名。
  完全没必要啊,我又没气他。
  杨彪咂了咂嘴。“还不是因为南阳郡学的那幅画像。当初王畅为励风俗,衣食俭朴,有如仆隶。刘表觉得他太过,有违中庸之道,劝他从俗。王畅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一如既往。仔细说起来,在这件事上,他们师生的看法并不一致,现在来看,也是王畅更高一筹。宋忠为王畅扬名,并无不可,但刘表厕身其中,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刘协仔细想了想,也品过味来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宋忠这个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可是刘表因此气死,好像也没这必要吧?
  “就因为这?”
  杨彪幽幽叹了一口气。“陛下心胸开阔,也许觉得没什么。刘表一生好名,却容易想得太多。想得差了,一时气不顺,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合作共赢
  得知刘表之死与自己无关,刘协也惋惜了几句。
  死者为大。不要钱的漂亮话,说几句也无妨。
  本想拍马屁,没想到却气死了刘表,宋忠此刻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真是自作自受。
  刘协在心里幸灾乐祸了几句,随即将话题扯回秦宓身上。
  秦宓的矫情虽然不讨喜,但他提到的问题却值得重视。
  这也是他来司徒府的目的所在。
  杨彪有类似的看法,但他比刘协从容得多。
  交通不顺的山区不服教化是正常情况,但凡事都有过程,只要不想着一步到位,不急于求成,还是有解决之道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在眼前。
  曾几何时,南阳就是楚国故地,不服中原教化,以楚子自居。孔子周游历国,至叶而返。可是现在,南阳不仅是繁华之地,还是光武皇帝的故乡,谁敢说南阳是蛮夷之地?
  慢慢来,不着急。只要自己发展好了,蛮夷自然会受到影响。
  益州的那些羌氐夷叟迟早会和秦楚一样融入华夏文明,而且会比想象的快。
  见杨彪这么有信心,刘协反倒有些意外。
  “杨公的信心从何而来?”
  杨彪指了指案上的文书账册。“从这些数目而来。凡是推行度田的郡县,钱粮财赋的增长都非常喜人。就算其中有些浮夸,真实情况也超出最好的预期。这一点,关中已有先例,臣心里有数。以关东的条件,成就必然会比关中更高。”
  他抚着胡须,欣慰溢于言表。“一世之后,当四民皆士成为现实,人人皆能不励而自效,家家有积谷满仓,图书满箧,知礼而好义,何惧山高路远,蛮夷不至?蛮夷只是读书少,不是蠢。但凡有好日子过,谁想留在山里?”
  刘协哈哈大笑,非常满意。
  既是为杨彪的方案,更是为杨彪的心态。
  谁说年纪大的就一定顽固?杨彪就很开明嘛。
  ——
  刘协与杨彪聊了一阵就走了,连晚饭都没有一起吃。
  他回去陪皇后、贵人们一起吃晚饭,杨彪则简单的吃一顿工作餐,然后接着干活。
  年关将近,司徒很忙。
  走在路上,刘协就在想。就算他愿意放权,将民事交给司徒府,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延用百年前的制度。随着疆域的扩大,事务的增多,司徒也忙不过来。
  所以,扩大编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扩大编制,就意味着增大财政负担,在生产力没有质的提升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
  因为人的本性,随着王朝的延续,编制本身就有恶性膨胀的趋势。如果朝廷不加以控制,反而主动放开,很快就会面临财政崩溃的恶果。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财政困局,他不能不谨慎。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现在是大汉的当家人,必须考虑周全。
  回到行在,伏寿已经准备好了晚餐,正和荀文倩、马云禄说着闲话。桥氏姐妹也在一旁,大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小桥却笑得有些张扬,仿佛盛开的鲜花,娇俏的面容让人挪不开眼睛。
  刘协也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感觉到了刘协的目光,小桥有些不好意思,躲到一旁去了。
  伏寿看在眼里,却没说破,淡淡的说道:“陛下,那个广汉来的秦宓会在宛城待多久?”
  “至少要待到新年之后吧。”刘协说道:“我让他在宛城转转,四处看看,然后还要再见一次。”
  “是这样啊,那臣妾就等陛下见过再说吧。”
  “你有什么想法?”
  “也没什么,就是觉得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或许可以请他教授皇子。他说话有趣,应该会比老夫子更受欢迎些。”
  刘协想了想,觉得倒也没什么不可以。
  秦宓的学问还是好的,进宫做个教习应该可以胜任。
  只是伏寿当着荀文倩的面问这件事,有刻意的嫌疑。
  “开饭吧,饿了。”刘协拍拍肚皮,大声说道。
  话音未落,小桥就带着两个尚食监的女官,提着食盒走了进来。打开食盒,热腾腾的香气从里面溢了出来。小桥忙着将不同的食物摆在各人的面前,摆一样,就报上一样菜名。
  自从曹彰入宫为郎,卞夫人的服务越来越专业了,已经发展到为每个人定制不同的食物,而且咸淡适中,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她能代替丁夫人,成为曹操的最爱,果然是有理由的。
  刘协前世工作忙,这世工作更忙,所以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他一边吃饭,一边和伏寿、荀文倩交流情况,了解织坊、印坊的建设情况。
  唐夫人管理印坊是轻车熟路,没什么好说的。
  伏寿管理织坊却是第一次,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愁得睡觉都睡不好,与刘协同房时抱怨了好几次。这几天听不到她抱怨了,刘协反倒有些不习惯。
  刘协顺口一问,伏寿还没说话,荀文倩先笑了。
  “陛下放心吧,皇后如今找到了几个得力帮手,不仅织坊的事上了正轨,还打算开染坊呢。”
  “哪来的帮手?”
  “襄邑。”伏寿轻声说道:“袁夫人听说臣妾奉诏负责织坊,就在襄邑找了几个熟悉业务的老匠师来,还带了不少上等染料。有他们帮忙,臣妾就轻松多了。”
  刘协恍然。
  襄邑是织染业重镇,专门为皇室服务的三服官就建在襄邑。多年的积累,那里不缺熟练工匠。陈留还有上好的染料,印染技术也是天下闻名。
  桥氏姐妹省亲时,曾与袁权有过接洽。伏寿提携她们,她们投桃报李,想帮伏寿,通过袁权招募熟练的工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此看来,伏寿不再是孤立无援了,皇后的尊严算是初步建立了起来。
  等袁衡或者桥氏姐妹进了宫,成了贵人,伏寿的地位也就稳了,他汲汲以求的局面达成了。
  荀文倩应该料到了这一刻,所以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主动要求协助伏寿管理织坊。
  这当然是他乐见其成的事。
  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天天撕逼太累了。
  天下很大,只要我的愿意能达成,每个儿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封地,没必要为了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
  “文倩,长倩最近有家书来吗?”
  荀文倩收起笑容。“上个月来了一封,说是要去泰西封,和安息王沃洛加西斯见面,商量结盟的事。这件事要瞒着贵霜人,暂时不能公开,正式的军报里应该没说。”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无欲则刚
  刘协没有多说什么,转而问起了与西域有关的信息收集。
  相隔万里,西域具体的情况只能由荀恽、蒋干等人直接负责,他只关心他们能否合作愉快,能否取得想要的结果。
  如果不能,那就换人。
  虽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就粗略的印象而言,因为气候变冷的趋势,葱岭以西的几个帝国和大汉、罗马一样,也先后陷入混乱,自顾不暇。
  在这种情况下,互相之间结盟就成了常态。
  对春秋战国殷鉴不远的汉家士子而言,这种状态太熟悉了,简直是如鱼得水。
  “最近来宛市的胡商多么?”
  作为与邯郸、临淄齐名的大市,南阳宛市对胡商的吸引力也很大。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