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忠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他问了刘协一个问题。
  陛下觉得绝圣弃智可行吗?
  刘协打量了周忠几眼,无声地笑了。他亲自为周忠倒了一杯热茶,这才说道:“周公,诸子归于儒门,这是历史必然,绝非个人所能逆转。我只是觉得儒门三百年独尊,有些积弊沉疴,亟须诊治,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儒门。施仁政,致王道,也绝不是欺世之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他顿了顿,又强调道:“张昭是证道,我也是证道。目的一致,只是方式有别而已。”
  周忠如释重负,双手捧着茶杯,喝了一大口。
  热茶入腹,胸膺氤氲,唇齿留香。
  ——
  送走了周忠,又召荀悦进见。
  与周忠的意气风发不同,荀悦的情绪很低落。
  行完礼,他低着头,坐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应该向刘协汇报一下此次泰山之行的经过。说到孔子登临处就在山脚下,东山更是只能看到鲁国一角,他羞愧难当,长吁短叹。
  刘协却很高兴。
  能够面对现实,说明荀悦虽然年纪不小,又浸淫经术多年,却没到唯圣的地步。
  他还没有丧失自我,还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这书是什么书。孟子也是人,又与孔子相隔百年,难免有失误。作为后人,当取其长,忘其短,不必因一言之失而否定其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同样出自《孟子》,原本只是一个比喻,未必就是事实。但事涉孔子,儒门中人就当真了。现在被证实根本不是那回事,他们当然大受打击。
  可是在刘协看来,这却未必是坏事。
  他随即又劝荀悦。正如那时东山还在鲁国境内,孔子登泰山的时候,泰山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道路。再者,孔子虽然没有登上泰山,却也不是完全在山脚下,登临百米也能看得更远,一时有感而发,后人又不辩真伪,加以夸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后人,我们理应比前人登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必因此菲薄前人。
  关键是,我们要以前人为基,更进一步,而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将来百年之后,才不会愧对前人。
  听了刘协这些话,荀悦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了些。
  他随即问了刘协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顶会比山下更冷?”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无后为大
  刘协没有直接回答荀悦的问题。
  他可以回答,而且保证能让荀悦听懂,但是那么做除了装一下之外,并没什么好处。
  他如此大费周章地刺激荀悦,并不是为了自己装逼,而是要让荀悦转变思维,从盲从圣人、经典走向实证。
  让他去自己去求证,去寻找答案,比答案更有意义。
  他对荀悦说,道不远人,人自远道。这个问题来自于天地之间,答案自然也在天地之间。前人的书里没有,那你就去找,等你找到了,记在书上,后人就可以少一个疑问。
  当然,后人也可能会怀疑你的答案,找出这个答案中的不足,从而去找出更好的答案。
  没关系,那不影响你的成就,只会留真正的道更近一步。
  就像你站得比孔子更高一样,并不影响孔子的高明一样。后人比你站得更高,也不影响你的成就。
  每次站得更高,你能看到的风景都会更多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不完全错。
  荀悦似懂非懂,但他明白了刘协的良苦用心,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再拜而退。
  离开之前,刘协提了一个具体的要求:在仔细研究这个问题之前,你不妨先想一想,如何衡量冷暖,山上、山下究竟差多少,能否进行计算。
  任何问题,如果无法精确计算,是很难得到真正的答案的。
  荀悦觉得有理,接受了这个建议。
  看着荀悦消失在门外,刘协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
  知识精英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即将吹响,实证科学的大门即将打开。
  望远镜和显微器之后,温度计即将登场。
  ——
  回到后院,伏寿等人还没睡,正围在一起说闲话,而且讨论得很热烈。
  刘协站在门外听了片刻,惊讶地发现居然是在讨论宣夜说、浑天说之类的问题,而且扯到了他。
  宣夜说列于张衡祠的事,的确与他有关。
  与盖天说、浑天说相比,宣夜说更先进,但也正因为先进,与直觉相去太远,反不如盖天说、浑天说被人接受,接受这种观念的人极少,传承几乎断绝。
  在讨论为张衡立祠,并在祠中立浑天仪模型的时候,刘协便提了一句,将宣夜说也加了上去。
  但宣夜说只有图解,没有模型。
  原因也很简单,宣夜说没有天球这个概念,而以现在的技术,也无法表现宣夜说的元气天体。
  但刘协听甄宓的意思,好像蔡琰看过相关的文献。
  而且甄宓好像猜到了是他提出宣夜说。
  这就有点离谱了。
  刘协自问一向谨慎,极力克制自己装逼的欲望,怎么还露出了破绽?
  看着屋里的莺莺燕燕,刘协决定避避风头。这时候进去,众目睽睽之下,想掩饰都难。
  想了想,他转身去了蔡琰的住处。
  ——
  蔡琰刚安顿下来,正借着晚饭后的空闲时间,与袁衡一起整理书笔籍,权当消食。
  赶了十几天路,今天终于安顿下来,她想早点休息。
  “南阳的牛肉真是不错。”蔡琰说道:“南阳不愧是帝乡,富甲天下,即使是邯郸也要稍逊一筹。怪不得天子说要回冀州,到了南阳就不肯走。”
  晚饭是牛肉汤饼,汤浓饼香,回味无穷。
  蔡琰一连喝了两大碗,现在有些撑,弯腰都有些困难。
  袁衡笑道:“令史慎言。天子滞留南阳,是为开拓江南,可不是为口腹之欲。”
  “开拓江南是真,口腹之欲也不假。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没什么好忌讳的。”她顿了顿,突然一声叹息。“阿衡,你可能不知道,当初在西京时,天子受制于李傕,求粮不可得,李傕只给了他几根发臭的牛骨头……”
  袁衡眼尖,看到门外人影,立刻闭上了嘴巴,定睛一看,见是天子,便想提醒蔡琰,却被刘协制止了。
  刘协放轻脚步,进了门,在角落里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悄无声息的听蔡琰讲述当年的遭遇,也有些恍若经年。
  这些本是原主的记忆,却刻在脑海里,根本无法分辨。
  想到那几年的辛酸,虽然不是他本人经历的,却还是有身临其境之感。
  袁衡虽然没敢提醒蔡琰,却也不敢接蔡琰的话题。蔡琰说了几句,没听到袁衡的回应,转头一看,见刘协坐在一旁,若有所思,吓了一跳,连忙放下手里的书,赶过来行礼。
  “陛下,臣……”
  刘协上下打量了蔡琰两眼,摆摆手,示意蔡琰就座。
  “令史瘦了。”
  蔡琰定了定神,看了刘协一眼,说道:“陛下却有些胖了。”
  刘协摸了摸脸,哈哈一笑。“是啊,的确有些胖了。一来形势渐好,心宽。二来南阳的牛肉好,养人。令史若是喜欢,也在南阳多留些时日。”
  “敢不从命。”蔡琰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话出了口,才意识到自己答应得太爽快,不够矜持,顿时有些尴尬。
  “方才令史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的事好办,朝廷虽穷,养几个人还是养得起的。其他的事,就不太好办了。”刘协垂下眼皮,手指无意识地翻着一本书。“别的也就罢了,令尊就你一个女儿,你若不成亲,这可就绝嗣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还是要考虑考虑的好。”
  蔡琰眉梢轻颤,也垂下了眼皮。
  这件事也是她的心病。
  她已经二十七了,过了年就是二十八,实实在在的大龄女子。若是在普通人家,这个年纪还不嫁人,那就要收双倍的口钱了。
  但她现在的确不想嫁人。
  珠玉在前,谁还看得上鱼目呢。
  可是她同样清楚,就算天子喜欢她,也不可能纳她入宫。一来天子对男女之事没有那么热衷,就连袁衡都一拖再拖。二来她的身份特殊,纳她入宫,很容易引起朝野非议。
  天子将袁衡调离兰台,已经表明了这个意思。
  现在又劝她考虑男女之事,而且是以传嗣的名义,更让她无法拒绝。
  天子话说得明白,她虽然是女子,却可以传父亲蔡邕之后,这是朝廷能给的最大恩典。
  其他的,就“不太好办”了。
  即使天子不循常理,能出奇制胜,也不是无所顾忌的。
  “多谢陛下关心,臣会考虑的。”蔡琰强笑道,转换了话题。“陛下此时来,不会是为了赐婚吧?”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鸿蒙初开
  刘协看出了蔡琰的窘迫,不忍再说,顺势转换了话题。
  他问起了宣夜说。
  蔡琰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直说自己只看过与宣夜说有关的文献摘要,没看到具体的内容,对宣夜说究竟说了些什么,并不清楚。
  刘协这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可是为了缓解刚才的尴尬,他还是借着这个话题说了下去。他不想据宣夜说为己有,又不方便直接出面解释,由蔡琰代为转述更合适。
  其实宣夜说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更不是穿越者的产物,而是元气说的推衍。
  宣夜说主张万物皆为元气所化,不仅是天,就连大地也是如此。
  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是通的,但从直觉上来说,却很难让人接受。日月星辰也就罢了,反正摸不到。眼前的事物都是看得着,摸得到的,也说是气,很难令人信服。
  但是出乎刘协的预料,稍微讨论之后,蔡琰、袁衡都表示宣夜说更合理,至少比盖天说、浑天说合理。
  盖天说最大的问题是天圆地方,这一点已经证明有误,地大概率不是平的,也不太可能是方的,是圆的更接近事实。
  这一点,毋须黄猗的牵星术来证明,月食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蔡邕与张衡虽不是一时,却对张衡的才华非常钦佩,深入研究过张衡的学问。后来流落江湖时,在会稽看到王充的《论衡》,对张衡的学问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用月食来推论大地是圆的,不仅符合逻辑,而且可以得到天文观测的验证。
  月食是大地投影所致,是站得住脚的。
  看着蔡琰、袁衡振振有词,刘协反倒有些懵。
  这速度有些快啊。是年轻人的接受能力强,还是受我的影响太大?
  尤其是袁衡,一年多没见,她的思维更敏锐,逻辑也更严密了。
  刘协一问,才知道她们这一年多除了收集高句丽、扶余的资料,还阅读了大量的西域典籍,尤其是对推理论证的内容感兴趣。闲来无事,两人就经常互相辩驳,消磨时光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辩论技巧和思维。
  从邸报上得知天子在南阳为讲武堂新生开设算学时,她们还特地研究了一些西域算学。
  这次来南阳,她们最想了解的就是天子编撰的算学教材,看看天子是怎么将不同的算学体系揉合在一起的。中原的算学以计算见长,西域的算学以证明见长,两者方凿圆枘,在她们看来根本无法相容。
  刘协一听,就知道她们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不仅留意到了具体的术,而且触摸到了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