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他无法拒绝丁冲的命令,只能接受。
  祖郎早有离意。他只是丹阳的一个宗帅,没什么大的志向,也不是孙氏旧部,对跟着孙策海外征伐没什么兴趣,多次流露出转投门户的想法。
  丁冲想必早有耳闻,此时提出要求,可谓一刀见血。
  ——
  三月中,张济到达襄阳,以身体不适为由,停止前进。
  刘协收到消息后,命张绣带着十名羽林骑赶到襄阳迎接。
  叔侄相隔数年之后再见,都有些感慨。
  张绣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妻子崔子瑜出身冀州清河崔氏,是崔琰的从妹,文武兼备,现在在羽林女骑任职。夫妻俩朝夕相处,很是和睦。这次奉诏来迎接张济,崔子瑜也跟着来了。
  看到英姿飒爽的崔子瑜,张济夫妻也为张绣感到高兴。
  他们从来没想过,张绣还能娶山东大族女子为妻。
  想当初,李傕想娶唐夫人,却是碰了一鼻子灰。
  看到张济夫妻,张绣却有些感慨。
  几年不见,张济苍老了不少,也胖了,不复当年的枭雄之气。不仔细看,会以为他是一个富家翁。不过有得有失,这几年张济虽然未能在战场上立功,却连生两儿一女,后继有人。
  反倒是他的妻子邹氏精神不错,皮肤也越发细腻。
  寒暄之后,张绣告诉张济,他出发之前,太尉贾诩让他带几句话。
  这几年张济会镇南阳、南郡,又出征益州,虽说没有大的战功,但稳定一方的功劳还是有的。天子没有忘记他,只是他的骠骑将军职位太高,无法再升他的官。而没有战功,也不能晋爵,只能等将来再说。
  张济听了,松了一口气。
  作为曾经的董卓旧部,他不信任天子,但他信任贾诩。有贾诩做保证,他可以安睡了。
  加官晋爵的事,他是不敢想的。能不被秋后算账,他已经很满足了。
  他老了,早就没有争胜负的雄心壮志,又有了儿女,保住现在的富贵,是他最大的期望。
  张济随即起程,赶往宛城。
  贾诩出城迎接,在驿舍与张济见面,设宴为张济接风。
  接风宴规模不大,除了贾诩、张济,也就是几个小辈如张绣、杨阜、赵昂作陪。
  赵昂现任河西都尉长史,这次赴行在述职,恰逢其事,跟着一起来凑个热闹。他已经和王异成亲,与张绣的妻子崔子瑜也熟悉,而杨阜的妻子也不是外人,是马腾的从子,马云禄的从妹。
  张济一问,大为欢喜。
  “文和,凉州人能有今日,都是你的功劳。”
  贾诩摇摇头。“是天子睿智,文武并用,我等只是适逢其会罢了。”
  张绣也说,天子不仅重视凉州,也重视幽州、并州,只是凉州依附天子最早,人才也最多罢了。在天子纳吕布女吕小环为贵人后,最着急的就是幽州人,一心想选一个美女入宫。
  张济很好奇,这和选美女入宫有什么关系?
  张绣便说,最近有个玩笑,说天子轻易不纳贵人,所以每一个名额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伏皇后代表徐州,马云禄代表凉州,吕小环代表并州,荀文倩代表豫州,董贵人代表冀州,宋贵人代表司隶。将来再纳贵人,大概会在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兖州、青州中选。
  这些州中,幽州的压力最大。
  其他州选美人,只要人品好就好,幽州却和凉州、并州一样,承担着武力象征,所以必须选一个武艺好的女子,这就难多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幽州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幽州人在军中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如凉州、并州。
  张济本是个粗人,对这些玩笑话比正经话还感兴趣,随即说了一句。
  “这么说来,还是豫州人势力最大啊。除了已经入宫的荀贵人之外,不是还有袁贵人和那一对姊妹花么?怪不得丁冲会接替我,负责南征事务。”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壮心未已
  一旁与崔子瑜说话的邹氏心细,立刻喝止了张济。“老贼,才喝了几杯,就开始说醉话了。”
  贾诩却摆摆手,示意邹氏不要紧张。
  “天子知道你壮心未已,只是江南水网密布,山高林密,非西凉铁骑驰聘之地。战功未著,不是你的责任,是太尉府安排不周。”
  张济听了,心中郁结稍解,连忙说道:“文和,言重了,言重了。我可没有怪你的意思。当初被李傕、郭汜所误,若非天子垂怜,我早就身首异处了。如今久战无功,实在是愧对天子啊。”
  他虚握拳头,轻捶胸口。“我虽老,不仅能吃饭,还能生儿子。”
  贾诩大笑。
  邹氏又羞又恼,狠狠瞪了张济一眼,拉起崔子瑜,招呼道:“走,我们去屋里聊。等会儿这老贼喝多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污言秽语呢。”
  女眷们含笑起身,跟着邹氏进了内室。
  张绣立刻起身,向张济进了一杯酒。“阿叔,俗话说得好,南人操舟,北人乘马。东以淮水为限,西以秦岭为限,而这里则以汉水为限。天子将你撤到这里,可不是让你解甲归田,而是要让你有用武之地。”
  张济眼睛一亮。“当真?”
  “这么大的事,还能骗你?”张绣嘿嘿一笑。“太尉正在改定军制,整练新兵,为将来西征做准备。你有兴趣吗?”
  “有啊,太有了。”张济长身而起,兴奋溢于言表,身手敏捷似少年。
  他征战多年,自然清楚地形的重要性。西凉军以骑兵为主,习惯苦寒、干燥的气候,却不适应水网纵横的南方。他这几年打得不好,并非天子没给他机会,而是他实在适应不了南方的地形。
  如果能回到他熟悉的北方,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和,怎么个改法?”
  贾诩趁势将新兵制的设想说了一遍,并邀请张济参与其中。
  他清楚张济不肯轻易致仕,但是又的确没有更好的安排,邀请他一起来改革兵制,让他有点事做,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张济听完,环顾四周,终于明白了贾诩今天带着这么多凉州后辈来为他接风的真正用意。
  新兵制改革,要从他的麾下开始。
  从他麾下抽调十年后还能再战的人,当作骨干,其他人就只能解甲归田。
  他可以留下,但十年之后还能不能再战,的确是一个问题。
  张绣,才是天子真正在意的目标。
  张绣这么积极,无非是想继承他的人马。他有了儿子,将来爵位不会留给张绣,但儿子太小,还不到继承他人马的时候,只能交给张绣。
  张济看了贾诩一眼,嘴角抽了抽。
  不用说,这釜底抽薪的主意十有八九是贾诩出的。
  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既不敢违逆天子,也不敢和贾诩为敌,更不敢搅了张绣的兴致。西凉人是什么德性,他太清楚了。真要翻了脸,或许不用天子、贾诩出手,张绣就能生吞了他。
  “如何?”贾诩笑嘻嘻的问道。
  张济瞬间恢复了从容,堆上一脸与有荣焉的笑容。他端起一杯酒,来到贾诩面前。
  “能与文和共事,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来,文和,满饮此杯。”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张济抓过酒壶,添上酒,随即又笑嘻嘻地问了一句:“文和,我有一个疑问,不知当不当讲。”
  “这儿又没有外人,有什么不当讲的?”贾诩笑眯眯地说道。
  杨阜等人会心而笑,眉宇间尽是得意。
  张济看在眼里,知道这些年轻后辈对现状满意,凉州人也的确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若想做拦路石,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类的都是内朝官,太尉却是外朝官,你改革军制,我方便参与吗?”
  贾诩瞥了张济一眼,忍俊不禁。
  杨阜起身,举杯说道:“骠骑将军,如今天子奋发图强,厉行改革,内朝官、外朝官都不重要,重要是万众一心,富国强兵。改革军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有助于此,谁都可以献言献策,还在乎什么内朝官、外朝官?”
  张绣也附和道:“对啊,我们都是天子的爪牙。爪子好用就用爪子,牙齿好用就用牙齿,不用分得那么清。”
  张济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
  接风宴后,贾诩第一时间回报刘协。
  刘协倒是很从容。
  有贾诩亲自出马,他很放心。张济就是一介武夫,而且老了,位极人臣,富贵无忧,再让他像十年前一样造反,借他两个胆也不敢。
  “他有什么要求?”
  贾诩哑然失笑。“陛下知人。”
  刘协笑而不语。
  张济再识时务,毕竟不是忠心为国的老臣,而是贪婪的军阀。他不可能什么条件也没有,就交出手中的力量,哪怕面对贾诩、张绣这些凉州人。
  凉州人杀起凉州人来更狠,乡党什么的都是浮云。
  最后捞一把,几乎是必然的,否则他就不是张济了。
  “张济说,他如今功成名就,位至列侯,死而无憾。只是他麾下的将士跟了他多年,有不少还没得到封赏,想请陛下垂怜。”
  贾诩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名单,放在刘协的面前。
  刘协看了一眼,没有接。“太尉有何意见?”
  贾诩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这些人粗野少文,精于战斗,却不通诗书,就连治军也难以胜任。有功,但不足以封侯。臣思来想去,或许可以参考军功爵,依其军功大小,赐以田宅。”
  “复行军功爵?”刘协一下子抓住了重点。
  “臣以为可以酌情参考,以赏军功,不一定要恢复旧制。”贾诩摇摇头,苦笑道:“军功爵本是秦制。凉州人得陛下重用,已经有暴秦之讥,岂能再授人以柄?”
  刘协乜了贾诩一眼,笑了。
  贾诩这话说得有水平,明明就是想恢复军功爵制,却又摆出一副为朝廷着想的模样,不给人指责的借口。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思路,可以解决他一直以来的难题。
  “制度是为解决问题而设。只要能解决问题,是不是秦制又有什么问题?古为今用嘛。当然,太尉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比如换个名字?”
  贾诩有些惊讶地看着刘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第一千一百章 机不可失
  贾诩的确想恢复军功爵制。
  正如刘协所说,制度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他想恢复军功爵制,就是想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凉州人在朝堂上的地位。
  军功爵赏赐军功,本就有利于民风剽悍尚武的关西,出现在秦国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军功爵在本朝的没落,也和关东人当政,重文轻武的施政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子起于衰败,重视军功,正是恢复军功爵制的好机会。
  否则一旦天下太平,武人表现的机会变少,如今的大好形势也会随之丧失。
  除非用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就算后继之君要改变成法,以当今天子的威望,没有百年也是做不到的。
  但他的担心也是实实在在的。
  天子最初重用西凉人,就被人说成暴秦复来。天子不得不再三声明对儒门没有颠覆之意,又着急提倡孟子的王道说,在后来针对关东诸州时,也一直保持着克制,没有大开杀戒,这才打消了一些人的担心。
  到了南阳之后,类似的说法又出现了。
  原因之一就是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