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二天,袁衡当值结束时,刘协将准备好的文章递给袁衡,让她带给蔡琰。
  文章封得严密,连名字都没写,看起来有些神秘。
  袁衡很好奇,却一句也没问,恭敬地接了,从容出帐。到了兰台,进了蔡琰的书房,她才兴奋起来,从怀里掏出文章,对蔡琰扬了扬。
  “姊姊,猜猜这是什么。”
  蔡琰正在忙。
  天子对她透露了计划,又表白了心意后,她就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将中原的文章典籍先放在一旁,集中精力准备西域的相关资料,为天子西征做准备。
  “什么啊?”她头也没抬,随口问了一句。
  “有人让我交给你的。”
  “谁?”
  袁衡走上前,从蔡琰手中夺过笔,将文章塞到她手里,有些赌气地说道:“天子。”
  蔡琰顿时红了脸,低头看了一眼没写一个字的信封。“天……天子写了些什么?”
  “我怎么知道。他封得这么严实,自然是为了只让你一个人看。”见蔡琰慌乱,袁衡才心满意足,坐下倒了一杯水,有滋有味的品起来。“看不出,天子还是个害羞的男子。这么近也不敢来看你,却让我做鸿雁。”
  蔡琰不顾袁衡的调侃,强按心中慌乱,拿起一旁的错金书刀,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文章。
  看了一眼,她先是一愣,随即便严肃起来,将文章铺在案上,用玉镇纸压住,又取来纸笔,拨亮了灯。
  袁衡瞥了一眼,也有些意外。
  纸上有文字,但不多,倒是几幅图很是显眼,不像是通常意义上的书信。
  “这是什么?”
  “天子有关琉璃的见解。”蔡琰埋头细看,声音有些急切。“阿衡,你也来看。”
  袁衡好奇的凑了过来,两人头挨头,逐字逐句地阅读,又对着图,细细研究,一时竟忘了这文章是天子给蔡琰一人的。
  良久,两人抬起头,互相看了一眼。
  “天子对此研究甚深啊。”袁衡轻声说道,带着一丝丝崇拜。
  “这本就是天子首倡。”蔡琰相对平静得多。“你忘了么,当初的演示就是天子亲自安排的,之前没和任何人商量过。”
  “那……他为什么不将这些文章一起发布?知道了这些,望远镜也许早就出来了。”
  蔡琰沉吟半晌,螓首轻摇。“天子用意深远,非我等能知。他将这些文章交给我,或许是想借我之手发布,免得他人生疑吧。只是……”
  袁衡明白了蔡琰的意思。“姊姊,天子既然这么做,必然有他的原因,你就不用推辞了。望远镜于军事用处甚大,他希望能尽快完成,也是说得通的。不过……”袁衡又皱起了眉头,指着其中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有整有零,如此精确,又是从何得来?”
  蔡琰突然笑了一声。“阿衡,天子的聪颖超出你的想象。他已然洞悉却未曾公布的学术也不仅仅是割圆术。你可能不知道,当初唐夫人建印书坊,就是他一手安排,唐夫人只是遵诏行事罢了。”
  袁衡大吃一惊。
  如果要评十年之内影响最大的事物,也许不是天子力挽狂澜,而是书坊的出现。
  书坊使原本珍贵的书籍变得唾手可得,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书、买得到书,一方面使学术传播变得更容易,另一方面也使朝廷有了大量能书会计的人才可用,四民皆士成为可以实现的事实。
  士族凭着学术和朝廷讨还价的优势荡然无存,不得不主动与朝廷合作,以免成为弃子,或者被赶到渤海去。
  所有人都知道书坊是唐夫人所创,却没人知道真正的根源是天子,唐夫人只是台前执行的人物。
  袁衡再次打量了蔡琰一眼。“这么说,天子是希望姊姊成为学术上的唐夫人,以姊姊的名义,将他胸中韬略惠诸世人?”
  蔡琰若有所思,一时忘了回答。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割圆术
  数日后,蔡琰带着两篇文稿,来到书坊。
  唐夫人刚忙完一阵,正在堂上小憩饮茶,见蔡琰满面春风的走进来,不由得一声轻笑。
  “令史好心情。”
  蔡琰一愣,心虚地摸了摸自己的脸。“有么?”
  唐夫人笑而不语,看向蔡琰手中的文稿。“怎么,要发文章?”
  蔡琰顺势说道:“是啊,刚刚写了两篇文章,想在邸报上发表,以便讨论。想着好久没来看你了,便走上一遭。”
  “能让你蔡令史走一遭可不容易,我要好好款待你一番才行。”唐夫人一边亲自斟茶,一边问道:“是哪方面的文章?要不要请审稿的祭酒过来?”
  “就请徐公河来吧。”蔡琰说道:“这些文章有天子的心血,我要当面和他们交待一下。”
  唐夫人目光一闪,却没说什么,让贴身侍女去请徐岳来,又安排人去准备午饭。等侍女出了门,院子里只剩下她们两人,唐夫人才含笑说道:
  “我是不是该改口了?”
  蔡琰摇摇头,报以微笑。“没这么快。”
  唐夫人抚掌而笑。“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祝贺你。等了几年,总算心想事成,不负此生。昭姬,不是我说你,你就是书读得太多了,太矜持。要是听我的,当初不就成了?”
  蔡琰笑着低下了头。
  当初还在华阴的时候,唐夫人就曾建议她向天子主动示好,是她撂不下面子,以致白白浪费了几年时光。若是当时能听唐夫人的,主动一些,现在或许就是名正言顺的贵人,连皇子皇女都生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唐夫人又道:“只是你年纪不小了,要抓紧些,生下一儿半女,将来也有依靠。”
  蔡琰点点头,刚要说话,徐岳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一脸兴奋地嚷道:“令史又有什么好文章,是令尊的遗著,还是新作的诗赋?”
  蔡琰与唐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应声笑道:“可能要让祭酒失望了,都不是,是一篇与琉璃镜有关的小文章。”
  “是么?”徐岳有些意外。
  虽说请他来审,大概述会是实学类的文章,但他知道蔡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史,对实学关注并不多。
  蔡琰取出文章,请徐岳过目。
  徐岳也没入座,就站在廊下,迅速看了一遍,随即便赞道:“令史好心思,这个方法的确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只是这……”
  他皱了皱眉,转头看向蔡琰。“这周径比如此精确,你是如何得出来的?计算之术能否告知?”
  “当然,就在祭酒手中的另一篇文章里。”
  徐岳恍然,连忙打开另一张纸,立刻眼前一亮。
  “割圆术?这个好,这个好,比张平子的算法更精确。令史凭此一术,足以跻身算学大家,将来名人堂中也会有祭酒一席之地。”
  唐夫人听了,诧异地看了蔡琰一眼。
  张衡最近名声响亮,但凡有志于算学的人,都要去拜拜这位大家。徐岳是算学高手,对张衡本就推崇,对张衡的学术也了解极深。他说蔡琰这什么割圆术比张衡的算法还要精确,份量极重。
  她知道蔡琰天资聪颖,家学渊源,但是比张衡还高明,这就有点吓人了。
  她随即想到蔡琰刚才的提醒,意识到这个割圆术很可能是天子的成绩,而不仅仅是蔡琰的。只是天子不愿意抛头露面,这才由蔡琰出面。
  由此可见,天子对蔡琰的信任无可替代。
  当然,蔡琰本人也无可替代。
  天子身边的女子虽多,像蔡琰这么聪明,能够在学术上助天子一臂之力的却没几个,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蔡琰更合适的。
  蔡琰与徐岳讨论了一番,先说明了割圆术的思路,然后才开始解说透射与反射的相关分析。
  徐岳对割圆术最感兴趣,问了又问,对透射、反射倒不是太在意,稍微一听就过了,拿着文稿,兴冲冲地走了。
  唐夫人沉默了片刻,轻声叹息。“天子果然是心怀大志,公而忘私,凡事必有利于国。”
  蔡琰一听就明白了唐夫人的言外之意,摇头说道:“夫人言重了。这是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况且男女相悦,不是为才,便是为色。色易衰而才不竭,为才总比为色好一些。就算没有这些,能有用武之地也是好的。”
  唐夫人笑了。“妹妹你满意最好。”
  “多谢夫人。正是知道夫人关爱,我才冒昧告知。”蔡琰顿了顿,又道:“天子多遭劫难,又身负家国之重,行事难免有所顾忌。希望他和普通少年一样喜怒形于色,未免强人所难。要想不错过机会,我只好抛下女子的矜持,主动一些。”
  “妹妹好勇气,我甚是钦佩。”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人嘛,总要为自己搏一回。”
  唐夫人刚想打趣蔡琰两句,抬头一看,却见蔡琰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不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禁啐了一口,甩了一下手绢,欲言又止。
  ——
  尚方工坊。
  周群卷着袖子,叉着腰,站在热气腾腾的炉旁。
  一团烧得泛红的琉璃料被小心翼翼的倒入模具中,缓缓流平。所以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看着慢慢冷却的琉璃料。
  他们改进了配方,去除了其中的一些成分,又改进了锅炉,提高了温度,让琉璃料更容易流平。能不能制造出更透明、更均匀的透镜,就看这一次了。
  看着玻璃料的红光慢慢变暗,玻璃慢慢展露出如水般的清流,周群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挑起。一旁的尚方员吏们也兴奋起来,看这样子,这次十有八九能成。
  在耗费近百金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一个年轻的员吏靠了过来。“周君,看过蔡令史最新的文章么?”
  “兰台的蔡令史?没兴趣。”周群不屑一顾。“等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倒是可以请她作篇大赋,要比韩大将军的那篇大捷图还要出色才行。”
  “不是诗赋。”员吏笑道:“是一篇与琉璃镜有关的文章。”
  周群转头看着员吏。“她还懂这些?”
  “蔡令史是天子文胆,读过的西域典籍比任何人都多。我们现在参考的这些西域文章大半都是她转译的。”员吏一边说,一边取过一份邸报来,递给周群。
  周群看了一遍,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妙啊,我真是蠢,怎么没想到这一点?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日。”
  “浪费?”一旁的员吏们互相看了一眼,觉得周群这话太不吉利了。
  好容易看到成功的希望,你却说浪费时日?
  周群也不理他们,转身就走。“这事交给你们了,我要去研究更好的千里眼,不陪你们玩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军民结合
  “怎么回事?”刘协眯着眼睛,举起一块晶莹透明的镜片,对着远处看了又看,心中欢喜不禁。
  能够满足军用的镜片这么快就研发出来,的确出乎他的意料。
  本来是件好事,太史令却和尚方令发生了冲突,甚至在御前争执不下。
  太史令觉得,透明琉璃的研制成功有周群的功劳,不能因为周群主动放弃就不算。周群只是太史署的一个待诏,不能代表太史署,更不能代表太常寺。
  所以,该给太常寺的功劳还得给。
  尚方令则认为,周群虽然在研究镜片的过程中出了力,但他既没有善始,又没有善终,在配方的改进和高炉的改造上都没有提出有份量的建议,就算有功也是微功,没到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