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迁怒。与其如此,不如由她们出面求情。就算是被陛下责罚了,能让人体谅她们的难处,也是利大于弊。”
  刘协不得不承认贾诩说得有理。
  这其实也是他准备让蔡琰回陈留住一段时间的原因所在。
  “抛开这些考虑,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刘协摆摆手,结束了没有营养的话题。
  “陛下流放附逆家属,本不是为杀人。这些人生于衣冠之家,未经磨难,难以忍受海外之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逃归中原,更不意外。只是逃归违诏,就算可以免其死罪,再度流放也是必然之事。协助他们的人难辞其咎,可与同罪。臣以为,司空不会拒绝这个建议,只会感激陛下宽容。”
  刘协眉头一紧,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随即又化为喜色。
  这老狐狸,难怪被后人称为毒士,这一招太阴险了。
  既施了恩,还能借机将事态扩大,将更多的关东士族迁离原籍,送到偏远之地。
  偏偏周忠等人还无法拒绝。
  ——
  建安八年,腊月十一。
  三公九卿陆续就座,神情凝重,动作小心翼翼,就连说话都压着声音,生怕别人听到似的。
  司空周忠更是眉头紧皱,捻着胡须,一言不发。
  廷尉宣播坐下之后,就低着头,眼睛盯着膝前的方寸之地,不与任何人交流。
  奉命与会的各府掾吏看到这一幕,都变得紧张起来。
  大家都清楚今天的主题是什么,也能预料到会是什么情况,只是不知道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
  前两天,兰台令史蔡琰写了一篇祭文,发表在邸报上,为中平以来二十年内死于战乱的万千生灵祈福。
  看似悲天悯人的一件事,却引发了天子震怒。
  蔡琰被免职,即刻返乡省亲。
  自兴平二年秋,从西凉军中脱身起,蔡琰就一直追随天子左右,为天子写了无数鼓吹男女平等、四民皆士的文章,号为天子文胆。据说还因为倾慕天子,拒绝了周瑜,可谓一片痴心。现在却因为一篇祭文被赶走,着实让人大感意外。
  但了解朝廷形势的人却一点也不意外。
  天子正准备借着海外逃归人员的由头大开杀戒,蔡琰在这个时候建议公祭,摆明了是为那些逃归人员求情,劝天子慎杀。
  对天子来说,这形同背叛。
  蔡琰久居中枢,又与天子亲近,居然因为一篇祭文遭到罢免,而且被立刻赶走,处置之严厉,让每个人都噤若寒蝉,不能不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蔡琰那样的影响力。
  司空周忠因此忧心忡忡,头发在几天时间内就全白了。
  别人可以缄口不言,身为司空,他不能不表态。
  他不表态,一味逢迎上意,那些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无数人头滚滚落地。
  可是表态,就意味着他的仕途到此为止,并将在天子的盛怒之下,连最后的体面都无法保持。
  此时此刻,无数人想到了他的前任张喜。
  司空这个位置有些不祥啊。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有法必依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响起,有御史高呼。
  “天子驾到。”
  堂上堂下的众臣下意识地起身,向着快步走进来的刘协行礼。
  精神最为紧张的周忠手一抖,拽下几根胡须,疼得脸都抽紧了。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平身。”刘协摆摆手,向太尉贾诩、司徒杨彪点头致意,目光扫过司空周忠时,眼神为之一冷,便掠了过去。
  周忠心里咯噔一下,更加不安。
  刘协就座,先开了个玩笑,问司徒杨彪道:“司徒,今年上计结果出来了吧?比去年如何?今年能发全俸吗?”
  杨彪拱手。“回陛下,今年上计还没有结束,但大致结果已经出来了,比去年增涨约两成,兖豫荆益四州皆有可喜增涨。今年不仅可以全发俸,还能发放一些赏赐。相关的物资已经从各郡调拨,很快就能送到行在。”
  刘协点点头。“甚好。再过几天,就是建安九年了。九是极大之数,总该有个阶段性的成果。赏赐的事,你们拟个方案,要多照顾一些普通官员。他们跟着朝廷这么多年,不容易。多准备点实用的东西,华而不实的东西就不需要了。”
  “唯。”杨彪躬身领命。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称诵,尤其是各府寺的中下层官员最为开心。
  有天子这句话,今年的新年会过得滋润些。
  “太尉,冬训的事安排得如何?”
  贾诩长身而起,拱手施礼。“遵陛下诏书,各郡县的冬训正常开展,前后左右四将军也在各自的驻地展开演训。光禄勋、卫尉、执金吾三部也都按照计划训练,随时可以出征。”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
  天子重军事,郡县每个冬季都要组织操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天子身边的光禄勋、卫尉、执金吾三部平时就在练兵,秋冬进行联合演习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可贾诩说随时可以出征是什么意思?
  益州已平,交州的战事还没开始,出的哪门子征?
  这时,刘协又问道:“南阳附近,有多少可用之兵?”
  贾诩不假思索。“禁军三部共有战士五千七百三十一人,军吏一千一百八十三人,共计六千九百一十四人。前后左右四将军共计四万三千八百九十人。南阳三十七郡,共有郡兵四万九千七百五十人。附近还有骠骑将军部、抚军大将军韩遂部以及长安驻军,共七万八千九十二人,随时可以调动。”
  随着贾诩报出一个又一个数字,堂上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但凡不傻,都能听到天子背后的浓浓杀意。
  所有人都知道新兵役法推行顺利,南阳有不少兵,却不清楚天子手里究竟有这么多兵可用。
  现在听贾诩报出具体数字,才知道天子手里居然有这么多兵,仅南阳郡内就有十万。
  虽说南阳户口多,但是有这么多兵还是出乎众人预料。
  尤其是前后左右四将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以上,比之前翻了一倍,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可见天子在南阳度田,着实收获了民心,踊跃从军的人增多了。
  如果说郡兵只是维持当地治安,并不担负多少作战任务,四将军所部却是常备兵,随时可以出战,而且驻地离天子行在都不远,最近的一天可到,最远的也不过三天。
  换句话说,天子如果想动武,三天之内,就有五万精锐可用。
  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司空周忠面色煞白,冷汗从额头沁出,一层又一层,领口很快就浸湿了。
  毫无疑问,他是所有人中压力最大的那一个。
  “兵者,不祥之器,有备而无患,不得己而用之。治国还是要依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刘协不紧不慢地说道,眼神有意无意地瞟向周忠。“司空,你说呢?”
  周忠连忙出列,拜伏在地。“陛下所言甚是。”
  “说说逃归案的事吧。”刘协摆摆手,切入正题。
  周忠咽了一口唾沫,有些艰难的说道:“逃归案基本已经查清,主谋乃是故渤海太守,领冀州刺史袁绍的未亡人刘某等十三人,涉案者共三十八户,一百八十五人。因不耐海外苦寒,不顾诏书禁止,从海外逃归。青徐兖豫冀诸州官员,有的玩忽职守,有的刻意包庇,涉案者共三百九十一人。逃归之后,各郡县为之掩护,隐瞒不报……”
  周忠取出准备好的报告,一一宣读。
  众人听了,面色再变。
  案子牵连之广,触目惊心。比起逃归人员,那些为他们提供方便甚至是保护的人数量之多,已经到了罔顾朝廷颜面的地步,难怪天子震怒。
  周忠汇报完,双手送上报告。
  刘协随手翻了翻,淡淡地问了一句。“这只是案情总结,司空府的处理方案呢?”
  周忠再次咽了一口唾沫,觉得嗓子更干了。
  他之所以没有写处理方案,并不是因为写不出处理方案,而是真按照方案执行的话,会死很多人。
  不仅刘氏等主谋者必须死,为他们提供方便的人、帮他们隐瞒行踪的人也可能会死。
  这其中就包括汝南太守宗承这样的南阳名士。
  他们可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如果天子不肯饶他们,有的是理由杀人,仅是抗诏一条,就足以让他们人头落地。
  “陛下……”周忠左思右想,艰难的开了口。
  刘协打断了周忠。“司空府没有方案,是因为无法可依吗?”
  周忠苦笑道:“回禀陛下,并非无法可依。流放者私自逃归,依律当斩……”
  “既然有法可依,为何不依法判决?”刘协拿起周忠的报告,轻轻抖了抖。“是司空不能履职,要由朕来做决定吗?”
  “臣……岂敢。”周忠伏在地上,有点头晕脑胀。
  他们一直渴求的就是天子垂拱而治,政归三公。如今天子反过来问他这个司空为什么不能履职,是不是要天子来做决定,可谓将他逼到了死路。
  他如果依法判决,于心不忍。如果不依法判决,天子震怒,肯定不能答应。
  如果他不做决定,又证明了政归三公根本就不可能,给他们机会也不中用,以后还有什么脸色要求天子继续放权?
  “那你说说,这份报告究竟是什么意思。”刘协手一扬,将周忠的报告甩在地上。纸页散开,纷纷扬扬,仿佛打在周忠脸上的一个个耳光。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作茧自缚
  周忠伏地不起,刘协也不说话,沉着脸,冷冷的目光扫过众人。
  众人都低着头,谁也不敢说话。
  片刻之后,司徒杨彪起身离席,走到周忠身边,撩起衣摆,与周忠并肩跪倒。
  “陛下,臣有言。”
  “说。”刘协收回目光,淡淡地说道。
  “流放人员逃归,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只是稍有不同。之前流放,再远也是大汉疆域以内。虽然辛苦,却无身处蛮夷之难。如今陛下开拓海外,流放者与蛮夷混居,身之苦外,又有心难,故而有人不能坚持,想方设法逃归,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从司空所言来看,归之人也是以妇孺为主,少壮者不多。”
  杨彪顿了顿,刘协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杨彪,端起茶杯,浅浅地呷了一口。
  杨彪无奈,只得接着说道:“是以臣冒昧,恳请陛下体恤妇孺,法外开恩,从轻发落。中平以来,战乱纷争近二十年,百姓伤亡以千万计,户口凋零,新坟累累。如今陛下开新政,复大汉,体恤百姓,宜从此起。”
  杨彪说完,再拜,伏地不起。
  周忠没说话,甚至连头都不敢动一下,却在心底感激杨彪。
  堂上堂下这么多人,没有人敢为他发声,只要杨彪站出来,不愧是共进退的同志。
  刘协放下茶杯,嚼着嘴里的茶叶,轻笑了一声。
  “司徒,你不会忘了这些人都是谁了吧?他们不是战乱的受害者,而是战乱的始作俑者。你让朕施恩于他们,那因他们而死的百姓,又该如何?”
  杨彪再拜。“陛下,他们不是始作俑者,只是始作俑者的家属,一些妇孺而已。”
  “是妇孺,更是始作俑者的家眷,否则他们又怎么会流放海外。司徒不会觉得他们委屈,是朝廷伤及无辜吧?”
  杨彪连忙俯首谢罪。“臣岂敢。臣并非认为他们无辜,只是觉得他们并非主犯,可从轻发落。上天有好生之仁,法虽已定,施行在人,陛下……”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