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来到后院,还没进门,就听到甄宓与吕小环兴奋的声音。
  刘协循声而去,见甄宓、吕小环正对着几张大桥的草图说得热火朝天,连他进门都没注意到。两个孩子扔在一旁,也忘了照顾。一个站在摇篮边,踮起脚,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弟弟,两个人四目相对,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开心,笑得口水直流。
  “说什么呢,这么开心?”刘协走了过去,抱起站在地上的孩子,用手摸了摸他的小脚。虽然地板下面有暖气管道,地板还是有点凉的。
  “陛下,甄妹妹这桥能造得成吗?”吕小环走了过来,兴奋溢于言表。
  “能不能造成,与你有什么关系?”刘协不解地问道:“她造桥是想封侯,你也想靠这个封侯?”
  “当然不是,不过若是真能造成这么大的桥,以后战场上造桥就更方便了。”吕小环笑嘻嘻地说道:“我听说,西域虽然不像中原这么富庶,却也有不少大河,将来少不了要造桥的。造桥这么难,那些蛮夷肯定不会,只能用船运。”
  刘协眨眨眼睛,觉得吕小环说得有些道理。
  与起在黄河上架桥,在战场上迅速架起便桥对西征更有意义。
  事实上,讲武堂一直在研究如何迅速搭建便桥,只是没甄宓这么激进,想用昂贵的钢材造桥,还停留在以木材为主的阶段。
  果然人的视野都是有盲区的,只看到自己最关注的那一部分。
  “河西、上郡虽然需要桥,但户口不多,就算这座钢桥能架起来,走的人不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在战场上架桥就不一样了,如果能提高行军速度,造成突袭的机会,一战就能收回成本……”
  吕小环掰着手指头,一一细数在战场上迅速造桥的好处,连甄宓都被吸引住了,暂时扔下自己在黄河上造桥的想法,与吕小环讨论起来。
  刘协最后泼了她们一盆冷水。
  不管是在哪儿造桥,也不管是造横跨黄河的大桥还是普通的小桥,都需要对造桥的结构力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将成本降至最低。某种意义上,战场所需的便桥更是如此,一旦设计不合理,不是不能满足要求,就是太重,失去了便利性。
  以目前的运输能力,不可能带着沉重的大桥到处跑。就算能,也实现不了奇兵的突然性。
  所以,要想造出好桥,先沉下心来做研究。
  一提到研究,甄宓、吕小环都皱起了眉头。
  吕小环就是个武夫,与学问绝缘。当初吕布夫妇逼她读书,什么招都用了,结果她还是个半文盲,反倒是吕布进步不小,居然把几本儒家经典读得朗朗上口。
  甄宓略好一些,却也是有心无力,实在没有那智商。
  “陛下,臣妾……能提一个建议么?”
  “说来听听。”
  “最近讲武堂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匠师们个个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研究造桥的人寥寥无几。这造桥又是如此之难,仅凭匠师怕是难以见功,还要有大量精通算学的人才。臣妾想,是不是可以招募一些人,专门研究这项技术。天下江河这么多,若能造出好桥,用处还是很大的,河上能造桥,江上也能造桥,淮水、泗水上都能造桥嘛。”
  刘协认真地想了想,觉得有理。
  把所有的技术研究都放在讲武堂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像造桥这种民用功能明显大于军用功能的可以分离出去,组织民间力量来完成。这样讲武堂也能集中精力,研究火药、炼钢等战略层面的技术。
  “要不你先试一下?”刘协提议道。
  甄宓正中下怀,随即又提出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
  那么多人的俸禄,试制的材料,尤其是质量上乘的钢材价格很贵,而且没有天子的同意,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刘协和甄宓商量,决定两条腿走路:朝廷拨一部分钱,再从民间筹一部分钱,公私合营。成功后,技术归朝廷所有,合作的民间组织可以得到优先授权,并因此得到优质钢材的供应。
  朝廷这部分由司徒府负责,民间这部分则由甄宓负责。
  中山多富商,无极甄氏只是其中一个代表。他们不缺钱,就缺好项目。只要有好项目,筹个几亿钱并不难。
  甄宓这么热心造桥,除了想封侯之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现在,刘协给了她这个机会,她自然要紧紧抓住。
  方向定了,相关的细节就好办了,届时自然会有司徒府安排人去对接。
  类似的做法,在冀州已经有过尝试。诸葛亮主政邯郸,黄月英负责相关的道路改造,公私合营的效果很是不错。司徒府为此还开过专门的研讨会,打算将这样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以便利用民间的财力、人才,加快发展速度。
  一切都水到渠成,只是缺一个机会。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忍辱负重
  刘协与甄宓说得热闹,吕小环却有些疑惑,问甄宓道:“你究竟是想留在中原,还是随我们一起去西域?一会儿一个主意,变得也太快了。”
  甄宓托着腮,犯起了愁。“我也不知道,既想去西域,又舍不得家里人。”
  “一起去不就是了?”
  甄宓苦笑不答。
  刘协拍了吕小环一下,岔开了话题。
  她是寒门微族出身,思维又是单线条,理解不了大族的难处。甄宓仅是姊妹就有五人,再加上父族、母族,大大小小数百口,岂是说走就能走的。
  难道像刚被流放的那些世家一样?
  搬家半条命,更何况是搬到万里之外。
  所以,西征不可能是所有人的事业,只可能是功业心盖过牵挂的人才能承担的历史重任。他改革兵役制,将募兵制作为一部分,就是为将来西征做准备。
  应募而来的人不仅要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更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全由国家买单。
  像汉武帝那样倾一国之力西征是不现实的,经济上承受不了,政治上也承受不起。
  甄宓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觉悟,那就让她留在中原好了。
  和吕小环、甄宓聊了一阵,刘协来到皇后伏寿的房间。
  伏寿正在算账,见刘协进来,起身迎接的同时便按捺不住喜悦地说道:“陛下,今年织坊收成增加了两倍,那新式织机真是太好用了。若不是生丝供应不上,或许还能更多一些。”
  “那你有钱了。”刘协坐下,将皇长子抱起,放在腿上。
  “臣妾要钱干什么,这些都是为陛下准备的。”伏寿说着,拦住了要去准备茶水的桥氏姊妹。“你们都是贵人了,怎么还能让你们干这些事,让别人去吧。”
  小桥愣了一下,大桥却说道:“陛下和殿下在此,何必别人来侍候,理当由我们服侍。殿下陪着陛下说话,其他的事交给我们就行了。”一边说着,一边引着有些愣的小桥去了。
  伏寿很满意。“大桥终究是姊姊,最会照顾人。”
  刘协表示赞同。大桥稳重,小桥娇憨,性格迥异。
  他翻着账本,心中欢喜。这纺织业果然是进入工业化大门的捷径,既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又能产生足够的利润,为升级迭代提供动力。
  大嘤首先实现工业革命,和纺织业有很大关系。
  不过大汉不是大嘤,有着独步天下的高利润商品——丝绸,成本高一点也没关系,更不需要使出羊吃人的下作手段。但大战之后,户口不足,同样使得新工艺的应用变得有利可图。
  经马钧改进的织机如今已经迭代了三次,有的地方为了减少人力,甚至开始考虑水力织布机,自动化的曙光即将出现。
  “生丝不足的问题准备怎么解决?”
  “生丝不足,主要是因为桑叶、柞叶产量有限,臣妾和荀贵人商量,想和农学堂合作,看看他们能不能在提高桑叶、柞叶的产量上做点文章。”
  刘协想了一会儿,对伏寿说了一下讲武堂对硝石的研究发现。
  他记得硝石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钾,这东西不仅能做炸药,还是化肥的主要成份。
  农业的升级换代离不开化肥,没有化学工业的升级,农业的升级无从谈起。
  他不能说得那么细、那么深,但伏寿有这方面的需要,他只要提供一个线索,农学堂的人自然会去摸索、试验。
  如果能成功,那粮食产量就有保证了。
  有了更多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人,其他的发展才有可能。
  果然,伏寿很感兴趣,立刻让人请来了荀文倩。
  三个人一边哄娃,一边商量着硝石可能带来的作用,并估算着生丝的产量能够保证之后,织坊的收入还能增加多少,还需要多久才能为西征筹足钱粮。
  荀恽就在西域,荀文倩对此颇为热心。
  ——
  袁术由袁耀陪着,一起来到了司徒府。
  杨彪还在前面忙,他先去后院见妹妹袁夫人。兄妹见面,不免有些唏嘘。得知袁术已经和袁谭见过面,袁夫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袁术却不满意,他问袁夫人,这件案子是司空府独立承办的吗,司徒府有没有参与?为什么处理得这么重,连袁谭都被流放了。
  袁夫人一听,就知道袁术憋了一肚子火,有去找周忠麻烦的可能,不禁苦笑。
  “这件案子办成这样,最难受的就是周忠。”
  “他难受?”
  袁夫人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对行在的官员来说,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外地官员来说,这件事的真相还没有扩散开,很多人并不清楚天子在里面起的作用有多大。
  听完袁夫人的叙述,袁术才知道真正决定方向的人不是周忠,而是天子,气馁之余,还有些不忿,忍不住嘲讽了一句。
  “没想到这骨鲠之臣也有和我一样认怂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能刚正不阿一辈子呢。”
  “你懂什么。”杨彪从外面走了进来,没好气的瞪了袁术一眼。“你认怂,为的是一家一姓。周嘉谋从权,为的却是整个儒门。”
  袁术不以为然。
  袁耀起身行礼。
  杨彪看了袁耀一眼。“伯阳,你一直在天子左右,应该知道其中原委,为何不对你父亲解释一二?”
  袁耀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家父并非不懂,只是不舍兄长显思,不必解释。”
  杨彪笑了两声。“你倒是孝顺,懂得为他遮羞。我就怕他是真不懂,再惹出什么风波来。上次气死了刘景升,也就罢了。若是他再气死周嘉谋,汝南袁氏以后在儒门也就无法立足了。”
  袁术的脸颊抽了抽,没敢吱声。
  他知道气死刘表的事让很多儒生不满,哪怕是杨彪这样对刘表印象并非特别好的人。不过归根到底,那些人不喜欢他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主持绘制洛阳图卷。
  在洛阳城中有宅第的有几个没有僭越的举动?真按礼制而论,问心无愧如杨彪者不足十一,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违反了自己宣称的礼制。
  只是大家都这样,也就没人当回事了。
  现在他揭破了此事,还将那些违制的宅第绘成了图卷,印行天下,留诸后世,使无数人的虚伪面目被揭破,岂能不恼羞成怒。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个后果,他早就想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没能保住袁谭而备感恼怒。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祸水外引
  杨彪问起了袁术的来意。
  袁术不好说自己是专程为为袁谭送行的,只说是《洛阳图卷》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