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若是克服不了这个恐惧,你又如何发现新的事物?
  一辈子不出门,待在熟悉的屋里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所以,面对未知感到恐惧不可怕,想办法去了解未知,克服恐惧,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
  《牵星定位术》显然就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帮我们在未知的领域里了解自己的位置,掌握正确的方向,而不至于迷失。
  相比之下,《五经章句后定》只是对已有的宅院进行修修补补而已,无法带给我们更大的世界,更新的知识。
  王粲的话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牵星定位术》的得票迅速增加,最后成功反超《五经章句后定》,成为冠军。
  不知不觉间,日已偏西,大堂上下点起了灯。
  唐夫人宣布开席,笔墨收了起来,酒菜端了上来。争得口开舌燥的众人闻着香气,垂涎欲滴,再也顾不上口舌之争,只想饱口腹之欲。
  荀彧抽空,上楼看了一眼,却发现二楼的房间里已经人去楼空。
  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荀文倩也走了,只剩下唐氏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
  刘协坐在马车里,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摇晃,心情也跟着起飞。
  不管荀彧是不是出于自愿,从他的发言来看,他至少认识到了牵星定位术的价值,也清楚振兴实学是当前大势,无可阻挡,所以选择了敞开胸怀,拥抱大势。
  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造势的使命基本达成,杨彪、荀彧、杨修、诸葛亮,几任司徒都有了合适的人选,未来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路线问题。
  分歧肯定会有,矛盾也会一直存在,但大方向不会变。
  在他坚持西征的背景下,尚武之风的养成指日可待,合格的太尉是不会缺的,反倒可能会因为候选太多,难以抉择。
  相比之下,倒是司空的人选还没着落。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人监督,迟早会变成一笔糊涂账,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和稀泥,捞利益。
  只是如何监督,这却是一个亘古难题。
  权力会让人上瘾,屠龙的少年迟早会变成龙,监督者迟早会被拖下水,与被监督者沆瀣一气,甚至比被监督者更加为人不齿。
  但三权分立又是不合时宜的。
  且不说他见过三权分立带来的弊端,就眼前而言,三权分立导致的效率低下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生产力还没发展到相应的水平,消息传递还在靠人走马跑,最高权力之间的扯皮只会使朝廷失能,处理不了任何政事,更无法应对内外威胁,最后在内耗中灭亡。
  甚至在灭亡之际都不忘内耗。
  大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明也是。
  他虽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却不是一个被人洗了脑的理想主义者。在远方和诗面前,他选择眼前的苟且——帝制。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需要皇帝。
  只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监督者,不是一个执行者。他应该拿着鞭子,监督大臣们施政,而不是亲自亲为,把所有的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
  什么都管,最终将变成什么都管不了。
  当马车在行在前停下,刘协拉开车窗,对骑着马,跟着马车旁的何晏说道:“你去司空府看看,都有哪些人已经到了。”
  “唯。”何晏应了一声,抖动缰绳,轻踢马腹,向司空府去了。
  陪在一旁的荀文倩眼皮轻挑。“陛下是想物色下一任司空么?”
  刘协“嗯”了一声:“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荀文倩微微一笑。“有,只是未必合陛下的意。”
  “说来听听嘛。”
  “抚军大将军韩遂。”
  刘协一愣。“他?”
  “陛下,法本自军法而来。韩遂文武双全,又在军中多年,出任司空是绰绰有余。这几年在山东,他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深为山东百姓敬畏。”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移风易俗
  刘协没有立刻答复荀文倩。
  他对韩遂另有安排,司空不在计划之中。
  况且合适的司空人选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没必要从军队中挑选,尤其是西凉人。
  贾诩担任太尉已经引起了不少山东人的不满。再让韩遂出任司空,三公占其二,山东士大夫怕是要暴走。
  但就事而论,韩遂任司空倒也不是不合适。他虽然心思多,但允文允武,既有资历,又有军功,出任司空是足够的。这两年坐镇兖豫二州,表现也算勤勉,执行诏书到位,对改变西凉军的恶名还是起到了不小作用的。
  如果让他出任司空,山东的百姓未必就不能接受。
  “除了韩遂,还有合适的人选荐吗?”刘协问道。
  荀文倩转头看了看刘协,嘴角带笑。“陛下不觉得臣妾唐突?这可是后宫干政。”
  刘协也笑了。“你知道最反对后宫干政的人是谁么?”
  “谁?”
  “想从太后手中拿回权力的少年天子,或者想和外戚争权的士大夫。”
  荀文倩想了想,哑然失笑。“那倒也是。”
  “再说了,你们如今也不是深宫里的贵人,接触到的政务也不少,将来或许会接触更多。布衣都能议政,却不准你们议政,未免有失偏颇。”
  刘协推门下了车,转身去扶荀文倩。荀文倩吓了一跳,连忙推辞。
  “陛下,当不得。”
  “你有孕在身,又跟着我奔了一天,算是奖励吧。”
  荀文倩受宠若惊,含羞应了,扶着刘协的手下了车,随即曲膝致谢。
  两人一边往里走,一边接着刚才的话题闲聊。
  后宫干政的事,有人进谏过,刘协也考虑过。总体来说,有利有弊,但根本原因还在天子本人。天子有能力,有主见,后宫想干政也干不了。天子没有能力和主见,想干政的就不仅是后宫了,谁都想来捞一把。
  他已经将宦官从制度上取消了,总不能再将后宫也取消,真做个孤家寡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别说取消后宫制度,就算他想少纳两个贵人都不容易,有太多的利益需要平衡。
  左思右想之下,只能说开国君主有其特殊性,有些规矩还推行不了,只能以后再说。
  进了作为后宫的大院子,皇后伏寿正与甄宓坐在堂上,马云禄、吕小环站在院子里,正在比划什么,小桥在一旁听着,却没看到大桥的身影。
  见刘协与荀文倩进来,她们都停下了手里的事,迎了过来。
  “陛下今日出行,收获如何?”伏寿含笑问道,上前接过刘协的大氅,转身交给小桥。
  “还行,不仅蹭了一顿午饭,还打赌赢了二十金。”
  “还有这等好事?”吕小环忍不住插话。“谁这么傻,竟敢和陛下打赌?”
  荀文倩说道:“我。”
  “你?”吕小环有点尴尬,讪讪地笑了两声。
  荀文倩看了刘协一眼,得到请示后,说起了今天在印坊的见闻。
  众人在堂上落座,一边命人安排晚餐,一边听荀文倩解说。得知潘濬等人欲为宋忠鸣不平,要推荐《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皇后伏寿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很是不快。
  “这些书生,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假皇室之威,与陛下做对。”
  “你不要动气。”刘协劝道:“让他们说话,天塌不下来。”
  甄宓也劝道:“就是,他们那点小心思,成不了大事。殿下大可宽心。他们这么着急,正是因为愿意研究经学的人越来越少,郡学连招生都有问题了,不得不做垂死一击。”
  刘协不解地问道:“这从何说起?”
  甄宓略带得意的一笑,说起了最近的一些消息。
  她这几天一直在忙着造桥,协助她的工匠除了讲武堂的技师,大多是本地人。工匠们提到最近南阳的风气,说南阳坊多,对匠师的需求大,只要粗通文墨,踏实肯干,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事做,养活妻儿。
  相比之间,那些读经的就难了。之前读经能做官,有个好老师就行,现在做官要经过选举、考试,关键在看自己的能力,老师是谁并不重要,就没必要赶到南阳郡学来拜师,在本地的县学读书就行。
  真正想潜心研究经学,不问仕途的人毕竟是少数。
  这么一来,愿意赶到郡学,拜在宋忠门下读书的人就少了,明年还能不能招满足够的生员都是个问题。
  如果《五经章句后定》能被推举为冠军,或许能为宋忠扬扬名,增加一些吸引力。
  甄宓还没说完,便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协听了,也是哭笑不得。
  原来潘濬等人力荐《五经章句后定》的背后还有这样的原因,看来脱虚向实已经初显成效,接下来还要注意适当引导,不能太过了。
  理论研究还是需要的,毕竟儒家的大旗还不能丢,征服西域之后,还需要他们去建立社会共识,教化百姓。
  儒家的毛病不少,但是对大一统的坚持还是有意义的。
  ——
  晚饭后,何晏回来报告,司徒府发出通知的时间比较晚,各州刺史又没有固定的治所,一直在各地巡视,文书交接上有些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到达。
  司空周忠说,新年之前怕是不太可能的了,议事已经推迟到年后。
  刘协有些失望,却无法可想。
  何晏又说,他从司空府出来后,顺便又去了一趟司徒府,看到了大司农刘巴等人。据说杨修也快到了,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刘协颇有些意外,重新打量了何晏两眼。
  这小子今天做事很积极啊。
  以前让他做点事,就像算珠一般,拨一下动一下,从不肯多走一步,像今天这样没安排也主动去做的事,想都别想。
  看样子今天是真的受刺激了,就是不知道他这个积极性能维持几天。
  刘协夸了两句,让何晏去吃晚饭,早点休息。
  今天跑了一天,他也够累的,毕竟还是个孩子。
  何晏应了一声,转身准备走,又停住脚步。“陛下,臣刚才听到一个消息。”
  “说。”
  “散骑孙权与人发生了冲突,还见了血。”
  刘协眼皮一挑。“为了什么事?”
  “好像有人说他……血脉不纯,不是真正的富春孙氏子弟。”
  刘协有些意外。
  孙权有一双碧眼,被人误认为是胡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他早就习惯了,怎么还会和人动手,甚至见了血?
  “让他来一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儒学自新
  孙权很快就来了。
  不过他并没有与人发生冲突,甚至见了血的样子,看起来神闲气定,从容不迫。
  听了刘协的疑问,他笑了一声,似乎觉得何晏大惊小怪。
  “陛下,何晏听错了,臣与他们争斗,才不是因为他们诽谤臣。”
  “那是因为什么?”
  “他们诽谤朝政,说华夷不辨,将来像臣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影响了他们所谓的正统。”孙权清了清嗓子,准备吐口唾沫,随即又想起此刻是在天子面前,不是在大街上与人争斗,硬生生将快吐出口的唾沫又咽了回去。“臣看不过去,便与他们辩论了几句。”
  “是这样啊,那辩赢了么?”
  “赢没赢,臣尚不敢断定,反正没输。”孙权咧嘴一笑。“等他们从本草堂出来,臣再去问问。”
  “你把他们打进了本草堂?”
  “嗯哪,以一敌三,臣没掌握好分寸,下手有点重了。”孙权咂了咂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