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充作正殿的中庭已经站满了人,各级官员在太常寺官员的指挥下各就其位,准备参加除旧迎新的守岁大典。
  三公九卿在堂上,各郡太守及上计吏都在堂下。今天除了守岁,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公布朝廷一年的收支,宣布各郡上计的结果,并进行奖惩。
  去年政绩好的,此刻自然轻松愉快,等着被嘉奖。政绩不好的,则如坐针毡,连和人说话的底气都没有。
  渤海郡的上计吏陈群便是如此。
  他本不肯来,但推不掉。此刻听着其他郡的人开心的说笑,恨不得缩成一团,或者干脆找个墙缝钻进去,让所有人都看不到。
  但他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长文?”从外面走进来的荀彧一眼就看到了他。
  陈群抬头一看,见是荀彧,更加尴尬,却不好装聋作哑,只能躬身行礼。
  “见过荀尹。”
  荀彧打量了陈群两眼,将陈群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渤海今年情况如何?”
  “不好。”陈群苦笑。“能不为殿,就算是侥幸。”
  荀彧倒也不意外。
  他已经接到荀谌的书信,知道渤海的大致情况,也清楚钟繇、荀谌已生退意,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台阶而已。陈群被张昭派过来上计,除了没脸见人,不肯自来之外,也有归咎于汝颍人的意思。
  可是荀彧清楚,虽说汝颍人抱团是事实,但渤海搞成这样,却不是汝颍人的责任。
  这根本是两种制度之间的差距,不是个人能力就能弥补的。
  他在河东、河南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河南尹府还缺几个办事得力的掾吏,你要是不嫌弃,年后就跟我一起走吧。石广元、孟公威他们几个正在河南试验新农具,得空还可以聚一聚。”
  陈群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着荀彧,拒绝之辞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机会难得,荀彧又诚意拳拳,如果因为一时意气拒绝了,下一次再想有这样的机会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实在是不想在渤海多待一天了。
  “多谢荀尹。”
  荀彧拍拍陈群的肩膀,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长文,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了一些挫折,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君子如玉,不琢不成器。”
  陈群点点头,再拜。
  低头一瞬间,眼泪就下来了。
  他刚准备说话,杨修大步走了过来,见此情景,不由得一笑。“哟,这不是陈太丘之孙么?你现在哪个郡国主政?”
  陈群顿时阴了脸,一言不发。
  荀彧连忙拉着杨修离开,将陈群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杨修是知道内情的,立刻说道:“怎么,想还陈太丘的人情?别怪我多嘴,虽说司徒府还没有禁止守相辟除,但这种乡党招引的事还是尽可能避嫌。况且他还是去了渤海的人,在天子那里都挂了名的。”
  荀彧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我岂能不知,只是形势如此,不能不帮。不过你放心,此子虽然有些迂腐,能力还是有的。我给他一个机会,能不能翻身,还要看他自己。”
  杨修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荀彧资历比他老,与天子的关系也比他亲近,倒不用他来提醒。
  荀彧说道:“我刚听门外的卫士说,你与司徒一起进来的,怎么又……”
  杨修咧嘴一笑,附在荀彧耳边说道:“我去见驾,告了个御状。”
  “告御状?”荀彧打量了杨修两眼。“告谁?”
  “司徒。”
  “司……徒?”荀彧张大了嘴巴,看看堂上就座的杨彪,又看看杨修,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德祖,你们父子又搞什么?”
  “待会儿你就明白了。”杨修卖起了关子,迈步上堂。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年终总结
  “皇帝、皇后驾到!”
  随着太常一声大呼,宴会开始,正在闲聊的众臣各归其位,整顿衣冠,正身肃立,等待着天子、皇后出席。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出席这种场合,尤其是那些跟着丈夫来的妇女,紧张得不敢呼吸。
  杨彪眼睛有些湿润,鼻子更有些酸。
  一晃十多年了。自从被迫西迁,朝廷还没有举行过如此规模的仪式。如今天下初安,礼仪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今天这守岁之会虽然热闹,却有诸多不合礼仪之处,以后要找机会向天子进谏。
  想到这里,杨彪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荀彧。
  荀彧的来意之一,便是议礼,也不知道他和天子谈得怎么样。
  一会儿功夫,在鼓乐声中,荀文倩领头,甄宓、桥氏姊妹随后,走了出来,在东侧停住,转身对着门口。
  马云禄、吕小环及两个胡女美人紧随其后,在西侧站定,同样转身看向门口。
  杨彪等人一看,不禁会心而笑。
  这些贵人、美人既有关东的,也有关西的。至少在天子后宫,关东、关西已经做到了和睦共处。皇后出身儒门世家,也合乎儒门的希望。
  由此可见,虽然天子推出了很多新政,有很多细节上也不太讲究,根本问题上还是用心的。
  此时,刘协挽着伏寿的手,缓步走出。
  太常一声高呼:“皇帝、皇后驾到,群臣见礼——”
  站在群臣最前面的骠骑将军张济立刻拱手弯腰,大声说道:“臣等敬贺皇帝陛下、皇后殿下,万岁!”
  他有些紧张,声音有些颤抖,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骁勇善战,杀人如麻的西凉军阀。
  相比之下,倒是他身边的邹氏更镇定些。
  众臣跟着张济,躬身行礼,齐声大呼。
  “臣等敬贺皇帝陛下、皇后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刘协微微颌首,伸出双手,做虚扶之势,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
  皇后伏寿含笑点头,温和的眼神扫过从众人脸上扫过,让每个人都觉得皇帝、皇后看到他们了。
  见礼毕,众人落座。
  刘协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即示意太常,进行下一个程序。
  太常再呼:“大臣禀事!”
  太尉贾诩起身,汇报今年的军事情况,重点是军改。
  除了交州和益州南部未平之外,其他诸州基本已经平定,各部将领也从战时状态逐渐转向正常镇守。今年对征募制度进行了改革,恢复了征兵制以及秋冬校阅的制度,并保留了募兵制的优点,从义务兵中选拔精锐,组成常备兵。
  从此,义务兵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承担本地治安任务,基本不用离开本郡,甚至在本县内即可完成服役。三年服役结束,即可回归本业,每三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即可。
  常备兵则脱离生产,日常以训练为务,守护京师及主要战略要地,战时则负责主要作战任务。
  这个制度刚刚推行,眼下还在试行阶段,最先作为试行对象的就是骠骑将军张济麾下的两万多人。这些人做了分流,大约有三千精壮留任,补入常备兵,有一千多人安排到地方,担任到郡尉、县尉、亭长等职务,协助地方管理军事,维护地方治安。
  剩下的一万六千多人则予以遣散,分配土地,从此解甲归田,安心耕种。
  考虑到凉州地少,有一大半人被安排在了关中和关东,真正回凉州的不到三成。
  在这两万人中,有三百余人有战功,但不适合担任高级军职。根据最新的制度,授予相应的军功爵,留在军中担任教官之类的职务,将他们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新兵,却承担管理职能。
  贾诩汇报完,刘协评点了几句,尤其是对骠骑将军张济表示了感谢。
  没有张济的配合,想顺利地解散这两万西凉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济心里虽然苦,脸上却堆满笑容。能在这种场合,做为群臣之首,位在三公之上,他也算是成功洗白,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天子秋后算账。
  张济起身,向天子拜谢,并慷慨激昂的表示,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其他大臣听了,也很高兴。
  有张济这个例子在前,将来解除其他西凉诸将的兵权就有了借鉴,董卓的影响将渐次消除。
  虽然董卓已经死了近十年,他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干净。
  太尉之后,司徒府开始汇报情况。
  第一件事,就是各郡今年的上计情况。
  随着益州的收复,西南的军事压力大减。得益于张济、士孙瑞在去年攻入益州之后就进行度田,巴郡、广汉等郡赶上了春耕,所以益州今年的收成尤其喜人,对朝廷财政的缓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荆州诸郡今年的收成也很不错,其中南阳一郡仅是商税就比去年翻了一番,宛城一跃超过长安、邯郸、安邑,成为税收最高的大市。
  冀州今年继续高歌猛进,虽然提升幅度不如荆州,但绝对数值却不低。
  兖豫二州紧随其后,后劲喜人,追赶的势头非常明显。
  青徐二州也在恢复之中,只是人口损失太大,暂时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
  说到最后,杨彪批评了凉州。
  凉州这两年的发展不力,不管是增长幅度还是实际体量,都已经大不如前。如果将商税剥离,仅就当地的农业、畜牧业而言,凉州的发展已经停滞。
  杨彪说完,回头看着杨修,神情严厉。
  众人暗自咂舌。
  这弘农杨氏还真是铁面无私的家风啊,杨彪要立威,先拿亲儿子开刀。
  众人的感慨还没结束,杨修出列。“陛下,臣冒昧敢言,回复司徒批评。”
  刘协点点头。“说。”
  杨修再拜,然后转向杨彪,拱手施礼。“司徒,修以为朝廷对凉州不公。”
  众人愕然。
  虽说父子庭争的戏码好看,也不能好看到这个地步吧。杨彪还只是对凉州的治绩不满,并没有点名道姓的批评杨修本人,杨修身为人子,却直言反对司徒的意见,这实在出乎意料。
  一瞬间,很多人都精神起来,就连缩在角落里不敢吭声的陈群都挺直了身躯,凝神倾听。
  杨彪花白的眉毛轻挑,不动声色的伸手,示意袁夫人不要说话。
  这里是朝堂,他们不仅是父子,更是司徒与郡守的上下级关系,有所争论是很正常的事。
  “太守请言。”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议凉州
  杨修再拜,随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凉州地方虽大,但耕地太少,能养活的户口更少。凉州户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十万户,仅是内地普通一郡而已。就算是现在羌胡入籍,户口有所增多,也不可能和中原大郡相提并论。
  汉阳算是凉州最大的郡,户口也不到三万,也就是内地一个大县的水平。
  因此,要与其他州比税赋总量,对凉州是不公平的。
  再者,凉州耕地少,牧场多,注定了产粮有限,以畜牧为主。但凉州最好的牧场被朝廷征用,当作牧苑,放养战马,其他牧场产出的马牛羊也大多供给内地,尤其是马,承担了内地郡县、邮驿用马的绝大部分。这部分马匹的价格是受朝廷控制的,远远低于市场价,是凉州对朝廷的支持,朝廷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指责凉州发展不力。
  试想一下,如果将内地最好的耕地收归朝廷,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他们的数据还会那么好看吗?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打了个寒战,面面相觑。
  杨修这是什么意思,是为天子进一步度田张势吗?
  将最好的耕地收回朝廷所有,得有多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