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6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一天子只是收买人心,当着众人的面夸桓阶,转身就对桓阶下手呢?
  天恩难测,不见到桓阶本人,他们无法入睡。
  看到桓阶穿着一身侍中官服,抱着一大摞文书,大步走进家门,他们才长出一口气,起身相迎。
  “兄长,天子何如人?”桓篡迫不及待的问道。
  “英主,虽秦皇、汉武不可及也。”桓阶放下怀中的文书,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
  他和天子说了半天话,心情又激动,再加上这一路走回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这么好吗?”桓纂有些不敢相信,怀疑桓阶是不是喝多了,或者刚被授了侍中,心情激动,一时言过其实。
  “有机会,你亲眼见一次就知道了。对了,叔绪,你要用心习武,争取能在今年秋季考取散骑,随侍天子左右。”
  桓纂眨眨眼睛,看向嫂子伏氏。“嫂嫂,兄长欢喜得很呢。”
  他的父母早亡,他从小由嫂子伏氏带大。加上伏氏年纪也不算太大,与其说长嫂如母,不如说长嫂如姊,说话一向比较随意。
  伏氏瞥了桓阶一眼,笑道:“可惜还是错了一步。若是当年便能如此,又怎么会闲置十年。”
  桓阶也有些感慨,觉得自己当时眼拙,怎么就没看出天子竟是如此英主呢。
  早知如此,他就不会离开朝廷,哪怕是再危险,也会跟着天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应该已经封侯了吧?
  将那一丝遗憾抛诸脑后,桓阶向妻子、弟弟详细讲述了他与天子相见的经过,林林总总,一件不落。
  伏氏、桓纂也听得傻了。
  天子这么大度么?
  桓阶没有说错。仅是引民间资本入股船官这一项,就不是秦始皇、汉武帝能做得出来的。他们对民间资本的态度都是打压,用各种方法限制,最后甚至用上了告缗令这样的酷政,使无数中产之家破亡。
  可是天子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引民间资本入股船官,简直是闻所未闻。
  不过想想他提倡的四民皆士、男女平等如今都深入人心,而且效果显著,南阳民间资本建工坊、织坊都赚得盆满钵满,谁也不敢说他就是乱来,只会觉得他雄才大略,敢想人不敢想,为人不敢为。
  何况他的计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详细的规划,甚至连以后怎么分红、如何收税都考虑好了。
  想想民间资本入股船官之后,大量新船出现的情景,就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伏氏喜极而泣。
  桓阶在等待了十年之后,终于又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
  即使这个机会曾经从他手中溜走一次。
  这也说明桓阶命中富贵,逃都逃不掉。她嫁给桓阶嫁对了,哪怕桓阶经她大好几岁,脾气又直。
  以她的家世和容貌,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行了,你们也累了,早点休息吧。”桓阶挥挥手,示意他们赶紧走。
  “你呢?”桓纂说道。
  “我要连夜将这些文书看完,明天就和各家商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成功,十年之后,长沙就会成为江南大郡,足以和吴郡、豫章比肩。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后世子孙会骂我的。”
  桓纂和伏氏互相看了一眼,又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陪兄长一起吧,顺便也长长见识。”
  “胡闹!”桓阶瞪了桓纂一眼。“这可是司徒府的文书,我是侍中,蒙天子恩赐,才有机会带回来看。你一个布衣,岂能旁观?”
  桓纂碰了一鼻子灰,红了脸,讪讪地走了。
  伏氏见状,嗔道:“叔绪也是一片好意,你何必如此声色俱厉?”
  “夫人你有所不知。天子随和,那是我们做臣子的运气,我们却不能因此放肆。叔绪将来若考取了散骑,与天子朝夕相处,若不知分寸,迟早会犯下大错。我现在严厉要求他,也是给他提个醒。”
  伏氏理解了桓阶的良苦用心,没有再说什么。
  ——
  桓阶看了一夜的文书,结合天子之前对他讲的,算是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天子的取舍和决心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天子开发江南的决心不可动摇,天下经济的重心在黄河两岸向长江两岸转移也是必然的趋势,这是长沙的机遇,更是江南的机遇,万万不要错过。
  在江南诸郡中,长沙又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是耕地相对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只要教化跟得上,学堂建设完备,人口优势就可以转化为人才优势。
  二是交通发达。由湘水向南,经灵渠,可以沟通交州,便利程度远超依赖赣水的豫章。
  如果考虑到武陵可以深入五溪,加强对山区诸蛮甚至是益州南部的渗透,对朝廷控制整个南方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
  天子渡江第一站先来长沙,又有意在此建船官、建学堂,恐怕也是着眼于此。
  天子提供给他的文件中,还包括了一些在江陵建都的为粗略方案,其中就包括了南阳、南郡的经济发展趋势。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却让桓阶看到了天子的底气所在。
  提倡实学,重视工商,再配合四民皆士的政策,能发挥出的作用远超他的想象。南阳这两年的发展之快,除了南阳自身具备的优势之外,新政带来的效果也不可小觑。
  甚至可以说,新政才是最大的推动力。
  河东、关中,凉州、冀州,无不体现了新政的巨大影响力。
  如今,这个机会来到了江南,来到了长沙,来到了他的面前,他又岂能放过。
  读到后半夜,桓阶和衣而卧,打了个盹。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大江驯服,长沙繁荣。梦见洞庭、湘水之上,船如过江之鲫,帆如遮天之云,跨江越海,直至万里之外。梦见江南处处有城,城城有大市,商贾往来,货物山积,人人都衣冠整齐,彬彬有礼。
  “壮哉,大汉!壮哉,华夏!”桓阶的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机会难得
  伏氏早早起来,做了早餐。
  桓阶吃完早饭便出了门,斗志昂扬,如同出征的将军。
  来到约定的地点,一群人已经在等他,正在院中闲聊。不少人带着黑眼圈,却神情兴奋。昨天有幸参与接驾的几个人被围在中间,如众星捧月。
  天子驾临长沙是件大事,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却不是每个人有都有资格参与接驾,只能听一些风闻。等了一夜,今天一早就赶来打听消息。
  一个年纪稍大的儒生被问得有些不耐烦,甩甩袖子。
  “你们急什么,等桓伯绪来了,一切都清楚了。他如今可是天子身边的侍中,昨天宴后又被天子留下长谈,比我等更了解情况。”
  有人附和道:“是啊,急什么呢。天子年轻有为,有目共睹。他对屈子、贾生的推崇就不必说了,对孙府君也是欣赏有加。你们可能不知道,他身边有个年轻散骑,长下短下,长着一双碧眼的,就是孙府君的次子,讨逆将军的胞弟。”
  “是么?”有人大感惊讶。“孙府君夫妻都是吴人,儿子怎么会有一双碧眼?”
  “这个嘛……”那人有些尴尬,正在想怎么解释,一转头看到桓阶进门,立刻转移了话题。“伯绪来了,问他吧。”
  众人呼啦一下围了过来,将桓阶闻在中央,吓了桓阶一跳,连忙大叫冷静,不要冲动。
  一起来到堂上就座,桓阶知道这些人想听什么,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将结论先说了出来。
  众人听完,面面相觑。
  桓阶早有心理准备,笑道:“不敢置信吧?”
  那老儒生抚着胡须。“岂止是不敢置信,简直是闻所未闻。伯绪,若不是你听差了,就是天子疯了。”
  “就是啊,这……怎么可能嘛。”
  “我也觉得不太可信。”
  “……”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有人一边说一边摇头,表示无法接受。
  他们听到的消息一直是天子依赖西凉兵,打压世家,强行度田,劫夺民财。中原世家损失惨重,哀鸿遍野,有些汝颍人甚至不惜背井离乡,迁去了渤海。
  就长沙而言,他们被迫向朝廷称臣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刘先苦口婆心的劝说,言犹在耳。张济在任时,西凉兵的所作为也是有目共睹。
  这样的天子,怎么可能允许他们与朝廷共建船官,从中获利?
  不会是一个陷阱吧,先骗我们投钱,等船官建成了,再找个理由将我们的钱吞了,甚至连人都一起宰了。
  历史上那些雄主可没少干这样的事,或者说,雄主们最爱干这样的事。
  秦皇、汉武,概莫能外。
  桓阶也不说话,等众人议论完了,重新安静下来,才轻声笑道:“你们的担心有道理,也没道理。有道理是因为天子的确对世家尾大不掉颇为担心,正如贾生当年担心诸侯。没道理者,诸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他抬起头,嘴角带笑。“我等虽小有资财,不过在长沙称富而已。到了中原,也就是中等之家罢了,根本不值天子担心。”
  众人互相看看,哑然失笑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
  虽然这话说得很没面子,但不为天子所忌,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
  “天子不反对民富,相反,他一直说贫穷不是王道,只有民富才能国强。他反对的只是富而不仁,是世家依仗财力兼并土地,使百姓不能安生立命,被迫铤而走险……”
  桓阶将昨天晚上与天子谈心,以及后来阅读文书所得到的信息提炼出来,一一解释。
  长沙偏居江南,虽然与中原多有交通,但很多信息还是有所扭曲的,并非原貌。
  比如天子对南阳世家——尤其是封君——大面积的禠夺,就有不少谣传的成份。
  天子的确罢免了很多封君,但那是因为这些封君没有尽到义务。在天子落难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在天子推行新政的时候,他们从中作梗。
  这样的人,怎么还能成为国家藩篱?
  朝廷封国,不仅是酬赏功臣,更是为国立藩,以便扶持朝廷。
  既然他们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禠夺他们的爵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者,天子只是夺其爵位、食邑,并没有赶尽杀绝,保留了他们的产业。那些人现在经营工商,日子过得不比以前差,只不过这样的消息不符合某些人的观点,绝口不提罢了。
  桓阶随即将自己从文书中了解的情况介绍给众人听。
  天子提到,有人建议建都江陵,他这次南下也有考察江陵的任务,并非空穴来风。
  具体到提这个建议的人,就是司徒府的左长史张松,以及南长史郑度。
  这两人都是蜀郡人,是益州称臣后入朝的。张松除了是司徒府左长史,还是天子信任的年轻一辈,期望甚高。他的观点被司徒府否了,却得到了天子认可。
  只不过天子实地考察后,觉得江陵暂时还不具备为都的条件而已。
  然而,天子开发江南的决心却是确凿无疑的,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方面验证。他要在洞庭湖建船官的态度毋庸置疑,想让诸位参与合作也绝非虚言,大家可以相信他,就像你们相信我一样。
  桓阶虽然年纪不大,却是长沙士林中的领袖,堪比荀彧在汝颍人中的地位,深得众人信任。既然他说了这样的话,众人就算心有疑虑,也可以暂时放下了。
  他们随即讨论起了具体的细节。
  桓阶拿出了几个规模不等的方案,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