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复讨论后,刘协决定先在零陵建学堂。
郡县都要建。县学推行普及教育,为本地培养官吏,郡学则提高层次,培养县令长、尉、监等官员,开拓他们的视野,塑造天下的观念,为他们走出零陵打下基础。
在刘协的计划中,将来要有相当一部分公卿要出自边郡。
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边疆也都能实质性的拓展。
贾诩高度赞同,并提出了一个建议,特设一届讲武堂,专门招收江南四郡的子弟,以研究山地作战为主要任务,选择优秀人才,为南征交州,以及将来更遥远的征伐培养后备力量。
刘协表示同意,并与虞翻取得了一致意见。
但仅有军事是不够的,治理地方还要靠法度。
就在这时候,周忠的奏疏到了。
看完奏疏,又看到最后的推荐名单,引起刘协注意的却不是满宠,而是高柔。
他当然知道高柔是谁,只是不知道高柔已经是司空府的令史,而且如此得周忠欣赏。
看来周忠将自辟掾属的权力利用得很充分,一点没浪费。
刘协权衡了一番后,随即给周忠回复。他打算在零陵驻跸一段时间,为当地培养人才,其中就包括法律制度。高柔家传律令之学,又有司空府的履历,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才,希望调来零陵担任祭酒,顺便熟悉地方的情况。如果能胜任,将来就地转为司空府南长史。
草拟完诏书,贾诩正好来了,刘协就将诏书让贾诩看一下,想听听他的意见。
贾诩看完,想了想,说道:“何必司空府南长史,不如建一个律学堂,由他出任祭酒,顺便负责律法的改革。自从董仲舒改造儒门,以春秋决狱,至今三百余年,积弊已深,也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执笔拟诏的新任尚书蒋琬听了,当即暴起。
“太尉这是要掘儒门的根基么?”
刘协和贾诩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随即异口同声的说道:“然!”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法家遗风
蒋琬一下子愣住了,心中忐忑。
他起身发言是一时冲动,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同时会得到天子与太尉的答复,而且这么直接。
天子也就罢了。周不疑说过,天子平易近人,与身边的年轻郎官们相处融洽。可是太尉贾诩却是个阴沉之人,城府极深。
他怎么会回答他这个刚入职没几天的年轻尚书的冒昧问题。
莫不是自己过于激烈了?
见蒋琬不安,刘协笑了笑,伸手向下轻按,示意蒋琬还座。
蒋琬脑子一片空白,茫然地回了座,才想起来还没谢恩,连忙又向刘协请罪。
“谢陛下恕臣失礼之罪。”
刘协含笑点头,心里却道,这江南人果然莽得很,连蒋琬这样的温婉之人都有火爆脾气,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年轻人,有冲劲,不畏大人是好事,但更要敢于面对现实。”贾诩淡淡地说道:“希望你也能将这份勇气发挥在学问上。孟子有言,孔子乃圣之时者。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圣人,不可因为圣人曾经说过什么,就以为万世不移,不敢质疑。”
蒋琬一时语塞,觉得哪里不对,又找不出理由反驳。
他想维护的是董仲舒的观点,但贾诩用的却是时下更为盛行的孟子的观点,两人都是儒家先贤,哪个对,哪个错?
总不能说孟子错了,董仲舒更高明吧?
见蒋琬不说话,脸却憋得通红,刘协也没有再说什么。
蒋琬虽然聪明,但儒学水平有限,远远不到能和人辩驳的境界,更别说面对贾诩这样的智者。不过以他的天赋,也用不了多久时间,就会慢慢改变观念。
年轻人的好处,就在于能接受新理念。
刘协重回话题,和贾诩讨论建律学堂的事。
他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公开讨论。原因还是那个老问题,法家给人印象太坏了,沾点边都有麻烦。他本人对法家的印象也不太好,不想简单的将既有律法之学当作官方认可的学问,引起儒生们过于激烈的反应。
但贾诩提议,由有儒门背景的高柔来主持律学堂,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
周忠推荐高柔,是因为高柔的门户。
陈留高氏能与汝南袁氏结婚姻,自然不是普通门户。
其实有一个很多人都忽视,或者有意掩饰的事实,法家的起源并不在关中,而在战国时的韩魏,如今的汝颍一带。荀子就不用说了,韩非是颍川新郑人,李斯则是汝南上蔡人。即使是在儒家独尊三百年后,汝颍一带以律学传家的家族依然不少。
阳翟郭家、陈留高家都是如此。
由高柔出面创立律学堂,就算儒门有意见,也不会那么激烈。
反复权衡之后,刘协接受了贾诩的建议,传诏周忠,提出了建律学堂的建议,并请周忠推荐合适的祭酒人选。
他没有点明高柔,但他相信,以周忠那种好名的习气,肯定会优先让高柔出任律学堂祭酒,而不是留在司空府做长史。
蒋琬随即根据贾诩的意见重拟诏书,用了玺,然后用快船发出。
——
不出刘协所料,收到诏书之后,周忠虽然对律学堂这种事从内心深处反对,但他也清楚,这是大势所趋,由世家子弟来推动,总比由天子选定的人来推动好一些。
则对高柔本人来说,出任律学堂第一任祭酒也比出任司空府长史更有前途,将来不仅可以刻在墓碑上,还能写入青史。
唯一受损的只有他自己,少了一个得力助手,还得继续受累。
周忠很快做出决定,推荐高柔出任律堂堂祭酒,满宠则转为司空长史,专门负责长沙案。
满宠、高柔都是司空府下属,周忠毋须经过天子同意,直接发出文书,命满宠、高柔迅速交接手中的事务,赶赴新任。
高柔就在周忠随员中,接到命令后,当即起程,赶往泉陵。
与周忠有些不情不愿不同,他对这个新任命非常满意,甚至是正中下怀。
他虽然才三十岁,却已经在郡县为吏多年,处理过很多案件。只是受高干牵连,影响不出陈留郡,更无缘出现在天子面前。这次蒙周忠推荐,能够成为律学堂第一任祭酒,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坊间传闻,天子重法,只是担心反对声音太大,这才一直没有公开提倡。这次建律学堂还是以培养郡县官吏的名义。
但是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渐渐得到认可,重视律法之学的研究必然会提上日程。正如儒家需要改革一样,律法要想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也需要一场变革,以便和人家印象中的法家画清界限。
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好几年,甚至研习了一些西域的律法,以为他山之石,只等着向天子进言的机会。
六月下,高柔赶到泉陵,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和天子见面。
他病倒了。
南方气候潮湿,再加上之前刚刚发过洪水,可能是急于赶路,身体劳累,饮用的水不干净,结果得了痢疾,上吐下泄,没两天人就变了形。
刘协收到消息后,派来了太医,并让高柔安心养病,不要急于一时。
建律学堂是件大事,需要充分准备。他正在选址,高柔可以先做一些准备,看看需要哪些教材,列个清单,由印坊准备。
高柔非常感激,精心拟了一个书单,让人转交给刘协。
他本来以为自己会在床上躺一段时间,但出乎他的意料。太医开了药之后,他只吃了两天,身体就基本复原了,甚至能起床走动。
“神医啊。”高柔庆幸之余,又感激不已。
他的父亲高靖就是因为在蜀郡为官时水土不服,最后病死在任上。他千里迢迢到蜀郡治丧,尝尽辛苦,用了三年时间才将父亲的棺椁带回家乡安葬。
奉诏来为他治病的太医却不以为然。“这种病在本地很常见,也有现成的办法和药材,太医署早在几年前就有准备。你这副药里只是添了一些补气的药材,其他没什么稀奇的。好得这么快,还是你年轻,身体好。”
高柔很诧异。“天子几年前就准备来江南了?”
“不是为天子,是为南征。”太医得意地一笑。“对南征的将士来说,水土不服可比叛军更危险。我们太医署研究各地药方、药材,首先是为这些将士准备的。我们虽然不能开弓射箭,却也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士。”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术业有专攻
看着太医脸上的骄傲,高柔若有所思。
他能理解这样的心情。
他今年三十岁,就因为钻研律令之学,经常被人非议。有人是惋惜,觉得他应该学经。有人是鄙夷,觉得他将来不过是刀笔吏而已,没什么出息。
如今看以连刀笔吏都不如的医匠以士自居,而且觉得自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吏,他心有戚戚焉。
天子提倡四民皆士已经有几年了,各地风俗变化不一,关中、凉州有好些,关东州郡相对保守些,对四民皆士的说法不太认可。
如今来到天子身边,他终于感觉到了最强烈的变化,并身受其益。
如果没有医士们对水土不服的提前准备,他不会恢复得这么快,至少还要受几天罪。
高柔和太医聊了起来。
说到医药,太医很健谈。他说南方多嘉木,药材遍地可见。只要用心研究,很多病都能轻松治好。就算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瘴气,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太医署经过几年研究,已经有了克制的办法。这次征讨交州,不管是从荆州出发的征南将军部,还是从益州出发的北军,都没有出现因瘴气伤亡的现象。
“以前都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要改成大军未到,医士先行了。”太医笑道:“不管是南征还是北讨,东拓还是西伐,都有大量医士随行,研究当地的疾病,寻找治疗的办法,然后起程。凡是不遵守这个规则的,都要吃苦头。比起刀剑,疾病杀人更可怕,或许几只死羊就能灭了几千几万人。要是军中出现大疫,那就更不得了了。”
听到大疫二字,高柔本能地打了个寒颤。
他对中平元年的大疫印象极深。
“现在对大疫有办法了?”
“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慌乱。”太医眼中神采奕奕。“建安二年,天子巡幸北疆时,曾遇到一次疫情。从那之后,就命太医署着力研究防疫之学,几年下来,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令史既然从南阳来,想必知道南阳名医张仲景,他也是我太医署专研防疫学的医师之一。”
高柔连连点头。
他听说过张仲景,也知道张仲景现在是医学堂的祭酒,只是不知道张仲景专研防疫之学。
如今张仲景最出名的不是防疫之学,反而是回春丹。
自从骠骑将军张济服用回春丹,以半百之年,接连生了一子一女后,张仲景就成了很多求子心切的人眼中的神医。对他的防疫之学,了解的人反而不多。
两人聊了半天,太医嘱咐高柔好好休息,除了按照医嘱服药,最好能请卞夫人烹制一些他家乡的食物。卞夫人就是豫州人,对兖州的食物也不陌生,很拿手的。
高柔大为惊讶,卞夫人是行在的尚令监,专门为天子准备饮食的,他也能请卞夫人定制食物?
太医哈哈大笑。
他告诉高柔,尚食监从来不是为天子一人服务,正如太医署不是为天子一人治病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