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7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那就这样,多谢你们两位小友了。”周忠起身,客客气气地向周不疑、曹冲行礼,吓得两个少年连忙起身避席,口称不敢。
  周忠正色说道:“你们不要小看这次立法。这部新法修订完毕,意义不下于当年董仲舒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只是在儒家五经中打转,未免有刻舟求剑之嫌。这部新法以仁为本,直追夫子本意,是儒门大道在当今的践行,更符合儒门求新求变,与时俱进之意。”
  钟繇、高柔都表示赞同。
  他们对这部新法同样寄予厚望,希望能一代风气,为大汉再兴五百年保驾护航。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夜以继日的讨论每一条文字,务必做到既有儒门经义根据,又符合实践,还能指导未来。
  送走周不疑、曹冲,周忠依然兴奋难以自抑。
  “文惠,元常,大法根本已定,士燮兄弟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吧?”
  “当然,我们从来没拦着司空府。”高柔笑道。
  周忠一愣。“文惠,你这是什么意思?”
  钟繇说道:“周公,如何判决士燮兄弟,本来就与新法无关。新法不问旧事,之前的事,自然要按之前的法来判。之所以拖延至今,你真是因为新法未立,没有依据吗?”
  周忠眼珠转了转,笑而不语。
  钟繇转身拍拍案上的邸报。“我已经统计过了。自从袁徽的文章发表以来,附和者屈指可数,反倒是反驳的文章更多一些。由此可见,稍有见识之人,都知道天子乾纲独断固然不可取,处士操控舆论,左右公卿同样不可行,还是依法治国更合理。”
  周忠目光闪烁。“你们精研法令,说说应该如何判处?”
  钟繇不假思索。“渎职,越权,擅自封拜。”
  周忠吓了一跳。“这岂不是要杀?”
  “按律自然要杀。不过士燮七十有余,余日无多,兄弟几年也都年过花甲,加上其族人已经被杀,请天子下诏赦免其死罪,流放海外,应该没什么问题。”
  周忠长出一口气,连连点头。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
  周忠很快就做出了判决,亲自将文书送到了刘协面前。
  刘协看完之后,沉吟半晌。
  判决文书写得很老道,将判处依据说得清清楚楚。刘协虽然觉得就这么放过士燮兄弟过于宽仁,却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当然,如果他坚持要杀士燮,也能做到,只是这样一来,就违反了他自己说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得不偿失。
  “士家还有多少人?”
  “包括士燮幼孙在内,一共三十七人。”周忠拿出一份名单,双手递了过去。
  刘协接在手中,打开一看,愣了一下。
  这份名单上可不止三十七人,至少有三四百。只不过大部分名字上面都有一个红色的圆圈。
  “这是……”
  “回禀陛下,这是苍梧士氏的族人名单,上面用朱砂标识的是已经被杀的。有些是阵亡,有些是病死,大部分是被孙策部所杀。”
  刘协眉头一跳,看向周忠。
  周忠再次拱手。“陛下,臣昧死敢言。士燮辜负朝廷,万死不能赎,但其年过七旬,余日无多,其族九成身死,与覆族无异,足以警告来者。上天有好生之仁,陛下不妨赦其死罪,处以流刑,使其子孙感陛下之怀……”
  刘协抬手,打断了周忠。“周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行,就依你的意见,处以流刑吧。”
  说完,他提起朱砂笔,在判决文书上写了一个字。
  可。
  “谢陛下。”周忠如释重负,躬身再拜。
  “周公最近为制新法,焚膏以继,辛苦了。”刘协离席,将周忠扶了起来。“看到周公如此用心,朕心甚慰。”
  周忠鼻子一酸。“陛下,老臣愚钝,积重难返,唯陛下宽容,记功忘过。老臣感激铭内,幸甚幸甚。”
  刘协也有些感慨。
  虽说周忠时不时的还有些老思想作祟,可是比起建安初年,如今的周忠已经改了很多。作为一个老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能要求太高。
  况且周忠已经年过六旬,身体又不怎么好,再过几年,就要致仕了,就让他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周公要保重身体,增设长史的事尽快办了吧。”
  “唯。”周忠大喜。“臣尽快拟一份候选名单,请陛下过目。”
  “名单确定之后,将律学堂拟定的新法草案抄写几份,先请他们过目,提些意见,就当作他们的入职考核。要做好司空府的长史,可不仅要有理事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见识。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到律学堂来进修,周公不妨亲自给他们讲讲课,扶他们一程。”
  周忠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天子这个安排,他这新政第一任司空的位置就稳了,将来必能在青史有传。
  “陛下圣明。”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未来可期
  周忠告退,回到临时的司空署。
  钟繇、高柔都在堂上等着,看到周忠进来,他们便相视而笑。
  不用说,肯定是如愿以偿,否则周忠的笑容不会这么灿烂,脚步不会这么轻快如风。
  两人同时起身,向周忠拱手施礼。
  “祝贺周公。”
  周忠哈哈一笑,甩甩袖子。“坐,坐,有好消息告诉你们。”
  钟繇很惊讶。“还有好消息?”
  “天子要我增设长史,还要安排他们去律学堂进修,你们二位以后要辛苦了。”周忠眉开眼笑。钟繇、高柔都是熟人,他也不用掩饰心中的喜悦。“到时候,我如果有空,也会去说几句,不过主要责任还是你们的。尤其是这新法,会是讨论的重点。”
  周忠说着,将手里的文稿抖得哗哗作响,正如他此刻雀跃的心情。
  钟繇也是喜出望外。“天子要将这新法作为增设长史的教材?”
  周忠入席,长出一口气,才将与天子见面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最后对钟繇说道:“元长,你入了律学堂,这长史之位怕是吸引不了你,我也不勉强了。可是这推荐人选,你可不能置身事外。新政设立之初,总有不周到的地方,须有精明能干之人打好基础,后来人才有章可循。天子顾念老臣,对我寄予厚望,可是我老了,精力不济,只能让你们辛苦一些。”
  钟繇笑了,连连拱手。“周公言重了。你可一点也不老,再干十年不成问题。”
  周忠哈哈大笑,连连摇手,谦虚了几句。
  知足不辱。他能走到这一步已经知足了,不想赖在朝堂上,堵别人的路,让人嫌恶。
  如果可能,他也想学杨彪、贾诩,做个安逸的三公。
  所以,挑选合格的长史至关重要,至少不能比张松、祢衡等人弱,被司徒府比下去。
  周忠吩咐置酒,要小酌两杯。
  ——
  数日后,一则消息出现在邸报上不起眼的角落。
  故交阯太守士燮擅自封拜,兄弟并列州郡,不受诏命,抗拒王师,其罪当诛。天子悯其年老,家族覆灭,特减死一等,流放日南。
  这则消息波澜不惊,不注意看,很容易漏过去。
  相比之下,另一则消息则占据了头版。
  天子依仁重法,司空府将优选官吏,研习法律,拟定新法,以体现圣意。兹使各州郡举荐明法之人,赴行在,参与考核,并为新法提供建议。
  消息之后,节选了新法的总纲和部分条文。
  有心人一看这些节选内容,立刻想到了不久前的文章《以仁立法论》。
  如果说那篇文章只是论理,新法就是在落实理论,将之变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条文,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这可比士燮的下场引人关注。
  而朝廷立法之前,先公布条文,征询民众的意见,更是闻所未闻的举措。
  于是乎,不管是否有意应选司空府,凡是对朝政还算关心的人都开始关注新法,哪怕这些条文还只是一小部分,最多算是管中窥豹。
  这股热潮首先在行在兴起,官员们不管是不是与司法有关,茶余饭后,都会聊上几句新法。有的关注新法内容,有的则关注立法本身,有的则纯粹是八卦,猜想谁会进入司空府长史的候选名单。
  其中难免奇谈怪论,甚至是阴阳怪气的说法。
  刘协很快就收到了报告,有大臣为此表示担心,觉得不能太过放纵,低级官吏评价朝政很可能会演变成清议,再现当年处士横议的景象。
  刘协没有立刻表态,只是安排人关注邸报上的反应。如果有好的文章,要加以点评,重点推荐,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
  晚饭后,刘协出门散步消食,曹冲跟在后面,君臣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从天文到地理,从古代到将来,从眼前到万里之外,漫无目的。
  不知不觉,话题又转到了西征。
  曹冲说到了一件事,不仅他的父亲、兄长想随天子西征,他的姊姊曹英也想随天子西征。她一直苦练骑射,想考羽林骑,为此还多次写书信,向父亲曹操求助。
  求助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良马,还有支持。
  嫡母丁夫人反对她习武,希望她能嫁个好夫婿,相夫教子。
  因为屡教不听,丁夫人对曹操的意见越来越大,觉得就是他在背后捣鬼,一心想让她孤苦伶仃,无人相伴。
  丁夫人自己没生孩子,将曹昂、曹英视如己出。曹昂已经外放为官,常年见不到面,曹英再远征西域,丁夫人就真成了一个人,形同守活寡。
  刘协听了,也有些感慨。
  西征虽然还没开始,却已经影响了很多人,曹操一家只是其中的代表罢了。
  正说着,曹彰赶了过来。
  “陛下,河南尹荀彧的使者求见。”
  听说是荀彧派来的使者,刘协立刻让曹彰带人过来。他在路边停下,准备了解一下河南的情况,看看荀彧能否实现诺言。
  曹彰却不离开,脸上带着怒气,用力向曹冲使眼色。
  刘协看得清楚,忍俊不禁。“有什么事就直说,不要藏着掖着。”
  “唯。”曹彰盯着曹冲,得到了曹冲的点头后,拱手说道:“陛下,陈群除了来汇报情况,还是提亲的。”
  “提亲?”
  “他托荀尹做媒,想娶我姊姊曹英。”
  刘协转头看了曹冲一眼。
  他这时候才明白,曹冲刚才并非随口一说,而是有意为之。如果他刚才表示一下态度,很可能就会在无意中决定了这桩婚事的成败。
  “你不赞成?”
  “那个书生除了嘴硬,身子骨弱得很,我怕他禁不住我姊姊两拳。”曹彰撇撇嘴。“再说了,他是陈元方独子,肯定要留在中原守祖坟的。嫁了他,我姊岂不是不能西征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人相隔万里,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
  曹冲说道:“兄长,现在说西征为时过早,姊姊就算嫁了,也有足够的时间生子。陈氏有了后裔,西征就没什么问题了。再者,西征不仅需要精兵猛将,也需要通晓政务的文官,陈长文虽然有些迂腐,终究还年轻,又随荀尹历练,还是可造之材,未必不能随行。”
  他打断了曹彰。“天子在此等候,你不必多言,影响公事。”
  曹彰不敢多说,深深地看了曹冲一眼,转身去了。
  刘协在一旁看着,暗自感慨。
  曹冲虽然年幼,却比曹彰更有气度,更有主见。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兄弟中的主心骨。不出意外的话,他也许会成为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