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子这个办法,完美的解决了她的难题。
  心情轻松了,蔡琰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臣妾遵旨。”
  刘协想了想。“以后称臣即可,不用称臣妾。”
  “可是臣妾是女子。”
  “既然入仕为官,就都是臣,不要再分男女。你不是后宫女史,而是朝官,将来要写的是国史,不是后宫史。”
  蔡琰心中不安。“陛下不弃,臣……感激不尽。只是朝廷自有制度……”
  刘协摇摇手。“朕正要和你说这件事。”
  “请陛下垂示。”
  “朝廷的确自有制度,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就比如汉初有丞相,如今却无,岂能一概而论。以史为鉴并非复古,而是鉴其成败,取其精华,因时而变。”
  蔡琰觉得有理。“陛下所言,诚为至理。”
  “朕本该亲览典籍,奈何军政繁忙,怕是没那么多时间。你通读史书,捡其精要,以咨顾问。”
  “唯。”
  “朕有几个题目,你先记下来,优先考虑。”
  “唯。”蔡琰取出随身携带的木简和笔墨,端身正坐,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刘协有点意外。“你倒是准备充分啊。”
  蔡琰脸色微红。“先父待诏,又好读书,笔墨都是随身带的。臣……自出生起,便随先父流浪江湖,染其习风,已经成了本能。”
  她顿了顿,又道:“臣能重操旧业,再执笔简,乃陛下恩德所赐。臣,铭感五内,此生不敢忘,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协摆摆手,推过一杯水,示意蔡琰喝口水,平复一下心情。
  劫后重生的人更知道感恩,唐姬如此,蔡琰如此,那些被解救出来的关东百姓也如此。
  蔡琰谢了恩,接过水,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重新拿起笔墨。
  刘协拟了几个题目:
  一是有汉四百年的制度变迁。汉承秦制,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这般,其中利弊如何,又当如何改进,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二是学术变迁。以儒学为主,包括道法各家的学术是如何变迁的,其中又有哪些有利,哪些不利,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纠正。
  三是当前形势。要着眼于天下,分析各地经济民生、风土人情,为朝廷制定平定天下,中兴大汉做资料上的准备。
  刘协最后又关照了一句,重点研究《太平经》,看看是什么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跟着造反。
  他很快就要去河东,与白波军接触。在此之前,他必须做好理论上准备。
  “陛下要去河东?”
  “是啊,你觉得可行否?”
  蔡琰沉吟了片刻。“臣在河东不足一年,且足不出户,了解有限。不过曾听先父说过,河东虽在司隶,却与河内、河南不同,恐怕不是合适的龙兴之地。”
  “有何不同?”
  “陛下能说得出几个河东籍的大臣?”
  刘协仔细想了想。结合两世记忆,除了那些在后世闻名的徐晃、裴潜等人,他想得起来的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霍光。
  与并称三河的河南、河内一比,河东就像是妾生庶子。
  “这是朝廷有意为之,还是地理所限?”
  “臣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河东虽无世家,却多豪族。地近匈奴,筑堡自守者比比皆是,是以不惧官府,对朝廷也无太多忠心。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陛下去河东,如何与豪强相处?”
  刘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只知道历史上的刘协虽然经过河东,却没有留在河东,以为当时的他不知道天下大势,一心想回洛阳。现在看来,河东对朝廷没什么向心力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与狼共舞
  但刘协并没有因此改变计划。
  河东还是要去的。
  他本来也没指望河东豪强,他的希望是白波军。
  如果按照光武皇帝的故事,依靠地方豪强的支持中兴大汉,那河东的确不适合。
  这不仅是蔡琰的观点,可能也是很多大臣的观点。
  杨彪、士孙瑞之所以没有反对,不见得就是看中了河东——他们比蔡琰更了解河东的情况——而是当时无处可去,只有河东可能落脚。
  可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河东不仅可以去,而且非常适合。
  豪强据堡自守,普通百姓四处逃难,抛荒的土地更好用来安置白波军,屯田养兵。
  何况河东还有盐铁之利。
  刘协让蔡琰多收集一些河东的资料,做好准备。
  蔡琰一一应了,又说了一些细节,起身告退。
  蔡琰被困西凉军中数年,自然没有随身衣物,她现在穿的都是唐姬的衣服。从背后看,与唐姬颇有几分相似。
  只是不知道她穿上官服是一副什么模样。
  应该不会比影视剧里的上官婉儿差吧。
  朕若能中兴大汉,一脚跨过魏晋南北朝,直接进入大唐盛世,岂不美哉。
  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值得一试。
  ——
  夕阳西下,杨定站在将台上,一次次的拍着栏杆,长吁短叹。
  天子御营方向一片平静,他期盼的使者身影迟迟没有出现。
  此时此刻,他无法期望天子使者的出现,哪怕是下诏降罪,也比现在这样悬着好。
  他派人去御营打探过消息,想找杨修帮忙,却听说杨修不在御营,去了骠骑将军张济大营。
  很多人看到杨修在张绣的陪同下向东去了,确凿无疑,并非杨修避而不见。
  派去的人没找到杨修,却打听到了一个消息。
  天子将在今晚召开庆功宴。
  “庆功”二字,又给了杨定一个响亮的大耳光。
  这一战之激烈,即使他远离战场也能感觉得到。天子亲自上阵搏杀,手刃李傕。士孙瑞被甲骑冲击,阵地崩溃,险些阵亡。射声营射空了箭矢,拔刀上阵肉搏。
  人人都拼了命,只有他杨定养精蓄锐,看了个寂寞。
  原本以为两败俱伤,自己不可或缺,没想到天子上阵,一举扭转形势,不仅击杀了李傕,还迫使张济俯首称臣。
  自己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
  功劳都是别人的,只有耻辱是自己的。
  杨定心里也清楚,部下对他意见很大。一部分是觉得他错过了立功的机会,别人吃肉,他们连汤都喝不着。一部分是觉得他忘恩负义,对不起天子的殷切希望。
  天子为了给他送粮,不惜命令南北军主动出击。
  他却见死不救,想渔翁得利。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就算是西凉人也不能接受。
  面子可以不要,生死却不能掉以轻心。
  杨定下令全军戒备,以防天子命人来攻。
  不用天子出手,想用他的人头邀功的比比皆是。
  甚至他身边就有。
  杨定越想越不安,冷汗浸湿战袍,一重又一重。
  他叫过两个亲信,哑着嗓子说道:“你们一个去御营,求见郭侍郎;一个去张济的大营,求见杨侍郎。快去!”
  两个亲信不敢怠慢,匆匆下了将台,翻身上马,飞驰出营。
  ——
  刘协与贾诩对坐,说些天南海北的闲话。
  天色将晚,庆功宴即将拉开大幕。有资格参加宴会的人几乎都到了,在外面搭好的席中就坐。大家心情都不错,呼朋引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郭武走了过来,见贾诩在座,神情有些迟疑。
  贾诩识趣的起身。“陛下,臣去见见故人。”
  刘协点点头。他重视贾诩,但贾诩的身份只是一个侍中,是不够资格坐在近处的。他提前将贾诩请到帐中说话,也是为了表示对贾诩的亲近,不能以席位坐次为标准。
  “李应、李桓那里,还请先生多多费心。”
  “这是臣应尽之职。”贾诩含笑拱手,转身去了。
  郭武近前,低声说道:“陛下,后将军杨定派人来了。”
  “是么,说些什么?”
  “后将军后悔莫及,想当面向陛下请罪。”
  刘协哼了一声。
  都到这时候了,杨定还在玩心眼。他真想请罪,何必要派人来试探,直接上书即可。派人来问,自然是想保住官爵,参加这场庆功宴。
  只要不免职,又参加了庆功宴,他就可以自诩为有功之臣。
  “你觉得呢?”
  郭武沉默了片刻。“杨定抗诏,见死不救,依律当诛。只是臣此战能立微末之功,除了陛下英明,也有杨定一分功劳。若不是他赠臣精甲,臣迎战飞熊军游骑时或许就阵亡了。于公于私,臣不能不言。”
  刘协仔细想了想,叹了一口气。
  现在还不处杀杨定的时候,他只是想敲打敲打杨定。
  杨定虽然可恶,终究还是有点功劳的。
  如果不是他牵制了李式,李傕中军尽出,形势将更加严峻,能不能有翻盘的机会,真不好说。
  既然杨定求到了郭武面前,想来他也清楚其他西凉人是不会帮他的。
  借这个机会,让郭武还了杨定的人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派人去求杨修了吗?”
  “派了。”
  “你去找杨修,让他去见杨定。”
  郭武会意,深施一礼。“谢陛下。”
  等郭武出了帐,刘协起身,在帐内来回转了两圈,依然有些意难平。
  这一战看似大胜,情况有所改观,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至少目前还没有。
  必须尽快离开华阴,赶赴河东,摆脱被西凉军包围的不利局面。
  与狼共舞,听起来很浪漫,身临其境才知道恐怖。
  “陛下,时辰已到。”身着朝服的太常王绛走了进来,大声说道。
  “骠骑将军到了吗?”
  “该来的都来了。还有很多没有资格参加,却想朝见天颜的,都在塬下,等候陛下接见。”
  刘协笑笑,转身招呼道:“皇后,准备好了吗?”
  “臣妾准备好了。”伏寿应声道,掀门轻掀,脚步袅袅,从内帐走了出来。她含羞带怯,偷偷地看了刘协一眼,又向王绛颌首致意。
  王绛躬身施礼,转身出帐,在帐门外站定,气运丹田,放声高呼。
  “天子驾临——”
  武官以骠骑将军张济为首,文官以司徒赵温为首,纷纷起立,拱手施礼,齐声大呼。
  “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百四十八章 庆功宴上
  刘协举起手,向众臣示意。
  虽然被白玉串珠挡住了视线,刘协还是能感受到众臣掩饰不住的兴奋。
  自从董卓入京以来,他就没见过类似的情绪。
  他们压抑得太久,太需要一场胜利。
  塬上海啸般的欢呼嘎然而止,塬下的欢呼又继续了一会儿,才慢慢平息。
  感受着无数人的热切的目光,刘协忽然有些紧张。
  这可是真正的万众瞩目。
  他悄悄地握紧了手。
  手心全是汗。
  好在这件朝服虽然有点小,袖子却足够长,将他的小动作藏得严严实实。
  “陛下。”伏寿感觉到了刘协的紧张,将手伸了过来,扯了扯刘协的袖子,轻声笑道:“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不是穷凶极恶的西凉兵。”
  刘协微微侧脸,想看一眼伏寿。脑袋微微一动,眼前的白玉珠串就晃动起来。
  他连忙停住,只是将手伸了出去,隔着袖子,握住了伏寿的小手。
  伏寿轻轻的挣了挣,没有挣脱,便也放弃了挣扎。
  两人携手向前,在王绛的引导下就座。人坐下了,才想起还没让大臣平身,又不好起身,只好挺身坐着,说了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