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转头看着蔡琰,嘴角挑起一抹浅笑。
  “所以,朕没有直接杀了郭图,而是交由廷尉议罪啊。”
  蔡琰微怔,随即哑然失笑,欠身道:“陛下高明。”


第一百五十七章 侮辱性很强
  廷尉宣播以手支颐,靠在案上,看着帐外发呆。
  远处的战鼓声、呼喝声隐约可闻,更显得他这个廷尉清闲。
  天子大破李傕,重整南北军,如今最忙的就是卫尉士孙瑞和北军五校尉,光禄勋邓泉也补充了一些人,天天忙前忙后,整训虎贲、羽林,一副要做名将的模样。
  其他人没那么忙,却也各有事务。
  比如大司农张义赶去黄白城接收物资,太常王绛教训礼仪,少府田芬整天算帐,想从有限的物资里扣出一些来,为天子增加膳食。
  只有他这廷尉,除了捉虱子,无事可做。
  该死的死了,该降的降了,根本不用廷尉审判。
  “宣君,宣君。”一个廷吏冲了进来,满脸喜色。“有事了,有事了。”
  宣播一跃而起。“何人犯罪?”
  “不知道,是御营发送来的。”
  宣播目光一扫,随即又坐了回去。“通知程壹了吗?由他接收,先审。”
  廷吏看着宣播,低声说道:“宣君,程廷正刚刚离职了。”
  “离职?”宣播很不高兴,一拍案几。“何时之事?为何我不清楚。”
  廷吏眨眨眼睛。所有人都知道廷尉宣播和廷尉正程壹不和,但没人愿意夹在中间受气。
  见廷吏装傻,宣播更不爽。“他人在何处?让他来见我。”
  “听说他要去黄白城求见大司农,寻一份屯田的事做。”
  “大司农?”宣播愣了片刻,叹了一口气,没再追究这件事。
  有大司农张义撑腰,他是拿程壹没办法了。
  李傕、郭汜阵亡后,关中初定,大司农负责屯田,急需大量人手,没人敢和大司农抢人。
  “罪犯在哪里,带来见我。”
  “喏。”廷吏转身去了。
  时间不长,几个廷吏架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儒生来到宣播面前,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宣播不解地看了一眼那几个廷吏,什么时候对待犯人这么客气了?
  “报上名来。”宣播清了清嗓子,威严的咳嗽道。
  管他什么权贵,进了廷尉寺,都是老老实实的。
  “先(宣)……先(宣)元晃(放),是……是我。”儒生睁开眼睛,艰难的说道。
  宣播一惊,起身细看,眼睛越睁越大。“郭……郭公则?你……你怎么……”
  郭图扶着案几,使出吃奶的力气,坐了起来。“水……水。”
  宣播连忙命人取水来,亲手接过,送到郭图面前,将布在水中濡湿,又捏得半干,小心翼翼地拭去郭图脸上的鲜血。费了半天功夫,才算将郭图的脸洗干净。
  但那两个门牙却是怎么也补不回去了。
  看着黑洞洞的嘴,宣播想笑,却又不敢笑。
  “公则,这是怎么回事?”
  郭图怒不可遏。“无知小儿,我……我和他细(势)不两立。”
  ——
  宣播费了好大的功夫,总算搞清楚了事情的经过,欲哭无泪。
  为什么这种倒霉的事总是落在自己头上?
  做光禄勋时,持节拜董卓为太师。
  做司隶校尉时,被董卓逼着上奏疏弹劾太尉黄琬、司徒杨彪。
  现在更好,居然要审判郭图。
  郭图是无官无职,但他是袁绍的心腹,审判他和审判袁绍有什么区别?
  怪不得程壹这时候辞职。
  他哪是辞职,他是避祸。
  宣播也想辞职。
  辞了职,送郭图去邺城。
  只是不知道袁绍能不会原谅他上书罢免黄琬的事。
  宣播找来干净的衣服,为郭图换了,又派医匠为郭图疗伤止血。
  郭图的伤并不重,只是血流得有点吓人,但他的面子全没了。
  身为名士,以后一张嘴就是一个缺了门牙的大窟窿,还怎么见人。
  郭图越想越气,骂不绝口。宣播耐着性子,忍着被他喷了一脸的唾沫,等他发泄完了,平静下来,才问起郭图此行的目的。
  他知道曹操派人来联络,希望迎天子回洛阳的事。只是天子一战击败李傕,大臣中有人建议返回长安,屯田养兵,休养生息,这才拖延了行程。
  袁绍派郭图来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袁绍也想迎奉天子?
  即使有这想法,也没必要啊。曹操本来就是袁绍的盟友,他迎天子回京和袁绍迎天子没什么区别。
  “曹孟德方失兖州,自身难保,哪有精力迎奉天子。”郭图唾了一口带血的唾沫,恨恨地说道。
  “不是说曹孟德击走吕布,夺回兖州了么?上个月,天子还封他为兖州牧。”
  郭图吃了一惊。“天子封曹孟德为兖州牧?”
  曹操一向是袁绍的附庸,从当初的行奋武将军,到如今重夺兖州,都离不开袁绍。就算他想做兖州牧,也应该由袁绍上表。他怎么直接上书天子,还得到了天子的批准?
  这里面有问题。
  “就是迎战李傕之前的事。”宣播想了想。“由侍中种辑带着诏书,赶往兖州。”
  郭图无语。怪不得他不清楚这件事,那时候他已经离开了邺城,就算袁绍得到了消息,也不一定转给他。
  “这个曹阿瞒……”郭图咬咬牙,一阵剧痛,心里更加烦躁。“雍丘未下,他就三心二意。若是拿下雍丘,全取了兖州,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故来。”
  “雍丘怎么了?”宣播大惑不解。
  郭图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曹操围攻雍丘这件事,说到底也是袁绍逼死韩馥的后续,说出来也是丢脸。
  见郭图不肯说,宣播心中更加疑惑,却没有再问。
  他让人送郭图去休息,然后叫来了一个亲信侍从,让他去打听打听。
  郭图不可能独行,必有侍从保护。他不敢说的,侍从未必不肯。在郭图被抓,侍从情急之下,有人主动接近,想打听点东西太容易了。
  半天后,亲信回来了。
  曹操攻雍丘,是因为张邈联合吕布,偷袭兖州,险些使曹操成为丧家之犬。袁绍派兵增援曹操,重奔兖州,如今将张邈的家人困在雍丘城内,有赶尽杀绝之意。
  宣播立刻想到了韩馥之死,也明白了郭图为什么不肯告诉他真相。
  带着郭图逃跑的念头瞬间破灭。
  袁绍连张邈都不肯放过,又岂能放过他宣播。
  “安排人刑讯郭图,先打一顿再说,别打死就行。”
  “啊?”亲信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刑讯郭图?
  “快去!”宣播大怒,抬手就是一个耳光。“把他身上的衣服扒了,别让人看出是我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裴潜
  吃完晚饭,刘协出了帐,绕着塬散步,只带了史阿一人。
  粮食紧张,即使他身为皇帝,也只能每日两餐,尽可能地多坚持一段时间。
  吃了上顿没下顿,基本就是他现在的写照。
  打了胜仗,俘虏了几万人,巨大的粮食缺口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大司农张义已经去了好几天,还没有消息回来,也不知道吉凶如何。
  李傕在黄白城还有一些留守的旧部,也不知道他们看到李应和赦免诏书后会不会承认现实,放下武器投降。
  走了半圈,前面出现了两个身影。
  一个是女人,另一个也是女人。
  刘协放慢了脚步,免得惊动她们。
  辛苦了一天,有机会看点风景也不错,虽然两人都穿着冬服,有点臃肿。
  但唐姬和蔡琰很快发现了刘协,自觉地站在一旁,低着头。
  经过蔡琰身边时,刘协看到了她捏在手中的手绢一角,停下脚步。
  “记录整理好了?”
  蔡琰抬头看了他一眼。“整理好了。陛下若是要看,待会儿送过去。”
  “朕就不看了。你整理好了,抄送几份,公卿各给一份。廷议时,他们也好心里有数。”
  蔡琰眨了眨眼睛。“陛下,实录吗?”
  “自然。”刘协顿了顿,又道:“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去弥补,得不偿失。”
  蔡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唐姬微微皱眉。“陛下,臣妾有一问。”
  “与皇兄有关吧?”刘协笑道。
  唐姬静静地打量着刘协。“将来史书上,如何书写他?”
  “嫂嫂希望如何写?”
  唐姬欲言又止,沉默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臣妾不知道。”
  “那就如实写吧。”刘协叹了一口气。“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说。”
  “唯。”
  刘协颌首致意,继续向前走。
  唐姬、蔡琰看着他的背影,交换了一个眼神,异口同声的叹了一口气,随即又会心而笑。
  “陛下太累了。”蔡琰轻声说道。
  “英主不易为。”唐姬淡淡地说道。过了一会儿,她又加了一句。“真要说起来,他比光武皇帝还要更难些,光武皇帝毕竟还有兄长在前面挡了几年。”
  蔡琰看看唐姬。“夫人,陛下有大气度,将来必不负父兄之望。”
  唐姬瞥了蔡琰一眼,不禁莞尔。“昭姬,你今日大有不同。”
  蔡琰伸手捂着脸颊。“有……有何不同?”
  唐姬看着渐渐走远的刘协,迈开轻快的脚步。“云开月现,雨后初晴。”
  ——
  散步结束,刘协回到大营。
  当值的侍郎裴潜走了进来,将一叠文书摆在案上。
  “陛下,这是尚书台刚刚送来的文书。”
  “放这儿吧。”刘协脱下外套,在案上坐定。
  裴潜转到火塘前,拨了拨火,又添了两块木柴,手法纯熟老到。
  刘协看在眼里,笑道:“这是在荆州学的?”
  裴潜掸了掸手上的灰,打了一壶水来,架在火上,这才重新回到案上。“长沙卑湿,冬天又湿又冷,经常睡到半夜就被冻醒了。叫仆人会吵着别人,不如自己弄。”
  “你去了长沙?”刘协有些意外。
  他知道裴潜曾避难荆州,却记不得他去了长沙。
  长沙在江南,离刘表当作治所的襄阳很远。裴潜去长沙,不太可能是因为长沙的风景好,只能是不看好刘表。
  “南郡人多地少,没有闲田。长沙虽卑湿,却有鱼米可食。”
  “你在长沙时自耕自食?”
  裴潜有点羞愧。“我不太擅长耕种水田,好在同行好友司马芝善稼穑,又吃得苦。我有不足时,往往去他处就食。”
  “司马芝。”刘协复述了一遍,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读书人肯放下身段,自耕自食,至少能保住自己的独立性,这样的读书人是可用之人。
  “刘表其人如何?”刘协问道。
  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刘表心里还有没有朝廷,能不能送些贡赋来,解他的燃眉之急。
  按理说,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秋收早就结束,各州郡的粮食也该归仓了。刘表如果想送,肯定是可以送的。
  “刘表非霸王之才,适足守成而已。”
  “还有呢?”刘协笑眯眯的追问了一句。
  裴潜眼皮颤了颤,沉默了片刻,又道:“但他志过于才,自以为西伯可规,依违不定。”
  刘协没有再问。
  裴潜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限了。
  西伯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为儿子周武王讨伐纣王、建立周朝打下了基础,本人却并未背叛商臣的名份,不算逆臣,可谓是名利双收。
  这是这个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