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文王为儿子周武王讨伐纣王、建立周朝打下了基础,本人却并未背叛商臣的名份,不算逆臣,可谓是名利双收。
  这是这个时代读书人认可的行为模式。
  就像杨彪、士孙瑞自己可以为大汉牺牲,却不想让子孙也为大汉陪葬一样,公私兼顾,一点也不像后世那么迂腐。
  后来的曹操也宣称要做周文王,就是这个意思。
  裴潜说刘表想做周文王,未必是说刘表又当又立,而是说刘表明明没有争霸之才,却不肯承认,非要以周文王自居。
  由此可见,裴潜是个很务实的人。
  他在乎的是实际成败,而不是空谈道德。
  “刘表会献贡赋吗?”
  “会。”裴潜不假思索。“刘表曾为北军中侯,他清楚曾经的北军战斗如何。陛下大破李傕,足以让他暂且收敛异志,称臣纳贡。”
  “暂且收敛?”
  裴潜露出一丝浅笑。“陛下,荆州户口殷实,带甲十万。刘璋愔弱,益州人心思异。刘表若能跨有荆益,纵使不能争霸天下,也足以割据一方。有此先手,刘表岂能罢休?暂且收敛,趁中原混战之际,袭取益州,才是他所思所想。”
  刘协恍然,原来刘表还有这心思。
  这么说,要他放弃荆州,向朝廷称臣的确不太现实。
  “他能得手吗?”
  “不能。”裴潜毫不犹豫地说道:“他连近在咫尺的南阳都无法攻取,更何况益州。”
  刘协兴致盎然,示意裴潜接着说。
  裴潜入职几天,一直话不多,他还以为裴潜就这性子。现在看来,裴潜不是不愿意说话,而是挑选说话的对象,深得夫子“不得其人不言”的精髓。
  如今裴潜主动建言,他自然不能辜负他的热情。


第一百五十九章 见机而作
  “陛下对南阳有何印象?”
  “南阳是帝乡。”刘协面带微笑,语气轻松随和,还有点调侃的意思。“但朕从来没去过。”
  裴潜也笑了一声。“陛下,南阳不仅是帝乡,还是后乡和功臣之乡。”
  刘协的脑海里闪过几个人名,若有所思。
  南阳出过好几任皇后。
  开国之初的阴皇后,中期的邓皇后,再加上最近的何皇后,都是为人熟悉的南阳皇后。
  至于功臣之乡,那就更好了解了。
  别的不说,云台二十八将有一半是南阳人。
  “帝乡享受赋税上的优待,是以百姓皆富。后乡、功臣之乡世族多。是以袁术初入南阳时,人心不附。孙坚战死后,麾下无可用之将。去年争豫州,粮道为刘表所断,不得不转入陈留。”
  “这么说,袁术不得南阳人心,不仅是袁术纨绔,还有南阳人目无余子的原故?”
  裴潜露出一丝笑意。“陛下所言甚是。”
  刘协微微颌首,示意裴潜继续。
  南阳不仅是帝乡,更是后乡、功臣之乡,论家族渊源,能追溯到开国之初的数不胜数。别人对四世三公的袁氏顶礼膜拜,南阳人却未必看得入眼。
  因此,南阳人不仅是看不上袁术,也看不上袁绍,更别说刘表了。
  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坐观时变,择木而栖。
  这就能解释刘表赶走袁术之后,为什么愿意将南阳让给张绣了。
  他根本控制不了南阳,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张绣占据南阳,做他的看门狗。
  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也没有能控制南阳。刘表名义上控制了南阳,却任命文聘为宛城守将。
  文聘就是宛城人。
  张济现在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带着诏书去南阳,能得到南阳人的支持吗?
  不好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表的野心会被暂时压制住。
  “荆州户口百万,三成在南阳一郡。刘表不得南阳,实力便有不足。本当励行节俭,养兵殖谷,刘表却大肆招揽儒生,延请宾客,以孟尝自居。每日宴饮,挥霍无度。若是太平之世,郁郁乎文哉,或无不可。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播迁,却如此铺张,绝非明智之举。”
  刘协无声的笑了。
  南阳是一块肥肉,但刘表既得不到南阳人认可,又不是用武之才,只能看着这块肥肉流口水。
  “南阳不服之外,刘表又将有一强敌,使其不能西顾。”
  “孙策?”刘协脱口而出。
  裴潜不禁抚掌而笑。“陛下所言极是。孙坚战死襄阳,孙策矢志报仇,意在西进。此子虽年少,却善斗无前,渡江不过数月,便连败数敌,刘表不能不有所顾忌。”
  “如此看来,刘表无能为也。”
  “诚然,荆州、益州虽富,却偏居西南,大可置之一旁。于朝廷计,当务之急,乃在三河……”
  刘协正与裴潜说得投机,蔡琰请见,见裴潜在座,面色微红,一副谈兴正浓的模样,多少有些意外。她走到刘协面前,将几份文稿递了过来。
  “请陛下过目。”
  刘协说过毋须过目,但蔡琰既然送过来了,他也没有推辞。一目十行,将会见郭图的记录稿看了一遍,赞了一声:“文章好,书法亦好。”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蔡琰抿唇浅笑。
  “你绘艺如何?”刘协突然想起来,蔡邕不仅是文学家、书法家,还是画家。
  “勉强过得去。”
  刘协从一旁取过一叠文稿。“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吧,朕实在忙不过来。”
  蔡琰接过一看。“这是破李傕的战报?”
  “不是战报,是朕的作战笔记。里面有些地形图,朕画不好。”
  刘协说这话的时候,蔡琰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地形图,不禁莞尔。刘协的书法还过得去,这绘画的确不行,没有得到先帝真传。
  “臣勉力为之。”蔡琰收好文稿,转身准备退出。
  刘协叫住了她。“你忙得过来吗?”
  “应该还可以。”
  “要是忙不过来,去找几个人做书吏,不要一个人扛着,太累了。”
  “唯。”蔡琰再拜,退了出去。
  裴潜说道:“陛下,臣于制图之道略知一二。说起来,也与蔡令史有些渊源。”
  “哦?”
  “臣于王粲处见过一卷蔡伯喈所绘图卷,初窥制图之道。”
  刘协恍然。
  怪不得裴潜的儿子裴秀能成为地图宗师,原来学术根源在蔡邕这儿啊。
  “卿不早言。”刘协拍拍大腿。“你自己去找蔡令史请令吧。既有这样的渊源,也不用见外。”
  “唯。”
  ——
  裴潜从御帐中出来,已经是半夜。
  看着满天星斗,裴潜仰起头,露出一丝微笑。
  片刻之后,他重新垂下头,拱着手,快步出了御营,走向一个小帐。
  小帐内亮着灯,尚书令裴茂拥被而卧,正在读书。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又重新将目光转回书上。从被子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裴潜。
  “吃吧,天子节俭,恐怕不会有夜宵。”
  裴潜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饭团,颜色暗黑,像是染了什么菜汁。
  他将饭团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又喝了一口水,便咽了下去。
  裴茂眉头微皱。“吃得太快,对身体不好。”一边说,一边坐了起来。
  “阿翁,我与陛下谈了半夜,甚是投机。”裴潜有些兴奋地说道:“陛下聪慧,过于所望,诚可谓举一知十,非等闲人也。”
  “是么?”裴茂淡淡地说道。
  裴潜有点不好意思。在父亲面前,自己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没见过世面。
  他将与天子交谈的经过一一说来,说到兴奋处,脸色潮红,两眼放光。“阿翁,我一听到消息便从长沙赶回来是对的。遇此明主,乃是我河东裴氏光大门楣的大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裴茂眼神一闪。“你待如何?”
  “速召诸弟入朝,迟则无缺矣。”裴潜急急说道:“骠骑将军张济正在赶赴南阳的途中,天子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荆州,流寓荆州的士子将如百川归海,朝廷将人满为患,焉有我河东子弟的位置?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斯时之谓也。”
  裴茂沉吟片刻,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小子,但愿你没有看错。”


第一百六十章 暗流涌动
  刘协脱了衣服,躺在床上,脑子里却还在回想裴潜说过的话。
  综合两世记忆,再加上裴潜的解释,他对刘表进贡的信心又添了三分。
  有了荆州的贡赋,燃眉之急可解。
  贾诩提议将张济安置在南阳,果然是一着好棋。
  若张济在南阳站稳脚跟,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张济有了立身之本,西凉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举三得。
  什么叫大局观?这就是大局观。
  什么叫一流谋士?这就是一流谋士。
  面对这种牛人,刘协两世为人,也只能赞一句牛逼。
  将贾诩招入麾下,比击破李傕的意义还要深远。
  刘协越想越兴奋,一时竟睡不着。
  “陛下。”伏寿呢喃着,滚了过来,张开手臂,抱住了刘协。
  刘协转头看向伏寿。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但他能闻到伏寿身上的体香。
  那种带着体温、混着软甜的诱人体香。
  刘协深吸了一口气,钻进被子,将伏寿小小的身躯抱在怀里。
  伏寿从睡梦中迷迷糊糊的醒来,双臂抱着刘协的脖子,头往后仰,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长吟。
  “陛下——”
  ——
  第二天一早,刚吃过早饭,刘协就收到了左将军杨奉的急报。
  荆州牧刘表的贡赋到达弘农,杨奉恳请截流一部分物资,供养将士。
  杨奉也快断粮了。
  刘协随即召来了少府田芬,让他计算一下杨奉部的军功赏赐还缺多少,能不能一次性的补发给他。
  刘协话音未落,田芬就连连摇头。
  现在还不知道刘表送来的贡赋有多少,有多少是钱,多少是物,其中又有多少是粮食。万一数量不够,全部杨奉截流了,陛下你吃什么,公卿大臣吃什么,这里的几万将士、家眷吃什么?
  面对田芬一连串的反问,刘协也直挠头。
  贫贱夫妻百事哀,皇帝也不能例外。
  没钱没粮,这日子过得憋屈。
  不能再滞留华阴了,必须去一个能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
  刘协随即问田芬,除了荆州和黄白城,还有哪儿有粮食。
  田芬脱口而出。“河内、太原。”随即又说道:“首选太原。”
  “为何?”
  “河内有粮,但运输不便。水运则逆水而上,易倾覆。陆运则道路险,车马难行,可能只能靠人肩挑背扛,消耗大而运力小。太原可以利用汾水,顺水而下,消耗少而运力足。不过……”
  刘协打量着吞吞吐吐的田芬。“不过什么?”
  田芬咽了一口唾沫。“匈奴人屯聚河东平阳。太原来的粮食,可能会被匈奴人劫走。臣听说,太原太守闻说陛下在华阴,曾遣使贡献,刚进河东就被人劫杀了,十有八九是匈奴人干的。”
  “干你娘!”刘协脱口骂了一句粗话。
  狗日的匈奴人,敢劫老子的财?
  田芬勃然变色。
  即使他没听过这句詈语,仅看刘协这神情,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陛下身为天子,当慎言慎行,不可学闾里小儿无赖粗言秽语。”
  “好,朕换一句文雅的。”刘协瞪着田芬,喝道:“你先去弘农验收荆州贡赋,然后去平阳宣诏。平阳乃是卫霍故里,岂可容匈奴人居之。他若不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