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被这急促的催促声惊醒,旋即定了定神,开口大声的念道:“朝廷拟在龙门县招募兵士三百人,要求如下,年纪十八至三十,无不良嗜好,无各种隐疾……”
少年巴拉巴拉的将招兵的要求念了出来,基本可以看做是相当的严格,但是又能明显的感觉出来,跟以往的招兵不一样。
府兵点选最基本的要求是二十一岁至六十岁,而这一次则是分别下调了年龄下限,以及其他方面加入了一些根本没有提起过的条件。
“无身份家庭限制,隐户报名应征,通过初审者可免全家三年课赋,任何地主不得阻拦隐户报名应征,违者法办……”
“初审通过即开拔至军营进行复核,复核通过者,待遇与府兵一致,另,每人每月补贴百钱,此次募兵役期五年,第一年不得擅离军营,第二年起每年酌情有一至两个月的探亲假期。”
“所有报名者无须自备装备,所有军需用品皆有朝廷负责,若有应征者,可至县衙报名登记……”
少年眉头紧皱的念完了整个布告上的内容,越想越觉得奇怪。
“什么啊?这不是招卫边军呢吗?”有人不满道。
“什么卫边军啊,卫边军好歹还是三年呢,这个直接就是五年!”
“就是,出去五年后再回来,婆娘都特么跟人跑了……”
“也不是不可以啊,除了给地以外,每个月不是还有百钱呢吗?足够养家了啊!”
“养个屁的家,地谁种?”
念完布告之后,少年便趁着众人讨论的时机悄悄的离开了人群,脑海中不断的回忆着布告上的内容。
这个招募公告有些不伦不类的,说他招募的是府兵吧?
但府兵招募从来不用去县衙报名,以往都是军府派人来跟县衙一同合作点选,基本上就是当场确定名额的。
就算这些是可以忽略的,但府兵可是没钱拿的,而且府兵也不用五年不能回家。
正常时期府兵的生活就是定期到军府上番,冬季的时候集结进行军事训练,其他时候则在家务农。
说他招募的是卫边军吧?
但是跟卫边军的差别就更大了,首先卫边军是没有府兵这些待遇的,卫边军说白了就是普通百姓要服的劳役,一个人一辈子只用去一次就行了,其他的时候再征召,就是去干一些运输队以及其他的力役这些活了。
卫边军不属于十六卫,归各个地区的镇守将军负责,属于边境的常备军力,待遇什么的也远不及府兵,更没有补贴可以拿。
少年隐约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更多隐藏的信息在内,但又有些怀疑,公告上不说清楚,又如何能吸引人呢?
而从这一次的募兵公告上来看,对兵员方面,明显的是更加偏向于隐户的,因为上面只列明了隐户应征,可免全家三年课赋。
不知不觉间,少年抬头看了看,看着门牌上挂着的柳府两个大字,心中难免的很是苦涩。
由于父亲早逝,以至于他家家道中落,少年虽然很有天份,但架不住当年他还只是个娃娃,家产什么的早就被人用各种手段抢掠一空,以至于如今的他,只能寄居于未来妻子的家中。
很尴尬的是,他在这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收留他的是未来妻子的父亲,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想把自己赶出去,并且取消这门婚事。
河东王的后代又如何?现在不还是孤家寡人一个,需要别人赏口饭吃吗?
虽然这里有赏识自己的人,也有愿意支持自己的人,但少年不知道他们还能扛多久,而自己还能在这里混多久?
回到府上,少年从卧室中找出了纸墨笔砚,笔下有神的迅速写下一封书信,折叠整齐之后,工工整整的放在了书桌上,然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细软便推门而出。
第二百七十三章:翁婿之间
“姓名!”
“薛礼!”
“年龄!”
“十八!”
“行了,去那边举起那两个石锁五次!”县衙负责登记的小吏指着后面的空地说道。
薛礼按照对方的指示进入了指定区域,轻而易举的举起了两个石锁五次,石锁并不重,每个大约只有十五斤左右,两个加起来的话,比最重的兵器还要重一些。
薛礼虽然年纪不大,家道也中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年来虽然寄人篱下,但最基本的营养还是能跟的上的。
举石锁的时候手臂平稳,只有轻微的抖动,若是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这些细节。
与此同时,薛礼也在观察周围的情况,很快便让薛礼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县衙的小吏只负责登记基本信息,然后便将刚才登记过的牌子递到了后面,当自己完成了举石锁的考验过后,那名明显不是本地人的士兵拿着牌子走了过来。
“身体可有隐疾?任何隐疾都算!”
“没有!”薛礼连忙回到,隐疾一般指的就是有各种病状,哪怕没有被确定,但自己明显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都算。
得到回复的士兵在牌子上划了一下,然后指着背后更大的空地说道:“来回匀速跑十个来回,然后在冲刺三个来回!”
薛礼依旧按照对方的指示去操作,一来一回大约也就一百五十步左右,好在这些年薛礼并没有放纵自己,时长都有锻炼,虽然到了后面冲刺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疲惫,但比起其他人来说,薛礼还算是优秀的完成了第二项考核。
“识字不?”见薛礼完成的效果还不错,体型又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士兵便伸手将薛礼招了过来问道。
“识字,读过几年书!”薛礼很是谦虚的说着,他的确是读过几年书,但却不是普通寒门读的那些书,特别是这几年,薛礼在对时政进行了一些判断之后,明显更加有偏向的将学习目标放在了兵书上面。
这就要感谢他家族给他带来的便利了,虽然家道中落,但之前还是藏了不少书籍的,这些都是外面找不到的好东西。
士兵也没有见外,直接将牌子递给薛礼说道:“你通过了初步的审核,自己写下你的地址,最近几天正午过后去先前贴布告的地方看一眼,招够人数之后会在那里公布集结时间……”
薛礼认真的记下了士兵交代的一些细节,这才有些很郁闷的离开了选拔场地。
自己有些太心急了,怎么就不在确定离开的那一天在留下那封信呢?
有些担心的薛礼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连忙跑回了柳府,想要将那封告别信先收起来。
然而当他进入屋子之后,却尴尬的发现自己未来岳父以及妻子正坐在椅子上愁眉苦脸,屋内的气氛显的有些尴尬。
“伯父……”薛礼尴尬的问候道。
“你真就这么狠心要走?”柳城倒是没有责怪薛礼,而是面露苦涩的问道。
“这些年来非常感谢伯父的照顾,但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算伯父愿意让云儿就这么嫁给我,我也心中有愧,觉得对不起伯父的信任和云儿的期望。
这些年来我也读了不少的兵书,这次对我来说应该是个机会,三年,三年后我必定风风光光的回来娶云儿……”薛礼尽力的组织着语言,柳城和柳云越是这样,薛礼便越是觉得愧疚。
“五年!老夫给你五年的时间,不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还活着,哪怕缺胳膊少腿的,也要回来娶了云儿。”柳城目光坚定的说着,薛礼话音里的意思他很清楚,三年内若是他没有回来娶柳云,那么自己就可以为柳云安排其他的婚事了。
这么做的确对双方都有利,回来意味着薛礼在军中混的还不错,娶走柳云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不回来则意味着没混出个人样,柳家可以为柳云找一个如意的夫家。
但柳城却不认为这是对双方最好的选择,而既然事已至此,柳城也不打算再隐瞒什么了。
“当年是你父亲救了老夫和你伯母,若是没有你父亲的出手相救,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云儿,当年你父亲没有嫌弃老夫庶出的身份而与老夫定下这门亲事,现在老夫又怎会因你家中落而嫌弃你呢?你若是不回来,老夫便是死也不能瞑目。”
“礼哥若是不回,云儿便谁也不嫁,礼哥若是战死,云儿便为礼哥守寡一辈子……”柳云轻轻的抹着眼泪,语气坚决的说道。
翁婿之间总算是勉强达成了协定,不论薛礼将来混的怎么样,都必须要回来与柳云完婚。
柳城虽然告诉了薛礼大部分事情,但终究还是隐瞒了一些的,比如说他一个庶出子,又是如何在柳家混的跟嫡出子没什么差别的?
当然,有些话不太好说,但只需记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行了。
柳家虽然也是地方望门,但比起已经中落的薛家来说,还是有一些天然缺陷的,而薛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能扛起薛家大旗的人,一旦这面大旗被扛了起来,柳家瞬间就会转变现在的身份,成为仰望对方的存在。
这件事情中柳城虽然掺杂了一些利益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加入了感情因素的,不然他也不会坚持这么多年,并且推掉了家族为柳云安排的数门婚事。
接下来几天薛礼除了正午过后会去张榜处看一下有没有消息以外,其他的时候都待在府上与柳云聊天。
而柳城也没有闲着,通过关系打听到了不少外面没有听到的消息。
“这次也许真的是天意啊!”看着对面而坐的薛礼,柳城不由得感叹道。
“伯父何出此言?”薛礼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们这批兵是太尉……也就是赵王向陛下提出的兵制改革的第一批试验部队,人数共有五万人,但被安排出去了一万人,真正分下来的只有四万名额。
而河东道本来是没有名额的,但长孙无忌劝谏说不应忘掉河东,所以赵王便削减了关内的三千名额分给了河东道。
你报名那天监督的士兵,其实就是从长安来的士兵,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作假的,而且据说你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海州……”柳城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逐一的说了出来。
听到这些之后薛礼也觉得有些后怕,这还真是天意啊。
若是长孙无忌没有劝谏,若是赵王没有接纳,若是他当天没有出去,没有挤过去看热闹,自己或许就要错过这个机会了。
对一个准备了多年的人来说,所欠缺的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有准备和没准备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或许是继承了他家优秀的基因,薛礼很尖锐的从柳城的话中抓取到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他们是第一批兵制改革的试验部队,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在这里都会得到不少的机会。
第二百七十四章:暗流涌动
三百人的征募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况且这三百人的名额还不限制出身。
至此,龙门县令算是乐开了花。
通过此次的征募刺激,成功的将龙门县内的隐户逼出了四百多家,虽然其中只有二百余人被选上,但龙门县令对于今年的考核总算是松了口气。
唐代对官员的考核可不仅仅只局限于地区是否安稳这一项的,其中治地人口的数量才是最最重要的考核目标。
若是某位官员能够保证三年内治地人口稳步上升,按照一个县十万人的基础来计算,每年若能增加五千人,那么三年后,这个县令必定会升官。
可若是人口没有任何增加,或只是少量增加,那么三年后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