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了,这里一切如计划一样顺利,除了开销大点也没什么不妥的了,这次你回长安除了完婚以外,也跟陛下提一提兵器的事情,年后调拨的话到这里也差不多三月份了,将士们熟悉几个月适应一下就可以出征耽罗了!”李道宗板着脸说道。
开始的时候李道宗最担心的是这些士兵的身体素质能不能跟的上,刚开的时候一个个瘦的跟个柴火似的,看着就让人发愁。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伙食改善,将士们的体型已经逐渐的上来了,而通过大量的训练,又让他们将肥肉转化成了肌肉。
所以说别看现在将士们看着也就是比刚来的时候稍稍胖了一些,但是力量和耐力什么的可比刚来的时候增强了差不多一倍,在这么保持下去半年,还能在提升一些,到时候甚至体质会比府兵还好一些。
别以为府兵的生活就多好,他们最多也就是能常年不饿肚子,隔三差五的还能吃撑一下。
但府兵吃的大多数都是素食,而海州军营可是有油荤的,肥肉全部榨油用来炒菜增加油水,余下的肥肉干和瘦肉则是三天吃一顿,雷打不动的每月十顿肉。
虽然每一顿的数量并不多,每个人一顿加起来也就半个巴掌那么大一块,而且也不厚,但是也架不住日积月累啊,更更重要的是,在饭菜有油水的前提下,饭还管饱。
在这种情况下士兵的体质要是不增强那才叫妈卖批呢!
“殿下,郡王,将军,房相来了!”门外的士兵忽然进来通报道。
三人为之一愣,不过李元景的脸上可就是一片铁青了,妈卖批的还要不要脸了?本王也没说不回去完婚啊,让李道宗和李绩动手绑自己也就算了,竟然还派一个宰相来把自己压回去?
我李元景不要面子的啊?
不大会儿的功夫,面带疲惫的房玄龄这才进入会议间,平日里李元景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待在这里,顺带着办公也在这里。
“老房啊,你现在扭头就走,本王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李元景没好气的朝着房玄龄说道。
“为什么?”刚刚来到的房玄龄还没意识到原因,不由的一愣。
“本王觉得你应该替你家房遗爱多考虑一下,本王又没说不回去,你这是干啥?本王难道是囚犯吗?用得着你一个宰相亲自来押解吗?”李元景语气不善道。
结婚是很正常的,虽然李元景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婚事时间,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许,是有点婚前恐惧症了?
压力什么的倒是没感觉到,毕竟一个王爷,就算啥不干也有那么多食邑养着呢。
对于崔莹莹的姿色李元景并不担心,长孙皇后说了不错,那就一定不错。
什么唐朝是以胖为美,目前来说都是扯淡,真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是在唐玄宗迷上杨贵妃之后才流行的,在此之前唐人的审美还是很正常的。
李元景最觉得不适应的,就是自己虚岁才十五岁就要成亲了,所以心中有些压抑,就算是面对关系不错的房玄龄,李元景也始终高兴不起来。
“没人说让你回去啊……”房玄龄懵逼的下意识说道,旋即明白了李元景的意思,连忙解释道:“虽然你的婚事皇后已经准备的就差你人回去了,现在就算是你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你的婚事推迟到明年了,具体的日子再订!”
“嗯?你是打算先把本王哄高兴了,然后在敲闷棍把本王带回长安吗?”
“老夫没你那么无聊!”房玄龄吹了吹胡子,随即让人端来一盆水净了净手,仔仔细细的擦干净,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圣旨。
“不会吧?朝廷现在已经穷到连个中书舍人都用不起的地步了吗?”李元景有些惊讶,按规矩房玄龄的身上是不能带圣旨的,确切的说是制书或者敕书,具体是什么要看内容,制书是处理重要事件的,敕书主要是任免官员以及处理一些其他的次要政务。
而圣旨发到外面,只有中书舍人能带,而宣读圣旨的也是中书舍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中书舍人行走在长安以外的地方,那么所有人都得绕着走,万一得罪了人家,分分钟办了你,因为能这么大摇大摆走在外面的中书舍人,身上几乎都背着圣旨,就算是地方官员也惹不起。
房玄龄瞥了眼李元景,直接开口道:“门下:任赵王、太尉李元景为讨逆大将军,任城郡王李道宗,英国公李绩为副,领兵五万,即刻整军备战,兵器入营之日,即刻出征新罗平逆!待平逆事务结束后,配合房玄龄安顿新罗事务!”
第二百八十五章:新罗之乱
去新罗平叛?
李元景一瞬间觉得脑袋瓜子好像有些不太够用了,新罗不是有侯君集带领的两万大军吗?
两万唐军虽然不多,但是驻扎在新罗却能压制的新罗不敢有任何动静。
除非新罗有胆子联合高句丽以及百济共同对侯君集的两万大军同时发起攻击,而这个时候由于唐军是分散的,多以两三千人的规模分布在数十个不同的营区,若是大意了的话,很有可能会遭遇不测。
但是高句丽和百济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有胆子对唐军发起攻击吗?
很显然,没有!
因为这个时候的唐军刚好带着灭掉突厥的余威,不论是战力还是欲望都不是他们能够挑战的。
除非……
李元景突然间放大了瞳孔,震惊道:“侯君集叛乱了?”
房玄龄艰难的点了点头:“朝廷于十日前接到的消息,侯君集应该是早有准备的,叛乱之初先是安排人抢了船,你留下的军队只抢回来了几条小船,但最终能回到文登的只有一条小船,据说他们目前已经汇聚到了一座矿上据守,但现在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
李元景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没有接到消息,船都被抢走了,接个屁的消息。
将士们好不容易抢回来几条船,这个时候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最快速度的将消息传回去,所以回文登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拼了命的话,只需要两天就能从码头赶到文登。
而船队基本上就是二十天左右一个来回,除去路上航行需要占据大约七八天的时间以外,余下的就是在装货,卸货,以及简单的休整。
而按照时间来算的话,大约再有四五天左右就是船队下一次回来的时间了,就算发生意外晚了几天,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看情况的话,侯君集应该是在船队刚刚靠岸后当天或者第二天就突然发难了,而船队也不会对大唐驻新罗军有太多的防备,他们想要上船并不难。
“好端端的怎么会叛乱呢?”李元景有些搞不懂,侯君集父子虽然都在新罗,而且侯君集也带了几个小妾过去,据说在当地的日子过的也很舒坦。
但他的家族什么的可是都在大唐的,而侯君集若是大规模转移族人的话,必然会引起朝廷的重视。
李元景实在想不出,侯君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去叛乱,难道他真的就有自信能抵挡住唐军的进攻吗?
还是说,他有信心能够靠着两万人在新罗站稳脚跟?让新罗人都支持他,并且让高句丽和百济不受大唐的指挥去进攻他?
“追其原因,其实还是在你身上,当日你在新罗埋下了祸根,这才导致了侯君集的叛乱!”房玄龄叹了口气,房遗爱现在也在新罗呢,不只是他,连同长孙涣和程处亮两个人也都在。
长孙无忌倒是没什么,就是郁郁不乐的,把自己的愤怒直接写在了脸上。
程知节那个货可就没那么含蓄了,直接在长安带着人马就去把侯君集家给拿下了,甚至放言出去,侯君集若是敢动他儿子一根汗毛,他就灭了侯君集全族。
除此之外,程知节还跑到李世民面前高声的嚷嚷着要让朝廷给他兵马,他要亲自去新罗灭了侯君集。
程知节在长安上蹿下跳的表现虽然很显眼,但还是被李世民给拒绝了。
府兵这两年南征北战的也有些疲惫,加上府兵人数本就不多,再调用的话,怕是会引起后遗症。
而正好之前李道宗写给李世民的书信中提及了海州军的情况,李绩也在另外的信件中表示,海州军其实训练的已经差不多了,继续待在这里能提高的其实并不多,当下的海州军需要一些强度不大的战争来磨练一下。
两位老将既然都这么有信心,李世民这个时候当然也就想到了海州军,而泛海远征,这不正是海州军的对口业务吗?
所以便有了现在的这封诏书,另一方面,李世民正全力的调集兵器运往海州军营,在此之前海州军营的兵器都是训练兵器,全部都是自己砍伐树木制作的,其实就是一根长棍,假装是长枪,跟刀差不多长度的棍子,假装是刀。
不仅仅只是这里,全国的府兵都是这么训练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加紧调集船只,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战船不战船了,能称为战船的都在船坞躺着呢,只要是能出海的,全部都在征召范围之内,可以说这一次李世民已经把吃饭的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听到侯君集叛乱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埋下的祸根,李元景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肯定是因为自己给手下三千将士发放补贴的原因导致的!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时间紧凑,房相还是直说了吧!”老谋深算的李道宗一眼便看出了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绩也同样看了出来,但在场的几人地位都比他高,这个时候他不能先出声发问。
“的确没这么简单,其实朝廷早在五月的时候就有了怀疑,根据之前的预测,与运回来的矿物又较大的差距,侯君集虽然表示说唐军刚接手,开采还没有完全展开,过些时间就会恢复,但朝廷还是暗中派人跟随船队去了解了一下,结果发现侯君集也在向驻军发放补贴。
陛下考虑到侯君集的难处,所以这件事情便没有声张,而是让人持节前往新罗秘密申饬侯君集。
侯君集告知使节将士们远离家乡,常年不得与亲人相见,即便放在以往军心也会出现动乱,况且规矩已经被你赵王给带坏了,他必须要想尽办法安抚军心,而发放了补贴之后,发现将士们的确稳定了下来。
使节带着补贴名录以及数额回到了长安,陛下念众将士在海外的艰苦,这件事情便就此放下了。
但没想到接下来几个月的矿物数量依旧没有增加,甚至比之之前又少了一些,上个月朝廷打算派人再去新罗调查的时候,朝廷先前安排在新罗的密探送回了消息。
消息来的有些意外,从殿下招募的新罗矿工那里了解到,官方矿场招募了数十万新罗矿工,不仅吃的差住的差,甚至工钱也少的可怜。
而朝廷手中的那些矿就算是全盛时期也没有超过十万人,侯君集既然招募了数十万矿工,为何又要说没有全面开采呢?
这次陛下没有急着让人去申饬侯君集,而是暗令密探去验证一下消息的真伪,不过朝廷至今没有接到消息,反倒是先接到了侯君集叛乱的消息!”房玄龄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有效的信息并不多,但却不影响下结论,侯君集在给士兵发放补贴的同时,还在不断的中饱私囊,倘若他的贪心小一些,不做的太过份,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李世民是个念旧的人,并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就去对侯君集痛下杀手。
而真正逼侯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