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薛礼虽然没接触太多的将领,但也对这里的局势有了最基本的判断。
想到这里,薛礼面色郑重的看了眼周围的手下,开口道:“这次平叛的难度并不大,甚至爆发大规模战斗的机会都不多,咱们海州军想要在这里练手,恐怕难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但对于咱们来说,机会已经来了,至少比起他们来说,咱们在这里潜伏的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学到了太多他们学不到的经验,掌握了太多他们所欠缺的经验。
在此之前咱们做的不错,虽然有些方面有些遗憾,但这些都是必然的,摸索,积累经验,我们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而接下来就是我们真正立功的时候了,是衣锦还乡,还是浑浑噩噩的混上几年,就看这一次了……”
话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眼前都冒出了一团火热的视线,海州军晋升的条件是最宽松的,薛礼是有真才实学,随着日子的推移,他的晋升在大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其他人呢?完全因为表现好就直接晋升了,虽然还没有最终的确定,但接下来只要他们不犯错,转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没人想出来混个几年混成一条狗一样的人,来到了军中的人,谁又不想自己回家的时候是以将军的身份风风光光的回去呢?
以前是不敢想,也不敢做,但在海州军营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会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
“校尉,你就说怎么做吧?”
“回到之前你们负责的区域,潜伏下来,然后秘密的建立一两座通道,然后等,等命令,等大军来!”薛礼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但经过多方考虑,在配合着大军将至的事实,薛礼觉得这个计划成功的概率很大,就算不成功也不要紧,总归是要试一试的。
当兵打仗哪有万无一失的,风险和利益是相等的,这么做失败了,损失的是他们这些人的性命,但是成功了,他们得到的可是意想不到的回报,反正都是一条命,死于阵战和死于这里,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我亲自回去将这里的情况向上面汇报,在大军来之前,一切以稳为主,宁可没有进展,也不要轻易的暴露自己!”薛礼再三叮嘱道。
在这个关键时刻若是让侯君集意识到朝廷已经有部队渗透进来,并且做了不少事情的话,虽然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对海州军还是有些影响的,所以越是这个时候,薛礼就越是要更加小心。
第二百九十三章:大唐在改变
侯君集的驻新罗军叛乱一事对于大唐的影响几乎全无。
是的,就是这么的神奇,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某地叛乱而对其他地区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先例。
但是在这一次,偏偏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朝廷迅速的压下了这件事情,另一个是叛乱的发生地位于新罗,与大唐之间隔着海,也隔着一个高句丽,消息并不容易传过来。
但地理位置什么的只能算是一个因素,除非朝廷不管不问,当做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否则只要朝廷决定平叛,就一定会对大唐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例如说府兵的召集,例如说民夫的召集,而朝廷远征新罗,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必将会是百万计的数量,而这样一来,就将牵扯到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么大的动静,对大唐会没有影响吗?
当然,有些事情,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但房玄龄,李道宗,李绩等人身为大唐的高级官员,身为李世民的心腹,对大唐的现状不可能不了解,或者说,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更了解了。
一旦朝廷决定讨伐侯君集,那么所动用的人员物资,百万人怕是都打不住。
不要小看侯君集只有两万驻军,但是路途遥远啊,朝廷哪怕只派出五万大军来平叛,背后就至少需要五十万的力役来服务,而且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若是走海路负责后勤,对人员的数量要求会低一些,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船只来保障这些物资的运输。
若是走陆路,五十万力役根本不够用,大军的物资不是你五十万人一次性运出去就够了,而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去补给,要确保大军的物资始终不能处于中断临界值,而考虑到路途因素,基本上就是物资刚运道出发点,就要立即安排人运往前线。
单单只是出发点到前线这段距离,五十万人就未必够用,而且还要动用人员将物资从各地运到这个出发点,这中间索要用到的,五十万人是打不住的。
另外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唐府兵不够用,是的,没有看错。
强大的大唐府兵,目前的数量仅仅只够用于维持各地的驻扎需求,府兵是用来打仗的,同样也是驻扎各地保证朝廷统治的军队。
无论何时,朝廷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府兵抽走,而贞观三年末贞观四年初的灭突厥之战,就征调了大唐北部几乎所有州府的府兵,这些被征调的府也不是全军出击。
而是出去一半,留下一半继续用于驻扎,那么少的这一半人怎么办?
征招临时的作战军,这些是体型体力什么的都还不错,又具备一定战斗力,但家里面很穷,选不上府兵的青壮。
被征调的人朝廷负责装备的发放,然后给你几亩地就算是酬劳了,然后由老府兵在奔赴前线的途中一对一的训练整合,到了战场以后也由这些老府兵带着去打仗就行了。
但是海州军营的出现,彻底的打破了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首先,侯君集叛乱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朝廷不需要再去大范围的征兵准备讨逆了,海州军由于是全职军队,类似于禁卫的形式,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出发。
所以朝廷只是动用了部分力役,将一些物资和装备运送到海州军营就行了,虽然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但接下来海州军营却对外宣布的理由是要出海训练。
海州军在海州待了半年的时间,每天各种各样的训练也让本地人早就习惯了,出海训练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想想之后也就觉得正常,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恐惧心理。
而且最重要的是,海州军出发以后,由于船只不足的原因,这些船又要用于作战,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在返回海州运输物资补给。
也就是说,海州军只是在出发前得到了一次补给,而出海后是没有任何补给的。
这种模式同样也很不健康,拥有很大的隐患,但李元景却巧妙的选择了先打耽罗,然后再去北上。
房玄龄本来是有些担忧的,但是看到耽罗国库的存储之后,这心便放了下来。
耽罗国库存储的粮食并不多,对于大唐来说是真的不多,也仅仅只够五万将士吃上半年。
换句话说,耽罗集全国之力,也就够保证这五万大军半年不饿肚子,真是穷的不要不要的。
房玄龄此次跟随大军一同出征,可不是来看热闹的,也不是代表朝廷来鄙视侯君集的,而是要切身解决问题的。
所以在理清了耽罗的具体情况以后,又找人了解了一下新罗与倭国的情况,房玄龄心中基本上就有了数。
于是,房玄龄直接找到了李元景,这个时候李元景与李道宗和李绩刚刚商议完接下来的战事安排,所以房玄龄也乐的一次性说完,免得再说二次。
“战后老夫打算将新罗军一分为三,分别驻扎于新罗,耽罗,以及倭国,而海州军一分为四,除了上述三地以外,其余的接着驻扎海州,另外新罗军的家属也会迁徙到海州和倭国,除此之外,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迁徙多少户百姓过来。”房玄龄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也算是征求李元景的意见,毕竟他是海州军的主人,若他同意将海州军一分为四,那么接下来房玄龄就可以上报,朝廷那边也就可以准备人口的迁徙,只等这边战事结束就立刻迁徙。
“那可是十万在籍人口啊……”李道宗感叹道,按照武德年间的统计数据,大唐户口平均人数在五点三个,两万个府兵也就意味着两万户。
“让朝廷准备好十万户吧,至于倭国,接下来看情况,情况允许就顺手拿了!”李元景稍稍想了下便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新罗军都是造反派士兵,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事实就是这样。
若是在战争时期朝廷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些,只要你们表示忠于朝廷,那么你们基本上就获得了炮灰的身份。
但这是和平时期,就算从未有过任何一个朝代对这些造反的基层士兵痛下杀手的,但各朝各代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
朝廷可以不追究你们的责任,可以让你们回家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是很抱歉,朝廷的一些福利什么的,你是不要想了,所以有过造反经历的,普通百姓倒还好说,特别是这些军人,后半生基本上过的都很凄凉,根本就抬不起头。
对他们来说,全家移民耽罗或者倭国已经算是最好的选择了,至少在这里他们不用低着头去过日子。
而这这些人移民这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继续当兵,等于是直接永久性的迁徙了两万驻军,有这些人在,对朝廷的驻军压力就小了很多。
“殿下,薛礼求见!”
第二百九十四章:不足为虑
薛礼很清楚李元景对自己的重视,原因自然有很多!
有薛礼在这几个月内表现出来的底蕴与智慧,也有薛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的加成。
有些人在经历过这些之后,也许会就此沉沦下去,永远满足于当下的荣耀。
也有人会以这些曾经的经历作为鞭策,不断的使自己前进。
薛礼显然属于后者,他知道李元景对自己的重视,也知道李元景在自己身上倾斜的资源,更知道他为了提拔自己,特意为自己创造了这个平台。
海州军营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人还有很多,就算大家排着队去等,一时半会儿的也轮不到薛礼这个初出茅庐的家伙。
但薛礼却没有与其他人进行竞争,或者说,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竞争的资格,直接就被李元景剔除了出去。
薛礼不是一个满足于当下的人,他希望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当这一系列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选择更加认真的去珍惜,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尽管李元景只是赵王,但薛礼还是选择了脚踏实地,没有选择登山望高的做法。
“殿下,卑职在新罗做了一些计划外的事情!”刚一见面,薛礼便直接以请罪的姿态汇报道。
他所做的那些可以是功劳,也可以是罪证,因为他只是一个基层的执行者,不明白高层在背后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计划外的事情,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打破计划的导火索,从而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什么事情?”李元景倒是没有感到意外,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仅只是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合理的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平叛一事虽然重要,但对李元景来说无非也就是一次练兵的机会而已。
海州军还太稚嫩了,海州军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来完善自己,强军不是在军营强出来的,也不是在演练中练出来的,而是在实战中打出来的。
“卑职了解到新罗军内部并不稳定,目前被侯君集提拔为新罗军高层的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