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是倭国内部正在进行战争,而是人口不足,本岛都开发不完,哪有精力去其他地方?
而北海道就更恐怖了,倭国人直接放弃了那里,压根就没有登陆的意思,实在是冬天太冷了,人上去会受不了。
除此之外,菲律宾的原住民还是一群土著,而且还没有扩散到全岛,马来等地到处都是无人大岛,或者只有少量土著的岛屿,更不要提一个人也没有的澳洲,新西兰等岛屿了。
朝廷要是真的不怕事大的话,单单一个澳洲就足够安置这些世家了,而且将他们安置在一座大岛上也是有好处的,万一哪一天他们自己打起来了呢?朝廷只要保证任何一方不被消灭,就能永远的保持这种状态,这是让他们内部消耗的最好方式。
当然,李元景还在澳洲和美洲之间考虑着,两者各有各的优劣,反正他现在是有些拿不好主意。
“两年……”李世民微微看着远方,两年发现,在运作几年,开始封国,运作得当的话,大唐将会有十年至二十年的缓冲期。
虽然看似不短,但是在国家层面来说,并不长,特别是人才方面,二十年也许能够填上这些坑,也许填不上……
第三百一十三章:本王也是民科啊
从皇宫出来之后,李元景便忘掉了自己的婚事,直接找到了蹲在田间地头的杜荷。
杜如晦是陪葬在昭陵的,就算要去守孝,也不可能让他在昭陵建个小房子,所以他就在距离昭陵不远的地方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帐篷来居住,同时去研究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
当然,住在这里的不只是杜荷一个人,还有数十位被杜荷从堆肥那里拉过来的技术人员。
只不过这些技术人员似乎有些对不上这个称号,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瞎摸索,想一出是一出,不断的根据新想法去实验,然后记录对比。
“这样不行,最基本的原理都行不通!”查阅了一下杜荷等人这段时间的实验记录,看到杜荷甚至直接将矿石埋在地下的实验记录之后,李元景直接摇头否定了这种做法。
妥妥的民科代表啊,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复合化肥的研究可不是张嘴一说,或者知道原材料是硝石就可以提炼出来的。
真正的化肥生产研究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的,首先,他们会通过地方官府拿到本地土壤的化验结果,然后根据这个结果来调整化肥原材料的配方比例,甚至是加入一些本地特需的原材料。
通过科学手段的监测,合理的调整补充土壤欠缺的元素,这样才能够确保土地始终保持一定的肥力。
只有农业技术的提升,才能够解放更多人的双手,而这些人才可以去干更多的事情,人就那么多,全部都去种地了,那其他行业怎么办?
李元景还是很在意这些的,但现在没有那些专业的设备,对土壤的元素成份一无所知,甚至就连原料配方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一点点的去摸索。
所以,研究化肥已经有一年出头的杜荷,试验田差不多用了二百亩,每一亩地用的都是不同的配方比例,甚至不同的原料,但是结果却有些差强人意。
“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大块的小块的混合块的,单一的粉末混合的粉末,加水搅拌后的粉末,甚至是造成颗粒的粉末,各种混合后的粉末,这些要么就是撒下去什么样最后挖出来还是什么样,要么就是找不到了,也看不到效果,要么就是效果甚微,比起这点增加的产量,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搞这个明显不值当。”杜荷神色有些萎靡道。
现在他已经逐渐的从杜如晦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可在面对化肥的时候,他却是一脸的懵逼。
十几个人聚在一起,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用的手段都用了,花了不少钱,也糟蹋了不少地,可效果就是见不到。
李元景微微的皱着眉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把问题想的有些简单了,就好比如说自己知道飞机想上天是必须要有机翼来提供升力,发动机来提供动力这种任何人都知道的原理,但知道归知道,就算给了自己发动机,自己也依旧造不出能飞上天的飞机。
而化肥也是一样的,李元景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答案不是已经有了吗?
化肥化肥,这两个字就告诉了自己答案,其全称为化学肥料,最重要的是化学这两个字。
李元景突然有种穿越回去暴打自己化学老师一顿的想法,话说当年你咋不再认真一点逼我背元素表呢?为毛化学考试不满分,你就不能天天叫家长来弄我呢?
这下好了,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己呢?数理化只知道一些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东西,理科理科不行,文科文科不行,最要命的还特么的是自己穿越了,上哪说理去?
“本王大概知道原因了!”李元景有些无语的说道。
倒不是对杜荷等人的无语,而是对自己帮不上任何忙而感到无语。
虽然自己能指出问题的所在,但最多也就帮他们指明一下方向,具体如何去解决化学方面的问题,这个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
“那些有效果的实验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而效果不理想,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最终导致某些必须的东西流失?”李元景越说越觉得头疼,说些元素他们又不懂,最重要的是自己也不太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举个例子比较好。
反正民科嘛,搞不懂的就靠猜呗……
“大概就是做蒸饼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都搞好了,但唯独忘了放在锅中去蒸,或者没有将其蒸熟?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接下来你们多试验一下其他的方法,看能不能再发现点新的东西!”
放锅上蒸?像做饭一样去做肥料?
杜荷怎么听怎么觉得不太靠谱,难道还要给地做一锅饭吗?那为啥不直接做好饭让地吃了呢?
不过现在他们的研究陷入了瓶颈,除了试一试,杜荷也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只得点头道:“接下来我会试一试的!”
李元景情绪不太高的离开了田间地头,本来是打算过来装个逼,大发神威一下把问题解决掉的。
结果却没想到,自己能想到的,杜荷他们几乎都做过了,剩下的自己能想到的,也就仅仅只是想到了,所以最后只能给杜荷留下一个半土不洋的方向灰溜溜的离开。
当然,这件事情也再一次的给李元景敲响了一记警钟,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学科的爆发,必然有其他学科的鼎力支持,只有将几个学科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
像现在自己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不是没有成功的概率,但是太低了。
但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是无解的,昨天又一次的提起了人才培养计划,但李世民却有很深的顾虑,有些不太愿意。
连上面都不支持,下面有怎么去培养这些人才?
所以,李元景还是决定继续佛系下去吧,安安稳稳的把婚结了,然后等船队建好以后出海寻岛,争取五年内去到自己的封国,然后就开始养老得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漏气的蒸汽机
当然,现在就去考虑养老问题实在是有些早了。
所以,回到王府后的第二天,李元景便造访了位于王府一墙之隔的研究所,外人称之为王府北院,但李元景更喜欢称其为研究所。
这里面不仅有冶铁研究所,还有很多看似不太重要的研究所,其中也包括了王鹤年的那座院子。
虽说跟其他研究所比起来太逊色了一些,但王鹤年在这里编造的医书以及战场救护已经在海州军中全面推广了起来,作用大不大暂且不太好说,反正肯定是有的。
当然,这个模式肯定是正确的,唯一需要考验的,是王鹤年编造的这套医书和手段能不能经得起考验。
不过这一次李元景的重心显然不在这里,而是直奔一个没有挂牌的院子,就在冶铁研究所隔壁,为了方便研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李元景甚至让人在两座院子之间打开了一道门,这边需要用到什么东西,可以直接过去要。
李元景来的时候,一群人正围在一台一人高的大家伙面前愁眉苦脸,显然,他们也遇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殿下!”负责人余光是从机械工坊调来的,在这方面比起其他人还算是有些天赋,见到李元景来了,额头的皱纹便更深了一些。
李元景对自己的信任自然是不用多说的,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交给自己去做,而且还把原理说的那么清楚,特别是其他配合的研究所已经拿出了成果的前提下,自己这边却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这让他有些觉得辜负了李元景对自己的信任。
“什么情况?”看着明显已经成型的蒸汽机,李元景有些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幅表情?难道面前这个只是个样子货?
李元景对蒸汽机的期望还是很高的,不求能够造出多先进的蒸汽机,只要能造出一台能用,而且是稳定运行的蒸汽机他就很满足了,甚至在动力方面,他的要求都很低。
凡事总有个过程,不可能让这些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的人就去搞出理想中的东西,那不现实。
而蒸汽机的运用方面,这个就更不用多说了,就说眼下的,一旦研究成功,就可以先将其用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上,而这个时候就可以将目前的20版本给淘汰掉了。
10版本是纯人力,20版本是由畜力提供动力,人力提供方向辅助。
但不论是10版本还是20版本,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在机械化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这两者所提供的动力是不够的,所以效率尽管有所提升,但依旧达不到预想中的结果。
而有了蒸汽机之后,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且,30版本的挖掘机什么的,李元景是觉得可以考虑一下气压杆结构的,虽然难度依旧有,但只要能搞定这个问题,效率将会提升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除此之外还能用于织布工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目前李元景最想搞的,是蒸汽船,航海时代真正跨越式的发展,是在蒸汽时代来临之后才开始的。
这种可持续提供稳定动力的东西,效果自然不用多说,原本一个月的路程,现在十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划船,也不用像风帆船那样去等天航行。
其实在看到这个已经成型的蒸汽机的时候,李元景心中还是有些兴奋的。
“漏气……”余光的脸色有些沮丧,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材料,只要有足够合适的材料,对于一个知道原理的人来说,把他造出来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无非就是没有经验,设计的有些不太合理,但这种多造几个就能找出最合适的。
知道的,和未知的,根本没办法相比。
而之前李元景也多次叮嘱,蒸汽机最重要的就是所产出的气体,气体跑出来的越少,他能提供的动力就越强,不然的话材料没少费,煤也没少烧,但效果却没多少。
“其他的呢?”李元景原本兴奋的心情突然间坠落千丈,漏气这是个大问题。
而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接下来所有的预想都不能够进行,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要考虑到一个防漏气的因素,若是造船的话,还要考虑到防水的问题。
最好的选择自然是用橡胶,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