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景虽然没有在海上漂泊几个月的经历,但也知道出海在外的艰辛,就算身边有不少人,可一个个的都是大老爷们,若是不合理的疏散一下他们的情绪,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李元景不是什么圣人,也不可能拿着圣人的标准去约束普通士兵。
    先前侯君集的驻新罗军把新罗搞的乌烟瘴气,民生沸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这方面的无限度索取导致的。
    就算现在接替他们的是海州军,据李元景了解,这种情况依旧是存在的。
    只不过海州军军纪严明,军人有补贴,手中有钱,在军纪的约束下,自然不可能去干那些砸饭碗的事情,而新罗贵族也不乏一些精明之人,或许是出于讨好,或许是其他的目的,有人开始在军营周边组织了这种场所,而且价钱也不高。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情况,不少的新罗人,都希望驻守的唐军能够看上自家的女儿,然后能让他们带着她们离开新罗,前往大唐开启新的生活。
    从古至今,这种人都是存在的,而且还有不少,毕竟外国的月亮比本国圆嘛,现在的大唐对这些国家,是有着绝对的吸引力的。
    按照计划,这次出海会带一万到一万五千个士兵,具体带多少,需要年后到海州才能决定。
    按照一万五千人来计算,五百个船女平均每人需要服务三十个人,不考虑那几天的话,平均每天一个人就可以了,至少在这方面,李元景觉得自己比后来的小鬼子做的强多了,毕竟小鬼子可是不考虑这些的,他们只管考虑士兵的需求,而那些女人一天最少也要服务十个人以上。
    当然,跟小鬼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五百人是自愿的,不止是自愿的,士兵想要来解决个人问题,是需要给钱的,十钱一次,不能挑人,直接抓阄决定,而这十钱也是直接给船女的,上面分文不收。
    这件事情李元景几天前已经让人给李道宗捎去了消息,等到年后让他把人送到海州。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情,茫茫大海之中的一道调味剂而已。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来了醉香居,这不奇怪,但是让长孙冲在门外等着自己,这就有些奇怪了。
    与长孙冲一道勾肩搭背的前往长孙府上,李元景倒是有些好奇,接下来长孙无忌会怎么跟自己说?

第三百三十一章:李元景的疑惑
    长孙无忌这些年来过的可谓是矜矜业业,作为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作为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长孙无忌的地位自然不是其他新贵能比的。
    但长孙无忌却没有其他人那么快乐,身份给他带来地位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历朝历代,乱于外戚的先例络绎不绝。
    长孙无忌不想让大唐就这么乱了,也不想让自己将来落个灭门的处境,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不久,长孙无忌便上表请辞。
    而李世民当然不会同意,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李世民是知道长孙无忌的才能以及对自己的忠心的。
    见此路不通,长孙无忌便找到了自己的妹妹,最终,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李世民这才同意了长孙无忌的请辞,改任为开府仪同三司。
    从一品的高官大佬,但这却是个虚职,即享受从一品的待遇,手中没有任何权利,说白了就是养老院。
    长孙无忌算是得意了,但李世民却很不得意,这几年数次提出要启用长孙无忌的想法,但无一例外的全部被长孙无忌拒绝。
    当然,作为连襟,长孙无忌虽然没有任何官职,但是有些事情他还是会帮李世民处理一下的,但更多的提供一些意见,以及官面上无法处理的事情。
    “殿下昨夜可还快活?”看到李元景来了,长孙无忌连忙亲自倒了杯茶,嘴上忍不住的打趣道。
    不过长孙无忌是没看到,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长孙冲的心都要碎了,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总不能跟自己老爹怼一顿吧?再说长孙涣还在床上躺着呢……
    “美酒佳人相伴,怎能不快活?不如机兄再给本王安排几个,让本王多做几次新郎如何?”李元景毫不避讳的直接回应道。
    “……”长孙无忌一脸的无语,如果不是知道李元景的脾气,他早就一巴掌呼上去了,还蹬鼻子上脸了!
    那可是杨婉啊,是谁不谁都能上的吗?
    别看京中那些二代一个个一蹦三尺高,都想把杨婉收入房中,可真若是给他们这个机会,就算他们有胆子去做,他们家长辈也会抄起棍棒皮鞭什么的打的他们生活不能自理。
    作为既得利益者,你收了杨婉让杨妃怎么办?让皇帝怎么办?
    对那些二代来说,也许就是下半身快活了就完事了,但对成熟的人来说,那就是政治站队错误了,而这会导致什么后果?还用多想吗?
    “大唐仅此一个,你若是还想,不妨让杨婉给你介绍几个,相信她不会有意见的!”长孙无忌没好气道,挥了挥手,示意长孙冲等人离的远一些。
    反正做都做了,李元景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更不会觉得瞻前顾后,一副埋汰的口气说道:“机兄,好歹咱们两个关系也算是不错,就算是坑本王之前,也该打个招呼的吧?”
    “呵呵,什么坑不坑的,这就见外了啊!”长孙无忌笑着挥了挥手,对于李元景的质问倒是没有在意。
    反正今天找他来就是摊牌的,有些事情,瞒是瞒不住的,而且他们也需要李元景去实际操作,所以根本没办法瞒。
    “杨勇一脉虽然被废了,但他们的势力依旧不小,当年终于杨勇的老臣还有一部分健在呢,就算是大唐,也有不少支持杨勇的人在,而且他这一脉这些年来也的确为大唐做了不少事情,攻灭突厥一战中,他们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只不过介于他们的身份,这些功劳无法被公布出来,为了这件事情陛下也很忧虑,有功不赏,这不是陛下的风格,可他们这些人却没办法直接赏赐。
    这次的封王一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不过还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他们不会得到任何名义。”长孙无忌说道。
    “支持他们的有多少人?”李元景想了想,问道。
    “万余人吧!”长孙无忌说道,毕竟杨勇死的时间太长了,这期间经历了杨广时代,隋末乱世,李渊,到了现在李世民,这已经差不多算是四个时代了。
    对一个废太子而言,还能有万余人的支持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朝廷的意见呢?”李元景接着问到。
    虽然自己不是拔鸟无情的人,但朝廷的意见也很重要,毕竟自己是大唐的亲王,而不是他杨家的亲王。
    “找个能安置他们的岛屿,然后自生自灭!”长孙无忌顿了下,接着说道:“买岛的钱朝廷分文不取,算是给你的补偿!”
    “你怎么知道他们有钱买岛?”李元景不禁有些好奇,昨天夜里杨婉才跟自己说他们可以出钱买地,然而今天长孙无忌就告诉自己这钱朝廷不要。
    难不成在此之前,他们就串通好了?
    听着李元景的疑问,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对于老夫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秘密,你以为倭国只有两个岛吗?”
    “???”李元景一头的雾水,他当然知道倭国不止两个岛,而是有四个大岛以及无数小岛组成,怎么长孙无忌这意思似乎是早就知道了这些?
    “杨勇的后代,大多数都在倭国以北的一座大岛上,据说那里只有少量土著,每到冬天就会被大雪覆盖,而那座岛上也同样盛产金银,他们在那里已经深耕几十年了……”长孙无忌笑眯眯的说道。
    杨勇的后代在北海道?这个消息着实让李元景有些惊讶,理论说不应该啊,而对他们都有记载,但却没有说过去了倭国啊?
    “本王明白了!”李元景面带疑虑的点了点头。
    朝廷看上了北海道?
    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那里盛产黄金白银,这些都是大唐所急需的资源,而杨家虽然规模不大,但长久占据那里也不是个事。
    若是普通人的话,估计直接派兵过去灭了就是了,但杨家却不行,至少李元景就知道,前隋的驸马,大宁公主的丈夫高表仁,现在就是大唐的新州刺史,而且在去年的时候,还曾出使倭国。
    这个大宁公主正是杨勇的女儿,所以这里面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所以,朝廷想要北海道,就必须换一个方法。
    但是李元景总觉得有些奇怪,要给杨家找个栖息地,李世民只需要悄悄的吩咐一声就是了,海外适合的地方一找一大堆,为什么偏偏要大费周折的去绕一圈?

第三百三十二章:大唐的变化
    真正航行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尽管李元景对李世民的目的有所怀疑,但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
    李世民将杨家的命运交给了自己,但是在李元景看来无非也就是两种结果。
    一个是把他丢到南亚地区,丢在诸多世家门阀的不远处,然后慢慢的让世家门阀去发现他们,然后吞并他们。
    另一个则是丢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人几百年都找不到他们。
    李元景想看朝廷的态度,结果得到的却是无所谓,既然你朝廷都无所谓了,我赵王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也是无所谓喽。
    接下来李元景的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几件事情,每天吃饱了收礼,收完礼心情好的话就去醉香居。
    对裴莹莹和王小意这两个自己的女人下不去手,但是对杨婉这个二十来岁的大女人可就没那么多怜悯了。
    毕竟从年纪上来说,这种事情对她已经构不成影响了,甚至适当的活动一下还有宜身体健康。
    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发育问题,李元景还是稍稍的克制了一下,基本上每隔十天就会去住一夜。
    随着陌生到熟悉,随着生涩到熟练,杨婉的表现也是越来越粘人,不过杨婉却拿捏的很到位,该粘人的时候粘人,该松手的时候松手,这么多年的经历,让她对自己的定为更加清晰。
    尽管李元景已经与那些世家门阀达成了协议,但这段时间前往赵王府送礼拉人情的人流依旧络绎不绝,大家似乎是排好了队似的,上午来一家,下午来一家,保证人流不断。
    对此,李元景也只能是痛并快乐着,看着几乎塞不下去的礼物堆满了王府,李元景很是发愁的大手一挥,过年发福利吧还是……
    正旦大朝会的时候,房玄龄正式提出了年后航海探险的事情,一般而言正旦大朝会是不会提这些的,按照规矩就是总结一下过去的不足,展望一下未来,然后君臣乐呵一下再祭天就完了。
    但考虑到过完年之后队伍就会出发,加上朝廷上下对此也较为重视,所以还是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场合进行公布,而李世民也直接同意了房玄龄的提议。
    当然,主要负责人还是兼任着太尉的李元景,只不过这一次李元景却卸任了东海道大都督这个职位,接替者是李世民死皮赖脸都要把这件事情塞给他的长孙无忌。
    李绩率领的海州军在几个月前就拿下了倭国南部的九州岛,不过朝廷却将其命名为东州,寓意着这是大唐目前最东的领土,李元景这个甩手掌柜对东海道的发展实在是让人看不过去,加上这次要出海也没时间去管理。
    当然,朝廷最重视的还是来自倭国的资源,所以派长孙无忌去接收也没什么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