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没时间去管理。
    当然,朝廷最重视的还是来自倭国的资源,所以派长孙无忌去接收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李元景不知道的是,朝廷已经与杨家达成了协议,当长孙无忌在耽罗和东州安定下来之后,会派人前往北海道进行接收。
    对于杨家已经收集的资源朝廷可以视若不见,并且在杨家找到新的栖息地之前,也可以继续住在这里,同时,杨家的支持者也会渐渐的迁徙到这里,提前为迁徙做好准备。
    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而不知不觉中,本该将目光放在大陆西部的大唐,却在李元景的影响下,不知不觉的将重心放在了大海之上。
    ……
    腊月二十八,龙门县,距离正旦仅仅只有两天的时间!
    十天前的时候,龙门县突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被海州军选走的二百余职业兵,突然有四十多人返回了家乡。
    离开的时候是二百多人,回来却只有四十多人,而那些没见到自己亲人的百姓,一个个无不痛哭流涕。
    而见到闹了个大乌龙之后,已经升职为郎将的薛礼连忙解释了一通,并且详细告知余下的人会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陆续返乡探亲。
    毕竟他们是职业军队,不可能大家一起放假的,好说歹说,终于是安抚住了这些父老乡亲。
    龙门县令宋秋在得知消息之后,连忙令人摆出宴席,宴请这些归乡探亲的海州军。
    有些内幕情况老百姓不清楚,他可是很清楚的,之前在大唐闹的沸沸扬扬的侯君集叛乱一事,开拓了耽罗州以及东州等,百姓只知道朝廷打了大胜仗,却不知道这是谁干的?
    不过身为龙门县令的宋秋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海州军干的,而且薛礼参与了所有的战争,而且表现突出,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离家一年多就晋升为郎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一切安顿下来之后,柳城便提出了完婚的事情,毕竟当初是三年之约,现在虽然时间还不到,但薛礼如今的身份地位,在柳家已经没人敢再去说什么了。
    而且因为薛礼的缘故,龙门县令宋秋已经确定将会在年后调任郑州司马,要知道龙门县令是从六品上,而郑州司马则是正五品下,中间隔着正六品上和下两个级别呢。
    这次宋秋能连升三级,除了他治下今年人口剧增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出自龙门的薛礼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上背后有人出力,以及朝廷的选官重心正在悄悄的转变,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才有了这个结果,若是放做平时的话,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但不管怎么说,宋秋因薛礼而升官,这份人情他的记着。
    而回乡之后的薛礼彻底的失去了军中的威严,在柳城的操办下,于腊月二十八正式完婚。
    随着身份的转变,前来送礼的人也更是络绎不绝,龙门县衙有一个算一个,不论礼金多少,这一天全部到场。
    洞房什么的就不描述了,第二天清晨,新婚夫妇起床为家中长辈敬茶,这也同样是婚礼中的一道程序。
    只是此刻柳城的心中却是五味具杂,看着变黑变结实的薛礼,满意倒是挺满意的,不仅自身立下赫赫战功晋升为郎将,而且还成为了赵王的心腹,仕途一路自然是不用去担心了,只是这……
    柳城叹了口气,道:“哎,这才刚完婚,就不能在家中多待些时日吗?”
    薛礼无奈的笑了笑:“父亲,这次怕是真的不行,回来之前也不知道会完婚,没有事先请假,而且年后要随船队出海,时间上比较紧张的……”

第三百三十三章:出航之前
    职业军人有职业军人的好处,但也同时会带来一些不便。
    比如说像薛礼这种,刚刚完婚,夫妻两个只能在一起温存半个月的时间就要再次分开。
    不说其他的因素,单从人道主义方面来讲,若是柳云的排卵期刚好错过这半个月,那么薛礼想要给老薛家留个后,就要至少等到一年后了。
    而且也不是排卵期就能一次命中的,这也是个概率学,运气不好的话,兴许连续几年都没办法有身孕。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更多人家当中,这次跟薛礼一同回来的四十多人都是选定的年后要出海的人,倒是除了薛礼以外,其他人都已成家,只有极个别的还没有后,需要这次在努力一下。
    当然,物质方面的改变或许能稍稍的为他们带来一些欣慰。
    在前线的时候他们是不发军饷的,没必要带着钱跑来跑去,需要用钱的话就去府上借,随后发饷的时候直接扣掉便是了。
    而等他们返回海州,去查询军饷的时候却发现,拿到手的比预计的要多,虽然搞的不少人一头雾水,但作为支付单位,钱庄那边却有相关记录。
    多出来的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天一钱的战争补贴,是从他们离开海州当日计算的,到回到海州截止,另一部分是每月十钱的伙食补贴,等于每人每个月能够额外多拿到四十钱,这还只是普通士兵,有官职的补贴也会相应的高一些。
    而这四十多人中,火长就有九个,还有两个队正,剩下的就是薛礼这个郎将了。
    正月十六,薛礼等人重新集结,不管是心中的不舍也好,犹豫也罢,探亲时间到了,他们就必须跟着大部队一起离开。
    而比起其他人,他们又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出征总比留下来更容易获得战功,而且战争所带来的奖赏,也让这些人家过了个肥年。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他们这些离家一年多的人,单单只是军饷就足够家里面两年的开销了,若是算上奖励,省着点用的话,五年都不愁钱。
    有人信心满满的励志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多内混个一官半职,争取让家里的生活更好。
    有些人则觉得在干三年半,等五年合约期满之后就退役回家安稳过日子,反正接下来好好干的话,三年多差不多能够赚到十年,甚至更多的生活费。
    不管好的坏的,海州军的制度通过这一次的探亲算是被完美的释放了出来。
    虽然要常年离家,但是高昂的军饷能够弥补一些,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回来都是一个态度,常年的训练虽然艰苦,但效果也是响当当的,到了战场上以后,敌人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一些,虐他们跟玩似的。
    而且,海州军也不是府兵那种模式,一入府兵就到老,更不是现在的募兵模式,需要的时候招募,打完仗就让人滚蛋。
    普通士兵和火长就是五年合约,五年后会双向选择,若是两方都有意,那可以续签一份五年的合约,若是一方不满意,则可以不续约直接退役,虽然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但有人跟他们解释,合约上清楚的写着,退役后会额外发放最后一年的基础军饷作为安置补贴。
    也有好事的算了一笔账,普通兵士每月的军饷是一百钱,但是随着军龄的增加,军饷也是增加的,第二年每个月就会增长为一百零五钱,第三年一百一十钱,第五年的时候就是一百二十钱,等于干到五年期满回家,可以额外多拿一千四百四十钱。
    这意味着什么?放在早些年的时候,甚至买不了一石米。
    但是现在……
    说起来都是泪,自贞观四年之后,大唐似乎度过了频繁的天灾期,雨水充足,阳光明媚,外面的突厥没了,内部的隐患也逐渐的消除了,百姓开始静下心来勤勤勉勉的耕种了,于是,当年丰收之后,粮价就进行了一次雪崩,而接下来几年更是年年爆仓,以至于现在一斗能说得过去的粮食只要四钱……
    就这样,不少人满怀着期待的等着海州军再次招人,可问来问去,压根就没人听过海州军要扩招的消息,这让不少人很是失望。
    随着一队队探亲的士兵归营,海州军营也渐渐的忙碌了起来,第二批探亲的部队还在海外没有回来,他们必须要等到朝廷接收的部队到了以后才能返回。
    不过这并不影响海州军营的运作,由于这一次出海的士兵是进行挑选的,并非整建制。
    所以在这些士兵陆续归营之后,已经返回的李道宗按照李元景的指示,对这些人进行了重新的编组。
    王二牛最近很忙碌,随着薛礼晋升为郎将,已经渐渐的脱离了斥候队,王二牛由于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表现尚可,所以被任命为代校尉,负责整个斥候队的工作。
    这一次斥候队是唯一整建制调回的部队,一共有一千二百人,其中一千人的作战部队。
    突然间掌控这么大一支部队,对王二牛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整个假期之间王二牛都在温习从薛礼那里拿到的资料,回家以后甚至连他老婆都说他魔怔了,竟然连夫妻那点事都有些不太上心,每次还要她去主动。
    当然,知道王二牛被晋升为代校尉的消息之后,他老婆还是很高兴的,也在默默的支持者,争取能早日将代字去掉。
    回到军营之后,白天王二牛则跟着手下的军官一起听课学习,尽管这些东西他都会,但每一堂课他都舍不得错过,温故而知新嘛,王二牛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所以需要更加努力。
    而到了晚上,王二牛便会去找薛礼接着上课,两人之间现在的关系很不错,毕竟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情谊,薛礼还是推荐王二牛的恩人。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该训练的训练,该上课的上课,反正任务量都不大,已经度过新兵期的他们,现在不需要那么大的训练量,需要做的只是温故而知新,当然,这个是除体能训练以外,就算上面不在强制要求,只画了个最低限制,但不少士兵还是在训练之余自己加练,或者去学习认字。
    上面不要求自己就放松,那等着他的只能是五年过后卷铺盖走人,有的是人来顶替你这个位置。
    越来越多的物资被运送至军营,到了二月下旬,一艘又一艘的千石战舰被开到军用码头,所有人都知道,距离出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航路之争
    就在出海前两天,杨婉独自一个人从长安来到了海州,这一次连身边的丫鬟也没有带。
    而且不知道杨婉用了什么手段迷惑了裴莹莹,竟然还让裴莹莹亲自写了封信建议自己带着杨婉一起出海。
    李元景真想揉一揉裴莹莹那个傻姑娘的脑袋,不知道这女的对你夫君没安什么好心吗?
    “航海远比你想象的还要艰苦!”看着身旁的杨婉,李元景有些无奈道。
    “知道啊,我又不是没有出过海!”杨婉微微一笑,淡然道。
    李元景啧啧嘴,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好说的,杨家都在北海道安家了,又怎么可能没出过海,虽然近海和远海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这一次没杨家的份,别让本王难办!”李元景想了想,最终还是直接提醒道。
    他跟杨婉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说真爱吧完全谈不上,但说相互利用吧,自己又没什么好利用的,无非就是占据了她的身体而已。
    “人家知道的……”杨婉努了努嘴,欲言又止。
    船队有五百个船女,除了早有准备的长孙冲从中挑了两个悄悄的养在了自己的船舱之外,也就李元景身边有一个杨婉了。
    也就是说,不管是普通的士兵也好,还是第一次跟随船队出海的程处默等人,若是想要解决个人问题,就必须要去找那些船女。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