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不管是普通的士兵也好,还是第一次跟随船队出海的程处默等人,若是想要解决个人问题,就必须要去找那些船女。
    这是个大问题,搞不好是要出事情的。
    在裴莹莹面前杨婉并没有掩藏她与李元景的关系,反而告知了船队中的一些状况,在裴莹莹给了最终的底线以后,终于还是写下了这封信,同意了杨婉跟着李元景一起出海。
    对于李元景来说,杨婉和裴莹莹的担心真的是多虑了。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男,心头纵然会有那么一丝丝的冲动,但这种事情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忍个一年半载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就算身边有女人的时候,李元景也极力的克制着自己,反正对于那些船女,李元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看上眼的,更不会去碰一下。
    船舱内,讨论的声音络绎不绝。
    李元景这一次并没有让朝廷指派副手,其实也完全没必要,二十多个世家门阀各自派了五个人跟在船队,就算做不了什么决定,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监视者。
    当然,李元景并没有将他们安置在一艘船上,而是分别安置在十艘船上。
    这次的航行一共有二十艘千石大船,一艘走在最前端的百石蒸汽船,但是在人员方面,李元景最终没有选择带上一万五千人,而是只带了一万二千人。
    空下的三千人,则全部用来携带各种物资,尽管李元景大概的知道哪里有陆地,哪里没有陆地,但这种事情他必须要小心谨慎。
    已经成为航海长的任知行正满头大汗的与其他人争论着,虽然官职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提升,但是在船队的地位却不容置疑。
    航线的安排等事情,任知行有着绝对的建议权,当然,还包含了对未知航线的探测,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数据,而有了耽罗,新罗以及倭国这些地方的绘图经验以后,在绘图方面任知行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殿下!”见到李元景的到来,任知行和马周等人暂时停止了争论。
    这一次马周也被李元景带了出来,虽然这是个人才,但由于李元景的原因,李世民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深深的信任马周,虽然依旧给了不低的官位,但马周却觉得日子过的实在不舒坦,在李元景开口招募的时候,便立即选择了跟随。
    “什么情况?”看着吵闹不停的众人,李元景连忙问道,让他们讨论航线这是自己给的指示,只是没想到几人差不多到了脱鞋子乱砸的地步了都。
    “现在的分歧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航海长觉得船队应该跟随陆地一直走下去,也就是走岭南,安南,然后途径林邑,真蜡,真蜡是目前文献中记载最远的国家,而出了真蜡以后则开始新的探寻。
    卑职觉得既然文献中对这些国家已经有了记载,那么我们又何必要去急于探索呢?耽罗和倭国的经验告诉卑职,能够居住的陆地不一定非要按照陆地去探寻,若是按照这个规则的话,也不可能发现这两个地方。”马周将两方的分歧说了出来。
    两人各自的观点都没有问题,作为航海长,任知行必须要在考虑船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安排更多的航线。
    但马周却不需要去考虑那么多,他考虑的是重复去探测那些地方,这不是在浪费精力,浪费资源吗?
    要知道这一次的航行李元景早在一初就定下了基调,最晚十月份就要开始返航,争取年底前回到大唐,在有限的时间下,有些事情就必须要更大胆一些了。
    至于为什么定下这么一个时间,李元景当然是有李元景的安排,心中有着一副东南亚的大致地图,李元景很清楚这里的大致地形,他们完全可以不必去走那些回头路,直接围着南海绕一个圈就行了。
    当然,实际情况李元景知道,但是马周和任知行不知道啊,将来的每一次航行自己又不可能一直跟着,总要培养几个合格的人才行。
    “先去琉球看看再说!”李元景直接做出了决定,两人的观点都能照顾到,只不过是先后而已。
    现在的琉球不是后世记忆中的琉球王国,而是弯弯,这里现在叫琉球,早在隋炀帝时期曾先后派遣朱宽,陈棱等人前往琉球,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但现在这种联系已经中断了,实在没什么好联络的,上面除了少部分土著以外,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殿下,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卑职还是觉得应该根据陆地的走向去航行,到了真蜡以后可以寻找当地向导来带路,我们损失不起啊……”任知行仍然有些不太心甘的劝谏道。
    面对任知行的固执,李元景并没有生气,语气平稳的解释道:“琉球是肯定要去的,根据史料记载,那里至少能安置百万百姓,这一次咱们就是先去探一探路,若是可行,明年朝廷就要准备了,琉球必然是海外开发的第一步。至于之后,直接向南航行十天,若是十天后还没有见到陆地,那就原路返回进行补给,若是补给足够,就直接向西,按照路程来算的话,应该能直接到林邑或者真蜡!”

第三百三十五章:荒凉琉球
    李元景的话就是命令,当上级都用这种口气去跟你解释的时候,你若是在不知好歹的一意孤行,坚持己见,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作为航海长,任知行当然知道船队的整体情况,在去掉了三千士兵之后,出海之后船队的物资会进入严格管控期,在这种制度的保障下,船队最多可以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航行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
    而李元景的计划刚好在这个期限的一半左右,所以即便真的一无所获,他们也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太大的问题,至于大风什么的,这个也不必太过担心。
    早在确定要出航的时候,就通过官府去调集沿海地区的天气情况来进行汇总,得出的总结是,出现大风的季节多发生于七至九月,现在距离这个时间还远着呢,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四天后,船队抵达了丰州,也就是后世的泉州,而大唐的泉州则是后世的福州附近,幸亏李元景把事情安排给了马周去负责,若是按照他的记忆直接去了泉州的话,一路向东就跑不到弯弯了!
    船队在丰州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让船上人员分批下地缓解一下航行的疲劳,虽然这才刚刚开始,另外就是在丰州进行了补给,其中最主要的是淡水补给。
    粮食什么的补给的倒不算太多,毕竟是在大海上,李元景早就做足了各种万全的准备,每艘船上都准备了几张渔网,没事的时候可以丢下去捞点鱼尝尝。
    这时代的海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就算是近海也是一样,至少目前为止,他们沿着大陆架一路南下,随便一个地方丢下去网平均两三次就能捞出来鱼,无非就是多与少罢了。
    船队在丰州仅仅停留了两天的时间,第三天一早便再次出航,这一次的目的地是琉球。
    直线距离四百里的航程,船队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当看着一片绿油油的琉球岛时,不少人都爆发出了兴奋的高吼声。
    虽然琉球史料早有记载,而且现实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大唐并不远,可这毕竟是海外之地,也是他们第一次来到的地方。
    站在船上看着陆地上的情况,所有人都可以确定,这里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至少入目之处,遍地野草恒生。
    “不用登陆了!”就在马周连忙安排人员登陆探查的时候,李元景却给出了相反的命令。
    登陆弯弯?似乎的确是需要登陆,但绝不是现在。
    “马周,你带领八艘船向北沿着陆地航行,测算一下大致的大小,同时密切观察陆地上的地形情况,本王带领余下的人向南,琉球是个大岛,最多半个月咱们就能汇合,到时候岛上的大致情况也就清楚了。”李元景直接吩咐道。
    “诺!”马周应了声,连忙去安排人和船只兵分两路。
    对于已知的岛屿李元景并不打算去过多的探查,特别是弯弯这个地方,地形实在是太单一了,西部多平原,东部多山,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形,所以往往能够抵挡大多数来自于东南方向的台风飓风什么的,所以在后世经常被称之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这个指的并不只是他的地理位置,还有其特殊的地形。
    当然,李元景也没打算就这么一直不停的跑着,按照记忆,李元景大概会在高雄附近停船,然后派人登陆去寻找淡水进行补给,其他人则一部分进行小范围的探查,一部分就地打鱼,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必须依靠海资源来生存。
    “如何?”船队分开之后,李元景直接叫来了薛礼。
    目测距离李元景并不在行,但薛礼干过这活,侦查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测算,所以具体的数据他未必能推算出来,但大致的情况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致六十里左右吧!”薛礼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头说道。
    李元景点了点头,这个时代没有污染,没有雾霾,在没有大雾的情况下,空气状况还是很不错的,六十里,其实也就是三十公里的距离,以肉眼去观看,其实并不难,而且也没高楼大厦进行遮挡。
    “在这种地形下登陆探查,问题大吗?”李元景接着问到。
    “这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注意一下虫蛇就行了。”薛礼想了想,远处的情况看不清楚,但他们本就距离岸边不远,大概也就三四里左右,岸边的情况还是看的很清楚的。
    密密麻麻的草丛,危险吗?真的挺危险的,稍不留神就会被蛇给咬到,若是见过的蛇还好说,可若是上面有没见过的蛇,他们连怎么处理都不知道,标准流程倒是能缓解,可没什么卵用,毒素依旧清除不掉。
    “全副武装吧!不需要探查的太多,找到水源就行了!”李元景想了想,还是决定稳妥起见。
    这次出航之前他考虑到了这个方面,毕竟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杂草丛生,毒蛇什么的也同样不少,对于登陆探查的士兵来说,这些潜在的危险才是最致命的。
    所以李元景早就让人打造了一百幅轻型铠甲,其实说轻也不算轻,但是这个铠甲并不是主要用来作战的,浑身上下用两毫米左右厚度的钢片组成的鱼鳞甲,就连靴子内部也都镶嵌了钢片用来防护,同时,头盔以及面罩什么的也没有忽略。
    这种铠甲一刀上去并不能抗住,而且对于灵敏性也有较大的限制,但对于毒蛇,以及土著的自制武器等防护能力还是不错的。
    随着船队一路南下,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也在逐渐的缩短着距离,然后根据指北针的提示,船队开始改变了方向,朝着东南方向在航行,直到最后一片陆地消失,出现在岸边的就是山,而且接下来一个时辰都是同样的情况。
    李元景这才意识到,刚才最后一片平原,那里就是后来的高雄,而当他们接下来转向向东,再向北的时候,李元景则命令船队返航,返回到之前他们路过的一处海湾,李元景决定在这里进行休整探查,一方面等着马周船队的归来。

第三百三十六章:意外发现
    郑家子弟人数很多,也正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才能得以让郑家这么多年以来延续往日的辉煌。
    但是像郑集这种不学无术的混子也有不少,这类人往往就是因为出身的缘故,限定了他们的上限,而下限基本上也被定死了。
    觉得这一生也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