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在这里的威慑力并不高,或者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驻军?
    呵呵,若是他们愿意,能让朝廷调不动一个驻军,除非你能调其他地方的大军来攻打,但士家若是全力反抗,就算是朝廷,在这里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最后投票表决,士家的族老们以高票的优势通过了不鸟他的决定,而同意给钱的只有一个人,然后又决定一切照旧,李道兴怎么能离开药呢?真要是不给他喝的话,怕是李道兴自己都不高兴啊!
    从宋平县离开后的第四天,马周一行终于反回了船队。
    马周将自己此行的观察和决定告诉了李元景,也包括了让李道兴停药和索要一千斤黄金的事情。
    马周不缺钱,自从跟了李元景他就没缺过钱,仕途也越来越顺利,虽然不能在朝廷获得信任,但将来跟着赵王出去开疆拓土,他也是元老级别的,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所以马周没有为了那么一点钱财就去冒险的意思,不值当!
    “卑职觉得他们应该不会听从卑职的警告!”汇报完以后,马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元景只要确定了李道兴的安危就行了,马周的进步是明显的,这件事情被他这么一糊弄,至少半年内李道兴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抬头望了望远处,淡然道:“无所谓了,这里的事情就让朝廷头疼去吧,下去休息一天,明天返航!”
    大唐第一闲王

第三百五十二章:归来
    这一次的出行让李元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些想法其实就是一瞬间的灵感,若是没有记录下来,过些日子再去回忆就会想不起来。
    趁着回程的路上闲得无聊,接下来也不需要李元景再去操心什么了,顺着大陆架走就是了,船队缺什么了直接靠岸补充就行。
    而趁着这段时间,李元景则是开始了繁琐的汇总。
    当然,自己写字太累了,所以写字的任务就交给了马周,李元景只负责口述便是了。
    两人就这么涂涂改改,写写画画的整理了一大堆的资料。
    对于马周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次的出行让他了解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而这一次的总结,更是让他了解到了李元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面的思路。
    而当船队抵达海州港的时候,两人也将资料整理的差不多了。
    望着面前军营内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马周不由的有些感慨,原来当年殿下提出的海州军,竟然会有如此深远的布局。
    不过马周心中也有一个浓浓的疑惑,为什么殿下要将这些毫无隐藏的全部进献给朝廷?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虽然自己不是王爷,但马周也在心中狠狠的yy了一下。
    倘若将自己放在李元景这个位置上,航海开拓是肯定要做的,但除了航海以外,其他的事情自己都不会做。
    自己会怂恿着李世民将大唐的盘面铺的更开,在准备不足的前提下这么搞,要不了多久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乱子,乱上几年,大业便可成。
    “殿下此行收获不菲吧?”得知船队归来的消息,李道宗和李绩两个人连忙前来迎接,不过在看到船队成员的表情之后便彻底的放下了心,若是没什么收获,他们必然不会是这幅表情。
    “还行!还行!”李元景笑哈哈的回应着,不过在看向军营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奇怪,不禁问道:“二位将军,本王怎么觉得军营人数有些不对呢?”
    “哈哈哈!殿下有所不知,海州军前年在海外的表现着实让陛下大吃一惊,年后大部队归来之后反响不错,所以陛下便有意对府兵进行改革,正巧殿下已经率部出海,营中还有一万二千人的空额,所以便调了一万二千府兵过来跟着训练,陛下给了一万贯的训练补贴的……”李道宗笑着说道。
    这件事情是大家讨论出来的结果,李道宗本人没什么发言权,反正海州军营的满编规模是五万人,李元景抽调了一万二千人出海,但实际上空额并不止一万二千人。
    世家军那边也抽调了不少,不过他们抽调的人员自然是自己想办法去补充,这一点李世民已经默认了。
    听到一万二千人竟然给了一万贯的补贴,李元景的脸瞬间都黑了!
    “吃本王的,喝本王的,用本王的,本王还的负责教他们东西,就给一万贯?没这么欺负人的!”
    “……”李道宗满脸的懵逼,话说李元景咋出海一趟就变成了这样了?
    “殿下,这些人的吃喝全是从州仓调配的,而且多余的份额足够咱们五千人用的。”李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这都占了朝廷的便宜了你还想咋地?
    “算了,跟你们说没什么卵用,本王回长安亲自跟皇兄说去!”李元景摇了摇头,想了想接着说道:“五月初一前让他们把营房腾出来。”
    现在是正月下旬,再过几天就到了二月,船队连续出航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船员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虽然每天都有工资和补贴可以拿,但这个时候最适合他们的还是休息。
    转头朝着马周吩咐道:“立刻安排人把账本交给钱庄,让他们三天内完成拨款,三天后船队全员放假,五月初一前归营。”
    “诺!”马周应了一声,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归途的时候这道命令早就下达下去了,各船的随船官员早就在统计了,接下来他只是将这些统计结果收上来,然后让人检查一遍就可以交给钱庄拨款了,至于钱庄加不加班,管我鸟事?
    而对于船队船员来说,这是艰辛的一年,同样也是丰收的一年。
    船员今年全部是服役的第三年,军饷也按照约定增长至每月一百九十钱,而在出海之后没多久,也就是船队刚刚抵达吕宋岛的时候,李元景便颁布了新的规定。
    出海补贴为每月军饷的一半,即每月九十五钱的补贴,这个补贴额度已经比之前去海外征战的时候还高了一倍。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另外还有探查奖励等等,各种各样的奖励在等着他们,原则上只要发现的地方够多,他们拿到的奖励将会是无上限的。
    但实际上却没那么理想,李元景必须要考虑更多人的感受,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财力。
    这一次出航并不是以侵略掠夺为目的的,所以船队虽然发现了不少地方,也对此做出了计划,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的国家并没有进行掠夺,所以船队依旧很穷,从现状上来说,这一次的出航根本就是赔钱的,跟郑和的船队差不多,但两者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一个是我就是去装逼的,就问你服不服?服了就用钱砸死你,不服就用钱砸死你全家。
    而李元景这个则是我既不砸钱,也不问你服不服,我只要长远的利益。
    所以,除了王二牛的情报侦察队因为部队性质的原因不好限制以外,其他人的奖励被限定在了当期军饷三倍以内,你的奖励达到了这个上限,接下来的任务就没你的事了,需要给其他没达到的同志让个位置,下个月会在开放三倍的额度。
    大家轮流着来,好处是成本的控制,以及让每一个士兵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坏处也有,除了王二牛他们,其他人拿到的钱数都大差不差。
    此行船队出航了十个多月,军饷每人二千零九十钱,补贴一千零四十五钱,奖励大概就是六千钱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人都会拿到九千多钱,这个收入是什么概念?
    九贯看起来不多,但也可以这么说,整个大唐,除了官僚,大地主,以及商人,及从事商业的高端人才这个圈子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收入比这一万二千人更高了。
    粮价为什么雪崩?从贞观二年的数百钱到贞观四年突然降到了四钱?
    除了全国大丰收以外,还有朝廷刻意的压制,这都是没钱惹的祸,不是说没钱去铸钱就完了的,朝廷连铜都没有,拿什么去铸币?
    极力压制粮价,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稍稍稳定一些。
    所以,李元景意识到了当这些船员回到家的时候,会在整个大唐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垫下,这就是大唐了嘛?这也忒牛逼了吧?”
    “俺里个乖乖啊,弄了俺都觉了俺是山里出来的娃了都……”
    听着这几道带有明显异域特色的大唐某地方方言,李元景满额头的黑线,特么的把这几个货给忘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朝廷的安排
    李元景最后悔的就是鼓励这些来自外邦的使臣在船上的时候多跟人交流,以此来增进自己的汉语水平。
    这个初衷本来是好的,但是没让他想到的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人在基本的交流方面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
    但一个个张口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方言,这特么的就有些尴尬了。
    而且这些货学会一些汉语之后简直兴奋的不能行,见人就去显摆自己的方言。
    先前船队靠岸的时候,这帮人是完全被震惊了,虽然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城镇,视线内能够看到的就是两座封闭严实的军营,以及他们目前停靠的军用码头和旁边不远处的民用码头。
    两者相比较而言,民用码头更加忙碌,前去东州的船队刚刚返航,码头上此刻摆着各种各样的货物正在装船,同时还有不少的百姓在这里等着登船,这些都是移民。
    不过这帮人却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大唐的航运已经如此发达了呢,以至于这么多人出行都选择坐船。
    当然,更震惊的是,他们的船队都是千石大船,远航船队自然不用多说,就连停靠在岸边的都是千石大船,而且之前在路过船坊的时候,他们还看到了数十艘已经下水的千石大船。
    看着大唐的千石战舰,在看看自己国家的小舢板,特么的这还怎么玩?
    “这些都是沿途一些国家派来的使臣,王叔先安置一下,另外安排人手保护,三天后启程回长安。”李元景无奈的解释道。
    李道宗默默的点了点头,外邦使臣来了,派兵保护也是应当的。
    旋即,李道宗一方面命人去清理屋舍,一方面派出骑兵加急前往长安汇报情况。
    这一趟的出行可谓是收获满满,步步都在李元景的算计之中,不然的话,这一趟十个多月是绝对回不来的。
    当然,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说在交州让三千人先行通过陆路返回。
    李元景没想到那边的事情会解决的那么顺利,所以,当船队都抵达了海州的时候,这帮人还没有离开黔中道。
    这条路并不好走,不过离开黔中道以后路就相对平稳一些了,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多月他们也回不到长安。
    船队繁琐的事情自然有人去安排,接下来战舰还需要去检修,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出航任务的,所以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好在有东船队在前面打基础,现在船坊无论是建造还是检修技术水平都上升了几个台阶。
    李元景喝退了所有人,唯独留下了李道宗一个,就连李绩都一脸懵逼的被推了出去。
    “王叔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吗?”屋内只剩下了叔侄两人,李元景也没有客气,直接开口问道。
    李道宗和李绩两人已经被他借过来两年多一些了,这两人给自己的帮助是真的很大,但他们终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而从朝廷的举动来看,似乎大规模的改制已经近在眼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