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个人此时嘴巴张的很大,差不多能够塞进去一只拳头。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修路造桥竟然能带动这么大一片。
    震惊之余,李世民不由得不佩服李元景的眼光,不由称赞道:“的确如此,不说修路所需的人力,修路必然会用到大量的水泥,石子和沙子,单是开采和制造,运输,这就需要不少的人力,单单只是这一项,怕是就能解决百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啊,这就是朝廷的优势了,水泥的生产制造权在朝廷手中,若是不想太麻烦,就朝廷直接下任务拨款就行了,水泥作坊不需要利润,朝廷只需要担负人工工钱就可以了,没有商人赚取差价,朝廷便可以以最低的代价来完成这些事情。
    当然,若是想麻烦一些也不是什么问题,初期朝廷已就需要投入,但是所产出的水泥也可以供应给市场一部分,百姓有了钱,或许会考虑修建更好的房子,就是那些即将离开的世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水泥,这部分被放在市场上的水泥,会让水泥作坊做到自给自足。”李元景微微一笑,顺便提醒道。
    “好!很好!那就先以关中作为试点,先……”李世民兴奋的点头道。
    “慢着……”李元景很不合景的打断了李世民的话,在李世民目光的质疑中看向了李承乾,说道:“太子,这份计划就由你来做,要求就是以关中为试点,造多少路,什么规格,都由你来决定,目标是能够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又在可控范围之内,你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不需要详细的计划,列出一个大致框架就行了!”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李元景的用意,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同意了李元景的这个安排。
    李承乾一脸懵逼的看着串通一气的父皇与赵王,突然间觉得心里面好像有些方。
    上一次制定计划的惨痛教训还在眼前晃悠着呢,好在那是岭南,错了也就错了,还有补救机会,这次可是关中啊,要玩死人的啊……
    不过在李世民的目光中,李承乾也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李承乾蹲在一边默默的思考着,虽然只要一个大框架,但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也不是小事情,更重要的是,自己吃过一次亏,所以现在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实情,不敢妄下决定。
    而另一边,李元景则跟李世民小声的嘀咕道:“我觉得六大分类最好是皇兄亲自负责,或者是让太子去负责,一是这些事情事关重大,二则是可以让太子提前熟悉,知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再一个,这可能会是大唐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主要施政方向,不得不重视。”
    “嗯,那就由朕亲自负责,太子监管,再设一位宰相负责吧!”李世民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但现在他也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所涉及到的方面之多,地位之重要,这些都让他不能将其分散到各部。
    当然,最终的实施还是要分散下去的,但是决定权不能给他们。
    既然这样的话,负责人的身份地位也就不能太低了,设立一个宰相虽然没什么问题,但还是那句话,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一个宰相可能镇不住场子,所以,皇帝亲自负责,太子监管,有这两座大山扎在这里,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有什么怨言。
    在震慑下面的同时,也能培养太子的能力和眼光,不得不说,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军事呢?朕看你这上面分了好多类!”李世民接着问道。
    “各部尚书跟十六卫大将军是同级别,这个有些麻烦,所以我的想法是将尚书提升一级,兵部保持现状的同时,增设野战军部,内卫军部,后勤军部以及兵器部,这样的话兵部将下设五个小部,分别负责不同的方向任务,各司其职,由尚书统一负责协调。”
    “这样兵部还有何存在意义?”李世民疑惑道,兵部会与很多新部门有职能冲突,到时候到底听谁的?
    “各部依旧以兵部为主,而兵部能够制定计划与安排,各部负责执行,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冲突!”李元景说道,兵部其实就是个文职衙门,除了做出决定和计划给皇帝审批以外,其他的没有任何实权。
    就算是他们的决定被通过了,也不是他们自己去执行,但兵部的确是天下兵马之首,这一点是没办法不承认的。
    他们更像是一群参谋,需要掌控全局,然后告诉皇帝哪里应该怎么办,应该部署多少部队,甚至调谁的部队去,除非是皇帝有不同的人选,否则一旦同意,就会按照兵部的要求去执行。
    所以说,兵部虽然没有实权,但也没人愿意去得罪,不然哪天就给你调岭南去了,让你哭都找不到地方。
    “嗯!这个计划倒是可以一试!”李世民点了点头,分散了兵部的权力,但也让各部之间相互有了制衡,总体来说倒是个不错的决定。
    “父皇,王叔,儿臣有了个大致的想法!”谁也不记得到底有没有半个时辰,李承乾的发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论。
    “说来听听!”李世民饶有兴趣问道。
    “父皇,若是以关中为试点,儿臣认为第一个需要修建的就是长安至潼关的道路,这是大唐最为重要的通道之一,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在考虑到将来商队的发展,儿臣估算这条路至少要宽五仗,能让四台马车并行才行,而这条路途径新丰,渭南,华州,华阴四地,只要朝廷规划好路线,便可让四地同时组织人手开始,除此之外,可组织周边临县人力来负责运输。
    若是物资充足,则可考虑修建陇右道的道路,陇右道人口不足,到时候也可从关内道调集人力过去……”
    大唐第一闲王

第三百八十章:打仗不一定赔钱
    长安至潼关这条路或许并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长安至洛州。
    这才是大唐最为重要的交通线路之一。
    若是对外征战,或许这条道路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但若是论内部发展,这条通道则至关重要。
    目前南北相连的重要交通道路便是前朝时期建造的大运河,但大运河只能到洛州。
    而洛州至长安这条官道,则是大唐目前为止最为忙碌的一条道路。
    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选择这条路作为首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潼关,有这道关卡守着,除非是附近的土著会选择山间小路以外,其他人根本就不敢去走那种路,就算走了也无所谓,很多地方甚至过不了马车。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才造就了潼关在华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链接关中与中原的重要关卡。
    李世民与李元景相互对视一眼,旋即会心一笑。
    两人都读懂了对方眼神中的意思,李世民也没有客气,宽慰的解说道:“陇右道虽然重要,但目前为止并非最重要的,若是朕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考虑到了吐谷浑潜在的威胁,所以便想先修通这条道路以防有患!”
    “父皇英明!”李承乾觉得心中有些不是滋味,自己的想法竟然被父皇一眼便看穿了。
    不过更让他郁闷的是,父皇似乎并不支持自己的这个决定。
    “你所考虑的,朕也同样考虑过,若不是时局一直在变换,朕也会做出跟你一样的决定。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优先修建陇右道的官道虽然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却与大唐目前的国策有所偏离。”李世民缓缓说道。
    “国策?”李承乾愣了下,旋即认真考虑了下,他又不笨,现在大唐正在干啥难道他还看不出来吗?疑惑道:“发展商业?”
    “确切的说,应该是发展经济!”李世民点了点头,不过还是修正了李承乾的些许错误。
    李世民当然有李世民的考虑,这几年来吐谷浑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虽然明面上还是毕恭毕敬,可却总是表面一套暗中一套。
    其实这件事情本来是在灭掉突厥之后就平息了的,但大唐接下来却将精力放在了东边的大海之上。
    大唐虽然强大,但也还做不到四面开战,所以对吐谷浑那边的压力自然也就随之减小了。
    吐谷浑似乎是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于是便暗中蠢蠢欲动。
    虽然大唐在军事压力方面没给对面太大,但是暗中的侦查却是一点也不小。
    “朕本欲征吐谷浑,但恰巧逢遇军改,故而将其暂且搁置,不过这也给了大唐更多准备的时间,朕欲于贞观九年征讨吐谷浑!”李世民第一次在其他人面前提出这个想法,这是连房玄龄都不知道的事情。
    “什么?”李承乾大吃一惊:“父皇,这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呢,会不会有些早了?”
    面对李承乾的震惊,李元景则是淡定了不少。
    的确,以李承乾的身份来考虑,的确是有些早了。
    毕竟现在的大唐不是早几年的大唐了,随着连续几年的丰收,朝廷有了充足的粮食去征战。
    真要是准备起来的话,最快甚至能在三个月内就准备完成,这根本不算是什么大事情。
    “为君者,切忌不可循规蹈矩,要懂得根据时局进行取舍,大唐目前的国策乃是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所以对于开战一事要格外谨慎,就算不得不开战,也要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免影响到其他方面。”李世民缓缓道。
    其实这些他本是不打算跟李承乾说的,但自从看了李元景的那封信之后,他决定是时候该让太子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了。
    交州之行暴露了太子毫无实战经验的致命缺陷,这个问题历朝太子都有,只是问题的轻重而已。
    李世民心中自然是有一杆秤的,他会自我平衡,让太子在接触到更多东西的同时,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否则的话,李渊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他的面前。
    “战争怎么可能不影响到其他方面?”李承乾艰难的抬头道,他实在想不到。
    “在一定程度上,战争其实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李元景突然说道。
    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战争有利于发展经济?
    搞笑的吧?
    若是放在以前,一旦大战开启,国内的各种事情几乎就陷入半瘫了。
    李世民之所以将战争的时间推移,无非就是考虑到了军改过后军队对于民间的依赖逐渐减低,而趁着这个超长的战争准备期,可以提前一点点的将军队所需要的物资提前运输到边境附近。
    这样等到开战的时候,后勤辎重营只需要从边境的屯驻地将物资运往前线就行了。
    若是放在以往,往往是各地接到命令后开始准备,然后直接运去前线,等他们到前线的时候,部队早就不知道打到哪了。
    而前线部队则是在物资储备有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开战,根本不会等物资全部到位才开始。
    这一次为了避免影响到民间,李世民才选择了这个方法。
    “不要用这种目光看着我,我说的都是事实!”李元景微微一笑,接着道:“军改前的唐军是没有远征能力的,虽然他们能去很远的地方征战,但那仅仅只是征战,根本就守不住。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唐军既能征战,也能驻守,长时间的军营生涯会让他们一定程度上减轻恋家的情节,而五年的契约大家都知道,所以对他们来说去哪里驻扎其实都是一样的,反正五年内不能回家。
    而与以往最大不同的地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