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熟土?不用啊,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不用?”程处亮愣了下,疑惑的看着李承乾。
“更好的办法?”李承乾也同样愣了下,我咋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呢?
“对啊!难道你不知道?”
“本宫要是知道了还问你干什么?”李承乾一脸懵逼。
“对哦……”程处亮突然间反应过来,他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接着说道:“直接撒白石灰啊,这玩意儿一把扔进去不出两天不管什么虫都得死球,而且之前我们试验过,效果很好的,据说还有防潮作用,用来修路是最合适不过的,为此我们打算推出两款专业的机器。”
“还有?”李世民不由的有些惊讶,这特么到底是研究机器的还是研究修路的?怎么搞得他们比朝廷还懂啊?
“对啊,这个可是多功能的呢,而且也不算是新奇,就是犁和平地的东西,类似于耙子的,不过这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将其装在车上,这可是好东西啊,陛下想一想,修完路之后,这两样东西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去犁地平地,速度陛下也看到了,若是用以前的方式,干完这些活少说也得大半天吧?现在呢?盏茶功夫都用不了。”程处亮毫不犹豫的吹嘘着。
“???”李世民又如何看不出程处亮那点小心思?直接问道:“成本几何?”
被李世民看穿了心思的程处亮也不着急,而是继续稳健的说道:“陛下别看这东西并不复杂,其实里面的东西多着呢,目前这个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之前研究过但是都失败了,比这几个东西难搞多了,而且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单独去打造,还需要去考虑到其他等等问题……”
“朕问你多少钱!”李世民有些不耐烦了,机械化的效率已经不需要多说了,李世民心中比谁都清楚,铁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程处亮吹的越狠,李世民就越觉得这货要狮子大开口。
“这三个加那两个,五件套一共十万贯,如果只要那两个的话,五万贯,实在是技术太难了,而且造起来也不容易。”
“少给朕扯淡,你程处亮心里面那点小九九真以为朕不知道?成本?你有个屁的成本!”听到程处亮的报价,李世民瞬间气的指着程处亮破口大骂。
你特么的挖掘机工坊成本来自哪里?
所有的订单都是官方订单,正因为如此,铁料也是官方免费给的,这些年你们私下里偷偷干了多少事真以为别人不知道?
只不过是别人不愿意追究罢了,一台给你五百一千贯的加工费,除去人工什么的他么赚的也不算少,虽然数量不算多。
但是现在你特么的敢张口就要十万贯?两万贯一台?
面对李世民的怒骂,程处亮稍稍的有些恐惧,但一想到那可都是钱啊,而且现在就算还嘴,那也不是跟李世民还嘴,而是根据朝廷制定的国策在还嘴啊,一想到这里,程处亮的底气便更足了一些。
“陛下,这账不是这么算的啊,毕竟朝廷之前的政策跟现在的政策也不一样了啊,单单说这蒸汽机,虽然是赵王搞出来的,但总不能指望赵王免费拿出来给咱们用吧?
我们要用这东西,那就得拿钱去赵王那里买,这玩意儿目前整个大唐除了赵王没人搞的出来,而且为了这个东西赵王花了多少时间,投入了多少钱,陛下虽然未必清楚,但也大概知道点吧?
我先前问过赵王,就这么一个小家伙,赵王的回复是看情况,初期产量低,可能三五千贯一台,后期产量上来了价格会降低一些。
您看,一台机器就这么多钱了,我们还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去生产,还要养活这么多人,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成本也都一万多贯了啊,而且还要交税,按照五台十万贯来算,这一个五件套就要交三千多贯的税啊,算来算去,十万贯我们最多也就赚个两三万贯。
而且后面还要不要继续去搞更先进的了?没钱拿什么搞?总不能赚到的钱自己一分也不花,全部拿来搞这个吧?那这么搞还有什么意义?”说到这里,程处亮悄悄的看了眼李世民,虽然这一切都是他根据李元景的交代胡咧咧的,虽然他也心惊胆战的,但看到李世民的表情之后,心里面还是松了口气。
然后按照李元景的交代,又放出了一个大杀招:“陛下,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算没钱也能干很多事,毕竟大家都穷吗,也都习惯了,最多就是背地里骂两声而已。
现在咱们有钱了,不仅自己有钱了,还想让更多人有钱,这样才能彰显陛下治世之才啊,所以,现在不论干啥都得要钱,我们不花钱,怎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他产业不发展,朝廷的布局又有什么用处?大家都不花钱,朝廷上哪拿税收去?”
李世民听的暗暗点头,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
但……
“蒸汽机的事情朕和赵王去谈,铁料的价格你也不必担心,所以现在这个价格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大忽悠在线中
李世民除非是傻了,才会被程处亮这一番话给唬住。
而且很明显,以程处亮的智商,是断然想不出这一番话的。
所以说,背后十有八九是赵王在怂恿的。
当然,赚钱他并不反对,事实上朝廷现在也在赚钱。
只不过朝廷还是有底线的,目前只是通过钱庄在赚钱,而且也从制度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会说像程处亮这般,动不动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利润。
除此之外,哪怕朝廷接下来打算将水泥投放到市场,也没打算把价格定的太高。
而初步的计划是在所有成本扣除之后,每袋加个二三十钱就卖了。
虽然表面上看利润依旧不少,但其实也没那么高。
朝廷需要考虑的可不仅仅只是利润问题,水泥作坊就那么几座,就算接下来还要修建,但平均下来,每个州都不一定能有一座。
而水泥作为朝廷专营的商品,价格自然要做到各地统一,不然的话距离作坊近的地方价格低,远的地方价格高,肯定会有人单独跑过来买货拉回去赚差价。
别小看了这些个体,真要是这么搞起来,他们自己带着家人就能干,而且跑一趟赚的绝对不少,肯定会比去工坊干活赚的多。
所以说,这部分利润会有一部分被填到路途远的地方作为路费,均衡下来,一袋的纯利润其实也就十来钱。
这就是朝廷专营的好处,可以控制价格,防止物价暴涨。
所以,相比较于程处亮这个奸商而言,李世民还是很有底线,很要脸面的。
若不是看到了机械化耕种的前景,李世民甚至都懒的搭理这个货,直接给他爹传个话,呵呵,还想跟朕玩?先让你爹招呼着你走起!
哼哼!
李世民的内心被程处亮搞的跟猫抓似的痒痒的,索性直接前往了赵王府。
大唐接下来虽然要着重发展经济,但是农业方面也绝对不能停滞不进。
机械化耕种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解决了耕种的艰辛,更多的是解放了百姓的双手和时间。
以前农忙就那么点时间,每家每户都要没日没夜的去地里干活,不然错过这个时间明年就只能饿肚子。
如果现在农忙不需要那么忙了,百姓则可以在不耽误耕种的同时去工作,对发展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翻地又是最累的活,若是这个事情有人干了,家里甚至不需要劳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收获的时候忙碌一段时间就行了。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事不能拖下去。
“皇兄,臣弟也知道这件事情对大唐至关重要,但臣弟也不能赔本去干啊。”李元景双手一摊,无奈道。
“铁料朕可以便宜一些!”李世民说道,免费给不太可能,但便宜一些还是没问题的。
“皇兄,这不只是铁料的问题,蒸汽机用的全是精钢,这么说吧,目前冶铁坊练出来的钢,都需要进行二次熔炼才能勉强使用,而我们用的全部是三次熔炼过后的精钢,若是钢材不过关,日后使用的时候则可能会爆炸,那可是会死人的。
除了这些精钢,焊接也是个大难题,这部分花费的费用依旧很大。
这么说吧,不算人工,铁料按照百钱一斤来算,今天皇兄见到的那些,材料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一千贯。
再算一笔账,这种蒸汽机是打算在长安生产的,初步计划是买一千亩地作为厂区,按照目前的地价,就算是给个友情价,三十贯一亩地,一千亩也要三万贯,建设厂房,路面硬化,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一万贯总要有的吧?购置一些特殊的机器设备,费用大致在十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工坊想要建起来,至少需要十五万贯左右,而初期规模是一千人,就算按照织布工坊的标准,这一千人每天的耗费就是二十贯左右,但他们属于技术人员,标准肯定要高一些,每天按照四十贯来算。
运营一年的话,这些人员的成本就有一万四千六百贯,这还只是基础。
设备,厂房什么的按照五年周期来算,虽然五年后这些东西还能用,但到时候肯定是要更新的,也就是说,十五万贯均摊到五年,一年便是三万贯,地皮是一次性的,厂房虽然不用推倒,但也要时长修缮,就算再扣一些,一年两万五千贯总是有的吧?
也就是说,一年什么也不干,开销便是四万贯左右,现在工坊都是新手,就算是海州那些搞了几年的老手,五十个人一个月也就搞了十台,新手又能搞多少?就算有一千人,第一年又能搞出来多少?一百台?还是二百台?
按照二百台来算,这一台的成本就要再加二百贯才能够顾本。
臣弟还是那句话,若想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若是大唐愿意停滞不前,一台赚个几十一百贯的也就卖了,等到他们熟练了以后,一年几百上千台的产量,坐着不动收个几万贯十几万贯的多好?
好吧,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成本,为了搞这个东西,算上试验什么的,臣弟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差不多七十万贯了,按照这个价格,臣弟十年都收不回本钱,就算收回来了,二十年内也别想在看到比这个更先进的机器出来了,不适臣弟不想,而是没钱去搞。
七十万贯也许能搞出来,也许搞不出来呢?皇兄又可知他们走了多少弯路?这七十万贯最后又有多少钱被证明花的是有价值的吗?
二十万贯都不到,这也是臣弟为什么建议皇兄将每年军费的百分之一投入到兵器部的原因,这些投入也许不会有结果,可一旦有了结果,那就是决定性的成果,将会给大唐带来完全不同的未来,大唐目前足够强大,所以有资格用这种不急不躁的方式去积累,虽然有可能十年八年的都拿不出什么成果,但这不影响大唐的地位,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某个人才从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
李元景的话的确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现在突然觉得发展经济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既然想要发展市场,那就必须让市场说话。
但这个东西对大唐来说那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就算是赔钱,也必须要搞。
李世民认真的思考着,想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忽然间,李世民想到了当初挖掘机的合作方式,觉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思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