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认真的思考着,想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忽然间,李世民想到了当初挖掘机的合作方式,觉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思路。
“若是跟当初挖掘机一样的合作方式呢?所有材料朝廷出,包括你这里的场地和人工,朝廷帮你解决五千人的工钱和伙食,每台给你二百贯的费用,并且直接下单一万台!”
李元景有些惊讶的看向李世民,一度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泄密了,叶南给自己的计划就是两年内计划产量两千五百台,第一年完全就是培养新人的,第二年才是真正发力的时候。
五千人,这不刚好一年的产量吗?
虽然自己还要投入厂房和设备,但一万台一台二百贯的利润,这就是二百万贯,搞好了第二年自己不仅能够回本,还能小赚一笔。
而一万台是显然无法满足整个大唐的需求的,所以接下来才是大赚特赚的时候。
“既然皇兄都开口了,臣弟自然没有意见!”李元景笑着答应了下来,蒸汽机不仅仅只能用来干农活啊,日后再搞个车斗什么的,妥妥的运输队来了,再说了,车斗不要钱啊?
第三百八十八章:最笨的人,没有之一
作为上位者,李世民考虑问题需要从更多方面出发。
虽然朝廷现在有钱了,但两台五万贯的价格还是难以承受的。
当然,这不是能不能承受的问题,就算朝廷完全承受的起,也绝不会接受这个价格。
大唐现在的物价是多少?
一斗品相不好的米四钱,市面上最好的米也不过二三十钱一斗。
一匹布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七十钱,就算是一批丝绸,也不过二百余钱。
工钱随着这几年的发展也逐渐的有了提升,目前平均大概一天四钱左右。
虽然这里面有官方背景的几个大工坊拉高了上限,但是这不能否认,只要能够找到活去干,哪怕只是零活,一天也能赚个两三钱。
虽然各方面都在发展,但目前依旧是供不应求的现状,在供需平衡之前,工钱很难得到较大的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必须要尽可能的稳定物价,若是物价突然暴涨,那么辛苦几年建立起来的秩序岂不是就这么没了?
李世民也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手段,但就是觉得钱可以放出去,但是要均匀的放出去,招人修路什么的给平均工钱就行了,让百姓分散去花,这样带来的冲击力会更小,甚至没有冲击力。
若是将钱直接给了李元景,程处亮这种人,万一他们脑子一热搞点什么事情,可能会直接引起某些方面的物价暴涨。
其实若不是朝廷一直在压着,现在很多东西的价格早就飞起来了,当然,这也让另一个行业飞了起来。
黑市。
尽管朝廷如何去努力控制,总是会有一些商品落入黑市之手,市面上平价买不到,不缺钱的人自然会去黑市购买。
所以,在面对程处亮的时候,李世民就没那么客气了。
给的是跟李元景同样的条件,负责部分工人的工钱和伙食,每台给二百贯的利润,提供所有材料,然后下单一百套修路五件套,一万台翻地机和平地机。
虽然数量很让程处亮惊讶,但是特么的翻地机和平地机自己都没见过好不?这怎么搞?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说怎么搞?”李元景一脸无语的看着程处亮,暗道这货是不是从没去地里干过活啊?
不就是把犁装在机器上吗?很难吗?
程处亮下意识的点点头:“怎么搞?”
“你是本王见过最笨的人,没有之一!”李元景气的一阵蛋疼。
“把这玩意儿缩小到三分之一……”李元景指着面前的实验机器,想了想又觉得布局不太合适。
而且规格减小了,也就意味着空间减小了,乘员数量必然也要减少。
再说这玩意儿搞太大也没什么意义啊,首先蒸汽机技术还不够先进,提供的动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流弊。
搞的越大,意味着车身越重,自身移动就要消耗一定的动力,再去犁地的话会显得有些吃力,所以减小一些倒是最好的选择。
李元景想了想,还是觉得一个人操作最合适。
接着,李元景找出一张纸在上面画出了拖拉机的大致形状,虽然很抽象,但凑活着看吧,毕竟不是专业画图的,自己这个图也就是告诉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的布局后面还有人要去研究。
“前面用小轮子有利于控制转向,蒸汽机就放在这个位置,不需要那么高,但长度要比高度大,加煤口放在这里,在操作员身边放一个小煤盒,定期自己往里添煤就行了。”李元景又指着后面说道:“犁刀的话在上面和下面各增加一个旋转绞盘,这里进行左右固定,可上下移动的装置来固定犁刀。
正常行走或者需要转向的时候,就通过这个绞盘把犁刀抬起来,干活的时候就用这个绞盘让犁刀进入地下,唯一的难度就在于接口处,晃动幅度太大容易断裂,太紧又不太好控制,这里你让他们想办法解决一下就行了。
平地机就更简单了,其他地方不变,同样是可上下调控的结构,后面安装一根……”
“算了,还是亲自跟你示范一下吧!”李元景发现以程处亮的智商,自己这么说似乎他有些难以理解。
当下也不顾天气的寒冷,直接在地上抓了一把土,还好之前搞实验的时候还有些土堆,而现在这天气土壤也不算干燥,稍稍捏了下便直接成型。
然后李元景又在地上找了些小树枝干草什么的插在那根土棍上。
“这个宽度跟车身一样宽,这些树枝干草什么的用铁来取代就行了,顶部要有一定的弯曲,要点就是一趟推过去,所过之处全部都要覆盖到。
除此之外,这个滚轴要能自己转动,而且速度不能慢,到时候从车上扯一根轴出来就行了,这个不是什么难题,最后在上面加装一层铁板,一是防止伤人,二是避免尘土飞扬,懂了吗?”
程处亮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这么高级……”
“……”李元景一阵无语。
机械化耕种的设备多着呢,自动撒肥机,自动耕种机,自动收割机,多到想都想不到,这才哪到哪啊?
不过后面的李元景是不打算继续干预了,也该让这帮人自己去动动脑子了。
当然,这些设备放在现在来说还有些不太现实。
倒不是造不出来,而是百姓舍不得。
耕种你能想到,人家是一粒一粒的种下去的?放在耕种机里面直接一趟拉过去慢慢一排的种子,这在他们看来完全就是在浪费粮食。
自动收割机?当他们看到散落在地头的粮食就会觉得心疼,足够一家人吃好久了都。
秸秆粉碎机?
搞笑,这年头地里长出来的就没有废物,这些秸秆什么的可都是宝贝,烧是不可能烧的,全部拉回家喂牲畜,再不济冬天也能用来铺床,多暖和啊。
李元景第一次看到古人的灌溉方式是崩溃的,一个人提着一只水桶,一个特殊制造的水瓢,特么的一株一株的去浇,而且还不浇多,生怕浪费了一滴水。
李元景有那么一瞬间都觉得古人的智慧似乎全特么的拿来发展如何节约地球资源上面了,水不够就不会打深井吗?十米不出水就打二十米,五十米,人下不去就用设备,一口五十米深的井,放在现在,即便接连大旱个三五年都能保证里面不断水。
第三百八十九章:开工
因为决定采用机械化设备的缘故,李承乾觉得自己的计划似乎不能按时执行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前期的准备,一方面继续做着自己的规划,一方面则让人开始分配各地的任务,以及需要征募的人数。
这些工作都可以提前进行,征募完也不需要集结,各自在家等着就行了,什么时候开始干活会有人通知。
至于机械这边,李元景只好传令海州的蒸汽机坊,集中人力,以最快的速度造出一百台送回来。
程处亮那边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机器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就算没有蒸汽机,他们也可以先造着,到时候直接把蒸汽机安装上去就行了。
年前的时候水泥工坊就进行了扩张,而年后则是拿到了李承乾下的任务,于是开始大规模扩招,培训什么的就在工作中进行,反正现有的人都是干了几年的,让他们把整个过程说清楚或许有些难,但教人自己的职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再然后就是砂石工坊也跟着忙碌了起来,大沙,石子,石灰,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用到的东西。
当然,还有木匠,木匠需要按照规定的规格去用木板做成模具。
过完这个年之后,整个大唐似乎都在忙碌着。
一百台小型蒸汽机对于蒸汽机坊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技术难度根本不存在,对于拥有近两千人规模的蒸汽机坊,无非就是集中人力干上七八天,然后在抽调部分精干带着学徒去组装干活就行了,剩下的人依旧去干他们目前正在攻坚的难题。
现在对于蒸汽机的研究这帮人也算是有些心得了,但问题依旧不少。
其中最大的难题便在于如何判断炉内压力,有经验的老师傅自然能看个大概,但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老师傅。
而根据第一艘蒸汽机船上总结的经验,他们判断炉内压力的根据就是点火后根据火焰大小烧多久能开动船来判断的。
这么判断自然没有错误,但是却只能进行初步判断,甚至不用判断,研究几次观察出规律就行了,到时候直接告诉他们烧多久开船。
但这个对于军舰来说帮助并不大,军舰是用来作战的,而且海上状况极其复杂,需要时不时的提高动力或者减弱动力,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反推。
所以对于炉内压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仪表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观察方式,但没那个技术。
因为李元景提醒过当炉内压力过高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发生爆炸。
所以在第一艘蒸汽机船上,通常会定时进行放气减压,或者直接注入冷水进行温控减压。
但这些都只是临时的举措,而且没有一个硬性规定,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所以他们的做法是每过一刻钟就减压一次,这么一来,谁也不知道锅炉的承受压力是多少,但为了安全却又不得不这么做,只能牺牲掉部分的性能。
关于这个问题李元景也很关心,但是却没有解决办法,或者说有办法,但是没技术。
这就好比我知道飞机要上天需要机身和发动机以及各种控制系统,但除了知道这些以外,剩下的我什么也不知道一样,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时间在慢慢的推移,贞观八年三月中旬,李承乾正式提交了修路的计划,这个是无法逆转的事实,虽然最终计划现在才提交,但很多准备工作年前就开始了。
这份计划是经过无数人论证修改过后的计划,李世民仔细的看了一遍,发现虽然制定起来麻烦了不少,但看起来确实一目了然,对所有的信息都掌控于心。
所以直接通过了李承乾的这份计划,并且任命李承乾主要负责这段官道的修建,计划投资二百三十万贯,入冬前,也就是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条路的修建。
放在以前这绝对是天方夜谭,但在这份计划面前,似乎一切都不难。
这笔预算大多数都花在了材料和设备以及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