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闲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愣了下,旋即摇了摇头。
    杜如晦心中也忍不住的有些失望,本以为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灵感的。
    可现在看来,灵感倒是有,问题是不适合。
    朝廷的目标就是裁员,目前为止整个朝廷直属的官员,加起来只有一千多人,裁掉了整整三分之二还要多的人。
    而李元景的办法则是要细化分工,用人数来解决问题,两者的原理完全是相背而驰,根本没有参考的价值。
    “朕给你五十个人,自己去将作监挑!”李世民实在是有些厌倦了。
    但凡跟李元景见上一面的时候,有一个话题是永远也避免不了的。
    要人!要人!要人!
    除了要人还是要人!
    直接给的还不算,李世民很清楚李元景的胃口不止这么点,他希望通过科举来招募足够多的工匠。
    可这种事情,不仅在他看来,甚至在所有人看来都有些胡闹。
    “这五十个我全要木匠,用来研究新的织布机!”李元景笑了笑,没有拒绝。

第七十三章:名额终于到手了
    当众人亲眼看着火红色的铁水顺着孔洞流出来的时候,脸上的兴奋之意更是无法掩饰。
    混到他们这个地步,早已经做到了可以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这些铁水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投降。
    “好!好!好!”李世民兴奋的上前亲自打起一盆铁水,炙热的空气熏的他有些喘不过来气,瞬间觉得口干舌燥。
    但李世民却并没有被这种环境的变化所影响,反倒是接连说出三个好字。
    这种方法的日产量李世民已经知道了,先前的时候,长孙濬已经告诉了他,日产大约千斤铁水左右。
    日产千斤,这意味着什么?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了高炉炼铁技术,大唐便可以放开手脚了!”长孙无忌也是满脸的笑容。
    铁的产量作用有多大?
    这么大的产量,足以将所有的木制农具换成铁制的,就算这些还只是半成品,但用来打造农具还是没问题的。
    之前长孙无忌问过,这是可以直接打造好模型,然后用铁水浇筑的,直接一次性成型,后期在进行微量的敲打,开刃就可以直接用了。
    军用方面还需要继续进行加工,但不论怎么说,将铁矿石变成铁,是目前技术上最难的一点,剩下的无非就是多耗费一些人力和时间而已。
    也就是说,现在限制大唐的不再是钢铁的产量了,而是开采矿石的速度!
    更不要说,高炉炼铁这个项目是挂在长孙濬名下的,长孙无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项技术会给长孙濬带来什么好处。
    看着兴奋的众人,李元景倒是没有太多的感慨,朝着同样兴奋的长孙濬狠狠的瞪了一眼。
    讲真,长孙濬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也没有李元景的那种作死的胆量。
    但是现在,他被李元景威胁了……
    “陛下,其实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需要解决……”长孙濬百般不愿的站出来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哦?看来我们的小功臣是真的下功夫了啊!”李世民看向长孙濬,脸上呈现出了慈祥的笑容,论辈分,长孙濬还要叫李世民姑父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铁水的质量不过关,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也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这个能力……”长孙濬欲哭无泪的低着头说道,心中暗暗的嘀咕着,要骂你去骂李元景啊,都是他教我的。
    “说吧!”李世民颇有些无奈的转头看向李元景,就算是用屁股想,也能想到是李元景在背后指使的。
    “我什么也不知道,是长孙濬发现的……”李元景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很无辜。
    “你真觉得朕什么也不知道?”
    “好吧!好吧!”李元景实在是装不下去了,主要是李世民不上套,只好接着说道:“铁水内杂质比较多,现在这个阶段只能算作是生铁,其原因是因为炼铁的时候炉内温度不够,而设计这座高炉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内部的温度。
    各种方法都用上了,但还是失败了,最终我们找到了原因,就是使用的黑石不行,经过多次的测试,发现有的黑石练出来的铁质量就好一些,所以下一步的思路是看能不能把黑石加工一下,看能否让炉内的温度更高。
    这样的话,练出来的就是熟铁,这里改动一个环节,到了工匠那里,至少可以节约一天的时间,如果这个方法可行,那么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继续研究,说不定到时候就能直接练出来钢水了。”
    “钢?”李世民愣了下。
    钢的重要性更是不要多说了,只要是钢,就可以直接打造成兵器,百炼成钢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就目前为止,校尉手中的兵器都不是钢打造的,这玩意儿太费时间和材料了。
    打造一把钢制兵器,至少能打造两三把铁制的兵器,在产能低下的今天,这根本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一直说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很多东西的出现,并不是因为需要用到了采取想办法发现的,就比如说堆肥,完全就是因为一户农家肥料没能用完,就这么放在了地头等着来年再用,结果刚好发现用过这个肥料的地方,肥力远超其他地方。”李元景重重的叹了口气。
    炼钢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但是忽悠嘛,总是不舍得投入,哪能见到成果?
    如果不是自己拉着这几个小兔崽子,进而获得了他们几家大人的默认,现在自己这点产业能不能干成都还是一回事呢。
    李世民有他自己的考虑,自己又不是皇帝,自然不用看世家的脸,但是李世民不行,他必须的看。
    让自己同意卖布给洛州的商人,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世家的施压吗?
    “国家!国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李元景接着添了一把火,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理论上李世民就算是个胆小鬼,这个时候也应该有些想法了吧?
    存在就意味着有道理,但世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但是更多的方面,却是给国家带来了诸多的不利。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日郑镜思说的那句话,家国天下,郑家之人,他人无权处置。
    这不是郑镜思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当下全体世家,甚至一些大家族的想法,不论发什么了事情,第一件要做的,就是保全自家,只有自家利益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去考虑帮助国家。
    世家可以左右朝廷,朝廷却奈何不了他们。
    历史上世家的衰败,要感谢武则天,这一时期世家基本上被杀的差不多了,等到武则天死了以后,世家也无力再翻起什么浪花。
    但这一时期世家的影响依旧存在,直到唐末宋初,世家这才彻底的淡出了历史舞台。
    李世民当然知道世家的弊端,他也很想要改革,甚至他已经想办法去削弱世家的势力了,但那些手段与李元景的手段相比较起来,显的太过温顺了一些。
    “朕给你二十个名额,从你王府的编制内扣,人你自己想办法,科举的事情暂时不要提了!”李世民深深的叹了口气,实在是被李元景烦的不能行,但世家的态度又不能不照顾,只能选择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做出了退让,李世民也不甘示弱,反而紧接着问道:“黑石的问题,多久可以解决?”
    “一两个月吧……”

第七十四章:是贫穷限制了你
    王府的官员编制一共有六十个,亲事府和帐内府另算。
    李世民给的,只是允许李元景自己选拔二十个工匠上报,然后吏部那边将这些工匠当做正常的官员来处理。
    该顶什么头衔还顶什么头衔,但实际上这些就是工匠。
    面子上李世民有办法跟其他人交代,李元景则是觉得无所谓,名字什么的不重要,他要让这些人看到希望。
    李世民带着大臣们兴奋的离开了,连同负责研究的五个铁匠,也被一口气带走了四个。
    他们将会配合将作监整理资料数据,然后在别的地方新造高炉来试验,若是可行,则会进入下一步的规划,开始选地建造,准备大规模的提炼钢铁。
    六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当时隔两个月,李世民再一次秘密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却发现这里与以往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场面。
    两个月的时间,大唐发生了许多事情,朝廷内外也发生了许多事情。
    四月,一直霸占在太极宫不肯离去的太上皇李渊,终于提出了要离开,李世民将李渊安置进了自己先前的寝宫,宏义宫,并且改名大安宫。
    同四月,由于干旱加剧,李世民不得不广施仁政,赐孝义之家,长者粮食以求度过难关。
    不过随着干旱的加剧,今年再一次采取了以工代赈的策略,但却并没有继续延续去年的方案,连续大旱,让朝廷失去了继续疏浚河道的信心,转而将人力投入到了修路上面。
    五月,干旱依旧,但发生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年仅十岁的周王李元方夭折,而在前来皇庄之前,李世民不得不下令发动囚犯来抗旱,但效果并不理想。
    外面的世界让李世民很是疲惫,但李元景这里却是好消息接连不断。
    “你还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望着繁忙一片的皇庄,李世民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一次,他谁也没带,只带了自己的护卫前来。
    “只是贫穷限制了皇兄的思想,这些事情其实本不是大事,只要敢想敢做,又不胡思乱想,一切的设想都建立在可行可靠的基础上,就算最终的结果并不如意,也总是会有收获的。”十三岁的李元景似乎是长大了一般,坦露出一副不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人身上的稳重与成熟。
    “朕倒是敢想,却被诸事束缚了手脚!”李世民摇了摇头,他早就打算支持李元景了,但皇帝不能脑门一热就去做决定。
    目前李元景只安排了两个工匠担任赵王府的官员,一个是木匠杨里,一个是主管水泥作坊的陈淼,两人皆为从八品下典签,这也是亲王府内有品级最低级别的官员。
    人数不多,但这两个人也引起了世家的注意,弹劾的奏折接连不断的被递上来,甚至暗中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若不是李世民在朝中一直硬扛着,李元景现在的日子根本就不会这么舒服。
    “大唐终究是李家的大唐,他们想雀占鸟巢,也得先问问我们李家愿不愿意!”李元景冷哼一声。
    他对世家本来是没多大的怨恨,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安稳的过日子就挺好的。
    但世家却接二连三的来找麻烦,这也让李元景彻底的把他们给恨上了。
    也就是目前双方仅仅只是在布匹生意上面有些交手,即便如此,郑家也坐不住了。
    五月中旬的时候,郑氏布庄第二个月出现了亏损,然后再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郑氏布庄被一把火烧了。
    没错,郑家人自己烧了自家的布庄,这种骚操作玩的很溜吧?
    但实际上郑家烧的只是一个空房子,他们真正的目标则是隔壁的万民布店,这个时候城中都是木制房屋,一家着火,一整片都要跟着遭殃。
    连带着万民布店的一千多匹布也来不及抢救一下就连同房屋一起化为了一堆灰烬。
    而这件事情,也是彻底的激怒了李元景。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李世民脸色凝重的看向李元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