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我还小……我不完婚……”李元景下意识的摇头拒绝道,让一个孩子背负这么大的压力,你们忍心吗?
“朕的本意是打算让你三年后在完婚的,但父皇今日却让朕让你今年内完婚!”李世民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这件事情跟李元景没关系,虽然这是他的婚事。
但李渊这根本就是为了找事而找事,现在李渊每天的工作就是造娃,给自己多造点弟弟妹妹出来添堵,同时一旦有机会,就全方位的给自己添堵。
也包括李元景的婚事,对于李渊来说,现在不论什么对他来说都已经是浮云了,哪怕是他的儿子,只要能给李世民添点堵,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扔出去。
当然,对于一个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老皇帝来说,做出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朕昨日接到的消息,裴寂在回京的途中病重去世了!”李世民轻轻的开口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李元景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他算是明白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同时又为自己这个便宜父亲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自己这具身体也是他种下的种吧?
因为嫡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把你所有的庶子都当成了棋子用?
“我……”
李元景不敢轻易接招,不过刚一开口,却被李世民抢了先。
“这次朕听你的,你说娶,朕便命人安排,你说不娶,朕便派人去跟裴家说!”
李元景翻着白眼朝着李世民吹着气,有你这么当哥哥的吗?
你爹扔给你的帽子,你老老实实的带着就行了,凭什么你自己不想带,就一脚踢到我头上?
“皇兄这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李元景无语的叹了口气。
“朕也没办法,裴家已经把嫁妆送了过来!”李世民同样无奈的耸耸肩,将一只红色的本子递给了李元景。
接过本子,李元景打开看了看,发现这份嫁妆确实挺丰厚的。
铺十间,每一间都标注了具体的位置,其中五间都在昨晚的报复名单上。
钱万贯,牛马百头,丝绸五百匹,绢千匹,十亩大宅一座,地百倾,其他的小玩意儿就更多了。
可以看得出裴家对这次婚事的重视程度,这一份嫁妆,换算下来的话大概要几十万贯。
不过裴家出的实际上就没这么多了,大多数都是前些年李渊赏赐的。
嫁妆虽多,但这些地和钱李元景却不能随意动用,除非妻子自己愿意,否则的话,这就属于妻子的私人财产,等到夫妻二人双双去世之后,这些财产将会由长子继承,至于分给其他儿子多少,那就是长子的事情了。
所以,看起来挺多的,实际上对李元景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
“算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三年后再完婚吧!”李元景叹了口气,反正自己今年是不可能完婚的,打死都不完婚。
裴寂死了,按照规矩他的子女是要三年丁忧的,三年内不能进行一切红事,若是更严格一些的话,三年内家中甚至不准新添人口。
但实际上对这条管控的并不严格,添了人口别办事就行了,等到三年过后再补办即可。
李世民是皇帝,李渊直接向李世民施压,这个时候李世民若是同意,一顶昏君,违背人伦的帽子就会牢牢的扣在李世民的头上。
倘若李世民不同意,那么不孝的大帽子就会扣在他头上。
虽然李世民也属于债多的能压死他,虱子多的能咬死他的类型,但这两年李世民一直在改变自己在外界的形象,所以这种事他是坚决不会做的。
这也是他把锅甩给李元景的原因,李元景可以用丁忧来推了这件事情,李世民不用担责,也有了向李渊交代的理由,一举两得。
至于退婚,李元景则没有想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裴氏若不能当上赵王妃,民间的口水就能喷死自己。
就算将来觉得裴氏丑到灵魂深处,自己也完全可以再找其他的美人去宠幸,送她去冷宫就是了。
想到这里,李元景突然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不对啊,我若是娶了裴氏,以后还怎么搞世家?”李元景又将目光看向房玄龄,生气道:“还有老房你,到底是怎么搞的?你夫人是卢家的,你让本王怎么搞?还能不能搞了?”
“殿下,世家自有世家存在的道理,臣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而非一心的将其打压,切忌适得其反这四个字!”魏徵皱着眉站了出来提醒道,他夫人也是世家的,而且巧了,他夫人也是河东裴氏的,也算是表亲了。
“不行!不行!”李元景忧郁的瞄了眼魏徵,这次倒不是他想怼人,而是真的不行,左右想了想,说道:“你还年轻,可能还没看出世家存在的危害,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掉,不然本王招募一个工匠都招不来人!”
‘噗’
李世民一口浓茶吐了满满一桌子,气的又想哭又想笑。
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指着一个将近五十岁的老臣说你还年轻?神特么的年轻……
“元景,不得无礼!快向魏卿赔罪!”李世民板着脸对着李元景教训道。
“魏卿肚子里能撑船,不会在意这些的!”李元景随意的回应了句,脑子却在迅速的旋转着。
他似乎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门路!
以往自己的提议只是告诉了李世民一个人,所以也没有其他人来劝说一下,但现在不同,若是能在御书房说服那些大臣,哪怕不能说服,在他们心中留下一颗种子也是好的。
根据后世的体制,对比现在的体制,李元景想到了一种可能,脑中稍加整理之后,便开口道:
“世家在人脉,文化,钱财等各方面都具备着绝对的优势,寒门子弟想要与他们竞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科举将会令无数家庭耗尽一生的财富,倘若能够考中尚且不说,但若是考不中呢?既然科举是为了公平,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公平一些呢?”
第八十六章:把李世民忽悠瘸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李世民是个很强势的帝王,纵观历史,他这一生除了想要做一个好皇帝以外,对世家的打压也是无时无刻存在的。
世家的强大,他想象过,也见识过,所以更加坚定了他内心中的想法。
杠精魏徵努了努嘴,没敢开口去反驳李元景的话。
就算这可能会影响到当下的天平,他也不敢现在就去开口制止。
李世民也没少在世家手中吃苦头,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的旱灾,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世民不得不向世家低头,不得不作出妥协,继续让郑善果担任岐州刺史这件事情。
而真实的情况是,李世民了解到郑善果的身体日况俞下,所以便想到了将他调到江南,对于郑善果当下的身体情况来说,长途调任,跟在鬼门关前走一遭没什么区别。
而没了郑善果这个领头人,郑家的实力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你想以工匠来对抗世家?”李世民紧皱着眉头,他大概是猜到了李元景的办法。
提升工匠地位,让工匠可以参加科举,这件事情李元景已经在他面前提起了不止一次,但李世民却十分不看好。
“看来皇兄对于工匠还是有些偏见!”李元景苦笑着说道,不过心中并不失望。
阶级地位在华夏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他也没指望仅凭着自己这一张嘴在李世民面前说几次就能说服他。
李元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现在的大唐虽然在技术方面什么的还很薄弱,可与周边相比较起来还是强大的。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的大唐,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科举是一项好制度,但同时也是一项畸形的制度,它只为一部分人才而服务,在我看来,科举应该是全方位的人才选拔。
甚至可以说,科举制度从一开始就走歪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员的更迭,这种观念更是会深深的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
这句话对,但也不对,他会为我们带来不少的辉煌,也同样会将华夏民族带入恐怖的地狱。”
说到这里,李元景顿了一下,打探了一下众人的反应,发现他们正在思考,不由的一笑,接着说道:
“一个杨里,就让织布速度提高了数倍,一个陈淼,就让大唐发现了水泥这种东西,一个长孙浚,为大唐带来了冶铁技术的改变,更不要说还有房遗爱,杜荷,程处亮这些人所做出的贡献,他们所做的事情,朝中的大臣能做到吗?能想到吗?
大唐缺乏的并不是指挥,而是胆量,且不说破釜沉舟,便是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大唐的未来绝对会让你们想不到。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耕种可以不用人力,亩产可以达到十石,边关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只需要说一句话,朝廷就能知道具体的情况,也许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将士们只需睡上一觉就可抵达边关。
这些看似天方夜谭,但若是不去想,不去做,那就真的只能是天方夜谭,这些事情,文官们做的来吗?”
魏徵很想反驳,但想了想,李元景说的又是事实。
织布机,水泥,冶铁技术,堆肥技术虽然没有全面验证,但杜荷的小范围试验已经成功了,水车和曲辕犁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已经全面推广了。
的确,这些事情,除了工匠以外,朝中的文官们不可能会想到的,更不可能会自降身份去做这些事情。
最简单的水车和曲辕犁的改造就是个例子,那么多年了,从未有人重视过这个问题,也没有人真正的把目光放在这上面。
“你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吗?”李世民抬头看向李元景。
他也体会到了工匠的好处,至于有没有李元景说的那么玄乎,他觉得不太靠谱,但改变是一定的。
“陛下,此事长久来看,利大于弊!”房玄龄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出了这件事情的好处,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看到,好处就在那里站着,事实就在那里摆着。
况且李元景这个小滑头,从一开始就把他们这些老家伙们给套路进去了。
好处拿了,现在不站出来说两句好话,面子上也挂不住,况且这件事情也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原则。
杜如晦紧跟着点了点头,他跟房玄龄已经形成了默契,而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房玄龄表态之后他会紧跟着表态,所以也没人出声,就在等着杜如晦的意见。
“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妨继续让赵王殿下做着!”杜如晦说道。
“嗯,言之有理!”长孙无忌也紧跟着表明了态度。
“你打算怎么做?”李世民再次将目光放在了李元景身上,他认可了李元景的建议,也接纳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建议。
“办学!”李元景开口说道,结果不算好,但也能接受,至少已经这件事情进入了这些大佬们的视线。
虽然暂时不会大动干戈,但只要做出了成绩,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没有事实作为依据,就算是李元景自己也觉得很难让人服气,也包括他自己。
这件事情的确急不得,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就大事的。
“工匠之术乃家传秘术,恐为不妥吧?”魏徵想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