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李世民这一生都在努力,但不得不惋惜的是,直到大唐灭亡的时候,唐朝巅峰时期的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隋朝。
“朝廷想要不缺钱,只靠一个钱庄是不行的,目前的经济体为以农为本,朝廷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于农业,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稳定,坏处在于上限可以看的到。
通过万民布店和织坊,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模式,我所做的事情也并不算新奇,最多就是由于不满织布机的效率而投入了巨资进行改进,现在有了效果,其他的无非就是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散户模式改为规模化生产,如此一来,成本便降低了,售价随之也紧跟着降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开业十四天的时间内,万民布店营业收入将近一万七千贯,除去所有的开支,至少也是对半的利润,这难道只是富了我们几个人了吗?”李元景化身大唐军师一般的人物,老练的为李世民上着一堂经济课。
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后世的模式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靠农业搞成世界强国?搞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在排名末尾那群人中能混个第一罢了。
“难道不是吗?”李世民愣了下,着实惊讶几人半个月就能入账八千多贯,就算要分利,每个人也能拿一两千贯。
“当然不是,织坊现在有工人七千余人,这些人每天的工钱是五钱,工坊是管吃的,每个月便是一百五十钱,而工人每三个月可以以当月市价的一半购买一匹布,干上一年便可以保证家中人人年年有新衣穿。
一个人算下来一年就是一千八百钱,因为规模扩张太迅速,人工出现了不足,所以现在皇庄内几乎人人都在织坊工作,就算是孩童,也能每天拿到三钱的工钱,一家人按照五口人来计算,两个大人一年的收入就是三千六百钱,三个孩童一年三千二百四十钱。
一个五口之家,在织坊干上一年,净收入为六千八百四十钱,他们不用担心家中的吃穿,这些工坊都负责了,人有了钱总是要想着改变家中生活的,难不成这些钱全部都留着?
这些钱就这么放在家中,恐怕他们也并不会放心,加上万民布店已有千万钱无处安置,所以我便想到了钱庄这个东西。
布庄既然能在一年内让数千家庭拥有六千多钱的净存款,那么其他方面为什么不行呢?
一个布庄和工坊对朝廷来说不痛不痒的,可若是大唐有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工坊呢?若工坊生意保持现状,那么一年给朝廷缴纳的商税将会是一千三百余万钱!”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形成的老观念,李元景也没指望一两天就改变李世民的认知。
但至少在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不要听信其他人的谗言来捣乱就行了。
至于赚钱,虽然作为赵王自己的确是穷了点,但再怎么穷,身为赵王的自己也总不能饿死吧?
至少还有食邑作为保底,之所以这么做,李元景的目的只是为了希望能让自己过的更舒坦一些,过的更现代化一些。
一个现代人就这么去了古代,要什么没什么,到处都是落后的局面,反正李元景是无法适应。
李世民则在认真的思考着李元景的这一段话,他倒是没有想到,皇庄现在竟然会这么富,一年六千多钱看似不多,但普通百姓能拿出来一两千钱的绝对不多,不然也不会出现灾年饿死那么多人的现象。
李元景他们赚了大钱,百姓也跟着赚了小钱,百姓有了钱,自然要花出去,花出去等于刺激了其他产业,如此循环几次,钱不就多了起来吗?
就算不花,若是把这些钱存入钱庄,钱庄用来放贷或者自己投资,所产生的利益恐怕将会是无上限的,加上皇室这个背景,钱庄投资的,必定会是垄断性的项目,赚钱是必然的。
“钱庄可以搞,不过朕要四成,你两成,其他的朕来安排,资金方面按比例兑付,具体的操作交给你,但是有一点,钱庄的商税为十税一,另外就是工坊,也可以继续搞,但是有一点,所招募的工人必须身份清白,商品也必须卖给身份清白者。”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李元景笑了笑,李世民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是要把那些隐户给逼出来,继续成为隐户的话,非但没有机会进入各个工坊进行工作,也无法低价购买这些商品。
现在只有一个布店还看不出什么,可若是所有日常消费皆是如此呢?
到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主动登记身份,要么咬牙接受二道贩子的高价商品,但这样一来,划不划算就又是另外一道算术题了。
至于农民要耕地,没时间去打工,完全多虑了,随着高炉的出现,随着农具的改革,堆肥法的出现,这几个东西加起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耕种效率大大的提高,产量也会紧随着提高,以往需要经常守在地头劳作的农民,现在可以有时间去干一些别的了。
再不济还可以执行雨露均沾的战术,每人只上半天班,留出半天给他们耕种,一切为了提高就业率嘛。
不过李元景想不到的是,李世民此举,还有釜底抽薪的作用,隐户才是世家积累财富的根源所在。
第一零五章:皇亲贵胄很牛吗
兄弟二人的一次和谈圆满结束,双方都拿到了满意的结果。
对于李世民而言,不过就是一个试探,反正他也没打算投资太多的钱,就当是让李元景出去瞎折腾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成功了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若是失败了,也不过是几千贯的事情,这点损失他还是承担的起的。
最最主要的是,李元景画下的那只大饼,深深的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
而李元景则是拿到了他目前最希望得到的批复,皇帝的背书,而且还成功的把李世民给拉下了水,这无疑又给钱庄戴上了一道光环。
“陛下,今日午后京中忽然传出了有关于赵王的流言!”尉迟敬德满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第一批元老功臣,尉迟敬德走的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虽然还是在军中,但更多的是担任李世民身边的贴身护卫,用后来的说法,也算是御林军统帅了。
而尉迟敬德的职责自然不是天天站岗放哨那么简单,京中的一些舆论也在他的负责范围之内,主要是将具有影响的舆论告诉李世民,或是帮他释放一些有利于朝廷的言论。
尉迟敬德虽然是将军,但每次大小朝会,他都会站在一旁旁听,虽然是当个门神,但整个朝中,他知道的内幕绝对是最多的。
长孙无忌汇报的有关于赵王的消息,尉迟敬德自然也知道,而现在接到了情报,也同样知道了这是谁放出来的。
所以,尉迟敬德并没有瞒着李元景去汇报,而是当面就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
“哦?赵王又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李世民微微一笑,李元景干的那点屁事他还不清楚?
不过更多的还是李世民对于京中舆论的熟知度,背后没有人操纵,流言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流言。
“赵王顽劣不知亲,帮着外人险些将自己外甥打死,后又逼公主向普通军士下跪道歉,反正现在外面千篇一律,都是在骂赵王的……”
“看来你把临海得罪的不轻啊,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你的姐姐,一家人关起门来说不行吗?”李世民假装生气的朝着李元景训斥道。
李元景心中无语的哼哼的两声,一家人关起门来说?
李二啊李二,你好意思在我面前提这句话不?
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怎么死的?若不是李建成心软,没有第一时间采纳魏徵的建议,现在身在福中的就是你了啊!
现在跟我说一家人关起门来好好说?
“皇亲贵胄就应该高于一切吗?在我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道歉并不意味着丢了颜面,其实恰恰相反,皇亲贵胄倘若能向一个普通军士道歉,体现的恰恰是这个人的大度……”李元景呲鼻咧嘴道。
李世民尴尬的笑了笑,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李元景说的真的很有道理。
虽然这么做会降低逼格,但是却会让更多的人对你更加信服,与你的距离感更近一些。
换做是一个帝王的话,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你去死,倘若李元景这么做了,而有一天他选择了造反,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支持他。
士为知己者死,这并不是空空而谈的一句饭后闲聊。
“你亲自去一趟,让临海安分一些!”李世民朝着尉迟敬德嘱咐了一声。
这也意味着皇帝表明了态度,临海公主若是再不识趣的话,那就不是跟赵王打擂台了,而是直接跟李世民这个皇帝唱反调了。
接着,李世民又看向了李元景,说道:“将被打的那名将士调到朕这里!”
“哦!”李元景没有拒绝。
“还有事吗?”李世民接着问道,李元景能给他带来惊喜,也同样能带来惊吓,反正他是觉得能不见还是不见,远远的让人盯着就行了。
“有!”李元景点了点头,旋即招呼着王德又取来一道新的折子,再次抓起案台上的黑笔书写了起来。
这一次时间要比之前长了一些,毕竟也是刚刚才有的想法,很多方面都需要斟酌一下,免得以后后悔没一步到位。
而趁着这个机会,李世民也在认真的打探着李元景。
甚至一度有些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十三岁或者说十四岁的孩子?
关于和临海的这一场明争暗斗,内心来说,李世民是不愿意掺和的,但是偏偏,李元景还是不动声色的把自己给拉下了水。
而整件事情的关键就在于那个被打的军士,李世民已经了解过了,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士兵,正是这个士兵的身份,让李世民不得不重视,不得不站在李元景这一边。
这个士兵没有任何背景,在大唐府兵中能找到几十万个这样的人,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这个士兵的遭遇,可以代表几十万府兵的某些遭遇。
一旦某件事情被放大化以后,问题就会变的更为严重。
下跪什么的都是临海自己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李元景只是让裴承先向那个士兵道歉,最终临海却自己站出来替裴承先道歉。
虽然外面对李元景的言论不太友好,但事实上却是截然相反,这件事情瞒不住朝中大臣,同样也意味着,整个军方都会站在李元景背后。
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但现在也没有彻底的掌握军方,或者说没有彻底的把天下百万府兵变成自己真正的心腹军队。
所以,这一次李世民非但不能退,反而还要硬着头皮顶上去。
不仅要警告临海公主,还要将被打的士兵调到自己身边,不仅要调,还要给他升职,以此来向天下证明,这个军士没有错,错的是临海公主。
一个把公主得罪死的人,就因为他本没有错,就得到了皇帝的庇护,这件事情传出去,在军中对李世民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除了这个更深层次的用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大军马上就要出征了,这个时候身为皇帝,他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这些将士得以更放心的去参战。
李世民懂兵,知兵,所以他很清楚,什么样的做法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皇兄,顺便签个字盖个印吧……”李元景好不容易写完了,将自己能想到的全部写了上去。
看着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字,李世民瞬间眉头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