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闲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美的喝了口酒,轻轻的抚摸着肚子,淡然道:“老夫会不会噎死就不劳殿下费心了,倒是殿下最近最好收敛着些,上次你抢郑家粮食这事虽然被陛下压了下去,但你知道代价是什么吗?”
“跟本王有什么关系?”李元景没好气道。
“岐州刺史!”程知节笑了笑,自顾自的说着:“本来陛下是打算把岐州刺史郑善果调任江州刺史的,但你这档子事一出,只好让郑善果继续留在岐州任刺史。”
江州,就是后世的江西东北部,现在属于江南的一部分。
岐州则在京城西百余里,同属关内道,虽然距离京师比较近,但是从富庶程度上来讲,还真比不上江州。
外调的官员除了那些边关重镇不算是贬官以外,也就是调任江南才算是最好的去处。
明明是好事,结果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却是截然相反的,唯一能解释的理由,估计就是朝廷想调,而郑善果以及郑家不想调,而出了这档子事以后,李二便在这件事情上退步以换取郑家的谅解。
但是,李二想动世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自己不过按照流程抢了几百石粮食,用得着拿一个刺史来换吗?
不是李元景看不起自己,而是真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排气量。
笑了笑,道:“本王倒是觉得,宿国公不妨也让本王抢走几千石粮食,说不定到时候还能给处亮换个县公当当呢!”
程知节惊讶的看了眼李元景,惋惜道:“殿下说笑了,老夫家底太薄,一百石粮食都没有,至于这个不成器的货,请殿下先回吧,老夫觉得需要执行一下家法……”
第十五章:本王送你一场造化
听着身后程处亮那惨痛的嘶吼声,李元景也知道程知节所谓的家法是什么了。
以前倒是在不少小说里面看到程知节没事就喜欢揍娃,还是吊起来用皮鞭狠狠抽的那种。
没想到现在自己也亲眼见识到了这幅美如画的场面。
真为程处亮兄弟等人感到悲哀,现实里隔三差五的就被程知节一顿胖揍,到了后世的小说里还要被揍,真叫一个一揍揍千年啊……
“哎!”李元景深感无奈的叹了口气,朝着梁毅吩咐道:“本王哪里都好,就是心太软,让人给宿国公传个话,让他悠着点,明天程处亮还要来帮忙呢!”
“诺!”梁毅点了点头。
好歹是自己的小弟,就算没有明着护着他,至少应该把话捎到,这样自己心里面的愧疚多少会少一些。
李元景带着护卫重新回到了崇仁坊。
虽是灾年,但长安城内的治安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成群结队的灾民四处游荡,城内的气氛虽显萧条,但大体上还算是井然有序。
城外什么模样李元景还没去看过,也不想去看。
看了也没用,自己一个未成年的王爷,手里面要什么没什么的,也不可能变出来粮食给他们。
索性,眼不见心不烦!
李阳现在彻底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一边是李元景强硬的态度,一边是大佬们隐晦的提示,搞的他这个中间人左右为难。
李元景离开之后,李阳便连忙派人将情况汇报了上去,但目前尚未接到任何回复。
坐在阴凉处看着面前热火朝天的工地,李元景总算是理解了监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做了,这小日子有多爽简直别提了。
“最近你们工部有什么动静?”
“殿下,臣多日未回工部,所以不知……”李阳稍稍有些犹豫,生怕赵王再闹什么幺蛾子。
“嗯!”李元景淡定的点了点头,朝着梁毅招了招手:“派人去陛下那里说一声,工部监丞李阳手脚不干净,本王打算用他研究一种新的刑罚!”
“殿下……”李阳险些吓的尿了裤子,万万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赵王,心思竟然如此歹毒。
李阳虽然不相信李世民会完全听从李元景的话,但被李元景这么一闹,自己的前途基本就算是完蛋了。
自己好好的在工部矜矜业业,没招谁也没惹谁,就因为灾年没自己什么事情就被派了过来,两天不到的功夫整个人生就要完蛋了,上哪说理去?
李阳偷偷的看了眼李元景,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殿下,目前朝堂上有一道声音,两个观点,所有大臣都认为应当修路,修直道,但分歧点在于一些大臣认为应当向南修,将大唐各道连接起来,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当向北修,突厥人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我们对北方的支援太过缓慢,修好了直道以后,便可将大军北上的行程缩短三五日功夫……”
李元景点了点头,从某个方面来说,大臣们的想法并不错。
灾年采取以工代赈,虽然是个不错的赈灾方法,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灾民数量太多,朝廷一时半会儿拿不出太多的项目。
一般最常见的项目就是修路,修宫殿,但李世民急于将自己正能量的一面展现给天下万民,所以一时半会儿他是不会修建宫殿的。
那么就剩下了修路,修路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难处,南北两面,无法同时开工,否则必然需要从南边调集大量灾民北上修路,但如此一来,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边都没修好。
现在这段时间,最多也就只能修到年底就必须要放百姓回家准备明年的春种,因为没人可以去赌明年到底会不会还是延续了旱灾?
如果明年风调雨顺,朝廷却因为修路耽误了春种,这个结果百姓不能接受,朝廷也同样不能接受。
……
“灾民的调动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以及粮食,目前朝廷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所以老夫的意见是各扫门前雪,由各州制定各州修建直道的位置,划分各县的任务,各县组织本县百姓负责。”
御书房内,房玄龄面红耳赤的据理力争道。
现如今李世民的心腹大臣们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自然是以房玄龄为首,以观点为各扫门前雪为主的保守派。
另一派则是以长孙无忌为首,以观点为当修北部各州直道,方便调兵北上的激进派。
“前年突厥带来的影响还不够大吗?朝廷若想修建这条直道并不容易,即便风调雨顺之年,也会遭到百姓的抗拒,但突厥问题早晚是要解决的,信使归来,大军出征,一来一回,至少可以比当下快七八日的功夫,七八日啊那可是,足够突厥人再一次打到渭水了!”长孙无忌同样没有退缩。
长孙无忌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有自己看法的,从情理上,他更愿意支持房玄龄的意见。
但长孙无忌很清楚李世民心中的那根刺,所以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意见,给李世民找一个修建北上直道的理由。
书桌后的李世民痛苦的揉着太阳穴,两人说的都有道理,自己也更倾向于北边,但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这么仓促的做决定。
因为房玄龄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百姓稳定,可以让他们避免背井离乡。
“陛下,赵王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点了点头,并没有想赵王这个时候过来是干什么的,反正能让这里暂时安静一会儿,也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去考虑。
得到侍卫的允许,李元景不慌不忙的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规模很大,就是单独的一座小型宫殿,但里面的摆设远远称不上繁华。
大多数物品还是前朝时期留下的,放在那个时候算得上奢华,但是现在,逼格倒是有了,可都是多年以前的逼格,看起来尽是老掉牙的东西。
历史上就曾有西域使者在前隋时期来过长安,当时被长安的繁华所震惊,很是仰慕隋朝。
贞观时期又来了一次,然后便是一路的鄙夷,东西还是那么多年以前的,却又破败不堪,朝廷没有新建不说,甚至连翻修都懒的翻修。
外史自然不会认为是朝廷节俭,而是下意识的认为朝廷没钱,如果不是后来李世民的大唐府兵硬生生给他打了个天可汗的主角光环出来,否则在李世民治下的大唐,外邦根本就不屑一顾。
李元景直接忽略了御书房内的诸多大臣,换上一副可怜巴巴的眼神看向李世民,小人嗓音有些颤抖道:“皇兄,宫里有牛肉吗?”
第十六章:连着皇帝一起骂
李世民如同救世主一般的将目光放在了李元景的身上,然后李元景又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将他打回了谷底。
刚逮到机会放松一会儿,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按说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早就已经练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但是现在他必须要释放出一种态度。
“朕以半年未见荤腥!”李世民狠狠的瞪着李元景。
这货实在是太放肆了,大臣们还在为一斗粮的事情争的面红耳赤,你身为亲王竟然跑来问朕要牛肉吃?
“那皇兄应当多去宿国公府走一走呀,臣弟刚从那里回来,宿国公两耳不闻窗外事,独自一人坐在凉亭下吃着牛肉,喝着美酒,臣弟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厚着脸皮去讨两块牛肉吃,结果宿国公三两下扒拉进自己口中,只肯将不慎落在地上的那块给臣弟吃……”李元景小脸满是委屈,添油加醋的埋汰着程知节。
李世民愣了下,面上有些不喜。
程知节那三两招李世民清楚的很,他家的牛总是变着花样的死,然后进入肚子里。
讲真的,李世民也喜欢隔三差五的去他那里打打牙祭。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王好歹也是亲王,给他两块肉吃怎么了?竟然让赵王吃落在地上的牛肉。
不过李世民也习惯了这种情况,这是程知节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虽然自己心中不喜,但却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刁难他,也不想刁难。
“这事朕知道了,罚他半年俸禄便是了!”李世民点了点头,心里面盘算着要不要微服出宫,去程知节那里混一顿饭?
其他大臣的心思跟李世民差不多,暗暗埋汰着程知节这个憨货,有好货竟然藏着不分享。
哼!
开车不直播,出事找老哥?
不存在的,不落井下石程知节就烧高香去吧。
“元景可还有事?”见自己都表态了,李元景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李世民不由的问道。
“哦!”李元景故作恍悟,从怀中抽出一份折子说道:“臣弟今日是来向皇兄举荐人才的,就是正在给臣弟修建府邸的那个工部监丞李阳,今日没事臣弟跟他聊了聊,发现这其实是个深藏不漏的人才,放在监丞这个位置上实在是有些埋没了。”
李世民拿着手中的折子,并没有打开看里面的内容,这是宫里专用的折子,李元景虽然套上了李阳的名字,但依旧无法掩饰这其实就是李元景的意思。
李世民微微一笑,打趣道:“那依赵王之见,李阳当居何职?”
“驸马不是想回家养老吗?臣弟觉得可以让李阳接替驸马!”李元景直接说道。
李世民微微看了眼李元景,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到底是缺心眼呢?还是却一根筋呢?或者两者都缺?
工部尚书段纶则是心中一阵苦笑,他早就想回家了,甚至当初就不想接任工部尚书,但李世民死活不同意,非要自己接任。
这几年来段纶也是在放羊的生活中度过的,但李世民偏偏对他不管不问,既不赏,也不罚。
本来估摸着自己差不多快回家了,但被李元景这么一闹,又不知道何年才能辞去这工部尚书。
其余的大臣则是无语的笑着,这赵王,还真是异想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