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秦谨”就是轻易不与秦国发生矛盾或纠葛,使齐国休养生息,“以故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齐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人免受战争之苦,
  “与诸侯信”就是与其他诸侯交往,答应的事儿,绝对兑现,如果没答应,绝不瞎掺和。这个方针的聪慧之处在于,眼见几百年来,诸侯征战不休,齐国只想得到一份世外的宁静。
  正是这个策略,在君王后辅佐期间,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而齐王田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堪堪保得齐国一方安宁。
  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一代女权者,君王后去世。
  在此,补录两件君王后的轶事,以向这位史上女主权者致敬。
  一则,智解玉连环。
  秦王政为测齐国实力,曾派使者送来一副环环相扣的玉连环,问道,“齐多知,而解此环不?”
  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大臣们都面面相觑。
  君王后果断地拿起铁锤,直接将玉连环砸碎,然后优雅而不失风度地回道:“谨以解矣。”
  这份与秦王抗礼的机智果敢、智慧和勇气,比她老公还胜一筹。
  二则,无奈托孤。
  临淄的齐王宫,在西周国被秦王灭掉的这一年,君王后病危。
  临终前,她似乎要对儿子有所交代:
  “群臣中,有一个可用之……”
  齐王建赶忙说:
  “母后稍等,我要记下来,防止忘了。”
  君王后说道:“好”。
  于是齐王建拿来笔墨,准备一字一句地记录母亲的政治遗言。
  君王后用她那昏花的眼睛,认真地打量着儿子,暗想:
  齐王建已经三十有余,还事事依赖她这个母亲,看来,齐国的命运,只能交给上天了。
  心酸与绝望之下,君王后最后一次显露了她的智慧和母性,面对儿子认真的眼睛,说道:
  “老妇已忘矣”。
  怀着对儿子的担心,对田法章的追思,对齐国的惶恐不安,一代名后——君王后,不甘地闭上了眼睛。
  她去了,身后是一个即将血雨腥风的世界。
  君王后从爱上田法章那刻开始,可能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乃至齐国的国运,都会因此而改变。纵观**历史,能青史留名的女强者,寥寥数人而已,君王后居其一。
  后世有史学家,说其“事秦谨”这一战略是错误的,忽略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其他五国被灭,齐国也就独木难支了。说这也是君王后死后齐国被灭国的原因。
  其实,这是谬论。
  纵观秦统一,实在是秦王嬴政的宏图大略,顺应大势,顺应民心。
  历史大势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奔涌而下。中华以大一统的帝国形象,即将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绵延两千余年,岂是一女子能阻挡的。
  这是闲话。


第184章 兵不血刃灭齐
  秦王政二十六年的元朔,举国欢度新年之日,万象更新的秦王宫里,此时的秦王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
  在这一年里,拿下齐国,终结八百年来诸侯混战局面,开创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这是他自亲政以来,每日都在心里重复的一个信念,现在,终于接近实现了。
  遵照秦王的旨意,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仅半个月时间,就开抵到齐国边境。
  齐王建闻报秦军尽往齐境开来,慌作一团,急忙命人,召相国后胜进宫商议。
  前文说过,后胜是君王后的弟弟,也就是齐王建的舅舅。
  但这个后胜,却无半分其姐的智慧和韬略,更致命的,后胜又极贪,眼睛里只有钱。
  这一点,丝毫都不像他的老子和姐姐。
  想当年,太史敫因为君王后不经媒妁之言,私定终身,竟与女儿断绝关系,毫不顾及女婿是国王这样一个显赫身份;更秉持儒家礼的准则和道家修身之法,不参与政事,远离朝堂之间的是非,实在是大智若愚。
  其姊君王后自不必说,可与后世的吕后、武则天相媲美(慈禧就算了吧)。
  而这个后胜,却不然。不仅贪权,在其姐姐去世后,借机独揽大权,左右齐王的决策;而且极为爱财,大钱小钱都爱,什么钱都敢贪。
  人一旦爱财,就不要涉及朝堂和政事,因为这一缺点,足矣成为惹祸杀身的致命弱点。
  就拿秦国来说,采用尉缭和李斯的计谋,一直用重金笼络和收买各诸侯国的大臣,暗地里帮助秦国说好话,帮助实现其“远交近攻”的策略,破坏合纵联盟。
  赵国有个郭开,弄权贪财,致使赵国国灭。
  偏偏齐国出了个后胜,与郭开不遑多让。
  后胜接受秦国贿赂,常常为秦国侵灭各国开脱,劝齐王建不要惹恼了秦国,以免引火烧身。
  秦国不断进攻韩、魏、赵、燕、楚等五国,后胜不但劝齐王建不救助,还劝齐王建入朝于秦,而且秦每灭一国,还派人到秦国表示祝贺。
  齐王建即位40余年,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尽管还拥有六十余座城邑,实际上已是徒有虚壳。
  此刻闻报秦军已向齐开来,齐王建不免既后悔又恐慌,问后胜道:“秦军此来,究竟该如何抵挡?”
  后胜扁担钩的眼睛,使劲眨了眨,道:
  “我王莫虑,秦国此来,为我不与其通使尔。”
  完全的胡诌八扯,为了不让秦使入境这么大点事,竟堪提几十万大兵临境?
  齐王建再糊涂,这点道理也能想得明白。
  但无奈,一来国政一直听于后胜,二来他现在是手爪皆麻,想不出任何对策,于是说道:
  “既如此,相国立即与其交涉,通使退兵可矣。”
  后胜只好答应道:“臣这就去办。”
  齐王建毕竟也有些自己的主意,又道:
  “即使如此,即刻将临淄的四十万大军,尽数开赴西境,以防万一。”
  “相国再拟一王诏,传令嘉奖诸军之将,皆晋爵一级,务必挡住秦军,不使其入境。”
  “我王圣明。”后胜告退。
  就这样,齐王建和后胜,草草地就算把这事议定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此刻如同将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只盼望着这个危机,像几十年来,遇到的那些小危机一样,能够自然地过去。
  西境的局面,似乎也像两个人希望的那样,没那么激烈。
  蒙恬大军抵达高唐城外后,见齐军已经抵达,布好了城防,也不急于攻城,而是选择了与齐军对峙。
  高唐是齐国五都之一,当年乐毅伐齐,就是选择在这里攻进齐国。
  高唐若丢了,不但是丢失五都之一,而且后面几乎就没有像样的防线,秦军将重演当年五国伐齐的场面。
  论野战,四十万齐军对阵三十万秦军胜算不大,但如今齐军是防御一方,在得到加官晋爵的许诺后,齐国的将领们,倒是充满了斗志。加上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不惧怕秦军攻城。
  与此同时,远在蓟城的王贲和李信,接到了秦王的诏书,大意是:
  将军自去岁伐燕、代,左平代境,右击辽东,虏燕王,戗赵嘉,此实不世之功也。今东方之齐,犹人失臂。齐王建昏庸无能,黔首遭其苦,皆盼归秦。诏令将军统帅得胜之兵,克日伐齐。蒙恬为将军副,月内自咸阳出,与将军会猎齐境。克敌之日,当录首功。云云。
  王贲接诏,与李信商议已毕,留下三万兵马守代郡,以防匈奴,遂带五万之兵,出蓟城,偃旗息鼓,径往齐境而来。
  王贲依旧使李信为先锋,闪击南下。
  因齐军的防守重心在西境,北部城池竟无重兵,李信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五日内,迅速渡过济水,兵临临淄城下。
  临淄城建于淄河西岸,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城内建筑宏伟,交通大道都以小城北的宫殿为中心,宗庙、官署、民宅、三行六市排列其间,街道两旁古树参天。
  因多年未曾战火,此刻的临淄仍是车马塞于通衢,弦管响入云霄,繁华更胜于昔日。
  就在临淄上下依旧莺歌燕舞之时,人报:“秦军到了城外了,黑压压一片,漫天遍野尽是秦兵。”
  满城内外,顿时乱做一团。
  齐国大军,尽在西境,临淄守军不足两万。
  守将慌忙命人关闭城门,拽起吊桥,强弓硬弩,滚木礌石,安排军卒登城防守。
  李信迅速扎下营垒,王贲大军随后开抵城下。
  这个时候摆在齐王建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坚决抵抗,并从高唐调回一支军队勤王。一是像后胜劝他的那样,打开城门投降。
  齐王建还在犹豫的时候,王贲派来使者,只给了他一个选择:投降。
  王贲虽然握有优势兵力,但其打仗从来都是能使巧劲,就不硬拼。
  这回王贲给齐王开出了一个比其他五王都优厚的投降条件:秦王可给齐王建五百里封地,安度晚年。
  在王贲开出的条件下,眼看天下大势归秦,齐王建妥协了。
  至于王贲的话到底可信不可信,齐王建也顾不得了,有个台阶下,总比没有好。
  于是临淄开城投降。
  在接受了投降仪式,囚禁了齐王建后,王贲来到了后胜面前。
  后胜满脸堆笑地迎上前来,准备问候这位秦国的大将军。
  此刻,后胜觉得自己期盼的秦国“绿卡”终于要到手了,即将因献齐有功,而被秦王奖赏,搞得好,还会封个一官半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后胜给王贲深深地施过礼,腰还没直起来,只听得耳边一声怒喝:
  “军士们,给我绑起来。”
  后胜惊恐地抬起头来,大声辩解道:“将军,我这一切可是为了秦国啊。”
  王贲鼻孔里透出一丝冷笑:
  “误国贼,寡廉鲜耻,到现在还在狡辩,推出去,砍了。”
  在后胜拼命挣扎、大声喊冤声中,军前的刀斧手,不由分说,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后胜的人头落了地。
  刀斧手们,都懒得让这种祸国殃民的败类,多喘一口气。
  王贲杀了后胜。
  不久之后,秦王的诏书来了,将齐王建流放到太行山下的共城。
  共城附近的野外,方圆五百里,茅屋数间,誓死追随田建的宦官和从人,依然有数十人。
  一个月后,田建居住的山地附近,连只野兔都猎不到了。
  这一日,田建困厄交加,背靠茅屋壁而坐,恍惚中感到自己正飘向某个地方,那里,似乎有几个人在向自己招手。
  良久,田建依稀辨认出来了,这几个向自己招手的人,是韩王安、魏王假、赵王迁、燕王喜、代王嘉、楚王负刍。。。。。。


第185章 劝君少骂秦始皇
  (笔者的话:本篇绝不是水文,而且必须独立成章,高山仰止,不敢乱讲。)
  公元前221年。
  华夏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年。
  这一年发生的事件,对华夏、对世界影响深远,自那时起,一直蔓延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
  曾在战国末期叱咤风云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关东六国,在秦国军队为期十五年的征讨中,被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了。
  它们留下的空间,变成同一种颜色,写上了一个巨大的“秦”字。
  中原大地上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乱、你征我伐的局面宣告结束,华夏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