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胜亲自在大门口迎接,按长幼次序,分宾主落座后,询问各位善后事宜。
  其中一位长者起身道:“将军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社稷,功无与比,应即称王,以副民望。”
  这几句话,说得陈胜心花怒放,刚要应允,见吴广急忙给他递眼色,忙谦虚推辞道:
  “陈胜何德何能,敢为王乎?”。
  长者再劝进道:“将军即将统领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
  陈胜仍在推让,只见座上有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人起身道:
  “此议不可。暴秦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将军出万死不顾一生,为天下除暴;现在刚刚攻下陈,就急于称王,这样一来,天下人就会认为将军是为自己富贵而起兵的。”
  陈胜见说,忙问道:“先生高姓?”
  答道:“鄙人张耳。”
  陈胜惊讶道:“莫不是大梁张耳乎?”
  张耳稽首再拜道:“正是在下。”
  陈胜忙施礼道:“久闻先生大名,曾经被秦通缉,数年未得,今日相见,甚慰甚慰。阁下的忘年好友陈余可在?”
  张耳指着旁边的那位道:“此即陈余。”
  陈余连忙过来施礼。陈胜亦还礼。
  陈胜道:“久闻二位先生大名,还望不吝赐教。”
  陈余见说,也上前拜道:
  “依陈余愚见,愿将军暂缓称王,应该即刻发兵西进,攻城略地。之后,派人寻找六国之后,立他们为王。”
  陈胜疑惑地看着陈余道:“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局面,为什么要立他们为王,那我起事的意义何在呢?”
  陈余笑道:“将军容禀,如果将军称王,秦的军队肯定会来围剿将军。而如果立六国之后为王,六国的人就会聚集起来,听从将军的指挥,我们在增加部众的同时,也为秦国增加了若干个敌人。”
  “秦国的敌人一多,不得不分兵对抗。而同时,我们的部众却越来越多,这样,各国为我们征战,将军就用不着亲临一线去厮杀,也不存在被秦军围攻的情况。”
  “时机一旦成熟,将军就可以攻入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必然对您感恩戴德,听从号令。”
  “如此,则帝王大业就告成功了,那时,还要称王何用?”
  “而如果,将军现在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不会听从我们的了。”
  陈胜听完,默默不语。
  张耳接着说道:“将军不是想平定海内吗,如果有志安邦,应该早图大计。”
  “若仅占据这一城就称王,恐怕天下都会怀疑将军,起兵是为了一己之私,等到了大家都对这事感到失望,将军悔也无及了。”
  陈胜沈吟半晌,方缓缓说道:“此事容待再议。”
  虽经众人劝谏,陈胜仍然力排众议,在陈县自立为王。
  以陈县为国都,定国号“张楚”,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第200章 分兵八路
  (关键语:人生切忌,不要因为小事情,而做大决定。)
  陈胜力排众议(局限性所致),在陈县自立为王,陈胜以吴广为“假王”,分封将军数名,留张耳、陈余在麾下,充作参谋。
  在大泽乡首义的鼓舞下,各地起义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的事情,迅速蔓延,以响应陈胜。
  此时,大秦一城之守的官吏,成了世上风险最高的职业,说不定哪天,脑袋就会搬家。
  一些六国旧贵族、中小官吏也纷纷起兵反秦,或加入义军,陈胜就像在秦浸满油的干柴上,点燃了一把火,在华夏大地上,通天彻地地燃烧着。
  陈胜即王位后,干劲高涨,立即与吴广等诸将商议进兵。
  吴广道:“荥阳,是秦国的重镇,设有中原最大的粮仓,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荥阳,三川郡指日可下。据有三川,则为天下中心,值此时,可四面出击,并可以支援各军粮草。”
  陈胜以为然,即派吴广领兵两万,攻取荥阳。
  吴广率军出发后,张耳和陈余一商量,觉得陈胜胸无大志,眼界狭小,也想乘此离开陈,另谋出路(一个领导者,格局多么重要)。
  于是,张耳暗暗出了一计给陈余,令他向陈胜建议道:
  “大王举兵梁楚,志在向西攻秦,当务之急是攻破函谷关,秦军的防守重点也在此。现在,黄河以北的地区秦军防守不严,正可借机收复。”
  “我以前遍游赵国各地,对那里的地理形势和风土人情都很熟悉,希望大王派一支奇兵,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既可以牵制秦军,又能抚定赵民,岂不是一举两得么?”
  陈王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但毕竟张耳、陈余新来归附,难以深信。
  于是,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陈县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三千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
  随后,又有很多六国故将投奔,陈胜索性广为招聘(招聘是大事,但考核、培训呢?)选择能将,分兵掠进。
  不到一个月时间,最后,形成八路大军,分别是:
  第一路,假王吴广率军直指荥阳,攻打三川郡。
  第二路,以武臣为将军,率三千兵北上进攻赵国旧地。
  第三路,以周市为将军,北上进攻魏国旧地。
  第四路,以周文为将军,攻韩国旧地,为吴广减轻压力。
  第五路,以宋留为将军,向西南攻入南阳郡。
  第六路,以邓宗为将军,南攻楚国旧都寿春。
  第七路,以武平君畔为将军,东攻东海郡。
  第八路,以广陵人召平为将军,攻打东南方向的家乡东海郡广陵
  于是,各路分兵已成,各自领军攻击前进。
  可能有读者君会问,原本东征攻下若干城池的葛婴呢,答案很可惜,竟是刚不久,被陈胜杀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当初,陈胜自蕲县分兵数百(这投资太值了),派部将葛婴,向东南攻略。
  一路上应者云集,很快就聚集数千人马,连下五座县城。
  等其攻到九江一带时,兵马已达数万。
  葛婴一路斩将夺城,所向披靡。
  这一日,葛婴攻下东城,正在整理军务,有一楚国贵族求见,自称是楚王后裔襄疆。
  因葛婴在外一路征战,对陈县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那时,也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之类的,更没有手机、自媒体或者其他网络、粉丝,为他通报信息,对陈胜在陈县称王之事,毫不知情。
  葛婴所带兵力有限,全靠自我补充,每个城池还要分兵把守,难免有些不足。
  他想:既然是楚王之后,何不立了他,让他替我们镇守城池,这样我也好放开手脚,去解放更多的城市。
  葛婴毕竟是个莽夫,打仗还可以,政治上简直愚蠢透顶。
  当时,陈胜只是拉起杆子造反,对下属这些人的能力,既不熟知,也没经过什么统一培训,更没有政治纲领(须知,这是所有军事行动的目的),就凭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把人聚集起来,把事就闹大了。
  此下,葛婴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因为小事情,而做大决定。
  这是做决策的大忌,也是人生的大忌。
  葛婴为了便于守城,竟不请示陈胜,就冒冒失失地将襄疆立为楚王。
  几天之后,葛婴接到陈胜的文书,上面有张楚王颁布的字样,这才知道陈胜已称王,而且还是楚王。
  葛婴大吃一惊,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办了一件蠢事。
  但这事已经传扬出去了,附近百姓,都知道东城这里有个楚王,陈县那边有个张楚王。
  葛婴惶恐之余,苦思冥想得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时,恰巧陈胜命令又到了,命他领所部兵马,返回陈县休整。
  葛婴越想越害怕,担心陈胜拿他问罪,就想出了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
  葛婴带兵直奔襄疆府,二话不说,直接一刀宰了,吩咐将其头颅包了,一起回陈县,向陈胜请罪。
  这件事情,本是个意外,如果由读者君来解决,该如何处置?
  按理说,葛婴攻城拔寨,功莫大焉,擅立楚王,也当有罪。
  但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不在部下,而在于领导。也就是,陈胜没有建立一整套、良好的管理部下的运行体系。
  哪些事情需要请示,比如,像废立之类的大事,哪些需要自断,比如在战场上的随机应变等等。
  大家在大泽乡,跟着竹竿就起来造反了,而且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戈命为了一份富贵,至于行为准则、规矩、纪律、管理之类的,根本也没有人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问责,就是一门大的学问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词,叫“管理陷阱”。这是很多人做事,甚至做企业,带团队,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解决得不好,往往法不服众,甚至失去人心。
  所谓的管理陷阱就是:事先对下属不讲明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也不教会下属如何做,而是坐视下属出了问题后,耍弄自己的权威,对其进行处罚。
  再通俗一点就是,看着别人掉进自己挖的坑里,说别人眼瞎,惩罚别人,还要让别人觉得错了,感激自己。
  如果各位读者君,有类似这样的经历,那么恭喜你,你遇到了一个白痴的上级。
  现在的葛婴就是这样。


第201章 处罚是什么
  果然,当葛婴回到陈县,将襄疆的人头,献给陈胜的时候,他得到的不是陈胜的谅解,更不是对他攻城略地的奖赏。
  陈胜早已得到消息,葛婴竟然在东城另立楚王,不由得火冒三丈,怒气盈胸。
  一到陈县,立即传葛婴入见。
  陈胜坐在王位上,劈头盖脸地大声斥责葛婴,历数葛婴数条罪状,容不得其辩解,当即喝令斩首。
  刀斧手上来,将葛婴当场拿了,推至刑场,一刀两段,死于非命。
  立在两旁的众将,登时目瞪口呆。
  陈胜意犹未尽,恨恨道:
  “众位将官,本王法出令行,各当勉力遵守,违抗王命者,定斩不饶。”
  众将皆诺诺而退。
  表面上,陈胜一时气盛,借杀葛婴以立其威,实际上,众将私下里不免议论纷纷。
  即使葛婴擅立在先,但因其有功,且已悔过,杀了所立楚王赎罪,其情可原,罪不至死。
  这就涉及到上文说过的,做头头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凡事都要做给人看,尤其是当领导,做首领,带团队的,或者将来要带团队的人,都要铭记这一点。
  身在其位,就不能由着性子来,更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或者简单的是非观,来做判断和决定。
  任何一项决定,对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或者说出的一句话,都要考虑一下,其他人会怎么看,会如何评价和权衡这件事。
  有读者君会说,新当了头头,不是上来都需要烧上三把火,或者杀个鸡给猴看,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吗?
  事实是,哪个猴都不会因为你杀了只鸡,就害怕或有所忌惮。
  所有的下属,是否信服你,是否仰仗你,不在于你的位置有多尊,声音有多高,脾气有多大。
  而在于,你所言所行,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出于公心,是否能经得起推敲,是否能服众。
  还是那句话,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