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即约定,项梁次日带项羽来见郡守,知会桓楚下落。
  项梁起身告辞殷通,直接回到家中,让人找来项羽,两个人在屋里,密谋多时。
  最后,项梁嘱咐项羽,要如此这般这般,项羽一一领受。
  随后,又吩咐家丁和勇士们,各自在家做好准备。
  第二天一早,项梁就令项羽装束停当,衣内穿上祖传的金丝软甲,腰间暗藏了一把利剑,两人一同出了家门,前往府衙,令几十个家丁和勇士们,隔上一刻钟时间,也到府衙取齐。
  叔侄二人来到府衙前,项梁叮嘱项羽在门外等候,待郡守相招时再进入,自己先行通报,进了府衙内。
  项梁见到郡守殷通,施礼毕。
  殷通问:“令侄可曾带来?”
  项梁道:“谨遵大人指令,现已在衙外等候。”
  殷通喜道:“快请,快请。”
  随即,令人到门外,传项羽进来。
  项羽听衙吏传唤,也不客气,昂首挺胸,大步进到府衙内,直接来到殷通面前参拜。
  殷通回礼毕,见项羽身高八尺开外,体阔腰圆,浑身上下英气勃勃,不由得赞叹道:
  “好一位壮士,真不愧是项君令侄。”
  项梁微微一笑道:“一介蠢夫,何足过奖。”
  项羽参拜过殷通,隔着几案,立在一旁。
  殷通问道:“听说你和桓楚关系很好,知道他在哪里?”
  项羽看了一眼项梁,说道:“桓楚现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需单独与郡守大人道来。”
  殷通一听忙道:“近前来,说与我知。”
  说罢,示意项羽靠近,准备附耳倾听。
  项梁在一旁给项羽丢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可以行动了。
  项羽一见,心领神会,靠近殷通身前,猛然,从腰间拔出藏着的宝剑,对着殷通当头就是一剑。
  殷通猝不及防,脖子上着了一剑,当场倒地身亡。
  项羽抢前一步,砍下殷通的头颅,提在手里。
  项梁抢上案几,取得郡守的印绶,与项羽一起出到阶前。
  早有衙吏大喊:“快来人哪,有人杀了郡守。”
  府衙前后的守卫,听到喊声,迅速围拢过来。
  一时间,手持戈戟刀枪的士卒,涌进上百人。
  早有勇敢的守卫,冲上前来,对着项梁、项羽举戟就刺,举刀就砍。
  项羽将叔父掩在身后,将殷通的首级交给项梁,鼻子里冷笑了一下,一声大喝,如同晴天里半空的霹雳一般,随即,跳到阶下。
  冲到眼前的守卫,仗着人多势众,长短兵器齐举,心想:这么多兵刃,怎么还不搠死你。
  哪曾想,忽然一声断喝,吓的众人一愣神,手上的动作迟疑了那么一丢丢的时间。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项羽将那宝剑左刺右抹,上劈下砍,眨眼功夫,十几具尸体,就横在了阶前。
  后面的守卫,怎肯罢休,又蜂拥上前。
  项羽一个健步,跳到庭院中央,只见他,将那宝剑舞出一簇剑花护住身躯,在兵器丛中,闪展腾挪,忽左忽右,剑光伴着身影,一阵秋风扫落叶般的折冲后,项羽四周,又倒下几十具尸体。
  再看项羽,持剑而立,气不长出,面不改色,鬓不见汗,衣衫不乱。
  项羽见守卫们稍退,环顾四周,开口道:
  “还有谁?谁还再来?”


第234章 八千子弟
  众守卫见项羽勇猛,谁都不敢上前。
  正僵持之际,府衙门外,又冲进一群人来,各个执定兵器,举剑就刺,挥刀即砍。
  项梁一见,是自己府上家丁和蓄养的武士。
  见援军已到,项羽又挥舞宝剑,一阵劈杀。
  不一刻,府衙里毙命倒地的尸首达百具以上。
  众守卫一见,无路可逃,院内的那个太岁又无人能敌,纷纷丢掉武器,伏地投降。
  其余人等,也都被家丁们从各个厅房屋内,搜罗出来,押到厅堂前。
  整个郡府上下的人,都吓得趴在地,没有一个敢抬起头来。
  项梁吩咐人,请来城中氏族父老和士大夫之族,聚在府衙前。项梁身佩印绶,大声说道:
  “秦之暴虐,由来已久。现天下皆反秦,四海纷纷,会稽岂能落后。”
  “郡守即为秦吏,贪婪成性,横征暴敛,鱼肉乡里,现为民除奸,响应举义,重振荆楚。”
  众人见那满院子的尸首,加上项羽和几十个壮士护卫项梁左右,哪有一个敢说个不字,同声应道:
  “一切愿听调遣。”
  于是,项梁布告全郡,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梁选派得力的干将,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同时,遍贴文告,招募兵勇。
  很快各乡、亭、里的丁壮竞相报名,项梁将其编入军籍,共得精兵八千人。
  项梁随后,又将早已暗中考察好的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架构体系。
  这一点,项梁明显比陈胜更有针对性。
  任何一个政权、组织或者实体企业,要想良好运转,首先应该选拔优秀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体系。
  有了忠于自己的干部体系,则可对组织进行很好的控制,通过这一体系,保证后方稳固的基础,带领士卒冲锋陷阵。
  亦即谁指挥枪的问题,这是戈命的首要问题。
  项梁在吴中开展政权基础建设,为自己的北伐做准备。
  这一天,有一个和项梁很熟的豪杰来找项梁,诉说身边的伙伴们,都相继被外派任职,为什么没有他自己。
  项梁看了看来人,说到:“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而且,事后还找了一大堆借口,所以,对你办事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不能任用你。”
  那人一听,随即又是一大堆解释。
  项梁说道:“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我们选拔人才,就是要在事情中看,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的,才是合格的人选。”
  那人顿时哑口无言,垂头丧气地离去,众人听了也很敬服项梁的公心。
  这一点,也比那些只任用自己熟悉或者身边人的做法,明显略高一筹。任其能,而不任其熟,实在是一种基本考核干部的方法。
  于是,项梁自为将军,兼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引兵数百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项梁叔侄,将吴中安定。
  这一日,正在府中计议军机,商量下一步去向,忽然门外有人报,陈王帐下将军召平持诏来宣。
  项梁、项羽,连忙摆开仪仗,开中门迎接。
  召平进得府衙,展开诏书,宣读。
  诏上曰:会闻项梁乃楚将项燕之子,已于会稽起事,志在恢复荆楚,应予嘉勉。特拜项梁为上柱国,项羽为偏将,今江东已定,请即西向击秦。云云。
  此时,陈胜已经死难,因消息闭塞,尚未传递到江东。而召平为陈胜属将,奉命进攻广陵,数月未下。
  接陈胜死难的噩耗后,召平自知孤军难以自恃,不久秦军也将攻过来,于是,乘船渡江东下,进入会稽,伪称陈王尚在,矫命拜项梁为将,令其过江击章邯。
  项梁信以为真,随即带了八千子弟,渡过长江西进。
  沿途经过东阳,听说东阳县令刚刚被屠戮,县令史陈婴暂任东阳县长,项梁命人草拟了一封招降书,投递过去。
  陈婴见项梁遣使到来,接过书信看罢,便召集属吏部属,说道:
  “我本是县中令史,无奈县令被戗,被大家临时推举到代理县长的位置。”
  “现今,天下大乱,作为县令,我应该以保全本县乡亲父老的身家性命为己任。”
  “项梁世代楚将,素有威名,项梁叔侄,又是英武绝伦,我也早有耳闻,听说在会稽,秋毫无犯,颇有民望。”
  “现致书相招,想要和我们联合,挥兵西向,我等欲举大事,应该与他叔侄合军一处,然后西向攻秦,这样才是最佳方案。”
  众人听了这番话,齐声称善,各无异言。
  随即,陈婴赴项梁营,愿率部众相依,悉听指挥。
  项梁与陈婴两军合为一处,渡过淮水,声威传闻远近,途中,张楚国败兵残将相继归附。
  等到项梁进入下邳,属下的兵卒,已经多达六、七万名,声势大振。
  这时,传来陈胜早已兵败身死的消息。
  既然,发布任命的东家已经不在了,下一步该如何行止,需要重新计议。
  项梁在下邳安下军马,派出斥候,四下探听消息。
  汇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行动计画。
  商议的结果,大家一致主张,大军应继续向北、向西前进,寻找章邯秦军,进行决战。
  正商议间,忽有斥候回报,北向的路径,被一支兵马挡住去路,乃是秦嘉驻兵彭城,不容大军过去。
  秦嘉,时陵县人,响应陈胜号召起事造反,但又不受陈王节制。
  等到听说陈胜战败身死,就在当地寻访到楚国贵族的后代,名叫景驹,尊奉为楚王,带兵占领方与县城,又攻下定陶,立为楚都。
  项梁听罢,怒气盈胸。
  景氏贵族,算什么东西,难道敢跟我项家相比么?
  于是,项梁召集众将说道:
  “陈王首先起事,攻秦失利,事业未成身先死,尸骨未寒,秦嘉竟敢擅自立景驹为楚王,这就叫做大逆不道。”
  “诸位将军,即日起兵,跟着我,往诛此贼!”
  话音未落,众将齐声响应。
  于是,三军将士排好队伍,执定兵械,好似潮水一般,争向彭城杀来。


第235章 英布还是黥布
  (看来,人就得有想法,有了好的想法,马上去行动,就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项梁军向彭城进发,不止一日,来到彭城东的郊外。
  项梁命三军安下营寨,准备厮杀。
  楚王景驹、将军秦嘉,听闻项梁军来,急忙商议迎敌之策。
  说起秦嘉,原是东海郡陵县人,也是佣耕之人。陈胜在陈县自立为楚王后,秦嘉与乡中人相约起义,率兵攻破了东海郡,杀了郡守,占据了城池。
  陈胜听说后,派武平君畔出任秦嘉所部监军(类似于D代表),企图将其纳入张楚国的势力范围。
  秦嘉不同意被收编,倒是同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自立为大司马,对属下道:
  “武平君还是个毛孩子,懂得什么兵事,我等难道还要受他节制么?”
  二话不说,秉着“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的宗旨,率军进攻武平君畔。
  畔手下只带了数百人,本想过来监军,哪曾想直接要对阵,几个回合下来,竟送了命。
  杀死楚使后,秦嘉听从了乡老的建议,在民间寻访到楚国贵族(注1)后裔景驹,立其为楚王,驻扎在彭城(今徐州)以东。
  景驹本是个没落贵族,资产倒有不少,就是没有什么战阵经验,听说项梁军已经兵临城下,急忙与秦嘉商议对策。
  秦嘉觉得,打仗嘛,那还不简单,不就是群殴么,不管怎么说,手下有三万人马,谁来也不尿他。于是道:
  “大王不必担心,明日臣率领人马出城应敌,大王在城上观战可矣。”
  次日,天一亮,秦嘉带领手下人马,尽出城外,准备与项梁对敌。
  秦军自持有些勇力,但对行军布阵经验不足,三万人马出城,纷纷扰扰,旌旗不整,队伍散乱,许久,尚未列阵完毕。
  项氏军中,早惹恼了一员战将,见秦嘉军队伍不整,即向项梁申请领兵冲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