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绾,前文已经介绍过,小时候一起和刘邦逃学、耍赖、惹是生非,每次只要有刘邦,一定也有他。
  周勃,因为地位低下,连田产都没有,就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为了养家糊口,他还有个副业,就是给办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因为个性木讷,少言寡语,所以朋友不多,刘邦是欣赏他的朋友之一。
  樊哙,屠夫出身,平时靠杀狗谋生。身强力壮,力大无穷,胆大心细,平时沉默寡言,但却很有见识。
  这些人,后来都随着刘邦起事,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从刘邦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出,刘邦在当地,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混混或者小痞子,而是一个关系网纵横,人际关系丰厚,官场、民间都吃得开,在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
  这样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储备,为刘邦后来的起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一直看好刘邦,愿意追随刘邦,刘邦又能知人善任,擅于驾驭这些以及后来加入的人,才在诸侯并起,纷纷扰扰的乱世里,一枝独秀,最终夺取了江山。
  在这一点上,陈胜以及项羽,都望尘莫及。
  而刘邦和项羽,在一件事上,做法却惊人地相似。
  那年,刘邦奉命送服徭役的人去咸阳,办完公事,就在咸阳城中闲逛。
  但见城阙巍峨,市井繁华,车马冠盖,络绎道旁,已觉眼界一新。
  正流连观看间,忽然,看见两旁一阵慌乱,当街有官吏呼喊开道,刘邦不由得停下脚步,定睛观看。
  注1:刘肥,汉初封为齐王。《史记》记载:“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第239章 一句大话
  刘邦听见有人当街喊“回避、肃静”,知道这是开道的官吏在净街,于是停下观看。
  只见一排銮舆当街行来,从那仪仗规格看,方知道是始皇的銮驾出巡。
  刘邦立在一个高处,远远看去。
  只见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銮舆车上,威风八面,声灵赫濯,冠冕堂皇,所过之处,众人都匍匐在地,口称万岁。那架势,看得刘邦不觉心潮澎湃。
  刘邦喟然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就是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看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况,都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类似的大话,展现了一样的雄心大志。
  从两个人的这两句话上,彰显了不同的性格,但目标是一样的。
  事后,果然是两人在争夺天下。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沿用至今的道理:目标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沛县,城关主街的东头,转过一条街巷,一座高门大院前,此刻,冠盖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沛县县令的好友吕文,正在门前,迎接着前来祝贺乔迁之喜的宾客们。
  这是一个三进的深宅大院,原主人迁往魏地去了,因规制较大,县里一般人买不起,所以空了好久。
  正好吕文托县令找房子,要求气派舒服些,叮嘱他:不差钱。就首先想到了这处大院。
  好在两边都是县令的相熟,索性就帮助撮合了一下,吕文买下了这处在县里颇为气派的院落。
  当然,事后,房主人少不得感谢了县令一番,给他包了一个大大的银包,不在话下。
  好在,吕文对此也毫不介意,毕竟他是急于在沛县找个落脚点,好将带着的妻女家小,尽快安顿下来。
  之所以选择沛县,吕文是没办法加上有所依赖。
  没办法的原因,吕文在单父(今山东单县)住不下去了。
  因为在生意上得罪了一伙人,到处找他的麻烦。
  这还不算,那些被对手收买的泼皮无赖,时常来店里捣乱,弄得生意没法做,而且放出话来,只要吕文的生意开一天,他们就来捣乱一天。
  无奈,吕文只好贱卖掉店铺,准备搬迁。
  他想到了他的好友,沛县县令。
  沛县县令曾经多次表示,想和他成为儿女亲家,让他的二女儿吕雉,嫁给县令的公子。
  虽然,因为女儿反对,加上吕文自己也不感冒那个县令公子,此事就搁置下来。
  但,两人的交往却没受影响,每次来沛县做生意,吕文都到县衙探望,带来很多家乡的土特产,临走时,再奉上一个大红包,感谢给予生意上的关照。
  有了这样一层亦朋亦友的关系,吕文就想到了将家搬到沛县。毕竟有一县之长罩着自己,将来生意上,会少去好多骚扰。顺带的,如果县里有什么好项目,借助县令的关照,还能方便捞点快钱。
  当吕文将搬家的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大家都表示赞成。
  两个儿子,老大吕泽,老二吕释之当场没说什么。
  只是在搬走后的第二天夜里,两人潜回单父,一把火烧了那几家竞争对手的店铺,据说还砍了几个人。至于是死是活,黑暗中,又很慌乱,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这么一闹,吕文连夜跑到沛县来。一开始,不敢声张,找了个别院,临时住下。
  直到接到单父消息,那几个仇家,只是被砍伤了几个家丁,没有死人,都无大碍。
  正赶上,秦将王贲举兵围住临淄,齐地顿时人心惶惶,仇家们保命要紧,也就没精力来追索吕文一家了。
  这样,吕文才敢拿出钱来,托县令帮忙找到这处体面一些的宅院,安安稳稳地住下来。
  县令虽然看上吕文的二女儿,想娶过来做儿媳的愿望,被吕文拒绝,但两人还是很要好。
  最起码,吕文能经常给他带来一些额外收入,有时,有些事情自己不方便出面,诸如县里的一些官府项目,可以通过吕文,倒一下手,两个人各取所需,也算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这样一打算,县令就觉得眼下有一个很必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要让县里大大小小、头头脑脑的人,都知道吕文和我县令关系很要好。
  这样,他们有事托请的时候,自然会找到吕文。
  对于一些不敢或不能直接找他的事情,吕文做为一个二传手,既可帮助县令抵挡,又可以进退有据,成为县令借权力寻租,间接揽财的一个最好的工具。
  所以,当吕文安顿好以后,县令对吕文说:
  “吕兄乔迁,需要大张宴席,将县里的头面人物都请过来,让他们都认识认识你,知道你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你在县里就算立住脚跟了,今后,也没人敢在县里找你的麻烦。”
  吕文正巴不得,赶忙施礼,谢道:“如此甚好,感谢恩公美意。”
  县令随后叫来县主掾萧何,嘱咐他配合吕文,遍告县里的各级公务员,再将县里各行各业的头面人物都请来,将宴席办得体面一点。
  萧何见县令吩咐,自然心领神会,不敢怠慢,发下口头通知,知会各部门,逐级传达下去,邀请相关人物,务必要热闹体面。
  参加这样的酒席,就像现在很多人家办喜事一样,是不能空着手来的,尤其还是县令的好朋友,县领导亲自出面张罗,自然规格小不了。
  一时间,沛县上下头面人物都接到邀请,携带贺金,纷至沓来。
  吕文对这些人物,大都不认识,就由萧何和县里的一个辅吏,逐个介绍。遇到身份高一些的,吕文亲自迎入堂上,仆人奉上茶后,寒暄几句,双方互相交换名刺(类似名片),再由人引入宴席。
  组织类似的酒宴,对于萧何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虽然官为沛县的主吏掾,主管群吏提干升级、吏治考察,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但由于其能力出众,又深得县令的心,所以,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无不通过萧何之手,甚至干了很多副县、长的活。
  这一点上,县令还是很满意的,每次组织个什么活动,或者安排个什么事情,萧何总是让他那么放心,一句话,用起来相当顺手。
  今天也是这样,吕文府上的乔迁喜宴,宾朋满至,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第240章 我出一万钱贺
  吕文刚刚在门前,迎接到县丞大人,陪着进了堂上,奉茶陪话的时候,院外就来了一个人,立即引起了正在代表东家,迎接客人的萧何的注意。
  来的不是别人,从那两步走路谁也不服的姿势上,还有周围的人纷纷和他打招呼回应很随意的架势,加上嘴里不知哼着什么“郎啊、妹啊”地楚调小曲的声音,萧何不用正眼看,就知道来人是谁。
  这个人正是他的好朋友,一个谁也惹不起的主,沛县泗水亭长,刘邦。
  “这小子可算来了。”萧何心里暗道。
  前日,接到县令的指示,吩咐办公室的手下,将通知发下去的时候,萧何特意去了泗水亭一趟。
  一来是有个公文需要亭长传递下去,二来有几天没见刘邦了,也不知这小子在忙些什么,两个人习惯了隔三差五见上一面,时间一长,倒有些想念。
  最主要的,萧何是想当面嘱咐一下刘邦,县令的这个好友的宴席,他最好出席一下,不要为了夏侯婴被鞭打一事,耿耿于怀,与县令之间,闹得很不愉快。
  毕竟那是一县之长,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如果再闹得僵了,县令找个茬,拿捏一下他这个小小的亭长,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小意思。
  出于对好朋友的规劝,萧何见到刘邦后,当即说明来意,嘱咐他务必给县令面子,参加一下。
  “不去。”
  没想到,萧何话刚一落地,刘邦就袖子一揣,脖子一梗,不屑地吐出这两个字。
  “我说刘老三,你这样可就不对了啊!”
  萧何一见,刘邦这态度,立马眼睛也瞪了起来。毕竟他还管着刘邦,总要拿出点领导的架势来。
  “你和夏侯婴的事,能怪着县令吗?”萧何的口气现在像极了刘邦的领导。
  “那证人明明白白的供词,还有旁证,证明你和夏侯婴之间,那天确实喝多了,一人拿根棍子,比试什么剑法,眼见着你一棍子过去,那夏侯婴也不躲不闪,正砸在脑门上,当场就栽倒晕了过去。”
  “这都是有人证物证的,这话也就在我这儿,说过拉倒。结果你俩串通好了,都矢口否认,无非是害怕《秦律》关于公务员违纪的刑罚,又加上是私斗,要罪加一等的。”
  “最后,夏侯婴一口咬定,说是喝多了酒,在车辕上撞到了头,将这一切都担了下来,还想闹个工伤。”
  “结果,事情败露,挨了鞭笞刑。夏侯婴试用期的公务员身份也取消了,还得在牢里呆一年。”
  “你说,你俩喝酒就喝酒呗,喝完酒任凭你俩把牛吹上天,谁碍着你们了。”
  “俩个都多大岁数了,还像个孩子,非要整个棍子比剑,结果成这样,你说刘老三,你这整的都叫什么事呢?”
  刘邦瞥了一眼萧何,鼻子里哼了一声,道:
  “都是端公家碗,吃公家饭的,不管那狗屁证人怎么说,那县令就不能看在天天给他当司机的份上,对夏侯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干嘛非要把人给弄进去。这不明摆着和我过不去?”
  萧何看了一眼不忿的刘邦道:
  “我说刘老三,你说话可得凭良心啊,要不是县令给你面子,你现在还能在这当你的亭长?”
  刘邦心虚地接口道:“那还不是你给我担保的。”
  萧何没理会刘邦的人情话,而是接着劝道:
  “再者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