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况,现在天下虽乱,但大秦的魂魄尚在,据闻,秦军已东出函谷关,不日即可剿灭义军,此时起事,是不明智之举啊!”
县令一听,乡老说得很在理,心里开始后悔起来。
那乡老又道:“何况,君若派人请回刘季,更为失策之举。”
县令忙请教道:“失策在于何处呢?”
那乡老道:“想那刘季,本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平日里,呼朋唤友,横行乡里,今得此机会,岂能错过。”
“一旦召其回城,势必为虎作伥,肆意而为。加上他手里有兵,那时,君又怎么节制此人。君不见会稽之殷通,到头来,岂不是为他做嫁衣么?”
县令闻此言,幡然醒悟,连连跺脚道:“萧何、曹参,二贼误我。”
那乡老趁机说道:“于今之计,当调集士卒,号召民众,紧守城池,不给乱民以可乘之机。”
县令至此下了决心,吩咐道:“来人啊,衙役快来。”
衙役们闻声,来到县令面前。
县令道:“尔等立刻去萧何、曹参家里,将二人给我捉拿归案。”
“喏。”几名衙役叉手施礼毕,出衙门,直奔两人家里去了。
虽说县令下了拘捕令,但他明显低估了萧何和曹参,在这些人中的人缘和影响力。
早有几个与两人交好的衙役,先疾奔到两人家里,通报了县令要捉拿他们的消息。
两人听罢,顾不得其他,慌忙出了家门,逾城而逃,直接奔着芒砀山方向而来。
正好在半路上,遇见了刘邦的队伍。
刘邦听完两人的叙述,看了看两人道:
“既然如此,你们二位是什么主意?”
此时,冷静地说出此话的刘邦,已经完成了从亭长,到反秦团队老大身份的转变。
即使曾经是其上级,多次在秦的体系内,袒护照顾刘邦的如萧何、曹参之流,也已经自动归属于刘邦身后的那个队伍里了。
萧何看着刘邦身后黑压压的众人道: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回芒砀山是不可能的了,干脆,杀进沛县城,宰了县令,直接举事起义。”
曹参也赞成道:“天下已乱,正好借机起事。”
樊哙也在一旁道:“对,大哥,直接杀回去。”
刘邦倒是很冷静,此时也体现了一个领袖的素质,每临大事有静气。
他继续问二人道:“县里现在有多少守兵?”
萧何道:“还是那一千守兵,没有新增。”
“一千守军。”刘邦手抚着腮沉思着。
萧何看了看黑暗中的数百人,知道了刘邦在思考什么,于是说道:
“咱们虽有这几百号人,但武器不足,对沛县只可智取,不可硬攻。”
刘邦白了一眼萧何,那意思是,这不是废话么,没看我正想这个问题呢么?
萧何明白了刘邦的顾虑,于是,建议道:
“沛县虽然守军上千,但人心浮动,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民意,抓住县令素来不得民心这一点,或许可以出奇制胜。”
刘邦看着萧何道:“说说看,怎么利用?”俨然一副垂问的架势,但又是那么自然。
萧何道:“当初县令找我俩商量要起事,无非是怕城里的百姓造反,割他的脑袋,所以想先起来反秦,投靠义军。”
“现在,他既然反悔了,也就是不想反秦了,那百姓就会担心义军攻过来,一旦城破,反倒遭受屠杀。”
“如果能让百姓认识到,县令是沛县的危险所在,让百姓在城内做内应,那沛县城也就指日可下了。”
刘邦没等萧何说完,已经喜笑颜开了,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随即,刘邦对萧何说道:“这样,你现在就写上封信,我们把它射到城里去,号召百姓一起起义。”
萧何赞道:“正是此意。”
于是,刘邦命人拿来笔墨,找来绢帛,萧何执笔在上面挥洒而就。
萧何写完,刘邦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天下苦秦久矣!今诸侯并起,关外皆反。现沛令据城自守,以为民敌。不日,义军定当攻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义军,则家室可完。不然,城破之日,父子俱屠,为沛令所累,诚无益也。
刘邦看过,赞道:“写得太好了,这沛令必死无疑。”
于是,将此书信,照样子誊写了十数封,绑在弓箭上。
随后,刘邦带着数百义军,乘着夜色,来到沛县城下。
刘邦命众人手持武器,沿城下一溜排开,黑暗中,看起来似千军万马一般。
待众人站定,刘邦来到城门下,对着城墙上的守卒喊道:
“城内的弟兄们听着,我是刘邦,义军不日即将来攻城了,如果想活命,请看我给你们的书信,便可保住全城生命。”
说罢,便命令将事先写好的书信,悉数射向城内。
城上守卒和城内百姓,纷纷接到书信,展开来看,信上的内容,很快就在城内传开来。
家中有被刘邦释放的役徒之人,互相一串联,觉得刘邦说得有道理。
如果等到义军来攻城,城破之日,还不知道什么命运呢?加上大家都痛恨这个县令,当下一合计,很快就有数十人,抄起家伙,奔着县衙就去了。
第252章 沛公的眼光
等众人赶到县衙时,遥见一人,已经手提着县令的人头,立在县衙门前。
众人近前一看,认得是周勃。
只见周勃一手提剑,一手提着县令的人头,对大家说道:
“县令无道,我已经把他杀了,弟兄们,跟着我,开城门,迎接咱们自己的子弟兵。”
众人一起响应,簇拥着周勃,一起奔城关而来。
当众子弟随着周勃来到城关门前,早有一群百姓围在那里与士卒们交涉。
见周勃提着县令的人头过来,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那声浪直传到城外。
守城士卒一看,县令都已经死了,还守哪门子城啊?
再加上本来就有很多士卒想开城迎义军了,此刻,更不顾一切地奔向城头,落下关锁,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等人入城。
刘邦在众人的簇拥下,终于进入了他熟悉的县城。
来到县衙,刘邦汇集众人,商量后续事宜。
县令已死,沛县百姓造反的事实算是坐定了。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一个有前途的造反队伍,哪能没有领头的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愿意出这个头。
是啊,虽说有样学样地造反了,可当下,每个人都心有余悸,只要不当造反的头头,即使造反被秦军镇压最后失败了,罪过也可以全推到首领身上。
换句话说,这个造反头头,在需要的时候就是众人的背锅侠。
人就是这样,遇到好处的时候,容易冲动向前;意识到风险的时候,就本能地退缩。
众人毕竟看不到造反的未来,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诛灭九族,于是,大家就势推举刘邦来当这个头头。
刘邦推辞道:“天下正在混乱当中,诸侯都已起事,很快,沛县也将卷入其中。如果推选的首领不能胜任,就会一败涂地,危及大家的身家性命。”
“不是我推卸责任,也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怕我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是件大事,希望大家另外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
于是,刘邦建议大家推举萧何、曹参等人。
萧何、曹参连连摆手,坚决不肯。其他人更没有人敢坐这个位置。
正在推让之际,萧何见势起身说道:
“弟兄们,我来说两句。”
“正像刘邦刚才所说的,现在天下纷扰,诸侯分立,反秦之势已成燎原,咱们的沛县,处于楚魏交界,早晚要经兵事。”
“如果我们不早做打算,势必会成为诸侯之间竞争的牺牲品。”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确立一个首领,带领大家保护城池,保全父老们的生命。”
“这个人必须在县里有号召力,在子弟中有影响力,又能敢于担当风险。”
“刘邦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临危不惧,胆色出众,而且有远大的抱负。”
“我们都听说了关于刘邦的一些传闻,在他身上发生了那么多奇异的事情,难道是巧合么?”
“前几天,我和曹参为了这事,还进行了占卜,结果也是指向刘邦,所以,没有人比刘邦更合适的了。”
刘邦还待推辞,众人早已将其让到正位上坐定,坚持要立他为首领。
于是,刘邦不再推辞,当即走马上任,担任沛县令。因张楚国的关系,且近楚地,沿袭楚制,称为沛公。
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相当于现在人六十岁左右的样子)。
至此,刘邦终于完成了从一介布衣,到起义首领的转变,正式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
对此,史学家说,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情不成,秦朝会诛灭他们的全族,所以都推让刘季。(注2)
但这也许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即使萧何等人想当首领,芒砀山跟着刘邦出来的那些人,会答应吗?
更何况,熟悉法律,弄个文案,讲究个官场世故,做个能吏,是萧何、曹参的长项,而造反这件事情,若不是县令以死相逼,两人有多大的动能,敢于率先起义呢?
依笔者看来,刘邦之所以能成为一方起义领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胆色,刘邦的胆量大,遇事不怕,如果有根能够着天的棍子,他都敢把天捅破了。
二是有胸怀,凡事看得开,豁达大气,不拘泥小节,不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容易服众。
三是敢于担当,从丰西泽释放所有役徒那一刻起,刘邦就选择的勇敢地承担下来,大不了去落草为寇,这种担当,是众人的依靠。
四是有准备,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刘邦准备好了。以前的吊儿郎当也好,沽酒戏耍也罢,都不影响他蛰伏草莽时的洞察力,抓住天下大乱之机,乘势而起,这是一种领袖的智慧。
最后一点,刘邦身上有着天生的造反精神。
从之前的经历看,刘邦经常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循规蹈矩地做普通人,几乎时刻都在与现有的一切进行对抗,这种精神,也恰恰在这普遍造反的时节,体现出价值来。
所以,刘邦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应运而生。
当下,刘邦即了沛公位,在沛县衙门的庭院里祠黄帝、祭蚩尤,又用牲的血衅鼓旗(注2)。
因刘邦所杀蛇是白帝子,杀者为赤帝子,所以红色就是起义军的吉祥色,所有旗帜皆为赤色。
这里就又体现出刘邦的大智慧。
为什么祭祀黄帝和蚩尤,黄帝和蚩尤是华夏的共同始祖,黄帝尚“土德”,蚩尤为战神。
而刘邦假托是赤帝子,也就是炎帝的儿子,所杀蛇是白帝的儿子,所以,一开始,刘邦对起义的未来,就有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那就是“天下。”
刘邦既是赤帝子,也就是“天选之子”,自然是以取得天下为己任的,而不是仅仅当这一县的沛公,更不去借什么六国之后的名。
在这一点上,陈胜的假托扶苏和项燕之名,包括刘邦曾经追随的张耳立赵歇,项梁后面的立楚怀王,都是短见之举;甚至后来楚怀王从一面旗帜,变成了项羽巨大的政治包袱,成为压垮他人设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