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良随着沛公,坐在其身后。当他抬眼看向帐内时,在众多人中,一个熟悉的目光,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陈平”张良差点叫出声来,但在军帐内,这种严肃的场所,深知礼仪的张良,是不会如此唐突的。
  此时的陈平,正用老友久别重逢的目光,问候着他。
  张良同样报以问候的眼神,两个人的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在空中交汇了片刻,又都自然地收回来,专注于眼前的会议了。
  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张良作为沛公的随从参谋,陈平作为项羽处的客卿,都是从属者,在如此重大的场合,是不宜互诉别肠,谈论私人交情的。
  此时,沛公与项羽两人说罢客套话,沛公询问起项羽此次战况。
  项羽说道:“此次去打襄城,襄城顽固,一直攻打了一个月,才攻下。”
  “然后呢?”刘邦问道。
  项羽轻描淡写地说道:“待城下后,我就下令,将参与守城的军卒和民众,全部活埋了。”
  座上项家将们,一片叫好声。
  项氏一族,自来崇尚战力,在冷兵器时代,杀多少人,斩多少首级,是战功的表现,也是震慑对手的一个有力武器。
  就像后世混社会的老大,一定要炫耀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恶行,以此来树立道上的声名一样,此时的项羽,还执迷于嗜血的冷漠。
  项羽脸上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端坐在座位上。
  倒是坐在一旁的沛公,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张良,四目相对,其间意味,此时只有两人能读的懂。
  见大家都到齐了,项梁开口说话了。
  “诸位将帅,乡老,氏族豪绅,惊闻陈**败身死,至今已数月有余。梁自奉命渡江以来,抗秦复楚,自当踊跃甘为前驱,不曾懈怠。”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君。无主则事不定,无君则民不明。”
  项梁说到这儿,环顾了一下众人道:“今天开这个联席会议,目的就是商议一下,究应推立何人?”
  席下众人听了,一时无人发言,只静静地看着项梁,等待项梁定夺。
  其实,项梁心里是有想法的,这一想法,自他在会稽击杀殷通之日起,就在他心里萌芽,至今已经开始泛滥了。
  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梁是这样理解的:
  你陈胜,一个佣耕之人,可以称王,我世代名将之后,为什么不能。
  秦自统一之后,六国的国君已经成为历史,此番天下大乱,是各诸侯国重新洗牌的时候,何况,所谓的六国,也不是天生就是六国。
  我项氏,不也曾经有项国(注1)么?
  注1:项国:项梁祖上在周朝分封时,属同宗姬姓被封为项国,春秋时项国被鲁国灭后,后以国名为族姓。


第257章 搅局者范增
  项梁暗自思量:看看那赵的武臣,燕的韩广,不是因为手里有兵有地盘,自立为王,现在也坐得好好的吗?
  所以,项梁打心眼里,是要起兵做一番事业,自己谋王的。
  这样的想法一萌生,项梁自然就不甘心在一个郡守下面创业,做他的属下。虽然杀殷通显得不那么道义,但在这乱世之间,也顾不得了。
  而在陈王死后,景驹遽然称王,项梁见如此大好的机会,竟然被一个公族后裔抢了先,自然大为光火。
  虽然,景驹从血统和理论上,比项梁更有资格称王,但由于触碰了项梁内心里的野心,项梁自然不肯答应。
  现在,毕竟自己手里有兵有甲,这世道,还不得“以实力的地位讲话”。所以,项梁无论如何要把景驹置于死地,剪除哪怕是名义上对自己的威胁。
  局面就是这样,景驹一灭,楚国立刻呈现出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也是一个最主动的机会。
  手里握有楚地最大的一支武装,加上把刚刚帮助收复丰邑的沛公,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地方、军、事代表请来,无论自己在会上提什么动议,想必也不会反对,何况,是在自己的军帐中。
  至于,那些氏族乡老们,统统是随风草,谁的拳头硬,谁的实力强,就会倒向谁,这一点,好像历来如此。
  不过,唯一的缺憾是,项梁自己的打算,除了和项伯略有提及外,对其他人从没流露过。
  至于项羽这个侄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政治上幼稚的很,根本不到栽培他的时候,还是把他放到军旅中锻炼,先做一个骁勇善战的方面军统帅再说。
  基于这种情况,项梁召开这次联席会议,一定要等到大家都到齐。
  而之前,项梁私下授意了一个部将,在会议中,当大家都不说话时率先发言,挑起话题,试探一下大家的态度。
  毕竟如此重大的事情,项梁也是第一次做,就像要偷窃什么东西一样,心里忐忑不安。
  这时,那个部将出班说道:
  “诸位,我有一个提议。”
  “当今天下,燕、赵、齐、魏已立,而强秦仍在,章邯正虎视眈眈欲灭诸国,当此时,必须立一强兵之主,方能与秦抗衡。”
  “项将军,祖上曾为诸侯,世代楚将,乃父为抗秦而死,众望所归,理当自立为王,带领荆楚,抗秦复楚。”
  此言一出,座上项氏楚将,一致附和。
  众人看着项梁,等待他说话。
  项梁一脸为难的表情,刚要做做样子婉拒,此时,座上站起一位老者,大声呼道:
  “不可、不可,此言谬矣!”
  项梁定睛一看,认得老者是居巢(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年已七十,氏族代表,名为范增。平时在乡里隐居,好出奇计。
  众人见范增大声反对,语气坚决急促,不由得停止了议论,静耳倾听。
  范增站起身来,挺了挺略显伛偻的身躯,趋至座前,先对项梁行了一个礼,方道:
  “增年已老朽,不足谈天下事。但闻将军礼贤下士,舍己从人,所以特来献言。”
  开场白说完,范增接着对众人说出了一句震耳欲聋的话:
  “依老夫看,陈胜兵败身死,是理所当然的。”
  此话一出,座上的人脸色骤变。
  陈胜毕竟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领袖,尽管已经身死,但在大家的心目中,还宛如神一般地存在。现在各诸侯国反秦,无不是受陈胜的感召,在其影响下展开的,范增这番极富挑衅的话,自然引起了大家内心的震撼。
  范增见初步目的达到,接着开始说道:
  “想那陈胜佣耕之人,本非望族,又缺乏治世大才,匆忙间扯旗造反,短时间打下几个县城,马上就据地称王,何其急也?基础不牢,盲目征战,此次败亡,根本不值得惋惜。”
  “暴秦并吞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楚怀王受秦王欺骗入秦不返(注1),楚人哀思至今。每当议论起来,楚国人无不愤恨,楚人对秦的仇恨最深。”
  “我曾听说,楚地知名的隐士南公,有一句著名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是,大楚哪怕只剩下三户,都可以灭秦,说明我们楚地的民心是不肯屈服的。”
  “陈胜首先起事,却不寻访、求立楚王之后,而是妄自称尊,失去楚地人的支持,怎得不败,怎得不亡?”
  “将军起自江东,渡江而来,楚地的豪杰子弟,争相趋附归顺,无非是因为将军世代为楚将,认为您必定立楚王之后,所以才竭诚求效,力求复楚。”
  “将军若能体察民意,顺应民心,扶植楚王后裔,天下人都会闻风慕义,云集影从,灭秦也就易如反掌了。”
  “而如果将军听从了刚才部将的意见自立,恐怕不仅失去楚人的民心,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老夫以为,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
  范增一席话说完,走回座位上,不再言语。
  大帐里顿时鸦雀无声,静的出奇。
  陈平冷眼看着项梁,张良嘴角微微露出笑意。两个人,都看清楚了项梁的把戏。
  沛公也是一样,对项梁演的这出戏,心知肚明。但现在以他的实力,是不能,也不宜说任何话的。
  “哈哈哈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猛然在大帐中响起。
  敢于笑得如此放肆的,除了主帅项梁,又有何人?
  即使如项羽这样的未来霸王,此刻由于没有理解叔父开这个会的真实意图,思维也不得不跟着每个人的发言,跳跃摇摆,左右不定。
  一会儿,觉得叔父称王无可厚非,一会儿,又觉得范增说的有道理,毕竟有陈胜的前车之鉴。
  立王,如此重大的事情,之前,没有和叔父充分讨论,现如今,确实难以抉择,项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听见项梁的笑声,大家知道,有答案了。
  注1:楚怀王入秦不反: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秦国的武关会盟,秦国将他扣押,胁迫他割让楚地,被他断然拒绝。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


第258章 楚怀王熊心
  果然,笑声过后,只听项梁说道:
  “范增老先生所言极是,我意也是如此。”
  “今得老先生高论,更说明了楚地各氏族和各方的心声,如此,可立即安排人,查访楚王之后,尽快立王方行。”
  项梁之所以如此说,也是无奈之举。
  刚才范增所言,确实击中了隐藏在他内心的担心。
  现在看来,楚地军民,对楚王八百年来统治的认可,根深蒂固。
  从刚才范增言及此事时,座上乡老和氏族代表,频频颔首的状态,就能看出来,大家的内心里,还是希望他另立楚王的。
  看来,项氏家族赖以扬名的楚将身份,一时半会儿还丢不掉,如果硬要自立,那些跟随他的人,反而会把他当做楚国的乱臣贼子。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着急当了王,也意味着不是国君后裔的人也能当楚王了?这样势必造成人心大乱,内部不稳,恐怕也会像陈胜的武臣和韩广,到处称王。
  另一方面,从心理层面讲,项梁此刻还没有做好遽然称王的准备,自己虽然急于上位,但如果操之过急,恐怕适得其反。
  更何况,项梁手里掌握兵权,不论立谁为王,那还不是他说了算,将来一切事情,当然是要遵从项家的意志。
  想到此,项梁遂爆发出由衷的笑声。
  大家见项梁如此说,于是,纷纷附和,称赞项梁襟怀坦荡,举措英明。
  范增站起身来贺道:“如此,将军之名,定永垂青史,有再造楚国之功。”
  项梁心里虽骂范增“老而不死是为贼”,但表面上,却表示出极其尊敬的样子。
  看着范增满是皱纹的脸,项梁忽然心生一念,何不如此如此,于是道:
  “范老先生,德高望重,谋略深远,小侄项籍年轻鲁莽,可否入府幕辅佐一二?”
  项梁见范增年纪虽老,但思维敏捷,论识不凡,心想正好可以配给项羽,好让他时常在项羽身边,指教指教,增长一些智慧。
  项羽刚才听范增一番高论,也深为佩服,见叔父如此说,也忙起身道:“范老先生,某不才,愿时时聆听教诲,望能指点。”
  范增虽年逾古稀,多年在乡下蛰居,但却雄心未泯。正值天下大乱之际,他认为凭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折腾一番。
  又听说项梁叔侄已经起兵造反,鉴于项家在楚地的名声,所以,才闻召而来参加会议。
  刚才的一番见解,确实是他的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