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沛公军连夜急行军,攻城器械还在身后很远的地方。
  另外,沛公早就得到探报,得知这里的城垣不高,所以,提前给各军中配备了挠钩绳索,代替云梯作为攻城器物。
  又是周勃,这支先头部队,率先抵达城下。
  没等后续部队全部展开,周勃抓住时机,命虎豹突击队,将几十条绳索抛到城垣上,援索而上,三下五除二,就登上了城墙。
  这次轮到周勃先登城了。不过,也没有打赌。
  匆忙赶来的秦军,哪是周勃军虎豹突击队的对手,不到一刻钟,城墙占领,城门打开,大军随后蜂拥而入。
  大军既然涌进了城,剩下的就是满城追逐秦军了。
  一时间,砍的砍杀的杀,待到天色大亮时,四城已尽是沛公的部队,四千多秦军,弃械投降。
  沛公纵马入城,命萧何张榜安民,晓谕百姓,秋毫无犯,与爰戚无二致。
  沛公在府衙中坐定,众将纷纷过来汇报战果。
  根据上报的俘缴数字,统计得知俘虏了四千多秦军。
  众将等候沛公发话,对俘虏如何处理。
  沛公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对于秦军降卒,愿意留下来的编入军旅,不愿留下的,就地为民,编入户籍。”
  “什么?这。。。。。。”
  这一决策石破天惊,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骚动。
  沛公坐在那里,看着众将领,等待大家发表看法。
  沛公的这一决定,其实他已经思考了一路。
  离开爰戚的时候,卢绾问他,俘虏的三千秦军怎么处理时,因为没有仔细考虑,就让卢绾先羁押起来,等他拿下东缗再说。
  一路上,考虑清楚了,才有了这个决定。
  沛公心里知道,众将肯定要对此进行非议,所以,他需要借此机会,与大家说清楚。
  果然,夏侯婴当先说道:“沛公,项羽那边,对待降卒那可是一律坑杀的。”
  樊哙也说道:“是啊,秦军不也是坑杀么?当年长平之战,白起也是足足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呢!”
  周勃道:“这秦卒中,有很多老秦锐士,一旦收编,万一在军中闹事,或者起了歹心,对军将可是不利。”
  曹参也道:“是啊,那秦卒可不比我们楚魏,都是死心塌地为秦效命的。”
  沛公将目光看向萧何,等着他开口。
  萧何见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说道:
  “沛公,对于这四千降卒,不杀他们,是正确的,让他们就地为民也是明智之举,我倒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沛公见此说,点了点头,又环视了一番自己手下的众将,才开口说道:
  “按照商周以来的战争惯例,遇到俘虏的降卒,无非就是杀或者充为奴隶这两条路,即使为奴,也是随意可以杀的。”
  “之所以坑杀,大多是外战,对方的士卒不易管理;其次,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粮草供给他们。”
  “你们都知道长平之战,白起当年与赵军对垒的时候,军中已经供给困难,秦王不得不亲自跑到靠近前线的地方,动员全域的民众,拿出粮食来支援前线,为此,还给当地的百姓普遍赐爵一级,以示鼓励。”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运用出色的战术,才打赢了那次战役。说实话,当时的秦军,已经成强弩之末,谁胜谁负也在毫厘之间。”
  “而赵军,除了廉颇与赵括之间的能力差距外,最主要还是输在后勤补给上,那时的赵军,已经断粮三日了。所以,赵军才不顾一切地进攻,因为他们耗不起了。”
  “这才是长平之战的真相,赵军不完全是输在战斗上,而是输在后勤补给粮草不足上。”
  “这时的秦军,自己吃饭都是问题,忽然多了四十万投降过来讨饭吃的赵军,白起能怎么办?”
  说到这儿,沛公停了下来,看着大家。
  注1:五大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高于第五、六、七级的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号为“大夫之尊”,有赐邑三百家,此爵以上属于高爵。


第270章 杀俘真的不祥么?
  见众将若有所思,沛公接着说道:
  “当时,留给白起的只有三条路,对俘虏要么监管起来,要么全部坑杀,要么全部放回去。”
  “四十万的俘虏,监管起来,秦军就得挨饿,这对于刚打了胜仗的军队,很不现实。何况还要动用人力物力看守他们。”
  “而全部放回去,等于又给了赵国喘息的时机,在秦王那边也不允许。”
  “这种情况下,留给白起的只剩下坑杀这一条路。所以,白起当时坑杀赵军,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可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此以后,赵军就再也没有向秦军投降的了,因为,投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坑死。”
  “与其被坑杀,还不如战死,那样更能得到好名声。所以,大家看后来,无论是李牧、司马尚,还是逃到代地自立为王的赵嘉,宁肯战死,都绝不投降,这说明了什么?”
  众将之中,已经有人频频点头了。
  沛公继续说道:“这验证了那句至理名言‘杀俘不祥’。所谓的不详,不仅是不吉祥,而是说对今后的对战不利,是在逼迫对手与自己决死战。”
  “如果没有长平之战,后面秦与赵之间的战争,也就没有那么残酷了。所以说,虽然坑杀俘虏,在对阵之时,可以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对手的斗志,但从长远角度看,实在是不足取的。”
  “就像前不久的襄城一战,项羽攻城月余,城下之时,一怒之下坑杀全部军民,实在是过分之举。”
  “所谓的战争,无论大小,都是要达到一个目的。攻城的目的在于占领城池,而占领城池,关键在于收服民心,那些守城的兵卒,其实只是起到阻挡作用,如果放下武器,这些士卒其实已经认输了。”
  “对于这个城池来说,那些士卒和平民没有什么区别,战胜的一方为什么要把这些人杀掉呢,都杀掉了,你要这座空城有什么用呢?”
  “试想一下,哪座城不是由不同地域的人组成,哪些城里的人不是来自四面八方呢?我们都杀掉了,难道全部移民不成?”
  “再回头看所坑杀的士卒们,他们本来就是城中的百姓,或是拿着锄头的农民,有的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是为了赢得爵位,他们大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拿起武器从军的,有几个就是为了杀人而参军的呢?”
  “这些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有老婆孩子,有本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都像我们身边的朋友甚至亲人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会说话的牲口,不是冰冷的数字。”
  “一怒之下也好,为了展示自己的军威也好,为了不够吃的粮草也罢,总之,不管什么理由,我们都不能草率地剥夺这些人的生命。”
  “说这些,绝不是什么妇人之仁,也不是‘详’与‘不详’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军魂’和提倡的‘武德’。有了这个军魂,即使我们遇到挫折,打了败仗,也不怕,我们还会轻易地重新组织起队伍来,继续战斗。”
  “而如果没有‘武德’,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即使我们天天打胜仗,也难以长久。”
  说道这里,大家似乎都明白过来。
  沛公接着说道:“刚才,说的是不杀。至于哪些人愿意留下来,留下来之后,是否会生变,我觉得这方面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俘虏中,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我们的政策,凭自愿的原则。愿意留下来的,我们欢迎,然后再通过必要的程序进行筛选。怎样筛选,那是你们做将官的事。”
  随后,沛公转向萧何道:“对此,萧大人可以制定一个规章,对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要求。”
  萧何点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
  沛公继续说道:“至于如何保证俘虏转为士卒,大家也要多做一些工作,不得有虐待和歧视这些人的行为,否则,一律严加惩处。”
  “试想一下,我们现在的士卒中,有多少还是沛县带出来的,有多少是楚地的,甚至有多少是魏地的呢?”
  “恐怕,六国甚至还有一些秦国的人都在其中吧。一个好的军队,一定是五湖四海,一定靠纪律严明,一定靠管理和秩序,而不是靠亲戚乡里,更不能只讲血缘和地理关系。”
  “再说到就地为民这一问题。对于不愿继续打仗的降卒,可以就地为民,这是一项保护当地劳动人口的措施。”
  说到这儿,萧何插话道:“沛公此举,实在是英明。连年的战争,每个地方的成年男性,大都从事军旅了,田间劳动力缺乏,收成减少,造成征兵和粮草都存在问题。这样下去,仗会越来越难打,粮食越来越难筹集。”
  沛公接话道:“所谓的战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争夺地盘和人口,地盘拿下来了,人口是强盛的关键。”
  “对于那些不愿继续打仗的士卒,我们让他们解甲归田,可以补充当地的人口,让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不也是很好的措施么?”
  “所以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待俘虏的政策,就这样确定下来,包括留在爰戚的俘虏,也知会卢绾采取此策。”
  “我们反对的是秦的**,就不能用另一种暴来多付他们。仁政和怀仁,应该是我们的一个策略,这一点,在今后我们攻取的地方,都要采取,以服民心。”
  说完,沛公看着大家。
  众将从一开始时的不解和不忿,经过沛公这段深入浅出的说辞,已经心服口服。
  萧何道:“沛公此举,实为夺取天下之策,我等自愧弗如。”
  众将也齐声道:“沛公所见高明,我等遵命。”
  当即,三千多秦军编入各军帐下,剩余俘虏就地为民。
  爰戚、东缗百姓一片赞叹声。
  沛公德政自此扬名。


第271章 三围还是四围
  沛公在攻取爰戚和东缗的战役中,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
  事后看,沛公最大的收获,是他想明白了“武德”这个道理。不杀俘,取民心,也成了沛公军的一面金子招牌,在此后的征战中,帮助沛公从一个小县的地方武装,逐渐成为一方颇具实力的诸侯。
  这一点,明显比项羽更具战略性眼光,也彰显出沛公企图天下的野心。
  不过,沛公从两次攻城战中,同样得出一个经验,那就是,攻城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灵活多变的战术。当然,也是一个苦活。
  但战争就是这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总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就像现在。
  东缗城已下,沛公军略作修整,补充完毕,即回师亢父。
  亢父这边,项梁军已经围城多日,听闻沛公军已经拿下爰戚和东缗,实现了战役的前期计画,项梁不免喜上眉梢,亲自率众将出迎,将沛公接入帐内,道了一番辛苦,夸赞不已。
  沛公谦虚客套已毕,见项羽也在,随即说道:
  “爰戚和东缗援军尽出,留下的只是两座空城,取城当然不在话下,倒是羽弟的打援担子,可是不轻啊!”
  沛公的情商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他知道,自己的两城攻坚,实际歼灭的不过数千守军,一味地围绕此话题,不免有些不合时宜。
  项羽见说,脸上现出喜色来,忙道:
  “沛公所言极是。那爰戚过来五千兵马,还不算个事,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