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角命令,打开营门,留下一万人马守营接应,自己亲自带领大队人马,出营迎敌。
对面来的,正是赵相张耳的城中守军,大约一万多人,旌旗不整,三五成行,簇拥着张耳来到营前列阵。
张耳指着对面的苏角大声说道:
“对面的秦将听着,你们的大将军王离,已经做了我们的俘虏了,识时务的,快放下武器投降,或者可以饶了你们的性命,否则,大军所至,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苏角大喝道:“对面赵将,信口雌黄,说那些废话做什么,拿你的狗命来吧。”
说着话,苏角将令旗一挥,秦军将士举矛挺戟,向赵军冲了过去。
张耳一看,连忙拨马回军,往城门处便走,秦军随后杀到,双方混战在一起。
正混战间,忽见东南方向,旌旗挥动,战鼓擂响,一支骑兵一阵风似地杀到。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布军。
这支军马,转眼间冲到秦军阵前,双方刀戈相交,杀在了一起。
按照双方的事先约定,由张耳先出城诱敌,待秦军出动后,项羽军随后从侧面冲击秦阵。
苏角一见,忙令一支军迎上前去。
双方正交战间,自楚军后,又杀来一支劲旅、
当先一将纵马舞槊,冲在最前头,正是楚军统帅项羽。
项羽事先申令将士,只准向前,不得后退,违令立斩。
所以,这班楚军,统是拚着性命,人人奋勇,各个争先,一当十,十当百,喊杀声动地,怒气直冲斗牛。
不但在场交手的秦兵,被杀得胆战心惊,就是城上的赵军和隔岸的诸侯军将士,也不禁目瞪口呆,不寒自栗。
苏角自从军以来,还没碰倒过这样的对手,见楚军势猛,秦军抵挡不住,惹得兴起,催座下马,舞手中戟,迎上前去。
【作者题外话】:本书逐渐进入到很多历史谜团和争议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为此,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08章 巨鹿之战之项羽立…
苏角见前军有些抵挡不住,忙催马舞戟,亲自带领一班人马前来助阵,试图挡住这波凶猛的楚军。
迎面正撞上项羽。
苏角不知项羽的厉害,仗着自己在长城军中,头号格斗将军的名声,以为对面的楚军,也和城里的草包赵军一样,都是乌合之众,哪料到,刚一交手,苏角就暗自吃了一惊。
吃惊的原因是,项羽的劲太大,武艺太猛。
苏角哪知道,对面是力能扛鼎的家伙,曾经在一次比武过程中,一力举起千斤大鼎。
苏角只知道,对面那杆镔铁大槊,少说也有百八十斤,双膀没有千斤力,舞动起来,怎能像草棍般轻,当然,还有那恐怖的呼呼风声。
几个回合下来,苏角的头上就冒出汗来。
每次格挡出去,都要拼尽苏角臂上的力气。
苏角心里开始发虚,人一发虚,身上汗就更多了。
苏角心想,这个对手非比寻常,自己又没有退路,看来今天要交待在这里了。
这样一想,苏角的心里起了变化,手上自然就迟缓了一下。
这一迟缓,足以致命。
项羽是什么人,是天上的杀星下界,自然勇猛难当。
苏角的戟略一迟疑,早被项羽抓住这个空档,镔铁大槊向上一挑,苏角的戟当时脱手,飞向半空中。
项羽就势一记凤舞银蛇,直刺苏角的咽喉。铁槊的速度太快了,苏角来不及躲闪,正刺个正着,槊尖直透后脑。
苏角连回想一下发生了什么的机会都没有,登时气绝身亡。
项羽将槊尖一挑,将苏角的尸首挑于马下。
众军士一片欢呼:“秦将死了,秦将死了。”众楚军欢声雷动,连观战的诸侯军,也跟着欢呼起来。
张耳那边一见,也从城里杀了出来,夹攻秦军。
秦军士卒见苏角已死,顿时士气大减,战心全无,纷纷放弃抵抗,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经过不到一个时辰的战斗,苏角的秦军全军覆没,项羽军大获全胜。
项羽占得秦军大营,就在中军帐内坐定。
不一会儿,张耳与各诸侯军将,陆续到来,拜见项羽,齐声称赞项羽之威。
项羽问诸侯众将道:“当今一战,仅消灭数万秦军,对面章邯还有二十万之众,如何匹敌啊?”
张耳道:“将军勇猛无敌,与章邯对阵,还需以将军为首,我们理当唯将军马首是瞻。”
众将也齐声说道:“是啊,上将军神威,古今罕有,末将等愿听指挥。”
项羽也不谦让,随即说道:“既然承蒙各位推举,我就愧领了。诸位将军暂且回营,整顿军旅,一旦有战事,自当通报。”
各国军将,一一告退。自此,项羽成为抗秦的统领,诸侯各军,悉数听从其调令。
随后,赵王歇在赵相张耳的陪同下,也出城到项羽营中,表明谢意。
项羽迎入帐内,与赵王歇分坐左右。
赵王歇说了一番感谢解围的话,又称赞了项羽的勇武。
项羽略略谦逊,谈了一会儿,赵王歇与张耳起座告辞回城。
在回城的路上,张耳想起陈余一直没露面,就直奔陈余军中。
张耳和陈余,这对以前的生死之交,此刻,在如何面对秦军的策略上相左,甚至开始出现了误解。
尤其是张耳,对之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陈余,这次力主和谈,与自己对着干的态度,十分不满,他要亲自来军中,找陈余算账。
张耳直奔中军,来到陈余帐内,见陈余正端坐在座位上。
陈余见张耳不经通报,直接闯营,忙立起身来,道:
“丞相何故到此,未及远迎,失敬失敬。”
张耳一摆手道:“失敬什么,你要知道失敬,就不会不听我的劝告,一意孤行了。”
陈余道:“丞相可说是与王离和谈之事。这事现在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离的二十万长城军,不是已经土崩瓦解了么?”
张耳揶揄道:“是啊,所以你陈余录得首功,是赵国的头号功臣,我张耳算什么?”
陈余一惊:“丞相何出此言呢,你我不都是为了赵国,为了打败秦军么?”
张耳不理睬陈余,接着问道:“我派来的张黡和陈泽呢,你把他俩怎样了?”
陈余道:“张黡和陈泽劝我带军前往秦营拚死,我说白白送死毫无益处,他们两人定要出战,我就调遣五千人给他俩。他们就去和秦军拼命,结果全军覆没,两人都战死,真是太可惜了。”
张耳陡然变色道:“你在撒谎,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吧。”
陈余道:“怎么不是这回事,我与两人无仇无怨,总不至于暗中加害吧。”
“何况两个人带兵冲阵,万人注目,也不是我随便可以捏造的,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张耳道:“就算两人不是你所杀,但你也逃不了干系。从你的军中出去的,你难道就没责任吗?”
陈余觉得张耳已经不是正常讨论问题,而是在找茬了,顿时不觉动怒道:
“丞相何必如此埋怨我,你无非是为了谈判这件事,耿耿于怀,怪我没全听你的。”
“咱俩这么多年的友情了,至于因为这件事喋喋不休么?”
张耳一听,也怒火顿起,道:“我在跟你谈公事,谁跟你谈私情?”
陈余更加恼怒,道:“既然是谈公事,那好,你是丞相,我今天就辞职,情愿缴出将印,你另请高明吧。”
说着,便将印绶解下,交给张耳。
张耳没想到陈余来这手,出乎意料,没伸手接印绶。
陈余怒火盈胸,将印绶往案上一摔,转身出帐,上厕所去了。
张耳楞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作者题外话】:本书逐渐进入到很多历史谜团和争议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为此,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09章 巨鹿之战之章…
其实,张耳本来的意思是过来责备一下陈余,就像当年,两人逃难在陈地,里正鞭打陈余时,陈余想反抗,张耳制止并训斥他那样;他想再次告诫陈余,以后凡事多和他保持一致,
以前确实有很多次,作为老大哥的张耳,每次训诫陈余,都会收到张耳希望的效果。
没想到,这次却完全不一样,陈余不仅不听话,却把事情闹成现在这个样子,这让张耳有些骑虎难下。
很多好朋友之间,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相熟,也习惯了口不择言或者互相责备,多数情况下,看在友情的份上,有一方总能退让。
而一旦原本听话一方的反应过于激烈,另一方就会不知所措。其实,其中任何一方,只要给对方一个面子,主动妥协,使两人迅速恢复到友情层面,事情就好办多了。
可如果双方都坚持所谓的面子,这一钱不值的面子,恰恰就会在一念之间,断送了很多珍贵的友谊。
曾经有人说,“面子是给狗吃的”,但很多人一到了事情之中,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倒去做最不智的行为——和狗争食。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谁对谁错,也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大事,都是输在一个面子上,使自己更较真上。
如果身边再有所谓的“为你着想的人”,那事情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了。
就像现在的张耳,正在左右彷徨之际,手下的一个随员,见陈余出去了,就讨好地劝张耳说道:
“古人有言,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现在,陈将军解除兵权给您,您若不受,恐怕倒是违天不祥,何必和他客气呢?”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随员哪里知道张耳和陈余之间的莫逆之交,又怎么知道,两人之间曾经的一切。
在那随员眼里,只知道军队的印绶,那意味着杀伐和决定权,确实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如果换做以前的张耳,可能也能想清楚这一切,可自从当了赵国的宰相,身边有了这些“负责任的”人之后,情势就不一样了。
任何老大身边,总有这样一些趋炎附势之徒,更有很多貌似很为老大负责的人,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为虎作伥,小题大做。
这样的人一多,如果当老大的再不明智,就会被众人架到火炉上烤。
这个随员就是一个例证,因为这个毫不相干的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导致了张耳陈余,两个曾经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最终成为死对头,为后世朋友间的相处,做了反面教材。
张耳听罢,出于一时置气的情绪,当即取过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
等到陈余上完厕所回来,看见张耳居然佩上了印绶,心里的火气更大了。
心说:“好,你不是给我下不来台吗,你不是逞能么?那就让你当这个大将军,看你搞不定时,来不来求我。”
当下,陈余不再和张耳多说一句话,黑着脸,收拾东西,带着自己的亲信和士卒数百人,径自离去。跑到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钓鱼打猎,自寻快活去了。
自此,张耳陈余彻底决裂,从曾经断头不悔、患难情谊的生死弟兄,变成生死相博、势不两立的仇敌,而这,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面子。
且说陈余离去后,张耳身兼赵国的丞相和大将军,收揽陈余的部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