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说陈余离去后,张耳身兼赵国的丞相和大将军,收揽陈余的部众,仍然奉赵王歇还居信都,亲自带兵,配合项羽,一同攻秦。
此时的章邯,开始面临巨大的麻烦。
王离私下与诸侯谈判,不辞而别,解散了长城军,章邯一直蒙在鼓里。
直到苏角战死,王离大营被项羽攻取,章邯才从败逃过来的秦卒嘴里,知道了大概的消息。
这让章邯大惊失色,由于关乎到自己的上司,又关乎到下一步的行动,章邯只得一面遣长史司马欣回咸阳汇报情况,一面加强戒备,在棘原固垒自守。
眼下,章邯收拢了苏角的部分败兵后,部众尚有二十余万人,棘原的大营坚固,与黄河上的运粮甬道,尚在章邯控制范围内,粮草供应有充分保障,短时间内倒也无忧。
章邯担心的是朝廷。究竟朝廷会怎样看待王离这件事,对章邯有什么影响,以及下一步该怎样做,这才是章邯最关心的问题。
长史司马欣,毕竟在朝中有深厚的人脉基础,派他回去,请求救兵,连带征求朝廷对章邯的进一步指令,这对于章邯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派走司马欣后,章邯无心战事,只想先固守棘原,以待后续情况再做决定。
而这边的项羽军,见巨鹿之围已解,令诸侯军在巨鹿城外驻扎,自己率军,退回到漳河南岸,对章邯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项羽考虑到章邯的兵多,也见识过章邯军阵的厉害,不敢贸然进攻。亚父范增也劝其缓战,待秦庭内部变化,章邯自然会露出破绽,那时再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双方在此形成对峙。
这一对峙就是半年,时间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的六月。
率先起变化的,果然是章邯部。
而引起章邯产生变化的,是派回咸阳请旨的司马欣。
司马欣其人,前文曾经说过,就是曾经救过项羽叔父项梁的,那个栎阳县监狱的官员。
早年,项梁曾犯事被栎阳县逮捕,项梁马上动用自己的关系,走了个后门,请自己相熟的蕲县监狱官员曹咎,写信给栎阳县监狱官员司马欣,找了个借口,脱罪释放了。
后来,司马欣升迁到了咸阳,一直做到长史(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之类)的位置。
秦二世二年冬,反秦的陈胜军声势浩大,陈胜部将周章(又名周文)率兵数十万人逼近秦都咸阳。
章邯建议二世赦免骊山刑徒,把他们编成军队以对抗陈胜军,二世便任命章邯为将,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佐章邯作战。随后,司马欣就一直跟随章邯征战至今。
此次,司马欣受章邯的委托,日夜兼程,到达咸阳,入住官府的高级驿站(相当于国宾馆)。
次日,即通过赵高的属僚,向赵高递送折子,希望面见二世,汇报前线军情,请求谕旨。
第310章 巨鹿之战之秦庭自毁…
司马欣在咸阳住了月余,竟没机会面见二世。原因是赵高的阻拦。
此时的赵高,已身兼丞相和郎中令,同时兼行符玺令事,朝中大事,都由其一人说了算。
行文到此,笔者虽不喜欢,但仍绕不开赵高这个阉竖。
据史记载,赵高因其母亲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成为阉人。
赵高自小倒是很用心学习,尤其对于秦律深入研学,又练得一手好字,大篆写得很是精道。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再后来,看到他写的字,就让他教少子胡亥书法,并教如何判案断狱。
这赵高天生的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负责处理此案的蒙毅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花言巧语,欺骗始皇,最终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等到了秦始皇驾崩沙丘的时候,公子胡亥正随驾在侧,赵高劝说丞相李斯,怂恿胡亥矫诏赐死扶苏,继位为皇帝。
二世胡亥继位后,向他的老师赵高感叹道:
“朕既然已君临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欢乐,实现朕所有的心愿,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赵高趁机道:“陛下唯有严刑峻法,将有罪之人连坐诛族,对心怀不满的大臣及诸公子逐一打击,同时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他们担任要职。这样一来,才可保您高枕无忧,肆意宠乐啊。”
胡亥觉得老师说的对,就采纳了赵高的意见,同时,将生杀大权一并交付给赵高。
自此,咸阳城内的屠杀拉开了序幕,赵高的祸国殃民行为也开始上演了。
被赵高拿来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蒙氏兄弟。
蒙恬、蒙毅一文一武,在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
赵高“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知道了赵高欲害蒙氏兄弟,忙进宫劝阻二世,认为诛杀忠臣乃亡国之举。
无奈,胡亥根本听不进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拦,实属危害社稷之举”的罪名,逼迫蒙毅自杀。
随即赵高又遣使到北境追逼蒙恬自杀,蒙恬悲愤难当,大声疾呼:“我何罪之有,无过而死乎?”遂吞药自尽。
除掉蒙氏兄弟后,赵高便将谋杀的矛头转向了秦王室。对二世说,诸公子在,皇位时刻会受到威胁。
据史书记载,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将十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今咸阳市东)。
有三位秦国的公子,被囚在内宫,被赐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等无罪,何故致死?”惨不及言。
另一公子高,见众手足都死于非命,知道赵高不会放过自己,想逃亡,却又怕连累亲族,于是,提出为父皇殉葬了事。
赵高随后向胡亥报告说:“现在所有人整天提心吊胆,自顾不暇,已经毫无犯上作乱之心。”
胡亥龙心大悦,对赵高给予奖赏。
接着,赵高又排挤掉不少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安插了大批亲信在重要岗位上。
为了堵塞群议,防止二世与其他人接触,进一步把皇帝控制于股掌间,赵高又对二世说道:
“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
二世一听,很在理,正好自己也不想理政,就把朝野大事交给赵高代理。于是,二世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都落到了赵高的手中。
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中显得日益迫切了。
当时的秦朝已是危机四伏,六国的旧贵族们日夜谋划着复辟江山。各种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陈胜、吴广首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旧贵族的势力也纷纷招兵买马,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着秦室的根基。
李斯面对危局,屡次想进见二世,二世只是不见。
赵高见此情形,假意对李斯道:
“现在关东反叛的盗贼如此嚣张,但皇上仍然声色犬马,毫不关心。我本想劝阻一番,无奈位卑言微。丞相乃先帝重臣,说话有分量,为何不进谏呢?”
李斯苦笑摇头:“我何尝没有想过。只是现在陛下常居深宫,很难见到,我找不到机会啊。”
赵高见李斯已上钩,表面却不动声色,说道:
“只要丞相肯进言,卑职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闲,立即来禀报。”
李斯自是感激不尽。
赵高深知胡亥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当然十分反感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打扰。于是,每当看到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厮混时,赵高就派人通知李斯:
“皇上正闲着,可以奏事。”
李斯赶忙去求见,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二世非常恼怒,破口大骂:
“李斯这老贼,竟敢拿朕寻开心。我闲着的时候他不奏事,偏我宴饮正酣之时再三扫我兴致。难道是看朕年轻,瞧不起朕吗?”
赵高在一旁,立即应声说:
“如果丞相真这么想,那就糟了。沙丘之谋,丞相也是参与者。现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却没捞到多少好处,必定心怀不满。大概他是想让陛下实行分封,立他为王呢。”
赵高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事,陛下不问,臣还不敢直言相告。”
胡亥厉声问:“莫非又与李斯有关?”
赵高拜了两拜,接着说道:
“丞相的长子李由,现任三川郡守。这次造反闹事的贼子陈胜等人,与丞相本是同乡。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盗贼们经过三川的时候,李由也不组织攻击,致使事端越闹越大。臣还听说李由与陈贼有过书信往来,由于还没有得到真凭实据,才不敢贸然奏知圣上。”
胡亥立刻就要审办李斯,并当即派人去调查李由通盗一事。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11章 巨鹿之战之指…
李斯知道这一情况后,才恍悟自己中了赵高的圈套。
他上书给二世,一面申诉自己的冤屈,一面指出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当心。
然而此时的胡亥,早就被赵高完全迷惑,他将李斯的申诉书交给赵高过目,嘱其小心。这样的君主,也真够可以的了。
赵高佯作悲伤,凄凄惨惨地说:“丞相父子谋逆之心已久,所担心的无非是臣一人。臣死不足惜,只是放心不下陛下的安危。”
二世安慰赵高道:“爱卿不必挂心,有朕在,谁敢动你。”自此赵高更加肆无忌惮。
过了不久,李斯邀同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二世,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
二世对李斯本就有怒气,借此事一触即发,咆哮道:
“这些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必须继续做下去。如今我才即位两年,就蜂盗并起,完全是因为你们这些人镇压不力所致,反倒想罢先帝之所为。你们身为两朝重臣,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还有何资格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
说罢,下令将他们交付廷尉审办。
冯去疾、冯劫不堪其辱,很快就在狱中含恨自杀。
胡亥派赵高审讯李斯父子谋反的案件,赵高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李斯实在受不住严刑拷打,只得招了假供。
他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自思有雄辩之才,又是秦帝国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通过上书二世就会赦免他。
可李斯不知道的是,进谏之路已完全为赵高**把持,申诉书全落入了赵高手中。
赵高将书撕个粉碎,怒道:“囚犯还有资格上书?”
为了堵住李斯的嘴,赵高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以及皇帝身边谒者、侍中等,轮番提审。
若李斯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