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谋无双-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局面,首先最累的应该是项王。既然这些诸侯王,都是项王主导分封的,不管在会上各个诸侯怎么说,会议下来归国后,每个诸侯都会盘算一下家底,然后,找个借口,开始混战。”
“这样一来,弱势的一方,一定会求援,要求主导分封的项王主持公道。可以预见的情况,必然是‘摁住葫芦起来瓢’,项王从此无安宁的日子了。”
张良也道:“陈兄说的很有道理,这也是我刚才话里的意思。如果诸侯起来推翻了秦,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我倒情愿要一个一统的帝国。”
陈平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各诸侯利用二世昏庸的机会纷纷起来造反,为的就是恢复诸侯国的旧制,那就意味着回到往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纷争年代,那这场戈命似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错的。”
张良也感慨道:“年轻时,不懂天下事,只从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兴衰出发,仅仅从一个诸侯国的立场着眼,没有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天下事,所以难免主观,难免偏颇。”
“通过秦帝国十几年的治理情况上看,天下一统,才是君主的正道,才是百姓远离战乱之苦,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些诸侯们,为了一己之私,枉顾百姓福祉,动辄穷兵黩武,为了一点口舌之争,就动用举国之力互相征伐的举动,实在是荒唐又误国之举。”
陈平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子房能有此悟,与当年博浪沙时,确实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几年来,我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思考的问题。”
“虽然,始皇当政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其统一华夏后所作所为,大多数却是千百年来,很多国君想做而又无力做的壮举。”
“只可惜,秦帝国也仅仅存在了十四年,就这样毁在二世和赵高的手里,如今天下又成了这个样子,你我之辈,也该谨慎择主而仕啊。”
张良看着陈平道:“以陈兄所见,不久将来的天下,将如何呢?
陈平道:“这次项王主导的分封,实在是个权宜之计。表面上看是论功行赏,但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划分。”
“尤其是在分封的方案上,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多封,没有跟从他的就少封或不封,加上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这样的分封,必然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混乱的根源。”
“当初,我曾建议他在关中为王,借助秦帝国的底蕴,依照始皇的路径,徐图剿灭诸侯,再行一统的战略。”
张良一听,脸上一紧道:
“陈兄的建议,可谓是滔天的宏智,一旦采纳,天下就是项王的了。”
陈平无奈地笑了一笑,道:
“如果那样的话,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为天下宰’的理想了。可项王说,只有‘衣锦还乡’才能光宗耀祖。”
“在项王的骨子里,还顽固地残存着他们世代为楚将的贵族意识,他认为秦的灭亡就是因为不分封的缘故。”
“实际上他大错特错了,周王朝分封时,那些被封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可你看,若干年后,那些姬姓或同姓的宗族之间,那些周王的后代们,相互厮杀起来,哪里还有一丝同亲血脉的样子,哪里还顾及周王室的权威和脸面。”
“在这种分封的体系下,无论当时的初衷多么合理,分封的地盘多么清晰,在之后的诸侯利益面前,都会瞬间被撕扯得粉碎,剩下的只有冰冷的刀戈和残酷的流血。”
“在这样的诸侯征伐中,最可怜的是天下的百姓们,最受伤害的是有父兄死在战场的家庭。”
“所以,从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分封肯定没有天下一统更符合民意,更是大势所趋。”
“只可惜,这个道理我和项王建议后,他坚决否决,定要回到楚地去当盟主霸王,说什么,天下已定,哪个出来作乱,他就带诸侯们征伐他。”
“说白了,项王还是相信拳头硬说话才有分量,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对所献的治国之策,一时半会儿,听不进去也领悟不了。”
陈平说完,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举起酒斛来,和张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张良也陪着喝了半斛酒,放下酒斛,说道:
“陈兄所言极是,原本始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统一的华夏,在这次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后,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重燃诸侯征伐的战火,百姓又将陷入失去骨肉、流离失所之苦,社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衰败的境地,这都是项王的***限所致啊!”
“当今天下,像你我这样明眼睿智的人,又有几何?说道这儿,我忽然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陈兄。”
“嗯,子房兄,请讲。”陈平道。
张良问道:“依陈兄之见,这诸侯中,可有如此志向的明主,换句话说,谁是始皇第二呢?”
第335章 汉王如何就国
陈平见问,陷入沉思,反问道:
“子房兄以为呢?”
张良说道:“纵观天下,有此能力的不外两人,一是项王,另一个就是汉王。”
“正如刚才陈兄所说的那样,项王认为‘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而且项王明确否定了你所献的统一大计,短时间内,项王还不具备这个觉悟。”
陈平看着张良道:“子房兄说的,依旧是汉王?”
张良深深地点了点,随后道:
“不瞒你说,我与汉王,有过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对此话题,也进行过数次深度的探讨。”
陈平追问道:“怎么说?”
张良说道:“汉王对始皇的功绩打心眼里佩服,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有机会就要延续始皇的功业。”
“噢?”陈平将坐姿调整了一下,身体前倾着。
“在汉王的计画里,无论这次被封为什么王,都不会就此安心做一方诸侯,他的目标就是天下。”
“天下?”陈平重复道。
“对,天下。”张良肯定着,接着说道:
“所以,未来汉王与项王之争,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预见这是今后几年的主旋律。虽然,在这之前之后,还会有其他诸侯起来调战项王,但都是小插曲,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摆在汉王面前的,无非是如何把握时机,怎样从巴、蜀、汉中杀出来,与项王争夺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再充分利用好这些诸侯的势力,作为汉王的羽翼,成就其帝业罢了。”
张良说完,殷殷的目光看向陈平。
陈平若有所思,举起筷著吃菜喝酒。
张良劝陈平道:
“若刘、项之间开战,你我不可避免地参入其中,到时候,我倒是希望陈兄能够与我并肩一起,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心中的理想,共同努力才是。”
陈平道:“子房兄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这需要两个条件。”
张良问道:“哪两个条件?”
陈平道:“项王弃我,汉王可辅助。”
张良点头道:“陈兄所说我赞同,汉王值得辅助是没问题的,关键是项王是否弃君。”
陈平更为郑重地说道:“而且,这两次帮助子房兄和汉王的事,我希望子房兄不要在汉王面前提及半分。”
张良略带疑惑地看着陈平。
陈平接着说道:“如果汉王知道我现在对你的帮助,他会认为我人在楚营心在外,这样对今后与汉王合作不利。”
“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一旦我们在一起共同辅佐汉王,若汉王知道你我之间的私人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很多事情上,都不利于你我施展。”
张良明白了陈平的担心,点了点头道:“陈兄所虑极是,我保守住这段秘密就是了。”
其实,陈平心里知道,同为赤松子门下,两人很快就要站在一个战壕里,只是碍于禁忌,他不便说破。
两人见话已说透,天色已晚,将斛中酒喝完,出了酒舍,分头回营去了。
次日,陈平来到项**帐,见项王一个人正坐在帐内,遂上前施礼道:
“项王容禀。”
“嗯,陈都尉,有事?”项王抬起头来,看着陈平。
陈平进言道:“项王,当今天下分封已定,我西楚业已定都彭城,不日我大军即将东返,不知项王对义帝的迁都是怎么考虑的呢?”
项王道:“上次不是议定了,将义帝迁往郴么?”
陈平接着说道:
“在下以为,既然已经确定了将义帝迁往郴,就应该早日启行,这样也好给我们返都,预留一些整理宫室和举行您加冕仪式的准备时间。”
项王点点头道:“这几天我也在琢磨此事,不知陈都尉有什么好建议。”
陈平进言道:“义帝的迁都,应该选一个德高望重,又与义帝关系较为密切的老臣,代表大王扶义西行,即可显示大王对义帝的尊重,又能妥善处理周边的事务和楚地的关系。”
“而项王您分封诸侯,安定天下,是旷世之举。此次返都就国,仪式上不能从简,应该要有相当的规模和气派,最起码不能比下面的诸侯规格低。”
“这两件事,可并为一件,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专职做此事。”
项羽略一思忖,说道:“如此说来,此人非‘亚父’莫属。亚父既对义帝有扶立之功,也熟悉楚地的父老,操办这两件事,正当其所。”
陈平忙谦虚道:“大王圣明,陈平只是提议,一切由大王决断。”
项羽忙对着帐外侍卫喊道:“来人啊,快去与我请‘亚父’来。”
不一时儿,范增来到中军帐,项王将操办义帝迁都和加冕之事相托,范增一口应允。当即启程,带领一班随从,先回彭城去了。
这边,张良得知范增已经离了楚营的消息后,隔了两日,前去拜见项王。
张良先施礼,然后起身道:
“项王自分封诸侯后,一些诸侯相继东行就国,现仍有部分诸侯,比如韩王和汉王尚在军中。”
“韩王归心犹切,希望大王早日遣其归国,这样我也好去就职司徒之职。”
看似为韩王说情,又似为自己的前途打算,张良的用意,项王自然明白。
项王不想立即遣韩王就国,因此沉吟不语。
张良接着说道:“此外,汉王的军中,近日乏食,现在正值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光景,这数万将士每天坐吃山空,实在是不小的开销,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张良知道,近期项**中粮食也不足,但却故意不提,只说汉**中粮草不济。
项羽看着张良,沉吟了半晌,方说道:
“汉王不日即可启程就国,粮草之事由他自行解决。本王这里,不敷用度,无力承担。”
张良随即道:“为大王计,既然天下分封已定,诸侯理应尽快就国,这样,大王也不必操心他们的粮草和用度,何况,早晚都要就国,不如尽快遣散诸侯。”
项王说道:“善。”
于是,项王随即颁布了各诸侯需在三日内启程就国的命令。
汉王终于可以就国封地了。
正所谓:捶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
自此,楚汉相争拉开了序幕。
第336章 烧了这条栈道
公元前206年四月,汉中,斜谷。
阳光正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这条穿越秦岭的蜿蜒斜道上。
这条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沿褒水、斜水,贯穿褒、斜二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