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谋无双-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王终于开始品尝到滥杀的苦果,城阳久攻不下。
  同月,殷王司马卯主动反楚,归附汉王。
  正在城阳攻打田横的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实在是分身乏力,就找来军中的都尉陈平,准备委以重任。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军事小说《843858+猎玫》,无穿越,无重生,无系统,没有金手指,作者实地考证战场遗址,真枪实弹不含糊,绝对的硬核。军迷不可不读。PS:推荐一本悬疑小说《855458+鬼娃儿》,是人间精灵,还是所谓的活尸,还是我们的朋友,读后便知。PS:推荐一本玄幻小说《849000+苟道》,修仙还是苟下去,看看本书就知道了。PS:推荐一本武侠仙侠小说《819013+天道令》,天道大陆之下的玄武大陆,一位叫做陆凡的少年,一步步成为不平凡的天道之力,且看他如何成仙。


第349章 陈平四字降殷王
  项王说道:“陈都尉,现在齐地人心未附,田横又顽固地守着眼前的城阳,刚刚接到线报,殷王司马卯归降了汉王,此事当若何?”
  陈平心领其意,当即说道:“大王若有任用,陈平愿替大王走上一遭。”
  项王大喜道:“若能烦劳陈都尉代为攻殷,寡人无忧矣。”
  随即,项王封陈平为信武君,率三千军前往河内攻打司马卯。
  三千军,对于拥有三万殷军的司马卯,仅十分之一的兵力。
  倒不是项王吝啬,不肯给陈平多派军,而是陈平婉拒了项王的两万军数,坚持要求仅三千军即可。
  项王有些吃惊地看着陈平道:
  “三千攻打三万,都尉可曾想过如何敌对?”
  陈平胸有成竹地说道:
  “大王围城阳,日夜攻打,兵力损耗较大,按照‘十而围之’的惯例,这里多一个兵就多一份力,殷王那里,我自有办法收服他。”
  在项王将信将疑的目光中,陈平领着三千军,向殷地的河内进发了。
  这殷王司马卯,原本是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聩的玄孙,大泽乡起义时,投在陈胜军中,后来被派往武信君武臣的手下,担任部将,并率一支军攻占了朝歌。
  巨鹿之战后,司马卯平定河内,屡立战功,并跟随项羽入关。
  在分封诸侯时,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卯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但司马卯对项王的忠诚是有限度的,也是短暂的。
  在听说项王弑杀了义帝,汉王攻取了三秦之地后,司马卯知道,汉王一旦东出,自己的地盘必然首当其冲。
  正在殷王犹豫是为楚王当挡箭牌,还是归附汉王的时候,汉王的使臣到了。
  汉王就是这样,在准备攻打前,一定要先礼后兵。
  这次派来的使臣,是汉初最著名的说客,郦食其。
  在郦食其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殷王也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
  殷本来就是四战之地,国力和军队都很弱小,曾经的韩、魏国都无能为力,更何况刚刚立国的殷王呢?
  经过一番考虑,殷王答应郦食其,归附汉王。
  这边,殷王刚刚归附,项王就得到了消息,不由得怒骂道:
  “你司马卯本是一个小小的赵将,无非是我项王抬举你,勉强封你做了一个殷王,这才几个月,竟敢背楚向汉,着实可恶,不收拾殷王,实在不足以出本王胸中的一口怒气,也不足以警示天下。”
  项王找来陈平,命其率军西征,拿下殷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西楚国的信武君陈平,率三千军,来到朝歌城下。
  朝歌,曾经的历史名城。当年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即都于此。
  说到商纣王,顺带交待一句,其实帝辛对扩大华夏的东南疆域,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社会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但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和资财,不注意安抚天下民心,促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商纣王的姑表弟——周武王,趁商纣王国都朝歌城兵力空虚之际,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带重兵从西岐,一直打到朝歌。
  在决定性的牧野之战中,奴隶纷纷倒戈,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不甘心被捕受辱,便到后宫换了一身镶有珠宝的好衣裳,在鹿台投火自尽,商朝从此灭亡,才有了延绵八百年分封制的周王朝。
  但陈平面前的朝歌城,却远没有当年商纣王时代的气势。
  眼前的朝歌城,城垣不高,城池不大。
  即使这不高不大的城池,对陈平率领的三千西楚军来说,也是无法攻取的。因为,城里的殷王手里有三万军队。
  殷王听说城外来了西楚国讨伐的军队,心内不觉一阵惊慌,忙登上城楼观看。
  不仅是殷王惊慌,就是守城的兵将,在听说西楚军队到达城下的消息后,无不感到慌张。原因只有一个,项王太强悍了,其手下的西楚军太能打了,这一点,军中的将卒都见识过,更不敢轻易面对这样魔鬼般的对手。
  可当殷王和守城将士,看到城下仅排列了三千人马后,大家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
  因为,城外的楚军太少了。稀稀拉拉排列着,也不讲什么阵势,似乎来参观古城的游客一般。
  殷王将心放回了肚子里,既然如此少的军队,倒是可以一战,哪怕是不讲阵型的一阵群殴,也不至于有什么闪失。
  殷王命人打开城门,亲自带军出城列阵。
  陈平见朝歌城中军出,令弩箭手压住阵脚,提马向前,请殷王出阵搭话。
  殷王认得是项**中的信武君陈平,于是提马上前。
  两人在两军阵前,相隔数丈的距离,约住战马。
  陈平先在马上施礼道:“殷王陛下,别来无恙?”
  殷王司马卯喝道:“信武君何故犯境?”
  陈平笑道:“殷王陛下,我陈平为什么来此,难道大王心里不清楚吗?”
  殷王脸上现出尴尬来,许久方道:“项王意欲何为?”
  陈平看着对面的殷王司马卯,斩钉截铁、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四个字道:“降、生、战、死。”
  随即,陈平端坐在马上,默默地看着殷王,一语不发。
  就是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在殷王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陈平的意思很明确,今天带三千人来,是给殷王下通牒的,如果殷王能在此刻幡然悔悟,投降项王,重新归到楚军阵营,那么,项王可以既往不咎。
  如果殷王今天要打,那这三千楚军,就是送给殷王屠杀的。
  可一旦殷王与西楚开战,那就不是这三千人的问题,后面是项王的十几万大军,是当今天下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是动辄屠城的铁血之师。
  那时,别说他殷王了,就是把诸侯翻个遍,也找不出足以抗衡项王的对手。
  那样的结果,必定是身死国灭。
  对于这一点,殷王想得很明白。
  所以,当陈平说出“降生战死”这四个字的时候,殷王沉默了。
  良久,殷王说道:“信武君且退军,容本王思虑。”
  陈平见殷王已经动心,于是引军后退五里,扎下营寨,等候消息。
  隔了一日,殷王派使臣来见陈平,递上降书,说道:“殷王决定继续归属西楚国,永不再叛。”
  殷王命人出城犒劳陈平军。
  陈平立即派人禀报项王。
  项王接报后,大喜,派人赐陈平金二十镒,令其班师。
  就这样,陈平兵不血刃,四个字降服殷王。


第350章 殷王又降汉了
  陈平之所以敢带三千军降服殷王,在于吃透了殷王的选择可能。
  作为一个小诸侯国,当今天下最小的封国,无论在实力和战力上,都不足以和西楚国抗衡。
  同时,也不足以同汉王死争。
  所以,面对东西夹击的窘境,殷王除了做墙头草随风倒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也就是,汉王强,殷王就投降汉王,项王问罪,他就复归项王。
  这对于殷王也是痛苦的,却又不得不这样选择。
  最不能做的是,彻底倒戈一方。除非已经显示出,此一方是绝对的天下之主,胜券在握。
  当下,虽然项王主导了分封,但项氏一族一直以楚臣自居,而项王杀了楚怀王就是不忠不孝,民心顿失,诸侯纷纷起来反抗项王的分封体系,项王虽然战力强悍,不得不四处灭火。
  而汉王,对于殷王来说,也惹不起。曾经与项王并肩作战,攻城拔寨的硬仗也打了不少,而且遍施仁义,也是有实力争夺天下的主。
  在这样的夹击下,殷王能做的,绝不是拼死战斗,而是权衡。
  陈平抓住这一点,带三千兵前来,就是给殷王权衡的机会。
  何况,攻城拔寨地打硬仗,一贯不是陈平的特长。
  陈平的信条是:一切皆可谋划。
  他要给殷王画个圈圈,让其在圈圈里选择。
  在详细分析了殷王背叛的原因,以及可选择的路径以后,陈平带着三千兵来到朝歌,并用“降生战死”四个字,简单阐明因果关系,他料定殷王不是那种不会算账,胡乱选择之人。
  事实也证明了陈平的判断,同时,陈平也赌赢了。
  但是,一个月后,令陈平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件事的发生,不仅淹没了陈平的功绩,甚至给他带来了杀头的风险。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
  汉二年(前205年)春,汉王休整兵马完毕,志在东略。
  在探得项王仍在攻齐,被城阳牵制住无法脱身的情况后,汉王与韩信、张良等商定,正好乘此机会挥军出关。
  于是,汉王会同大将军韩信,率领大军,出函谷关至陕郡。
  关外的父老,听说汉王带仁义之师回来了,所到之处,相率欢迎。汉王传令慰抚,众皆喜悦,额手称庆。
  河南王申阳,未经抵抗,望风而降。汉王随即改设此地为河南郡,仍令申阳镇守。
  随后,接到韩地的捷报,乃是汉王派出的另一个韩信军,即韩王庶子的韩信,击败项王所封的韩王郑昌,韩地大定。
  汉王便实授韩王庶子信为韩王,令其镇守韩地。而此时的张良,已经没有恢复韩国的念头,一心辅佐汉王。
  汉王在接受了魏王豹的请降后,中原就只剩下殷地了,于是,命韩信引军东出,从临晋关渡过黄河,直抵河内。
  殷王司马卯听说汉兵入境,刚刚投降项王的他,也不好意思立即投降汉王,不得不发兵迎敌。
  一场交战,殷军敌不过汉军,徒折了几千人马,败回朝歌。
  韩信带军进逼城下,麾众围攻,司马卯亲自督战,率将士守城。一面遣人驰报项王,乞求援兵。
  城外汉军围城七日,司马卯忽见汉兵逐渐撤围,晌午过后,竟然全部撤尽,不留一人。
  司马卯料想,汉兵无故退去,一定是项王的援军到了,于是,开城门亲率城中将士追赶。
  约跑了三十多里,未见汉军一兵一卒,天色已到了傍晚时分,正好来到一片山林之地。
  司马卯担心汉军有埋伏,吩咐停止追击,收兵回城。
  话音未落,林中几声号角响起,左右两侧早已闪出两员汉将,各带精兵,来攻司马卯。
  司马卯不敢恋战,往后便退,部众慌乱,多半弃甲抛戈,跟在后面往回奔逃。
  司马卯策马急奔,只恐汉兵赶来,恨不得一步奔入城门。
  好不容易到了城下,猛见一汉将据住吊桥,大声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